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2

更新时间:2023-09-02 22: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西方装饰

门道—装饰杂“烩”

摘要:

绘画是人类真实情感的流露,人们在追寻生存的情况下,也在不断的探索美。装饰美的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萌芽它的起因。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装饰绘画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关键字:装饰画,色彩,中西方绘画,装饰纹样

装饰画的概念

装饰画,从字面上的意思解释,可以说是带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形式。事实上,装饰画包含着一个极为广阔的艺术领域,融汇绘画艺术设计规律而形成的综合性的造型艺术样式。它不仅仅具有应用性,而且有着更强的观念性与思想性。现代装饰画与一般的绘画不同,大胆的运用形式美法则,侧重于画面与工艺材料的结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从宏观的角度讲,只要不是真实、客观的对自然进行表现,而是经过主观意识的加工、变形的绘画作品都应该称之为装饰画。因此,装饰画是个大范畴。所以,装饰画的表现语言也不仅仅是规范的、严整的,

中西方装饰

它的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是集原始、民间、偶然、自然形成于一身的多样化的综合体。 装饰画的创作源泉来源于大自然,源于社会生活,但装饰画的表现方式不同于一般绘画所用的写实手法,它是依据主题的需要,按装饰画的刑事法则和设计师主观的认识和感受,运用各种装饰手段加工变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装饰画是工艺性质的绘画。

装饰性绘画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主要的表现手法,亦是现代绘画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平面形式语言的基本训练来进行装饰绘画教学,把形式语言看成一种可用的资源,将装饰感受灵活地运用到画面的形式中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语言方式,使平面语言能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形成新的思维方法,并在新的媒介材料和语言样式中获取更多的鲜活动力。 关键词:装饰性绘画 平面性语言 新媒介材料 审美情感 表现 装饰绘画常常被看成是设计艺术中的主要表现手法,而传统绘画中则多采用真实感觉和实际感受获得形式的表达。实际上,在具体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对形式的感知是与其他艺术创造过程具有内在的相同性和关联性,采用装饰意味进行绘画的语言表现亦是现代绘画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尤其在近代的西方,装饰绘画给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曾带来了一次表现形式的大幅度提升,平面性的绘画对传统语言的扩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给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平面形式语言的基本训练来进行装饰绘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纵观西方绘画历史的发展,从塞尚开始,将物体的存在状态及空间因素给予了平面化的认识;凡·高具有个人符

中西方装饰

号的笔触不但是激情的表现,也是将事物改变空间关系的认知结果;高更以非常主观化、象征性的平面油画风格,成为西方学习东方的艺术典范。此外,在蒙特里安、莫里迪阿尼、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中,绘画的平面语言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西方绘画理念差异

就我们所知,中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哲学、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柏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方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国画的风景,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西方画受科学法则的制约,既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色彩学的原理进行创作。采用焦点透视法,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而中国画采用多点透视法,既用散点透视,也用焦点透视。西方画在画面上涂满色彩,不留空白,而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很注重空白的经营,使没有画面的部位,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成为整个画副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西方画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

中国绘画更加注重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重表现、重情感。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以形

中西方装饰

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千古不易。种股票画就因此形成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画面。

欧洲传统油画尚型,重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植与“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宇宙观点是“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这中物我对立的观点,使欧洲传统油画偏重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场面开阔如真。

在西方的绘画中,人物占据了核心的位置。所谓核心位置有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是数量的巨大,另一方面,是人物在构图中所占据的核心位置。如众所周知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到现代主义诸大家(如毕加索、梵·高等人)的作品。这种以人物为核心的传统,就是西方艺术注重个人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的突出表现。而西方绘画中准确、谐调而科学的比例关系和透视关系,则是实证主义与科学精神的传统在绘画上的体现。反观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是恪守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画作中,必须承认人物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在宋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在一幅高度在2米左右的山水画中,若有可怜的人物,几乎让人找不到,与《蒙娜·丽莎》的人物占据了画面的五分之四,恰好相映成趣。道理说来很简单:崇尚自然秩序的道家传统的确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就是那么一点点大,正像苏轼说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明清小品画更是花鸟虫鱼,几乎没有人的位置;自然本位主义实在是中国绘画的一大传统。中国绘画美学不以结构严禁的逻辑体系为基础,不专门研究自然的本质属性,认为事物可以认识,但并不

中西方装饰

需要用清楚的概念表示,为了追求永恒与升华。某种定义是不必要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足不求颜色似”,画面上用大面积的空白,大块的磨块,多视域的构图处理,成为东方人理解到有相互相成的艺术创造中的宇宙和谐实体。欧洲人认为世界万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级都具有不容的数量关系。雕塑绘画等艺术的美在于数的和谐与比例。一切造型艺术要依靠于对数据关系恰如其分地把握,于是对人体精妙的比例节奏的提炼与表现成了艺术家致力的方向。有异于的“度物象取其真”。中国是感知的真,西方是自然属性的真;中国是情感意味中的真,西方是客观条件的真。西方绘画美学认为艺术创作必须上升到理智,这样才能把握事物中的或然与必然规律,并把它表现在一个艺术形象中,使之成为客观的摹本,尽管中世纪基督教把艺术美的本来属性看作是上帝的光辉。中国绘画重神似,即把描绘物体当作艺术家本人思维情感的媒体来看待。通过艺术语言,借助艺术手段再造的境界纳入到一个艺术的意境范围。最后结果使表现的物象能充分表述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为目的。所以表现笔墨之中的物体、色彩等关系常常是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客观自然,而带有很多的主观成分。由此可见中西在美术方面的差别,然而即使风格迥异,两者仍然在寻求一种高层次的相互融合,吴冠中先生曾说:“我曾将中、西方杰出的绘画作品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有阻,却深深相爱。”纵观历史, 21世纪以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且成为必然。欧洲油画在中国扎根成长,东方艺术为西方美术发展提供了条件,互相吸收,互相作用。21世纪新的科技文明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与民族

中西方装饰

传统,人的生存方式都起着重大的作用。但美术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多元仍然是其基本存在形式,适应身会的不断创新仍然是其存在规律。

中西方装饰纹样 西方古典装饰纹样的内容多半是体现西方人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对自然界勇于征服的探索精神,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世界认知的渴望和强调个体独立的欲望,同时由于宗教在西方社会中所占的统治地位和主流地位,导致了宗教装饰题材的大量表现与刻画。

中国装饰纹样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含蓄性,书法式的抽象性,追求形神统一和完美意境的艺术效果:东方的宗教信仰是多神伦理型的,类似于图腾崇拜,主张的是出世逃避的消极思想和皇权统治,所以装饰纹样也体现了人们田园式的漫不经心。而西方纹样强调的是西方艺术的直接表现,人体美学的粗犷性,宗教的神秘性;西方的宗教信仰是智慧型的,它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的一面,主张的是入世的积极、平等的思想,这就决定了人们看重的是现世的幸福和个人人格的独立。中西古典装饰题材反映了东西方对自然界、宗教信仰、人生态度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反差,才会产生艺术形式上截然不同的表现:正是因为这种传统文化思想的巨大落差融入到家具中,使中西方装饰具有了各自的魅力与独特性,才会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彼此吸收和借鉴。

中西方装饰纹样的表现手法也存在差异。中西装饰形象并不完全

中西方装饰

是原来的自然形象,大都经过了创作者的加工处理。这是装饰题材创作的规律,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题材以简洁为主,重在写意,而西方古典家具的装饰以华贵著称,重在写实,同时中国古典装饰题材较西方的更为程式化、图案化。

比如猛兽在中西方装饰纹样:龙常常是程式化的变体龙纹,即拐子龙或者卷草龙,通过龙足、龙尾的高度图案化来简练纹样的外形,重在强调其内在神韵;老鹰等动物在西方古典家具中则表现得栩栩如生,鹰嘴、鹰眼、爪子,甚至每一根羽毛都刻画得非常逼真。

再比如同样是人物装饰题材,在中国主要是刻画出大概轮廓,人物的五官往往被忽略掉,或者仅仅做一个模糊的平面化处理,点到为止;在西方古典家具中的处理则大不相同,人物的衣物、肌肉、五官乃至神情都要刻画得逼真到位,同时创作出人体的雕塑感来。当然西方装饰题材也存在图案化、程式化的一面,只是远远不如中国这么突出而己。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自然主义审美观的不同。

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审美对象的刻画中求神似不求形似,营造的是抽象和空灵的装饰,是一种模糊的意象思维方式。西方"天人相分"的观点使他们认为美就是真,求真就是求美,寻求一种精确的数的美学。西方最早的美学定义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数,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

中西方装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