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背部穴位
更新时间:2024-05-17 06: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节 背部穴位
腰背部所有穴位: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 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 关元俞穴、膀胱俞穴、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风穴、臑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 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 穴。
大椎穴
位置:穴在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处而得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为人体阳经之汇所有阳经在这里交汇的一大要穴。
穴位名解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大椎穴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头痛项强、疟疾、癫狂、小儿惊风、阳危诸证。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舞蹈病等。配曲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至阳穴
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名词解释(1)至阳。至,极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砭石,故名。
(2)金阳。金,肺金之气也。阳,阳气也。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理同至阳名解。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阳穴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配心俞、内关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胃痉挛胃痉挛与急性胃炎是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 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刮痧方法调理。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砭石刮痧疗法可疏通经 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
曲垣穴
位置:人体的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名词解释: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位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砭石,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解剖: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常压曲垣穴可使水蛇腰变直
主治症状:指压此穴,就可以使身体感到轻松,情绪稳静;对于使水蛇腰变直也很有效果。
腰阳关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4腰动、静脉背侧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4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调理腰骶部病变、坐骨神经痛、盆腔炎等。配肾俞、次髎、委中主治腰腿痛。
陶道穴
位置: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名词解释: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砭石,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
穴位取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脊中穴
位置: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名词解释:(1)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 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砭石,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2)神宗。神,与鬼相对,指天部阳气也。宗,祖宗也,气之源头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内的天部阳气为来自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按揉脊中穴可缓解风湿痛
砭石调理风湿病的方法:
1、用砭砧轻叩大椎穴至长强穴(督脉),从上至下轻拍膀胱经(避开肾脏所在部位)。
2、用砭砧从上至下擦整个后背及腰部,从大椎穴至长强穴,督脉及第一、第二膀胱经,直至发热为止。
3、用砭板刮督脉、华陀夹脊穴及整个膀胱经。
4、用砭板尾端刺天池穴、中冲穴,刺揉尺泽穴、曲泽穴、少海穴、维道穴、冲门穴、气冲穴、足三里穴、委中穴、委阳穴、阴谷穴、太溪穴、水泉穴、昆仑穴、仆参穴。
5、用砭尺拍两只胳膊内侧的心包经。用砭尺拍腘窝。
6、用砭板刮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趾关节。
天宗穴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指压手法: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
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l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调理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砭石背部刮痧的好处
砭石背部刮痧是以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为依据,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一些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调理身体的效用。
身柱穴
位置:人体背部,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名词解释: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砭石,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等
砭石调理腰椎病的方法:
1、用砭砧逆时针旋擦肾俞穴至下髎穴部,直致发热。
2、用砭板尾端刺揉肾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委阳穴、阳陵泉穴、承山穴、悬钟穴、昆仑穴。
3、用砭板刮肾俞穴至下髎穴。
4、用砭尺拍环跳穴至承山穴。
5、用砭砧擦阳陵泉穴至外踝尖,使其生热。
6、用砭板刮环跳穴至承山穴。
7、用砭板刮阳陵泉穴至外踝尖。
8、取四块砭砧,用开水烫热,横置于肾俞穴到下髎穴,采用温法疗病40分钟,注意不要将患者烫伤。
治喘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名词解释:该穴有平定喘息的功能,故名为“定喘”。
主治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砭石,落枕、咳嗽、上肢疼痛不举、肩背痛、瘫痪、麻痹、荨麻疹、头后部痛。
取穴: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颈神经后支,深层有颈深动、静脉和颈横动、静脉的分支。
治喘穴快速平定气喘
砭石调理术是针、灸、推拿、按摩以及“刮痧”的前身,是用石制工具进行调理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如何运用砭石来调理慢性支气管炎。
感法:百会。
刺法:风池、天住、列缺、合谷。
刮法:颈后部、背上部、中部。
擦法:胸部、上腹部。
压法:背上部,配合振法、拔法。冬季配合温法。
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疾病: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神道穴
位置:神道穴,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名词解释:(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意思是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砭石,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通、冲道名意与神道同,通为通道,冲为冲行。
(2)脏俞穴。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
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
惊悸失眠: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基础,砭石调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正气、祛除邪毒,既可治病,又可保健。下面我们讲解砭石如何调理惊悸失眠:
刮法:脊柱两侧夹脊及背俞穴5分钟
刺法:(双)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各两分钟
擦法:两胁各三分钟
感法:嘱佩带磬石佩一枚悬于膻中穴
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日常保健:
按摩: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右侧肩井穴五分钟,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五分钟,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
早晚各一次。
温灸: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治肩酸痛、头酸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
温刮:滴大林经络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阳罐温刮足少阳胆经(肩部),进行无痛刮痧,将该部位的寒气、湿气排出体外,1周2次,每次3-5分钟左右。
注:人体与自然近似,躯体如大地,血管神经如水道。当水道瘀塞时,土地无法灌溉,当血管神经不畅通,就会产生疾病。“百病皆起于瘀”。经过扶阳罐的温刮,无痛刮痧,畅通血脉,使瘀塞直接排出,就达到了治病养生的疗效。
腰俞穴
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名词解释: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质为长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砭石,因其散热冷缩水湿滞重,上不能传于腰阳关穴,下不得入于长强穴,因此输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
背部:膀胱经——双侧脾俞至大肠俞。
腹部:任脉——中脘至气海。
胃经——双侧天枢。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上巨虚。脾经——双侧阴陵泉、公孙。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主治疾病: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风门穴
位置: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名词解释: 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砭石,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主治: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可用砭石刮法、擦法进行治疗。砭石疗法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运,有效缓解疼痛。
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名解: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方法: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配太冲主治胁肋疼痛;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配光明主治目昏。
肝俞穴可治疗急慢性肝炎
慢性无黄胆肝炎本证多由饮食不节所致砭石,脾失健运,湿郁化热、阻遏中焦、胃浊不降,故饮食不振,恶心,厌油腻,痰壅气阻,肝失调达故肋痛闷胀,脾为湿困故乏力腹胀,湿热内蕴,气化不利故尿黄而少。用砭术扣法、刺法、刮法调理月余,上述病状消失。
风池穴
名解: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
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砭石使用结合穴位效果更佳,详情请看砭石养生栏目)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砭石,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肝俞穴
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名解: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
腔内则对 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取穴: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配太冲主治胁肋疼痛;配肾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配光明主治目昏。
肝俞穴可治疗急慢性肝炎
慢性无黄胆肝炎本证多由饮食不节所致砭石,脾失健运,湿郁化热、阻遏中焦、胃浊不降,故饮食不振,恶心,厌油腻,痰壅气阻,肝失调达故肋痛闷胀,脾为湿困故乏力腹胀,湿热内蕴,气化不利故尿黄而少。用砭术扣法、刺法、刮法调理月余,上述病状消失。
本篇文章是出自186娱乐资讯网中足浴技师背部按摩培训丛书
正在阅读:
第一节 背部穴位05-17
一本好书作文600字07-06
电化学基础实验指导书09-1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重点04-30
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文科)05-03
房地产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论文02-28
公司房地产销售2022年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4
基于多谱勒效应微波自动控制灯的设计05-31
冬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09-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穴位
- 背部
- 德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 江苏省南师大附属中学2011届高三冲刺卷(历史) - 图文
- 酒后驾车几种情形的分析处理
- 基于MATLA分型理论的仿真技术毕业论文
- 2011年12月受験N1级夜间班(4月6日)
-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课《化装舞会》word
- 唐代科举与社会习俗的关系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 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 文明演讲稿模板:文明之美-实用word文档(2页)
- 微生物发酵工程复习题-答案版
- CCNA5.0串讲- OSI与TCPIP
-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 化学常用词汇表
- 圆锥曲线选择填空专练(有难度,附答案)
- 班主任成长故事-蔡芸
- “一评三管好”主题班会教案
- 化工区湾塘片监理总结报告
- 英语新编实用英语总和教程第3版unit3到unit4的期末答案
- 实验二 拆字程序、拼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