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更新时间:2023-09-09 04: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考点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②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 社会 个别 使用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 不变 商品的价值总量 不变

(3)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因素 货币供应量 货币的币值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生产经营者、消费者 表现 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反之,则会引起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稳定物价 ①生产经营者的降价销售等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 ①国内市场: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原则的遵守程度 ②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变动等 市场交易

●商品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商品价值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一般来说,商品价值与价格成正比,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2)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高于价值。

(3)国家政策影响商品价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价格,通货膨

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紧缩,物价下降。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货币本身价值量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本身价值上升,商品价格下降。 正确辨别影响价格的因素

看到成本、劳动生产率等信息,要考虑价值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规模、减产、灾害等信息,要考虑供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节日等信息,要考虑需求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利率变动等信息,要考虑国家政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的含义:供给指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指一定时间、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2.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给就是为了满足需求,需求则会反作用于供给、引导供给的调整。

●质量与价格

(1)优质优价并不意味着商品质量决定价格。从根本上说,优质优价是因为优质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普通商品多,所以其价格较高。 (2)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并不矛盾。

①就生产同类商品而言,优质优价主要是因为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 ②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质优价廉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变小;商品供过于求;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的降价竞争;薄利多销的促销方法等。

●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楚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个别劳动时间。

(1)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增加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个别生产者为追求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理解商品价值量必须区分“二率三量”

①区分二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②区分三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单位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3)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缩短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产量,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会增加,商品生产者就会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②由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会促使其他生产者竞相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③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能起到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良好效果。

●.价值与价格的比较。

(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人们直接接触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4)商品价格=商品价值 /货币价值,一般情况下,货币价值相对稳定。

●三方面透彻把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决定与被决定: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根本上由价值决定。

(2)成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其价格越高;价值量减少,则价格降低。

(3)非唯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不是价值的唯一表现形式。货币产生后,价值由价格表现;货币产生前,价值由一般等价物或等价物来表现,又叫交换价值(价格属于交换价值的一种)。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二者成反比)。原单位商品价值量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N÷(1±m%)。

(2)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二者成正比)。原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N元,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m%,变化后的商品价值总量=N×(1±m%)。 (3)商品价格与货币的升值、贬值(二者成反比)。原商品价格为N元,货币升值或贬值m%,变化后的商品价格=N÷(1±m%)。

综上,可以概括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减少用减。

考点: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下图:

●不能认为在什么情况下“物以稀为贵”都是正确的。因为从供求影响价格看是正确的,而从价值决定价格看则是不正确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竞争、供求和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价值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

(1)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商品的扩大生产。

(2)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由于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双方交换劳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所以,是否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的关系,正因如此,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市场交易必须遵循平等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到一点上,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保持不

变。

●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当某种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竞相参与或扩大此产品的生产。价格的上下波动,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正确认识等价交换。

(1)等价交换的含义:即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价”即价值。

(2)等价交换的实现: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即等价物实现;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不符合,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总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

(3)等价交换的意义:只有坚持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等价交换不是交换的具体次数,而是指交换的平均数,全过程平均的等价。所以说“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而不存在于个别场合。” (5)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到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

●商品生产者对价值规律的利用

(1)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力求生产供不应求的商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量变动趋势 同一商品(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曲线 需求量变动曲线 不同商品(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需求弹性曲线 (D1为生活必需品,D2为高档耐用品) 相关商品(需求相关论):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二者负相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二者正相关 互补品、替代品需求曲线 (D1为互补品曲线,D2为替代品曲线) 需求变动曲线 (2)其他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需求变动趋势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的变化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来源:Z+xx+k.Com]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影响的原因和表现 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原因 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降低生产成本 表现 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减少产量 ↑ ↓ 增加产量←获利增加←价格上涨 某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用量 某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减少用量

●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一定必然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还可能因“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而导致需求量的增加。

●.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但这不是人们消费水平高低的根本决定因素,因为人们消费水平从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和心理预期等。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买涨不买落”与价值规律相违背吗?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但是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价格上涨,由于担心还会上涨出现越涨越买的心理;价格下跌,不急于购买,等待继续下降,出现越跌越等的心理。“买涨不买落”是受人们消费心理预期的影响所致,这种现象仍然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因为买和不买的依据还是价格变化,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价格提高需求量减少,只不过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作用而已,希望价格越低越好,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买在最低点。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互补商品与互为替代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醒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k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