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0004道前基础(p1+8) - 能海法师

更新时间:2023-11-17 16: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论》道前基础之皈敬颂-总第0004讲——能海法师

皈敬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广论》道前基础之皈敬颂-总第0004讲(p1+8)——能海法师

藏传很注重师承,《广论》一开始的皈敬颂就阐述了本论之殊胜传承。因此在讲下文前,有必要把本论的传承简单的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一下:

佛陀的教法分为深见、广行两大车轨。佛陀在世时授记深见派(无我空性)由龙树菩萨弘传,广行派(菩提心所摄持的六度万行)由无著菩萨弘传。因此当时在印度,佛陀将深见派传给文殊菩萨后,由文殊菩萨传给了龙树菩萨,后由龙树菩萨传给提婆菩萨,传至佛护论师、月称论师……,辗转传至阿底峡尊者;将广行派传给了弥勒菩萨,再由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由无著菩萨传给世亲菩萨、陈那菩萨、法称论师等等……,辗转传至阿底峡尊者。深见、广行这两支脉又由阿底峡尊者传至西藏,由诸大善知识弘传至今。

那么什么是传承?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传承的意义:是从佛传到现在,意谓没有中断!其分二:1)口传:即师长念诵,弟子专注听闻,即依法不依人。此种传承是表相,大多数人接受此传承;2)理路传承:即经及论的内义或正理,即依义不依语。此种传承最难得到,但却是我们最应该要得到的。理路传承最主要的是内义,但很少有人得到。

下文就是对二大车轨传承祖师皈敬礼拜、祈请加持: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及妙音。

1

接下来皈敬谁呢?「礼阿逸多及妙音」。「阿逸多」即是弥勒菩萨,「妙音」即是文殊菩萨。也就是皈敬、礼拜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是无等师」释迦牟尼佛的「最胜」心「子」。他们「荷」担佛陀的「一切事业担」。我们知道,佛陀在因位修行时是为利有情愿成佛,所以佛陀事业唯有利益有情。如今利益有情的「事业」,由佛陀的两大最胜心子弥勒菩萨和妙音菩萨来承「担」。

两位菩萨「现」「化」身到无量刹土「游戏」即教化有情利益众生。那么他们是依什么教化利益无量刹土中的有情众生的呢?是依着释迦牟尼佛教授的经律论。

我们尊称佛陀为福慧两足尊。佛陀将智慧度也就是深见交给了文殊菩萨弘传。佛陀在转第二法轮时宣讲了甚深空性的《般若经》,此深见即是空性,也就是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般若经》有显义和隐义。所谓显义是从文字上就能很明显看得出来的,即《般若经》宣说的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佛陀成就法身的空性,故称为深见。但它也有隐义,就是没有很明显的显示出来的。它的隐义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所摄持的六度万行之广大行。这个在《般若经》上没有很明显的显示出来,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深见只有智慧品,没有方便品,不行持菩提心所摄持的六度万行。龙树菩萨说:由世俗谛入胜义谛。故胜义谛必须依世俗谛,此世俗谛就是指菩提心所摄六度万行!

佛陀把以菩提心所摄持的六度万行之广行交给了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所著的《现观庄严论》依唯识见的二取空,开显菩提心所摄持的六度万行。所以我们皈敬顶「礼阿逸多及妙音」

为什么佛陀把教法分成两派分别传于两位菩萨呢?

因为只有到成佛,智慧与方便才真正圆满。两位菩萨还未到达究竟圆满,都有其特殊的一面,文殊菩萨的特征显示智慧;而弥勒菩萨宣说《现观庄严论》,此论中从凡夫修行到成佛的道次第是属于世俗谛或称方便品,故弥勒菩萨代表方便。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赡(shàn)部严;名称遍扬于三地,我礼龙猛无著足。 此句是皈敬礼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

此中「胜者教」就是佛陀的圣教,既深又广,「极难」测「量」。依我们的程度来讲,直接看经典,对佛陀的密义根本不会理解。因此就必须要依靠佛陀所授记的圣者所造之论,依论著,依止善知识听闻教诫,才能明了。

「造释密意」,就是把佛陀的密意解释出来,既「造」论解「释」佛之「密意」,故此两位菩萨成为南「赡部」洲的顶「严」。他们的「名称遍扬于」天界、人界、龙界「三地」。因此「我」皈敬顶「礼龙猛无著足」,即对龙树菩萨、无著菩萨行稽首礼。

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圆满道心教授藏,敬礼持彼然灯智。

2

接下来皈敬礼拜燃灯智——阿底峡尊者。能够「摄」取龙猛菩萨的深见派、无著菩萨的广行派「二大车」轨的是谁呢?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能够善巧圆满的摄取「深见广行」之心要,且毫「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圆满道」就是成佛道。那么这个道又是指什么呢?要注意,这个道是指我们心识的识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识没有依深见、广行两支的教授转化的话,是没办法解脱成佛的。

如何理解道是指的我们心识的识体呢?

道是指从甲地到乙地的譬喻识体,是凡夫异生从轮回的识体到解脱的识体最后到达最圆满成佛的识体。故说:道是指识体。此道又分大乘道及小乘道。依文殊菩萨所传自他相换教授或弥勒菩萨所传七支因果教授任一,思惟修而生起菩提心即进入大乘道。又依苦、集、灭、道观察行苦而生出离心即进入小乘道。故道一定是识体,但是识体不一定是道,如,不俱出离心或菩提心之凡夫异生的识体就不是道。故无出离心菩提心,任修何法皆不入道,更谈不上解脱成佛。

那么「圆满道」的「心」要「教授」是什么呢?是依照着经律论去修我们心的「教授」宝「藏」。而此宝藏,阿底峡尊者都「持」有,就是都圆满具足。所以我「敬礼」受「持彼」二大车轨教授的「然灯智」即阿底峡尊者。

有学生问,佛陀经律论的教授与二大车轨的教授有什么区别?

其经律论的法义和这二大车轨是一样的,只是经律论在字面上没有完整、系统地呈现出来,而是由佛所授记的龙树及无著菩萨等等造论,并在其论的字面上将其完整、系统地呈现出来了!

佛陀在世时,佛陀所化之机根器都具有完整且系统的条件,故佛陀依其习性对这些弟子简略开示,即可开悟解脱。各位都听过禅宗「拈花微笑」的公案:佛陀「拈花」示诸大众,迦叶对佛陀密意心领神会而破颜「微笑」。从这个公案我们也可以看出,佛陀时代所化之机不需要佛陀完整系统的讲,有的只要一字一句甚至「拈花」,他们就开悟了。而佛陀般涅槃后未来的众生就不具备这种根器,他们听闻佛经以后不能系统、完整的获得佛陀的密意,因此佛陀才授记未来龙树及无著菩萨完整、系统地诠释佛陀密意,我们称为二大车轨的教授。此二大车轨之教授主要诠释哪部派所宣说的空性是最真正能断障的、最了义的、能解脱成佛的,其他则是不了义,不能真正断障解脱成佛的。这个除非你学完《宗义》及《广论》毗钵舍那,才能理解!

末法时期的众生,根器更是微劣。正如《广论》P14+5中所说:「至言及论诸大教典,虽是第一最胜教授,然初发业未曾惯修补特伽罗,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难获密意。

3

设能获得,亦必观待长久时期,极大勤劳。」故阿底峡尊者依二大车轨造《道炬论》亦即宗喀巴大师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开显佛陀密意。

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悲动方便善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下面皈敬礼拜弘扬二大车轨的诸大善知识。

我们皈敬礼拜的「诸善知识。」是什么样的呢?是「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悲动方便善开显。」

诸大善知识们具足智能,他们「遍视」是全面地看到、学到,「无央」就是无边无尽的,「佛语目」就是佛经及论著等等,是堪能接受二大车轨教授的「贤种」,这个「贤种」就是所化机。

何谓所化机呢?此处我略略做一个解释。所谓所化机就是所讲的教授他堪能接受。如佛陀在世三转法轮,第一转法轮所对之机是小乘机。再举个例子:舍利弗三次恭请佛陀宣讲《法华经》,佛陀都没有讲。为什么?因为当场有五千位比丘不是所化机,他们没办法接受。既然不是所化机,佛陀会不会讲?不会。因为佛陀是一切智者,他不会讲一些没有用的语言。

所以这里的「贤种」,是说这些诸大善知识是堪能接受这样一个传承的所化机。他们已经依着二大车教授「趣」向究竟解「脱」「最」殊「胜」的「阶」梯(道路)了。也就是说这些善知识是二大车轨的教授所化之机,并且依着此之教授行持,已经在趣向究竟解脱最殊胜的道上迈进了。

他们由于「悲」心推「动」,以智慧所摄持,「方便」「善」巧地「开显」佛陀的密意。因此我们「敬礼此诸善知识」。

回向:胜菩提心极珍贵 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发者不衰退 辗转增上恒滋长 阿弥陀佛!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x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