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更新时间:2023-09-17 19:35: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该如何将公有制 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 答: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定要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统一的力量。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1989年到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8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元增加到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37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支撑、引导和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69.3%,石

油92.1%,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兵器99.5%,船舶与航空航天84.5%。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在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私经济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私营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1992年以后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底已达到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注册资本18212亿元。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2000年全国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有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个体、私营经济已从最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可以大显身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 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或者说是一个“纠结的时代”,你认为这些观点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从官员抑郁自杀到北大新生自杀,各类人群因精神疾患厌弃生命的新闻不绝于耳。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约1000万人,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已超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位居首位,占总负担的五分之一。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范肖冬博士表示:“近年来,中国民众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我们已经步入‘全民焦虑时代’。

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期内心紧张不安,担心要发生不利的事,感到不愉快。一条微博可以折射普通民众的焦虑情绪:“我的股票赔得底掉,房贷还差90万,老板还经常扣工资,买的家具是达芬奇的,买的醋

是勾兑的,买的奶粉是有添加剂的,即使走在路上碰到李双江他儿子也就算了,就怕碰到‘李刚’他崽,非死即伤。”

全民焦虑,一个时代的必然。

抑郁症、冷漠和失业率上升等现象,折射出了各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焦虑,这也与现在中国国民的心态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重合。

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但在这种“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中,同样带来了诸多的弊端。人民工作压力大,生活消费水平无止境上升,许多生活的最基本需求都已经无法轻易满足,人们生活得小心翼翼。

社会凝聚力下降。

近年来,各种“门”事件竞相上演。“80后”、“90后”也经常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人说借此感叹说,“中国没有希望了”,但这并不是“80后”、“90后”的错误,虽然他们丧失了对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公众也对他们充满了失望和不满,他们的内心也同样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恐慌,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但人们在享受过成功的“甜头”或者看到过别人因为“碰运气”而成功的时候,往往就会忘记这句话,而是想瞬间成功。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苦恼和困惑。

贫富差距悬殊

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探讨日益白热化的一个问题,也成为了不得不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在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背景下,仇富现象、社会不平等现象层出不穷。

破解社会焦虑,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高增长背后,中国政府意识到社会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必须妥善解决,让民众真正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过“幸福有尊严的生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正成为政府努力的方向。

解决焦虑还要从教育入手。经历了知识、劳动技能、人格三个维度的公民教育后,“自身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人与人之间存在人文关怀,违背社会规则现象减少”,就可以削减产生焦虑的心理土壤和外部环境。而办好教育,是政府分内之责。

焦虑,关乎个人与家庭幸福,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解决,需要个体与社会共同着力。

个人应从三方面入手对抗焦虑

首先,认知调整。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一步找到解决焦虑的途径的首要条件。其次,情绪调节、疏导。最后,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帮助选择通过药物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uw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