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更新时间:2023-05-10 14: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发展】农业经济2011/8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张新民

要:农村的信息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本文对中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国农业信息化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前景展望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过程[1]。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也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党和政府日

[2]

联网站平均增长速度,这反映了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入推广和应用时期。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展望。

一、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农业信息化的起步阶段(1993年以前)。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将RS、GIS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中,经过“六五”期间的技术、设备引进和人才培训,“七五”、“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部分应用服务,农业信息技术在作物种植面积调查、监测、作物估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入90年代初,信息技术在农业气象和灾害预报、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与于动态监测及作物估产等方面获得成功应用[4]。

2.农业信息化的起飞阶段(1994年-2000年)。1994年农业部首次提出“金农工程”,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业应用信息库和数据库相继成立,各类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先后开发

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的局面,使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3]。

中国农业信息化始于70年代末遥感技术的引进并应用于农业,随着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据CNZZ数据显示,2009年1-8月农业网站增加了8183家,达到29739家,增长率达到38.0%,远高于全国互

----------------------------------------------参考文献:四、结论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

农民由农村走向城市。但当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后,尤其是自80年代开始,人们又开始向往农村。日本绿色旅游兴起的主要起因,一方面是城乡居民相互交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影响,致使传统的农山渔村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日本绿色旅游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但也和能够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有关。

日本的绿色旅游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如政府的主导下的推进、重视城乡交流,以及搞活农山渔村经济等。可以说,政府的主导能够使绿色旅游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把资金有效地投入在绿色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绿色旅游从城市居民的需求出发,创新并衍生出绿色旅游的产业链,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地域经济。

[1]宮崎猛編.日本とアジアの農業農村とグリーン?ツーリズム-地域経営/体験重視/都市農村交流-[M].日本:丸善.2006.

[2]山崎光博.グリーン?ツーリズムの現状と課題[M].日本:筑波書房ブックレット,2004.[3]井上和衛.ライフスタイルの変化とグリーン?ツーリズム[M].日本:岩波书店,2002.

[4]徐克帅、朱海森.日本绿色旅游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旅

6).游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8(

[5]慎丽华、森豪利.中日韩三国“绿色旅游”的理念与现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宝书政、王志刚.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

26).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0(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200109

-35-

成功,农业信息网络开始建设。

3.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9年)。2000年农业部主持制定了《农业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农业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从“十五”开始启动国家“863计划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数字农业渗透到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在这期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电子商务获得广泛应用。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化应用于灾害预防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AGIS),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应用于灾害研究和预防;二是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建立灾害技术模型。

精准农业。所谓“精准农业”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农学、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业,获取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精耕细作技术。

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以及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扩散和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用信息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各地农业部门开发应用了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基本农田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网络和计算机普及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6.农业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基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较好进展[5]。

7.电子政务凸显成效。在信息工作推进工程中,伴随计算机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农业部门的调控引导,监管服务等政务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理事项的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5]。

8.农业信息化科研和应用投资增加,经济效益显著。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资金近8亿元,开发了5个863品牌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200多个本地化、农民可直接使用的农业专家系统,建立了包括10万多条知识规则的知识库、3000多万个数据的数据库、600多个区域性的知识模型。覆盖全国800多个县,累计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增加产量24.8亿公斤,新增产值22亿元,节约成本6亿元,增收节支总额28亿元,700多万户农户受益[6]。2009年7月14日,中国移动与农业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将投入700亿元,用于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双方将在农业产业信息化改造、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等五方面展开合作。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实现99.8%的行政村和93.3%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96%的乡镇通宽带,91%的行政村能上网。同时,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已在14个省份11986个乡镇开展,共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1172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07695个,乡镇涉农信息库8422个、村级网上信息栏目53178个。2008年,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99.2台,家用电脑拥有量5.4台。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末的1.1部/百人提高到2008年末的74.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迅速上升,达到48.5部/百人。

2.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初具规模。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在农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农业科技教育、农产品市场等领域建立了一批政府、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网站,农业信息网络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到2009年8月,中国农业网站达到29739家,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

3.农业遥感监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现在农业部已建立1个国家级遥感应用中心、6个区域级遥感应用分中心和100个地方网点县3个层次的监测体系,形成了3个运行系统:大宗农作物监测系统、农业资源监测系统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4.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多样化。常见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有中国移动推出的农信通系统、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站及信息连锁超市、各种类型的农业专业协会、农民之家服务场所及三电合一基建项目等。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站,制作大量农业技术视频,通过机顶盒和电视机为农民提供远程点播;开通市、县两级三农热线。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固定电话、农业信息快报等方式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宽了信息的传播途径。

5.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整个农业产业,对建设现代农业的贡献凸现。农业信息监测。农业信息监测是掌握和分析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手段,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由遥感技术(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接受和分析网络技术所构成的技术系统,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趋势,是大规模、高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依据。

灾害预防。中国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时影响和制约农业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旱涝、病虫害等。灾害预防是实现中国农业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存在问题

1.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通。当前,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条件下,小农经营的广大农民极易盲目生产,导致市场进入的盲目性和市场均衡的脆弱性,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究其原因,除了政府对农业生产指导工作不够、农产品丰收增产等综合因素之外,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透明和沟

-36-

通不及时是导致农民盲目生产、农产品缺乏流通渠道的重要原因。

2.群众信息利用能力有限,信息观念淡薄。中国互联网中心2008年度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指出,农村非网民中有53.3%的人不上网的原因是不懂电脑或网络,23.1%的人不上网的原因是没有上网设备。农民经济能力不足和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是当前制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根据CNNIC公布的网民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但农村网民当中,只有14.8%在过去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这说明农村网民利用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动力和能力有限。

3.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目前,由于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大批外出打工谋生,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农村这类复合型的人才十分匮乏,信息服务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工作并没有深入农户,而且知识已显陈旧,服务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需求。

4.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滞后于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有些农业信息网利用率低,信息发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信息来源可靠性差,传播时效性、针对性不强,网上发布的信息形同虚设,难以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得农业信息化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目前,很多地方把信息化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信息传递渠道的建设上,对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重视不够,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

5.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区域不平衡。总体上看,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落后。

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信息采集点,构建上行下达的网络硬件体系及信息采集发布体系;在农业信息设施不够发达的地区,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和手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方式。

5.进一步增加农业信息化科研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通过增加农业信息化的科研投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6.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

五、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应当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好信息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农业信息平台,构建国家级为核心,由省市、县、乡镇、村、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农民协会组成的大型、多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注重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步伐将加快,高科技信息技术将不断在现代农业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农业信息发展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五个方面深度发展。

总之,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中国农业适应国际国内信息化大趋势的战略举措,是满足社会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战略行动,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将不断增加,通讯和网络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赵静,王玉平.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7(11):80~85

[2]甘阳英,夏宁.中国各省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344~347.

[3]李佳.豫东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8~10.

[4]王志诚,孙先进,刘延忠.我国农业信息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22~124.

[5]赵洁,赵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J].农业经济.2007(8):65~66

[6]高万龙.中国农业信息化现状及趋势[J].中国科技财富.2004(9):66~67.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

河南463000

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关注和投入,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给予政策支持,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2.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3大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网络化。

3.增加农业信息化教育培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信息培训和信息人才问题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切实的实施方案,注意对现有技术人才的再教育及知识更新,要依托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扩大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4.因地制宜,拓宽信息发布渠道。要根据各地信息化水平,结合农民的需求和习惯,探索一个便捷、廉价、实用的信息进村入户途径。在经济发达、条件许可的地区,可推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农业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xo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