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5-26 09: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

2.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度恰适合某种行为

的发展。

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

3. 横断研究(横向)

横断研究是在同时期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测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的测查并加以比较

4.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 动作技能是一种自动的、迅速的、正确的、柔和的动作,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是

一连串的上百个肌肉与神经的协调动作

6. 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就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吮吸、身体动作)立即停止,如果隔很长一段时间刺激物又重新出现引出定向反射的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7.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8. 同化就是把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是指把新的体验纳入已有图

示中加以理解的过程)

顺应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收到它所同化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调整已有图示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

9. 守恒概念指个体能够认识到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

10. 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

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

11. 依恋是婴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主要表现为

啼哭、哭、吸吮、喊叫、咿呀学语、身体接近和跟随行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12.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他们在行为方式

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3. 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女性,这就是性别

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

14. 同伴是社会上平等、共同操作时,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

15.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题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

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16. 语音的发展: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杂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它和意义紧密结合,而

杂乱的声音毫无符号意义

17.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

要的认知技能

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霍尔

环境决定论:华生

共同决定论:斯滕 “辐合论”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3.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 普莱尔 《儿童心理》 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

的诞生

4. 横向研究

优点:

1) 研究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几个以上的多个不

同年龄人群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2) 节约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

3) 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带来

的影响

缺点:

1) 被试之间的心理差异既包括年龄的差异,也包括由于各年龄人群组出生和年代不

同,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群体差异

2) 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比较复杂

5. 纵向研究

优点:

1) 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2) 可以揭示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家庭、学校)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对于在短期内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可以用这种方法,经长时间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缺点:

1) 由于研究持续时间长,研究的被试数量会随时间的连续而逐渐减少

2) 反复的评价和测量研究对象,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发展,被试对评价测量产生熟悉效

应,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 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加

6.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7. 碱基互补原理

8. 减数分裂是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它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其结果是使原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9. 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10.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11. 心理运演的两特征:可逆性、守恒性

12.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所获得智慧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4) 具体性: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 把不同类的事物(互补或非互补的)进行序列的对应 群集结构的形成

5) 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弱,即去中心的

13. 深度知觉 吉尔森和沃克 “视崖”实验

14. 方位知觉 朱智贤 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15. 在语音发展到某一时候,儿童获得了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方法,一般称之为语

言现象或语言过程

16. 普通名词 中等概括水平 扩张 缩小

17. 形容词 发展过程的特点:

1) 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发展到事件情境的描述

2) 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3) 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18. 句子的发展 句子的产生:不完整句,完整句,复合句

19. 语言获得理论 代表人物

环境论:1.模仿说:阿尔波特、乔姆斯基、怀特赫斯特

2.强化说:巴甫洛夫、斯金纳

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

2.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2.社会相互作用论:鲁利亚

20. 情绪组成部分: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21. 依恋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个月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婴儿从6、7个月起,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

22. 依恋的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23. 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多动症

24.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情感

1) 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使儿童

增强自信心,增加其心理健康)

2) 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 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i.

ii. 保持愉快的情绪 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

25. 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本我、自我、超我。超我包括:一是良心,二是自我理想

26.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龄而增

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的初步倾向

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时

间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27.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区分性别角色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基本的性别同一:儿童能正确地指出自己的性别(2~3岁)

2) 性别的稳定性:儿童指导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随年龄而变化的(4~5岁)

3) 性别的坚定性: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6~7岁)

28. 性别差异的表现:身体和动作方面;认知方面;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29. 同伴的作用

1)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 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

3) 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 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体统的发展

30. 同伴交往的类型(庞丽娟):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31. 赛尔曼 友谊发展的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3~7岁)这时儿童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

2)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3)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4)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5)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32. 赛尔曼 角色采择分成四个阶段

0阶段(3~6岁) 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

1阶段(6~8岁) 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2阶段(8~10岁)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

3阶段(10~12岁) 相互角色采择

4阶段(12~15岁以上) 社会和传统体系的角色采择

33. 游戏的理论代表人物:精力过剩说(席勒和斯宾塞) 娱乐放松说(拉扎鲁斯) 复演

说(霍尔) 生活准备论(格罗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yo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