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20: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学 院: 农学院 专 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 名: 申修旭 学 号: 1209010135 班 级: 农资121班 指导老师: 刘元生

2015年12月

1 / 17

目录

引言 ??????????????????????????3 一、实习目的意义 ????????????????????3 二、实习任务 ??????????????????????3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3 四、实工具及试剂?????????????????????3 五、实习区概况??????????????????????4 六、社习内容及过程????????????????????4 七、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情况?????????????????6 1. 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6 2.主要土壤分类?????????????????????7 3.主要剖面记录?????????????????????10 八注意事项???????????????????????13 九、实习总结??????????????????????11 附录1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5 附录2花溪区土壤图???????????????????16

2 / 17

引言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生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利用了《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地质与地貌学》等课程,是我们充分将各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学习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的机会。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1.通过卫片判图读图,并在野外实地调查,对调查区域的土壤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现状深入分析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花溪桐木岭进行“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

2.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及不同条件下土壤的形成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3.掌握“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

二实习任务

1.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

1.1土壤利用图:根据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并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

1.2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

2.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域的调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在室内完成各小组专题图的拼接,扫描后导入CAD中进行矢量化。

3.对花溪区桐木岭周边区域土壤的分类、质地、植被类型、侵蚀程度、植被覆盖度等调查。

4.绘制花溪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分布图以及实习报告的完成。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1.实习时间:2015年12月14-18日野外调查,19-20日室内制图。 2.实习地点:花溪桐木岭。

四实习主要工具及试剂:

3 / 17

1.工具:图纸(花溪、桐木岭)、锄头、铁锹、白瓷板、电动刀、取土盒、土壤标准比色卡、pH比色卡。

2.试剂:HCl溶液、pH指示剂。

五实习区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是省会贵阳市南郊的一个县级区,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

花溪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地貌总的轮廓是:东西两侧山地、丘陵地势较高,海拔1200米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较低,海拔1100米左右。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位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海拔在1300米以上;西北、东北部海拔多在1200~1300米之间。

花溪区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从西南部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为分水岭。分水岭以北及高坡东部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面积6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2%;以南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面积41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0.8%。按河长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标准,全区共有17条河流,境内总河长257公里;其中属长江流域的9条,总河长147公里;属珠江流域的8条,总河长110公里。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1.理论知识的学习:刘老师介绍了实习野外调查的内容、方法、技巧,安排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调查技术的原理和注意的细节。花溪区桐木岭土壤和土地利用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按地形图为标准,典型区域为单位,地块为基础,生产为中心,障碍发展的土、肥、水等因素为重点进行。 2.实习分组:农资3个班共分为15个小组,通过抽签选择路线来调查花溪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壤。各组根据抽签时的区域对该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利用主要有水稻田、菜地、林地、旱地等。 3.调查内容: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3.1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一般说来,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发育的红壤,其淋滤系数、分解系数、铝化系数和铁化系数的相对值,均高于由花岗岩等酸性母质所发育的红壤。如果母质层具有不同质地层次,亦影

4 / 17

响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过程,非均质母质对土壤形成、性状、肥力的影响较均质母质为复杂,影响土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

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斜长石和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铝矿,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则以高岭石为多。冰渍物和黄土中,含水云母和绿泥石较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页岩和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紫色页岩,湖积物和淤积物多蒙脱石和水云母。蒙脱型粘性母质易发育成变性土。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相同。钾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而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铁、镁、钙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质,在成土过程中虽然石灰质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粗质母质易发育成淋溶土,细质母质易发育成潜育土。 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

3.2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学中,把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诊断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

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相同。草甸土中微生物数量最多,黑土中微生物数量每克土可达数千万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中,微生物数量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个之间,湿润地区的红壤,砖红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但某些砖红壤中也可达两千万个左右。

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如寒温带分布着灰化土,温带分布着暗棕壤,暖温带分布着棕壤,亚热带和热带分布着红壤、砖红壤等。同时由于气候干湿程度的差异,也分布有相应的土壤类型,如温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分布有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分布有荒漠土。 3.3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其中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3.4土壤发育与地形的关系

5 / 17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于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它没有给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起作用的。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方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是不同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而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湿度逐渐增大,因而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在北半球,南 坡接受光热比北坡强,但南坡土温及湿度的变化较大,北坡则常较阴湿,平均土温低于南坡,因而影响土壤中的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发育,甚至土壤发育类型均有所不同。

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山地上部或台地上其母质主要是残积母质,从上部质地较细的土层到较粗的碎屑物,过渡到基岩。坡地和山麓的母质多坡积物,粗碎屑和粗颗粒分布在地形高处,愈远则颗粒愈细小,多由细砂和粘性物质组成。在山前平原的冲积锥或冲积扇地区,成土母质为洪积物,从地形部位较高处向低平处,土壤质地由粗逐渐变粘。土壤分布的特点是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

地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由于地壳的上升和下降,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而且还要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转向,使土壤类型依次发生演替。 3.5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

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体 R:地形C:气候 P:母质 O:生物 T:成土时间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4拼图

各小组将绘制好的草图与相邻组的草图进行拼接。在做土壤图时,要保证边界上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致。拼图的具体做法是做好了相邻边界的分析后,将各小组草图裁剪下来,用胶带粘在一起。然后拿到复印店进行扫描,导入CAD中进行矢量化。对于土壤图,当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样时,应将他们并做一块,检查每个闭合图形内的土壤剖面点的类型是否一样及是否有多余的线等。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邻的地块虽一样,但中间有大的道路不能省略的应保留其边界。最后,在图上加上图名、比例尺、图例、制作人信息等。

七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1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 土 类 黄 壤 6 / 17

具体类型 黄黏泥 石灰土 水稻土 紫色土 潮土 黄泥土 黄沙泥土 黒岩泥 大泥土 黄泥田 熟黄泥田 黄沙泥田 大泥田 大眼泥田 紫色砂土 紫泥土 潮砂土 潮砂泥土 潮泥土 2主要土壤分类

黄壤为地带性土壤,一般具有土层深厚,代换性能低,盐基饱和度小,酸性强,速效养分低和缺磷等特点。土壤特性随母质类型及地形部位变化差异甚大。分布区形成的黄壤,沙性重,渗透性强,变温快,易受侵蚀;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者,质地粘重,耕性不良,但保水保肥,稳温性能较好。

石灰土盐基饱和度高,中性至微碱性,有机质及矿物养分丰富,土质虽粘重,但因结构良好,不易扳结,肥力较高。坡土土层薄,多石旮旯,不耐旱;低洼地溶洞多,地表缺水干旱,雨季如排泄不畅,易受涝。

水稻土分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等亚类,淹育型水稻土占稻田面积的23.2%,大多为塝田,养分缺乏,熟化度低,肥力下中等。潴育型水稻土系主要稻用土壤,占62.7%,排灌条件好,耕厚,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熟化度好,肥力上中等。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硅质黄壤 中层硅质黄壤 硅铁质黄壤 厚层硅铁质黄壤 薄层硅铝质黄壤 硅铝质黄壤 中层硅铝质黄壤 黄壤 厚层硅铝质黄壤 薄层铁铝质黄壤 黄壤 铁铝质黄壤 中层铁铝质黄壤 厚层铁铝质黄壤 硅质黄壤性土 厚层硅质黄壤性土 中层硅铁质黄壤性黄壤性土 土 硅铁质黄壤性土 厚层硅铁质黄壤性 7 / 17

石灰土 紫色土 土 薄层硅铝质黄壤性土 中层硅铝质黄壤性硅铝质黄壤性土 土 厚层硅铝质黄壤性土 四黄泥土 黄泥土 黄泥土 小黄泥土 豆面泥土 黄沙泥土 黄沙泥土 豆面泥土 黄泥土 灰泡黄泥土 灰泡黄泥土 白沙土 石沙土 火石沙土 偏沙土 偏沙土 冷沙土 石渣子土 黑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薄层黑色石灰土 薄层黄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 中层黄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 厚层黄色石灰土 中层淋溶黄色石灰淋溶黄色石灰土 土 薄层黄红色石灰土 黄红色石灰土 黄红色石灰土 中层黄红色石灰土 厚层黄红色石灰土 大土泥 黑油砂土 大土泥 砾质大土泥 大土泥 岩泥 小土泥 小土泥 白大土泥 白大土泥 白云沙土 白云沙土 钙质和中性紫色土 紫色土 中层紫色土 薄层酸性紫色沙土 酸性紫色沙土 中层酸性紫色沙土 厚层酸性紫色沙土 酸性紫色土 薄层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中层酸性紫色土 厚层酸性紫色土 酸性砾质紫色土 薄层酸性砾质紫色 8 / 17

紫泥土 紫泥土 紫沙土 血泥土 潮土 潮土 潮沙泥土 坡旁黄泥田 坡旁黄红泥田 淹育型 水稻土 坡旁黄红泥田 大泥田 潮板沙土 血肝泥田 黄泥田 黄红泥田 潴育型 大眼泥田 土 中层酸性砾质紫色土 羊肝石土 紫沙土 血沙泥土 砾质紫泥土 潮沙土 潮泥土 死黄泥田 寡黄泥田 黄沙泥田 偏沙田 大黄胶泥田 死黄红泥田 寡黄红泥田 黄红偏沙田 黄大泥田 大泥田 白沙泥田 潮板沙田 血泥田 羊肝泥田 黄泥田 黄胶泥田 小黄泥田 黄油沙泥田 偏沙泥田 油偏沙泥田 黄红泥田 油黄红泥田 黄红胶泥田 黄红偏沙泥田 黄红油偏沙泥田 大眼泥田 龙凤大眼泥田 大眼黄泥田 紫泥田 浅血泥田 紫油沙泥田 潮沙泥田 紫泥田 潮泥田 潮泥田 砾石底潮沙泥田 9 / 17

冷水田 冷水水田 冷沙泥田 湿鸭屎泥田 干鸭屎泥田 熟鸭屎泥田 青紫泥田 青潮泥田 青潮泥沙田 冷浸田 冷浸沙田 鸭屎泥田 青紫泥田 青潮泥田 冷浸田 渗育型 白鳝泥田 潜育型 3主要剖面记录 剖面1:

土壤名称 水稻土 水稻土 水稻土 C >47 红棕 块状 松 平地 重壤土 水稻 6.6 2015-12-15 花溪区政府旁 张超 B A 0-23 暗红棕 暗23-47 棕 小块状 块状 较紧 平地 紧 层次 厚度 颜色 结构 松紧度 母岩 地貌类 型 平地 重壤土 黏土 水稻 7.5 2015-12-15 花溪区政府旁 张超 水稻 7.6 2015-12-15 花溪区政府旁 张超 质地 植被 Ph 时间 地点 记录人 剖面2:

10 /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w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