不同时期幼儿参加培训班的比例调查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27 00: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同时期幼儿参加培训班的比例调查分析

我们组所探讨的主题是不同时期幼儿参加培训班的比例及原因变化调查分析 ,我找了一些关于幼儿兴趣班的文献,通过阅读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更加清楚。 2005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经开展过有关全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主要了解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内容、目的、时间安排、教师来源,以及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观念、目的等情况,调查结果反映了当时幼儿家长比较普遍的“超前教育”。对此,市教委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于2007年普教所再次开展相关的调研,其通过对2005年与2007年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来源、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观念和目的等情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其结果显示:

(一)幼儿兴趣班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绘画、英语、珠心算、舞蹈上

(二)相当部分家长让幼儿参加兴趣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学一些东西

(三)兴趣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下午4点以后、利用双休日的情况在减少,幼儿一周参加兴趣班学习次数大约在2次左右

(四)平均每次兴趣班的活动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五)80%左右的幼儿回家后还练习与兴趣班相关的内容,负担较重 (六)出现较多外聘教师是兴趣班老师主要来源的新倾向 (七)家长对幼儿参加兴趣班的观念——基本持赞同观点

其中,第二条对于参加培训班的目的,与我们研究的课题有所相关:

1.2005年,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学习目的,比例最高的是“让幼儿学一些东西”,占61.6%,其次是“培养幼儿的兴趣”,第三为“让幼儿有一技之长”,第四为“不参加对幼儿发展不利”,第五为“可使幼儿进入理想的小学”,第六为“家长本身喜欢”。

2.2007年顺序变化在于:第一、二位顺序换一下,其余顺序完全一致。但第一、二位的比例高低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位的“培养幼儿的兴趣”上升了38.4个百分点,第二位的“让幼儿学一些东西”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说明家长的目的在发生变化。 通过对于文献中的数据分析,大概了解了近五年来家长让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学习目的具体集中在那些方面,对于文献中其他调查分析的方面,也有了相对清晰的概念,在其调查中分析到了造成兴趣班屡禁不止的原因。第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催生庞大的市场需求。第二,管理缺位使“兴趣班”一直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中。第三,短期效果产生轰动效应。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所涉及的。

之后阅读了《论文:我国幼儿个性结构特点与教育反思》,在这篇论文里主要介绍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方面的研究,其通过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实况分析出有如下倾向:过于重视智力,幼儿存在情绪上的焦虑性;强调幼儿的受管教性;强调幼儿的亲社会性;重视幼儿的外倾性。

在强调幼儿的受管教性和重视幼儿的外倾性这两点上,我认为和我们小组所探讨的家庭教育幼儿培训班的问题有很大的联系。

强调幼儿的受管教性:从根本上来说,无论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对孩子“听话”有着很高的期待,不喜欢孩子不顺从成人,不喜欢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所以在报名幼儿兴趣班的问题上,孩子是无法选择的,也可能是家长的一意孤行,让幼儿参加了“兴趣”班,而非真正是孩子自己的兴趣。 重视幼儿的外倾性:强调快乐学习口号下父母很少鼓励孩子自行生成有趣、有意义或富

有刺激性的活动。这对于幼儿参加兴趣班很矛盾。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能多学习一些东西,所以报了很多的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另一方面,家长看到孩子在兴趣班里成绩不明显等等就会指责、批评。所以我认为在兴趣班这个问题上家长过于强调某些方面(如参加了兴趣班一定要有效果,抱着功利的心态送孩子去兴趣班)往往会导致对另一些个性因素的忽视,如自信、责任、探索、创造等品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来自传统文化的观念及现实的功利性导向对孩子个性发展存在不少负面的影响。

最后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幼儿园停办兴趣班 学生转战培训机构》,由于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转发《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规定严禁幼儿园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为名,开展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此外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曾明令指出,严禁幼儿园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费。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校外幼儿兴趣班抢手,更多的家长表示“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家长说“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会遵从孩子的兴趣,不会盲目跟风”。

我认为原本教育部颁布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一政策是为了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可是一些家长还是无情的让孩子“被兴趣”了;不过也有家长却把兴趣班变成了孩子的乐趣,遵从孩子个人的意愿,不会让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兴趣班全部占据,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玩乐时间,让孩子能释放压力。 通过阅读材料,对我们小组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背景有所了解,同时对于我们着手准备调查问卷有很大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y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