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0 04: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第三产业

2002年第2期No.2 2002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Research

51

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赵农华

ABSTRACT

Thepaperstatisticallymeasuresthecontributionofemploymenttothedevelopmentofthetertiaryin2

dustryofShanghaiandthedevelopmenttrendofthecapacitytoabsorblaborforceoftertiaryindustry.Thepaperfurthermorepresentsseveralsuggestions.

关键词:第三产业发展;就业增长;  从增长因素角度来讲,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以上海为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上海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就业规模逐年扩大,使上海就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进上海就业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吸纳剩余劳动力、扩大劳动就业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在分析上海第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增长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上海第三产业发展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以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予以实证分析。

年份

,150178万人增至2000年的

372108万人,22年间增加22113万人,年均增长412%,其中1990~2000年年均增长幅度417%,高于1980~1990年316%的年均增幅。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

的比重也不断扩大,22年扩大了一倍多。到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达到4419%(见表1),超过了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表明上海就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并不断趋向合理。表1

1978~2000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

年末从业人员及劳动生产率

从业人员(万人)

从业人员结构(%)

GDP结构(%)劳动生产率(元Π人)

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一产二产三产

1978240106307148150178341444102116410771418164557001348819802121053541831631892910481622143127517211146268864096198512617844513820313716145714261241269182610140874936113199087125467108233139111159132916413631831193705103701035419957812543215728313791854153517215571340128033322843582420008912336710437210810184413441911848105012103875934661814

一、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就业规模同步扩大

11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呈加快趋势“,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得以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以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幅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78~2000年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10%,高于同期第二产业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特别是1992年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已连续9年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呈现加快趋势,1990~200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318%,快于1980~1990年1011%的年均增速。在快速发

注:本文数据均取自于历年《上海统计年鉴》《上海GDP核、算手册》。

31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优势明显,劳

动生产率也相对较高。1978~2000年上海劳动就业总数增加97158万人,从三次产业中从业人员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其从业人员减少了

150183万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22年间经历了先增后

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在GDP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增大,已由

1978年的1816%增大到2000年的5012%,表明上海正从传

降的过程,特别是1993~2000年间减势迅猛,共减少了

100多万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则基本保持增长态势,1978~2000年净增了22115万人,不但吸纳了第一、第二

统工业中心向经济、金融、贸易三个中心转变。

21第三产业劳动就业同步增长,就业结构趋向合理。

产业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在扩大劳动就业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78~2000

我国第三产业

52

统计研究

表1还可以看出随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劳动就业持续增长,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而且速度快于第二产业。2000年上海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61814元Π人,22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10%。从1991年起,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超过第二产业,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对回归拟合方程的分析和显著性统计检验:相关系数R极高,几乎接近于1,这说明log(YΠL)与log(KΠL)有显著线性关系,有关统计检验均获通过,回归方程对实际资料拟合效果较好。

由此得到:α=013329,方程(1)即为:Y=214517×

L

013329

二、第三产业增长过程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合理有效地吸纳利用劳动力资源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运用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方法对上海第三产业增长过程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和分析,这里采用的测算方法尽可能简便,目的在于反映劳动就业贡献率的变化趋势。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Y=A×L×K

α

β

×K016671

因此,根据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式推导得到的计算公

式(4)可估计出1993~2000年上海第三产业增长中劳动就业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表2

1993~2000年上海第三产业增长

年份

19961997199819992000

1312131117181717141313101310

214212511517612713311714

劳动就业贡献率

61141613101017111717107191910

()

式(1)中,Y员,K,性和资本弹性。,即:α+β

=1,这时由式(1)得YΠL=A×(KΠL)

1-α

(2)(3)

表2的数据是初步估算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1993~2000年随着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其相应的劳动

两边取对数:

)×log(YΠL)=logA+(1-αlog(KΠL)

就业贡献率总体呈不断提高态势,表明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已同步于市场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人力资源配置,隐性失业较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较高,这对上海深化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对式(3)采取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到α的估计值。再利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式:y=m+α31+(1

)3k,得到第三产业增长过程中劳动就业贡献率:-α

yL=α×lΠy

(4)

式中:y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m为技术进步率,l为劳动就业增长率,k为资本增长率。

用上述方法根据1978~2000年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结果不理想,相关统计检验也未通过。于是分别截取1978~1992年和1993~2000年两个时间段的数据重新进行测算,前者的结果仍不理想,而后者则取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1978~1992年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净增107196万人,远小于同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净增数163129万人。在1992~2000年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上海就业制度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大幅度下降,8年间减少了逾百万人,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则继续增长,增长幅度快于前一时间段,8年间净增了近120万人。为此,在1993~2000年间,第三产业增长中劳动就业的贡献也尤为明显。

根据1993~2000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估计方程式(3)得到:

log(YΠL)=018968+016671×log(KΠL)(2013983)

相关系数R:0109929   F检验值:41610891

(5)

三、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呈增强趋势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某一产业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借助该产业就业增长的GDP弹性数值来反映,而就业增长的GDP弹性(以下简称就业弹性)是衡量产出增长引起就业增长量大小变化的一个指标,即某一时期内就业数量的变化率与该产业增加值变化率的比值。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仅在统计数字上反映出从业人员的增加,而且还反映出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说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既与时间相关,又与增加值增长率相关。为了进一步在理论上研究上海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变化趋势,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S=c+a×R+b×T

(6)

式(6)中:S表示第三产业年平均就业增长的GDP弹性;R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T为年份,基期以1表示,以后各年依次加1。

根据这一回归模型,采用1978~2000年的有关数据

我国第三产业

赵农华: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53

进行回归,但回归的拟合度指标较低,回归结果不理想,且通不过统计检验。通过反复变化数据取值范围,并且略去了数据异常波动年份,发现分别截取1978~1989年和1993~2000年(不含1999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分段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而且各项统计检验均获通过,表明1978~1989年间和1993~2000年间(不含1999年)的数据能够反映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规律。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回归结果如下:

估计回归方程式(1978~1989年):

S=113561-010476×R-010542×T

-(316441)(-219923)

相关系数R:0108289  F检验值:918815

(7)

一。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协调发展,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的现实选择。

11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不断提高

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体现了国民经济增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只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1,。在第三

估计回归方程式(1993~2000年):

S=015499-010185×R+010484×T

-(118645)(-418742)

相关系数R=0109617  F检验值=1814682

(8)

,上海近几年社会。在发达国家,第40~50%,而且服务业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上海目前服务业就业比例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发展潜力非常大。因此,(1)应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2)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积极引进外资,有效推进服务业发展。(3)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完善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4)拓宽和深化传统行业的服务领域和范围,发展面向居民消费的房地产业、社会服务、旅游、餐饮、娱乐、健身等产业,增加服务内容。(5)深化改革和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31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沪郊第三产业的发展。

式(7)、式(8)中的回归结果数据显示:,增强。同时,表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反映出上海第三产业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在不断提高。

进一步分析第三产业中各主要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仍采用回归方程式(6),对这些主要行业1993~2000

年(同样不含1999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数据没有规律性。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就业弹性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两个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与这两个行业性质属资本密集型是一致的。

对社会服务业数据(1993~2000年)进行回归,得到估计回归方程式:

S=011790-010803×R+016241×T

-(117994)(-318355)

相关系数R:019236  F检验值:817024

(9)

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带动沪郊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郊区农村劳动就业渠道,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劳动就业的城乡一体化。

41加快就业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就业稳步增长。不

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发展力度;加强对剩余劳动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并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使这部分人员能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顺利实现就业,增强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志刚,范剑勇《上海市就业的产业分布特征及其影

式(9)表明:社会服务业就业弹性与时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示出社会服务业较强的吸纳劳动就业能力。

同样,从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增长情况也可看到这一点。2000年上海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达到85115万人,比1993年净增近50万人,占同期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净增数的4218%。由此可见,近年来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总体能力不断增强。

响因素》《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2]陆 铭,陈 钊《上海市吸纳就业能力的计量分析》,

《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3]卢 元《上海市三次产业中劳动力配置效率比较的实

四、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的几点建议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就业压力较大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

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作者简介:赵农华,男,38岁,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市统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统计师。

(责任编辑:孙继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