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4-02-20 22:5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以及他后来对两种评价的认识。

师: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课文中去寻 找答案。(板书:母亲父亲)

师: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如何分? 生:1~14小节写童年故事,15~17小节写后来的认识。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故事部分。看自学提示(出示投影片) 请 快速地浏览童年故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

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 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3、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师:我们先来说说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 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

生:再读——(感情丰富多了)

师:再看后面,妈妈的评价雨点般砸来,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 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般砸来? 指导朗读。 师:这是妈妈对巴迪语言的赞扬。妈妈的赞扬还有别的体现吗? 生再读课文。

生:妈妈再次拥抱巴迪。

师:“再次”说明什么?

生:不是第一次。

师:课文中哪里有体现?

生:她搂住了我。

师:巴迪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有点发烧,烧得还不轻呢。(众笑) 请看一下巴迪有哪些表现? 生读书。

师:不要忙着举手,要思考之后再举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勾

画圈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除了这些发烧症状还有哪些?

生:“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 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不及了,心情很急切。

师:很准确,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巴迪等不及了?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对比朗读)

师:这么短的句子是很少见的,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觉时间很长。

师:该怎么读?请大家来读读。

生齐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把等待的时间读出来了,也读 出了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哪个词还能看出巴迪觉得时间过得慢? 生:终于。

师:对,从“终于“这个词也能感觉得到时间过得漫长。终于等到爸 爸回家,爸爸的评价是什么?

生齐:糟糕透了

师:爸爸是怎么说的?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爸爸有什么样的动作?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扔。

师:巴迪是什么样的表现?

生读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父亲的评价的确给正在“发烧”的巴迪浇了一盆冷水!犹如当头 棒喝、晴天霹雳啊??

生:小巴迪到底还是小,表扬几句就美得不得了,批评了又受不了。 师:巴迪实在是受不了了,都有哪些表现?请抓住关键词读一读。

生读第14自然段。

生:冲、跑、扑、痛哭。

师:动作表现人物感情多么丰富啊。指板书:动作。

师: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生:母亲是用爱来鼓励巴迪的,父亲是用严厉的爱来激励巴迪向上的。(板书:鼓励、严厉)

师:当时巴迪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吗?

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生:母亲夸奖巴迪是因为他是个孩子,他写了第一首诗应该鼓励;而 父亲觉得小孩子不能娇惯,要让他知道自己并不完美,更努力才 能更好。

生:母亲是为了进一不激发小巴迪的兴趣,父亲是这样认为的,好的 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

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生:父亲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母亲的夸奖是出于一种爱子的心。 生:在母亲的眼里,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而且这是他写的

第一首诗,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在父亲眼里不管他有几岁, 这是他写的第几首诗。“糟糕透了”就是糟糕透了。父亲直言了. 生:父亲希望巴迪在接受鼓励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要让他明白山外有 山,天外有天。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不理解。

师:几年后成长的巴迪又是如何对待父母不同的评价的呢?文章中是 怎么讲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生: 8岁时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赞扬,爸爸的不认可是批评。等他到

12岁的时候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对自己的鼓励,根据爸爸的评价自己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个时候的巴迪还没有完全长 大。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看来你读书很用心。

(投影: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

电影剧本。)

师:长大成人的巴迪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成功的巴迪与父母不同的

教育方式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巴迪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读书 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成熟后的巴迪清楚地认识到慈祥的母亲的评价给他灵感和创作的 源泉。严厉的父亲的评价给他警告以免误入歧途。

师:是的,不管是母亲慈祥还是父亲严厉都出自对自己的—— 生:爱(板书)。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对他鼓励的妈妈,还有一个给他警

告的爸爸,所以才能让他的生活的帆船没有被刮倒。假设你的生 活中缺少一股风你会怎么样?

生:如果我的生活中都是鼓励表扬那么我会在心里警告自己。

生:如果我的周围都是批评,那么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还有很多优 点,只是还没有发现。众生笑。

师:你是一个很善于自我调节的孩子。生活中不可能时时都有这样的 风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师:让我们在捧起书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大爱无形,无论哪种方式,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你们一定要谨 慎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祝你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作业:104页(小练笔) 在本文作者来看,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 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洋洋 痛哭

母亲父亲

鼓励严厉

篇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1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田 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亲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请你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课题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引号,这是文中父母的话,这就是引号的其中一个作用)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昨天大家已经把课文的朗读录音传到了乐教乐学上,我也听了同学们的录音,读的真是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出示的这几组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导写字

谨慎 歧途

歧途这个词比较容易出错,齐读三遍

指导写字:“谨”,仔细观察这个字,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笔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微视频,注意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在你的研学单上写一个“谨”字。

评价交流

根据刚刚我们说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谁来评价一下?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在你的研学单上再写一个“谨”字。

2、出示后两组词语

精彩 糟糕 这两个词写的是什么?(父母的评价)

得意扬扬 自豪 紧张 失声痛哭 这一组词写的是什么?(我的心情) 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先跟你的同桌试着说一说。

指名说

三、品读两种评价,感知写法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八岁的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是怎样写父母的评价的?

2、出示母亲的评价(第一段),你感觉当母亲第一眼看到我的诗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兴奋激动)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了母亲的这种激动的心情呢?

语言:生做批注,板书

动作:生做批注,板书

神态:生做批注,板书

通过作者这些描写方法,你体会到母亲那种兴奋的心情么?谁能带着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

3、听到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心情如何?用文中的句子?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板书:腼腆得意

母亲的评价,让巴迪更加满怀期待着父亲的评价。可得到的却只是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你说,听到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如何?文中是怎样写的? 板书:难过伤心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作者在描写巴迪的心情时抓住了他的哪一方面来写?

通过动作描写:冲、跑、扑、失声痛哭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到巴迪是真的很伤心难过。

3.可是我就有疑问了呀?对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

母亲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是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想要鼓励我继续写作。父亲这样评价是希望我不要骄傲自满,想要严格要求巴迪。 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巴迪的——爱

多年后,当我又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时,我总会听到母亲的那句鼓励——“精彩极了”;当我为拿到一个奖项而开心自豪的时候,仿佛听到了父亲的批评——“糟糕透了”。它们就像指引着我前行的明灯,让我从心底里知道,我必须时刻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跟着巴迪感受父爱母爱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而且也学习了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这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也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请你观看这个视频,然后写一个“找作业”的小片段。

篇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练笔。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实录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槽糕”)

师:谁愿意读这两个词?

生:读词语

师: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师:(指名学生举例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的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诗”“找”“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我们先来汇报对母亲的描写及“我”的当时反应。

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师板书“兴奋”)

生: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板书“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指名学生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

生:“我有点腼腆,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对“我”的描写。“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即高兴又有点害羞。师:“腼腆”是什么意思?明白吗?

生:“腼腆”就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继续汇报。

生: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汇报对父亲的描写和“我”当时的反应。

生:“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通过吸引住了这个词,我觉得父亲对诗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本身是个写剧本的人。(板书“吸引”)

生:“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板书“拿起”)

生:“父亲把书放回原处,对母亲毫不退让。”这说明父亲的态度冷淡,而且坚持意见,不因为母亲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板书“放回”)

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这说明我心里挺紧张,在等待父亲的评价,也说明父亲读得很认真。

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

(指名学生读)

生:“再也受不了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作者一直以为父亲能像母亲一样赞扬他呢,但是没听到,所以受不了了。

生:因为作者“整个下午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父亲回来。”这就看出作者一直满心以为能得到父亲的赞美,所以一听到糟糕透了,就受到打击。

生:因为作者“把诗重抄写了一遍,还描上了花边。”这都看出作者挺重视父亲的看法,尤其父亲还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所以受到打击,他就受不了了。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师: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

生:伤心。

生:难过。

生:没面子。

师: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师出示练习: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读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生:听到这个消息,我三步并两步,快速回到家里,向妈妈报告了喜讯。

生: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高兴地喊道:“我成功了。”

生: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赶紧接过来,把鼻子凑过去闻了闻,“啊,真香啊。”

生: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的脸胀得通红,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等了他半天,他还没有来,我东瞅瞅西望望,急得直跺脚。

……

5、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巴迪这首诗已经写得不错了,我现在还不会写呢。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说他的诗好。你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好吗?再说,他父亲是写作的,已经说他的诗不好了,那就是不好。

生:我认为巴迪写得好,对他来讲应用他的年龄来评价他,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他。

生:我认为,他的诗也许好,也许不好,那得看怎么说了,从他的年龄看,已经不简单了,从诗来看可能不太好。

生:巴迪的诗一定写得不好,他母亲赞扬他只是鼓励他,他父亲才是正确的评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像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学得真棒!同学们分析的对,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生:作者少年时认为那首诗的确糟糕透了,他不得不承认父亲说的是对的。

生:既然作者认为是自己的这首诗槽糕,他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师:我知道,虽然诗不好,但谁也不愿意说自己不好。

生:巴迪知道自己的诗不好,但心想母亲都能鼓励我,父亲也不能那么不讲情面呀。

师: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生:因为他有父亲的批评帮助。(板书“鼓励、严厉”)

6、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生:我喜欢母亲那种鼓励的方式,但我总认为我爸爸对我特别好,总鼓励我,妈妈总批评我,我不爱听,心烦。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说得我直哭,我都不想学了,后来爸爸说:“没事,这次不算什么,

我姑娘下次能考好,走,跟爸爸去溜达,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生:我比较喜欢巴迪妈妈鼓励的方法,我的作文不太好,我爸爸我妈妈总说写得不好,总贬我。我都没信心写了,但我的老师总说不错不错,这句子挺好,这也有进步,我才坚持写作文的。

生:老师,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得有。要是总鼓励吧,就该骄傲了,要是总批评也不行,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两种都得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生:老师,我觉得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为我们好,我小时候特别挑食,不爱吃饭,我爸挺严厉,总是逼我吃这菜,吃那菜,当时我都烦死了,但现在一想他也是为我好。

师:怪不得你长这么高!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生:(练习背诵)

师:(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

师: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

师: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全班齐读)

师: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对这种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老师更加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汇报父母的爱!

(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课堂精彩之处在于,教师能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教师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wp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