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英语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精选作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1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巧设英语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往往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对问题的质与量把握不够恰当,少数教师以“满堂问”替代了“满堂灌”,大多数教师只是着眼于研究教师如何“多问”,还没有真正注意到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问题案例分析着手,提出来如何巧设课堂问题,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下面笔者结合课例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设计问题。 一、问题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上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参与程度标志着课堂是否有效,但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充满好奇、是否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下功夫,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启发,形成悬念,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如:一般初三复习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在复习课中把问题巧妙设计,同样会get students interested。在复习牛津英语9A Unit 1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Boys and girls , do you think who is 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 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非常感兴趣,马上进入状态,他们一方面

在飞速地思考我是否是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考虑谁是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老师停留了2-3秒后宣布今天我们要选出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同时,公布了“选举”的方法。第一回合,请学生从外貌、性格特征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自我推荐,接着进行第一回合投票。第二回合,把学生分成5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时要求学生尽量要用到以下三个句型出发:①He/She is a…person.(give an example)②He/she is…enough to….③It is…of/for him/her to….讨论结束,由小组长进行陈述,并进行第二回合投票。第三回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回答了5个不同形式的问题,这5个题目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然后进行第三回合投票。这时学生选出了最受欢迎的学生,接着水到渠成请学生写一封推荐信,推荐这位选出的学生是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这堂课围绕一个主线问题“Who is the most popular student in our class?”,学生兴趣高涨,举手积极,讨论热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一个接一个任务和活动圆满完成,不知不觉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问题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学情,关注学生差异,知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一味追求难度、成果、价值,而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水平,那

就会失去提问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结合点上设问的,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便于将新知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变为已知区,最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牛津英语9A Unit 5 Audrey Hepburn 的reading第一教时中,教师让学生全文听一遍,同时给出三个问题:①Why is she a great beauty? ②Why is she a great actress? ③Why is she a great

humanitarian? 在听完后,老师请学生回答,班级里一片寂静,学生或许在思考,或许在书中寻找答案,但是问题太大了,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时老师很尴尬。实际上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同学们,你们听完以后,请说出,哪几段描述了Audrey Hepburn是a great beauty?哪几段描述了Audrey Hepburn是a great actress?哪几段描述了Audrey Hepburn是a great humanitarian?所以提问要问在“最近发展区”内。在学生进行了全文的scanning, skimming阅读后,再请学生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学生就能用他们的语言来概括出来,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关于Audrey Hepburn的许多信息了。 三、问题设在新旧知识的关联处

在一个新知识出现前,应引导学生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应与学生有关(asking questions relevant to students),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是学生所了解,所提问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范围有关,这样就能容易引出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就会感兴趣,参与意识也会增强。如果问题设计时新旧知识的关联不够,问题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缺乏逻辑联系,那么不容易起到以旧带新的效果。如:在新授牛津英语7 A Unit 5 Halloween Reading 第一教时时,教师首先问学生: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学生踊跃说出了一些他们熟悉的节日,如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鄄Autumn Festival,Christmas,Dragon Boat等,紧接着教师以学生的旧知识,即以熟悉的节日进行导入,结合情境图片,教师给出了五个问题:①What is it? ②When is it?③ Who celebrates it?④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⑤Do you like it? Why? 这时学生非常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而且学生也懂得了如何谈论节日。在此基础上,老师马上问学生“Can you guess what festival I like best?”学生通过猜测,一方面又巩固了已学的节日,同时引出了新授的节日―Halloween。教师请学生通过听、读非常顺利成章地完成了When is it? Who celebrates it?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Do you like it?这些问题。 四、问题设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

我们知道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在于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的记

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上,更是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份课堂实录调查表明,教师的提问80%是展示性问题(回忆-领会-运用型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展示性提问一般属于操练性的提问,学生就所提问题把课本某部分内容原文照读,但并不对内容的含义、启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因此达不到训练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增加参考性问题(分析-综合-评价型问题)的比例,通过这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探究知识、深层理解,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老师在教牛津英语8A Unit 6 Reading “The Taiwan Earthquake”时,设计了以下问题:①What happened in the shopping centre?②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③Where was Timmy when the shaking stopped?④What did Timmy do while he was waiting for help?⑤How was he saved?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无需思索探求,这种提问的设计不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上述课例的问题设计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决定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把问题设在学生的兴趣点、需要点、新旧点、思维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u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