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抽屉的原理教学设计1

更新时间:2023-05-06 02: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抽屉的原理教学设计----------数学46班李晓林作者:李晓林时间:2012-08-11 15:37:34

课题:抽屉原理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

设计理念:“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在上课前,我们先热热身,一起玩抢椅子游戏好吗?谁愿意参加?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这有四把椅子,老师说:开始!你们几个都要坐到椅子上。

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告诉老师他们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做了两名同学。对吗?假设请这五位同学再反复坐几次,老师还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做,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两个同学,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提出问题)

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根小棒。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根?

小组合作

(1)让学生猜想结果

(2)选择合适的方法

(3)小组合作,操作验证。

(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2.验证结论。

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根小棒被放进了同一个杯子。

(图示)

(2)提出问题。

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杯子里都要放1根小棒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杯子放入一根小棒,剩下的一根还要放进一个杯子里,无论放在哪个杯子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只有平均分才能将小棒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 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还用摆吗?结果是否一样?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抽屉原理”。

1.数量积累,发现方法。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再结合课件进行演示:

(图示)

2.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刚才是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1枝的情况,现在鸽子数比鸽舍要多2只,为什么还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3.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小棒、鸽子看做物体,杯子、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看有关抽屉原理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2.抽屉原理的应用。

(1)出示71页的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

(1)让学生猜想结果(2)选择合适的方法(3)小组合作,操作验证。(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发现: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如果一共有7本书呢?9本书呢?

(图示)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

A、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B、如何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C、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教师进行板书:

5÷2=2……1 2+1=3(本)

7÷2=3……1 3+1=4(本)

9÷2=4……1 4+1=5(本)

(4)思考、讨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还是“商+

余数”呢?为什么?

师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是“商+1”。3.解决问题。

(1)如果我们用数学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所得的余数不是1,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的题目。教师出示课本71页的“做一做”: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2)在这道题中,可以把什么当作抽屉?可以把什么当作刚才的课本?让学生思考得出:

8只 8本

3个 3个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四)进一步应用原理解决问题。(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2张/因为5÷4=1……1)

教师可以先验证一下学生的猜测:举牌验证。

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

4=2…1)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2.从电影院中任意找来13个观众,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

3.说一说。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4、拓展

(1)“六一”儿童节,很多小朋友到公园游园,在公园里他们各自遇到了许多熟人。

证明:在游园的小朋友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遇到的熟人数目相等。(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