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2 03: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过去十年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建设规模大、新开工项目多的情况下,工程质量事故的诱发因素也明显增多,各地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如震惊全国的湖南凤凰沱江大桥坍塌事故、陕西清涧张家河大桥坍塌事故等。目前是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我们将面临任务重、责任大、困难多的局面,如何有效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如何有效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如何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是摆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收集了近几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工程、桥隧工程以及其他综合方面的部分案例。道路工程列举了路基失稳滑移、路基路面整体下沉、边坡滑坡、沥青路面病害等问题;桥隧工程列举了挂篮坠落、支架预压坍塌、墩身钢筋骨架倒塌、砼出现大面积空洞及露筋、支座老化失效、连续墙偏移等问题(事故);其他综合列举了管理混乱、资料造假、监理公司冒名顶替等问题。所选的个案描述了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剖析,对处理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这些案例无疑是宝贵的工程经验和财富,对各类参建人员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可以预言,该书的出版一定会对强化质量意识,减少质量事故,提高质量水平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前 言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任务日益繁重,面临日益复杂而严峻的生产形势,质量问题(事故)的诱发因素增多,发生各类质量问题(事故)的概率加大,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更加突出。为了在新一轮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形势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推进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特将近几年国内交通建设工程出现的各种类型质量问题(事故)汇编成《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以下简称《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收集了2001~2008年期间交通建设工程中发生的部分案例共36宗,旨在吸取教训,规范管理,加强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促进交通建设工程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案例分析》共分为四章,包括道路工程、桥隧工程、其他综合问题的案例分析以及部分桥梁加固(维修)情况汇总。

本《案例分析》得到了有关领导与专家的指导,李发春高工、刘喜元高工、习应详教授等对其中案例进行了审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案例分析》编写涉及个案多,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主任:单 云

编委会副主任:罗 青、杨飞跃、谭力武

主 编:杨飞跃

副 主 编:陈丹羽

编写组成员:陈丹羽、王爱军、曾法强、楼国权、王良波、

司徒毅、曾国东

编 者

2010年4月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目 录

引言...........................................................................................................................................1

第1章 道路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4

1.1 T501路基整体滑移质量事故.................................................................................4

1.2 T502赶工期未对软基处理预压出现的质量问题.................................................5

1.3 T401袋装砂井短桩的质量问题.............................................................................6

1.4 T402软基处理方法不当的质量问题.....................................................................7

1.5 T601路基路面整体下沉的质量问题.....................................................................9

1.6 T403桥梁支线边坡滑坡殃及桥墩的质量事故...................................................10

1.7 T602高边坡的防治问题.......................................................................................12

1.8 T603浆砌片石质量投诉问题...............................................................................13

1.9 T503旧桥桥面沥青罩面出现病害的质量问题...................................................16

1.10 T504沥青路面冒雨施工的质量问题.................................................................17

1.11 T201沥青路面病害质量事故..............................................................................19

1.12 T301沥青路面车辙质量问题.............................................................................21

第2章 桥隧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23

2.1 T101大桥挂篮坠落事故.......................................................................................23

2.2 T404桥梁跨铁路挂篮坠落事故...........................................................................24

2.3 T604立交支架下沉造成梁体开裂的质量事故...................................................25

2.4 T202跨高速公路桥支架预压坍塌事故...............................................................28

2.5 T302特大桥墩身钢筋骨架倒塌的事故...............................................................30

2.6 T405桥梁主桥箱梁底板崩裂的质量事故...........................................................31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2.7 T605大桥南引桥连续箱梁混凝土出现空洞和露筋的质量问题.......................35

2.8 T203跨线桥主跨底板出现大面积空洞和露筋的质量事故...............................39

2.9 T606跨线桥支座安装错误的质量问题...............................................................41

2.10 T607盆式支座及其垫石崩裂的质量事故.........................................................45

2.11 T608桥梁支座老化失效质量事故......................................................................46

2.12 T303两座桥梁支座安装错误的质量问题.........................................................49

2.13 T609部分桥梁伸缩缝破损的质量事故.............................................................49

2.14 T610桩基础溶洞问题.........................................................................................51

2.15 T611桥墩偏位质量事故......................................................................................53

2.16 T612桥梁荷载试验不合格事件.........................................................................54

2.17 T204下穿隧道地下连续墙偏移的质量事故.....................................................57

2.18 互通立交匝道弯桥容易出现的问题...................................................................60

第3章 其他综合问题案例分析.........................................................................................63

3.1 T304码头挡墙发生倾斜滑移的质量问题...........................................................63

3.2 T613商品混凝土事件...........................................................................................65

3.3 T505和T305资料造假(通报)问题..................................................................70

3.4 T306跨线桥监理公司冒名事件...........................................................................71

3.5 T102道路基层不合格强行施工面层的事例.......................................................72

3.6 T206桥加固单位经验不足管理混乱的问题.......................................................73

第4章 近年部分旧桥加固(维修)情况汇总.................................................................76

4.1 近年部分旧桥加固(维修)原因分析.................................................................76

4.2 近年部分桥梁加固情况一览表.............................................................................77 附:案例代码与实际名称对照表(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引 言

近几年,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公路工程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加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质量问题(事故)的诱发因素增多,出现了一些重大的质量事故。如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的沱江大桥发生了坍塌事故,事故共造成64人遇难,经鉴定,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赶工、拱架拆卸过早,且存在主拱圈砌筑质量问题和地质构造缺陷,质量管理方面也存在分包单位多、层层分包等问题;2009年8月24日,在建的陕西省清涧县玉家河乡前张家河大桥突然坍塌,桥上作业的12名工人5人死亡、7人受伤,经鉴定,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支架支撑系统存在缺陷;2010年1月3日,云南省昆明新机场建设工地航展区A3标东引桥工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有一段支撑体系失稳造成垮塌,此次事故共造成死亡7人,8人重伤,34人轻伤。从总体的层面上分析,诱发这些质量问题(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规模因素:公路建设规模增大,建设规模与资源配置失调,建设环境协调难度增大,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建设条件更加复杂,最终对工程质量形成不利影响。

2、工期因素:由于赶工、抢工,合理工期无法保证,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组织无序,一些道路或桥梁存在的质量缺陷来不及返工处理,增加了质量风险。

3、市场因素:大规模的建设使从业单位技术和管理力量被稀释,分包转包现象有所增加,施工单位管理薄弱,对分包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包代管现象难以避免,质量责任制难以落实到位。

4、人员素质因素:建设项目陡然增多,管理和技术队伍不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高素质从业队伍缺乏,进入建设市场的从业单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漏洞和隐患增多,工程质量保证度下降。

5、前期工作因素:部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相关工作深度不够。有的工程项目设计文件错漏缺较多,工程施工中变更频繁,不可预见性和随意性增大,工程质量隐患增多。

6、工程项目自身因素:工程地质状况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条件艰苦,工程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施工难度增大。而管理不到位,分包转包屡有发生,现场质量隐患大量存在。

近几年,地方交通建设项目同样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事故),具体到项目层面上分析,主要有设计质量问题、施工质量问题、建设业主单位管理问题,也有监理队伍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设计基础工作深度不足,不重视现场调查、勘探,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设计文件错漏缺现象很普遍,甚至出现设计不合理、设计方案不完善、不切实际,以至留下工程隐患或造成质量问题(事故)。例如:T501公路k11+645~k13+600段填土高约7m,因未布孔进行地质钻探,设计时按清淤换填处理,出现路基整体滑移,后经地质补勘得知该路段软土淤泥深达10m之多;T403桥头引道位于河岸一侧的路基施工时,由于山体失衡使沿河一侧的路基出现喇叭状向外扩展的裂缝,造成高压电塔位移倾斜和挡土墙位移崩塌,随路基错台下沉,挤压推动河滩中深厚的淤泥向下游运动,导致桥墩两根桩基的立柱顶端分别推移了143mm和141mm,其原因也是没有进行地质勘测,不清楚山体内、河滩下地质情况的结果;

2、由于施工单位管理混乱,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技术力量弱,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甚至是野蛮施工造成质量问题(事故)。例如:某施工单位在承担T401改造工程袋装砂井施工时,偷工减料,出现袋装砂井短桩;T201旧路加铺沥青路面在通车不到3个月,就出现大面积破损,是由于施工单位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等缺陷处理不彻底,未对旧路面作拉毛处理,未发现沥青储油罐中导热油管漏油,破坏了沥青的性能导致沥青与集料粘结较差等造成的。

3、一些质量问题(事故)的发生与建设管理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些项目的设计周期短,导致在施工中产生大量的变更,既浪费投资又影响公路项目的质量;一些项目为了某些特殊的需要而制定了不合理的工期,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违规作业、粗制滥造以迎合工期的要求,难免造成质量问题。例如:T501公路长13.6公里的扩建工程,设计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是袋装砂井+堆载预压,工期只有6个月,完不成就将软基处理方案改为浅层换填砂处理,通车后,多处发生不均匀沉降,其中k11+645~k13+600段沉降最大值超过50cm,这是不合理的工期所造成的。又如T101道路下基层检测不合格,建设业主单位不按基建程序,不遵循科学办事,强行要求监理、施工单位冒雨盲目赶工;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进行了其它路面结构层施工。

4、一些质量问题(事故)的发生也与监理队伍素质问题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为现阶段我国的监理行业发展不太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履行监理职责对施工工序进行把关和控制;一些监理人员技术管理水平低,缺乏责任心。例如:T401桥梁右幅主桥箱梁在预应力张拉时发生了底板混凝土崩裂的质量事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心差,没有按监理规范对施工工序进行把关和控制,检查不到位且缺乏施工现场经验,对图纸所设的防崩钢筋作用认识不足,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施工单位未严格按图施工,同时对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相对薄弱等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又如T301跨线桥4#、12#左侧支座和该跨线桥2#、7#、11#左侧支座安装错误,其中图纸设计为横向滑动,而实际安装时为纵向滑动,说明了监理单位的技术人员业务不熟、缺乏现场经验,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不清楚,对支座安装的现场监理旁站不到位。

本《案例分析》对2001~2008年期间交通建设过程中发生的36宗质量问题(事故)个案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剖析。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第1章 道路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1.1 T501路基整体滑移质量事故

T501公路在铺筑沥青路面试通车不足数月,在k12+455~k12+545左幅段沥青路面产生一条长约50m、宽约8cm纵向裂缝,且边坡脚位置伴有淤泥反鼓迹象,经检查确定为路基整体滑移质量事故。

一、工程概况

T501公路是某省道扩建工程,往北延伸与某高速公路相接,是某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纵1”的一段,本工程起止桩号为k0+000~k13+600,全长13.6km。其中k0+000~k11+645段原为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于1998年建成通车。本次改建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k0+000~k7+000段左幅为旧路加宽,右幅为新建,路基宽35m,双向八车道,k7+000~k13+600段路基宽25.5m,双向四车道,其中k7+000~k11+645段为旧路加宽,k11+645~k13+600段为新建;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其中中桥1座,涵洞8道。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1,由D001负责设计,B001负责监理,C001负责施工。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T501公路于2004年11月20日完工通车,12月对该项目进行检查发现在k12+455~k12+545左幅段沥青路面产生一条长约50m、宽约8cm纵向裂缝,且边坡坡脚位置伴有淤泥反鼓迹象;随即建设业主单位组织召集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发现该路段处于山坡坡脚,为高填挖交接路段,填方位置原为鱼塘,设计为清淤换填处理,填土高度为7m,设计图纸未反映该处存在软土地基,后经会议研究对该路段进行地质补勘,发现该路段存在深度约10m软土地基。

三、原因分析

设计地质勘察钻探布孔密度不足,未能真实反映施工路段地质情况,设计外业验收不到位,未按深层软基进行处理;另外,在施工过程已有先兆,但施工和监理单位未重视过程的监控,未发现坡脚隆起。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四、处理情况及结果

根据检查情况,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对该质量事故提出如下处理措施:根据地质补勘资料,设计单位出图对该路段范围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处理深度为路面以下约17m,其中路基、路面结构部分空钻约7.5m,设计处理深度平均约9.50m,要求桩端进入强风化岩不少于50cm,桩径为φ70cm,桩距1.5m,桩身强度不少于2.0MPa,单桩承载力2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少于120kPa,注浆压力为25~30MPa,水泥用量为200kg/m;处理费用约为568735元。

经返工处理,该路段经过四年多通车试运营至竣工验收时(2009年2月13日)未发现明显缺陷,经竣工验收委员会裁定可以通过竣工验收。

1.2 T502赶工期未对软基处理预压出现的质量问题

T502公路软基路段通车后,多处工后沉降过大。

一、工程概况

T501公路是某省道扩建工程,往北延伸与某高速公路,是某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纵1”的一段,本工程起止桩号为k0+000~k13+600,全长13.6km。其中k0+000~k11+645段原为双向两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于1998年建成通车。本次改建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k0+000~k7+000段左幅为旧路加宽,右幅为新建,路基宽35m,双向八车道,k7+000~k13+600段路基宽25.5m,双向四车道,其中k7+000~k11+645段为旧路加宽,k11+645~k13+600段为新建;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其中中桥1座,涵洞8道。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2,由D002-1负责本工程A、B段的设计,D002-2负责C段的设计,B002负责监理。该工程共三段划分为五个施工标段:A标段为k0+000~k0+940全幅和k0+940~k7+000左幅段,全长7.0km,由C002-1负责施工;B1标为k7+000~k11+645段,全长4.645km,由C002-2负责施工;B2标为k11+645~k13+600段,全长1.955km,由C002-3负责施工;C1标为k0+940~k4+370右幅段,全长3.43km,由C002-4负责施工;C2标为k4+370~k7+000右幅段,全长2.63km,由C002-5负责施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2004年11月20日,该路建成通车试运营;2005年11月,在对该道路工程进行交工检测时,发现该工程k11+645~k13+600段、k0+940~k7+000右幅段多处路面存在不均沉降,特别是k11+645~k13+600段局部位置沉降超过50cm;2009年2月,该项目竣工验收现场检查,k0+940~k7+000右幅段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位置已经进行沥青路面调平处理,但k11+645~k13+600段未进行处理,沉降增加。

三、原因分析

本工程工期短,原设计该项目软基路段采用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方案是合理的;后被变更为浅层换填法进行处理,解决不了深层软土淤泥在路基路面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问题。

四、处理情况及结果

2009年2月13日本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委员会讨论认为对于k11+645~k13+600段软基处理不彻底,多处路基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但鉴于目前暂无道路与其连接,实为断头路,暂不进行处理,建议加强观测,必要时进行彻底处理。

1.3 T401袋装砂井短桩的质量问题

T401改建工程在廉政小组现场抽查软基处理袋装砂井的施工长度时,发现部分路段出现短桩现象。

一、工程概况

T401改建工程为某省道一段,呈北南走向,起点桩号k23+763.41,终点桩号k30+664.95,路线全长6.902km,路线按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100km/h,桥涵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道路设计轴载BBZ-100。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T401段)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清远段)两种形式的路面结构。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3,由D003负责设计,B003负责监理,路基施工单位为C003-1(A标)和C003-2(B标)。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2004年4月15日至16日,廉政小组对T401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软基处理袋装砂井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的施工长度进行了现场抽查,发现部分路段出现短桩现象。

针对短桩情况,监督、业主、监理单位等部门迅速责令施工单位进行全线范围袋装砂井施工长度的现场自查,4月21日下午至23日上午,在检测机构的配合下,施工单位对袋装砂井的长度进行了现场自查,监理单位进行全过程旁站。

三、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管理混乱,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没有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软基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里,偷工减料。

2、监理工作不到位,未能较好履行监理职责和把好质量关;旁站不到位。

四、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短桩质量问题发现后,2004年4月25日上午业主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了袋装砂井短桩问题处理的专题会议,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与会各方对部分地段短桩的处理达成共识。具体处理如下:

1、对于k25+300~k25+420范围两侧反压护道及主车道原施工便道范围全部返工处理;

2、k26+025~k26+200段右幅及k27+132~k27+225段左幅全部返工处理;

3、施工单位对已经施工的k27+330~k27+465.6段右幅袋装砂井继续进行自查、自纠,由第三方检测判定是否合格;

4、返工后的袋装砂井施工质量由第三方进行检测,对于其他路段,加大抽检频率。 上述返工路段和后面施工的袋装砂井,经检测机构的检测,其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2005年11月,工程完工后,经交工检测和现场检查,大部分路段质量较好,未发现不均匀沉降,证明处理基本到位。经过运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前(2008年1月)的检查,未留下明显的质量隐患,只在个别地方(A标和B标各有一处)存在不均匀沉降。

1.4 T402软基处理方法不当的质量问题

2008年12月15日,某交通工程技术组组织各参建单位及相关专家召开了T402工程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是否可行等问题的专题会。通过地质状况分析和实际成桩效果综合考虑,本项目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是不适合的,同意原设计水泥搅拌桩改为CFG桩。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T402公路是某区南部的一条纵线,起于T401大道南引道,终于T201工业园,也是市干线路网中“纵1”的一段。工程分三期实施,Ⅰ期及Ⅱ期已建成通车。Ⅲ期工程起点位于T201-GD路口(k14+970),沿Ⅰ、Ⅱ期工程路线向南延伸,终点接T201科技工业园园区道路。本工程为一级公路、路基宽度33.5m,设双向六车道;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4,由D004负责设计,E004负责监理;分两个路基桥涵标:第Ⅰ标段桩号为k14+970~k20+135,长5.165km,由C004-1承建;第Ⅱ标段桩号为k20+135~k26+539,长6.364km,由C004-2承建;本项目原设计水泥搅拌桩主要用于涵洞范围及桥台前后路段软基处理。

二、事情经过

原设计水泥搅拌桩主要用于涵洞范围及桥台前后路段软基处理,水泥用量55kg/m,水灰比0.55,搅拌桩28天龄期桩身强度不小于1.0MPa,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大于120kPa。

第Ⅰ标段按照设计配比在k16+011涵洞范围做了5根试验桩,达到28天龄期后于2008年3月7日利用钻芯法检测5根试验桩,其中3根未钻至桩底,2根桩不合格。2008年8月14日施工单位通过钻探法钻取原状土样委托F004检测中心进行搅拌桩室内配合比试验,配合比为:水泥用量60kg/m,水灰比0.55,水泥掺配量为19.6%,掺加熟石灰粉按水泥用量的6%。试件28天抗压强度为1.51Mpa,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确定此配合比用于现场试桩。2008年11月28日钻芯法检测k16+803~k16+838(k16+844小桥0#台)5根试验桩,桩身芯样抗压强度极不均匀,桩身标准贯入击数为13~18击,平均值为15击,5根桩综合评定不合格。

Ⅱ标段也分别于2008年4月9日、10月24日在k21+509~k21+544、k20+211~k20+253进行了2次共10根桩的试桩工作,钻芯法检测结果与Ⅰ标段的基本一致,单桩均评定均为不合格桩。

三、原因分析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路基软土大部分为淤泥、淤泥质土,为流塑状,有机腐植质含量高,经测试土样,只有局部为淤泥质亚砂土,且埋藏浅。而水泥是碱性物质,它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可以正常的凝结,从而获得正常的结构强度,但若在酸性的环境中,将消耗一部分碱性物质参与酸碱中和,从而消耗了一部分水泥,显然剩下的有效水泥参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与土的固化反应数量不足,强度必然降低,致使水泥搅拌桩芯样28天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设计单位对这种软土地质的处理设计经验不足,在第一次试桩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下虽然意识到土质酸性的影响,想通过参石灰来改变土的酸碱性从而达到有效水泥量参与土的反应提高水泥土的强度,而且还钻取原状土样进行搅拌桩室内配合比试验,但因实际搅拌桩施工时的搅拌效果是达不到室内配合比试验时的搅拌效果,所以水泥土的强度也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最终导致了该项目水泥搅拌桩的试验桩前后施工了4次,历时将近一年。

四、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1、根据地质状况及两个标段试验桩抽芯检测的结果,原设计水泥搅拌桩方案不适合本项目的软土性质,决定涵洞范围及桥台前后软基处理改为CFG桩。

2、设计单位应结合地质状况及软基地基性质重新确定CFG桩的桩长。

3、原设计水泥搅拌桩改为CFG桩后其计价应遵守合同规定及有关设计变更原则。

4、在下一步CFG桩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监控力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施工以保证质量及处理效果。

5、对已完成的搅拌桩处理的区域进行补强处置(如增加松木桩处理),设计单位应结合全部检测结果及补强处置后的区域综合判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5 T601路基路面整体下沉的质量问题

T601标段k3+173~k3+193段处于软基路段,但未进行任何软基处理,通车两年后累计沉降量超过68cm。

一、工程概况

T601标段k3+173~k3+193段与原地方道路相交(原地方道路为修建多年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新建T601时直接在旧路上进行铺筑(而未对旧路进行任何加固处理),其新增恒载为1.65m(路基填土)+0.74 m(路面结构,其中沥青面层为18cm、基层为56cm),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5,由D004负责设计,B00负责监理,C005负责施工,E005负责监控。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T601标段k3+173~k3+193段由于在原地方道路上直接进行铺筑,而原地方道路处于软基路段(软土厚度超过15m),且未进行任何软土加固处理。在施工前,监控单位提出应对该路段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而当时因原地方道路是一个重要的施工通道而不能断行,且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该路段已通车多年,其沉降基本稳定而不必进行处理。该路段在2006年11月通车后出现明显下沉,至2008年11月累计沉降量超过68cm,且仍有继续沉降趋势。

三、原因分析

1、相关人员对软基稳定机理的认识不足是造成本路段下沉的主要原因。软基稳定是一种相对于加载量的稳定,当加载量(特别是静载)增加时,其原有的平衡将被打破而继续产生沉降直到形成新的平衡点。因此,本路段虽铺筑于通车多年且沉降基本稳定的旧路上,但新增恒载约为5MPa,在未进行任何软土加固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2、施工场地和工期受限是造成未对该路段进行软基加固的客观原因。

四、处理措施及结果

2007年10月对该路段进行了沥青混凝土调平,调平厚度约为42cm;2008年10月再次对该路段进行了沥青混凝土调平,调平厚度约为26.5cm。通过两次调平,能保证行车安全,但仍有继续沉降趋势。

1.6 T403桥梁支线边坡滑坡殃及桥墩的质量事故

2004年12月18日T403桥梁支线边坡发生滑坡质量事故。

一、工程概况

T403桥梁工程为预应力空心板梁桥,桥梁总长128.4m,总宽8.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行车速度30km/h,引道长775.45m,宽8.5m,桥(路)面为水泥混凝土。本工程造价为615万元,主要工程内容为桥梁工程(含桥梁引道)。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6,由D006负责设计,B006负责监理,C006负责施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2004年12月18日T403桥建设工程支线AK0++030~AK0+140路基填方段、挡土墙及高压电塔整体位移、下沉,挡土墙部分崩塌,其基础下沉0.5~1.5m,高压电塔倾斜,断裂带向河中心位移,沿河地面出现呈喇叭状向外扩散的裂缝(裂缝宽度5~800mm),河道隆起,河面变窄,断裂带截面高差4m左右,如图1.1~1.2所示。由于边坡的滑移导致4号桥墩的A桩立柱和B桩立柱分别向河心偏移143mm和141mm(2004年12月19日测量数据)

滑坡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次日在路基的右幅(未下沉段)、路基左幅(下沉段)、河床各布三个沉降观测点,并及时对桥墩台进行复测,经过连续观测几天后路堤不再有明显滑动,桥梁各墩台位置与设置值吻合。

图1.1 断裂带截面高差 图1.2 扩散的裂缝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由于支线路基右侧为陡峭山体,山体主要为岩石,路基左侧为河漫滩,河漫滩长期以来形成厚度较大的淤泥,承载力很低。当半填半挖路基的路堤坡脚伸入到河床边时,在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后,填土的动力作用下改变了原有的平衡,由河漫滩淤泥层和山体共同形成一个滑动面,出现路堤向河床方向滑移、下沉,使坡脚隆起,淤泥产生推移运动殃及刚建成的4号桥墩。

2、管理方面

(1)设计单位在进行该桥工程设计前,未对引道进行地质普查,地质勘察深度不足。

(2)工程开工之初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在施工过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程中对路基施工的质量认识不够,发现水准点有变,未作出相应的处理,对地基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考虑和重视。

(3)监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履行监理职责和把好质量关;监理单位在路基施工监理过程中未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和事故进行预防,未及时指出和纠正施工单位技术及管理人员相对薄弱的问题。

四、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事故发生后,建设业主单位及时委托检测机构E006对4号桥墩的桩基进行检测,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方案。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情况提交了加固处理方案,并经过专家评审形成最终的加固施工图。具体加固处理内容包括:对支线路基进行卸载,向山体方向偏移路基中线,并减小路基宽度,修改路基平面线型和纵断面高程,同时加强对右边引道裂缝的监测;挖除4号桥墩后侧回填土,对4号桥墩桩和柱进行纠偏处理;之后,按照方案顺利完成相关处理工作。2005年7月,工程完工后,经交工检测和现场检查,经处理的构件未再发现其他异常。同年12月,该工程通过交工验收。经过运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前的检查,证明经处理的引道和墩台结构稳定,全桥运营正常,2007年底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7 T602高边坡的防治问题

T602标段全线长4.1km,沿线穿越两镇交接处的重丘区,有2km是挖方段。项目完成后,由于路堑边坡的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置不完善,工后部分边坡出现滑坡、边坡受雨水冲刷严重等问题,存在边坡失稳的隐患。

一、工程概况

T602标段某地方起点桩号k14+306.70,终点桩号k18+484.40,主线长度4177.70m。主要为路基桥涵工程,工程量包括路基挖方216万m³,填方57.4万m³。该标段属重丘区地形,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量大,仅排水渗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T403沟和明暗沟渠就有15448m,挖方段浆砌拱形护坡3370.61m³;挖方段网格混凝土5177.851m³;挖方段格梁钢筋混凝土1229.604m³,锚杆12432m;植草14361.337 。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7,由D007负责设计,B007负责监理,C007负责施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二、挖方段边坡存在的问题

T602建成通车后,该段由于路堑边坡的排水系统(截水沟、急流槽、排水边沟、集水沟、平台栏水堰)及防护工程的设置不完善,工后部分边坡出现滑坡、边坡受雨水冲刷严重等问题,如k17+130~k17+150出现边坡滑坡,坡面网格防护下部断裂,k16+920~k16+980经常出现边坡受雨水冲刷,坡脚推移等。

三、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问题出现后,建设业主单位在T602扫尾工程实施时,对该段路堑边坡重新进行了系统的设计。边坡防护按新设计实施后,效果良好,目前未发现明显的病害。

1.8 T603浆砌片石质量投诉问题

2005年4月18日监督机构收到交通主管部门批转的工程质量投诉信。该信是T603标段原一个浆砌片石施工小组举报该标段部分浆砌片石截水沟及排水沟存在施工质量问题。

一、工程概况

T603标段长度4177.70m,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挖方216万m³,路基填方57.4万m³,高架桥1座127.54m,汽车通道2座68.12m,盖板涵5道,圆管涵10道。该标段属重丘区地形,路基防护和排水工程量大,仅排水渗沟和明暗沟渠就有15448m,还有各种类型的路基支挡和边坡防护工程等。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8,由D008负责设计,B008负责监理,C008负责施工。

二、事情经过及调查情况

1、事情经过

2005年4月18日监督机构收到交通主管部门批转的工程质量投诉信。该信举报某标段部分浆砌片石截水沟及排水沟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投诉人有12人,投诉截水沟及部分排水沟(k17+770~k17+800左侧及k17+615~k17+800右侧)存在干砌、浆砌断面厚度及砂砾垫层厚度不足、砂浆配比与设计配比不符等质量问题。

2、调查情况

收到投诉信后,监督机构与交通主管部门立即成立调查小组(以下简称调查组)。4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月21日调查组组织业主、监理到现场对质量问题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排水及防护工程完成情况:该工程春节后动工,至调查之日已完成截水沟350m、边沟260m、路堑满铺护坡400 ,具体桩号为:①截水沟:k16+420~k16+460右;k16+480~k16+600右;k16+630~k16+700右;k17+890~k18+000左;②排水边沟:k17+620~k17+800右侧;k17+710~k17+800左;③路堑满铺护坡:k16+420~k16+460右。施工单位已对存在问题的水沟及护坡已开始进行全面返工(投诉信同时寄往该标段总部C008集团总公司,总公司接到投诉信后立即派人到施工现场处理),到现场已推倒的段落为:截水沟k16+420~k16+460右、k16+480~k16+600右、k16+630~k16+700右、k17+890~k18+000左;排水沟k17+620~k17+800右;路堑满铺护坡k16+420~k16+460右侧堑顶满铺护坡、k16+420~k16+460右侧一级防护局部不平顺处;返工段未开始施工(监理认为不具备条件);调查组除对已推倒及挖开的段落进行详细检查外,并对其他未挖开的护坡及排水沟进行开窗检查,检查的结果与投诉的质量问题基本相符,存在着的质量问题有:未坐浆砌筑,砂浆不饱满(投诉为“全部采用干砌”);水沟厚度尤其是沟底厚度大部分达不到设计厚度,设计厚度25cm,而最薄处只有10cm(投诉为“浆砌片石垫层最多不超过5cm”);砂浆强度不均匀,未按设计配合比拌制(与投诉相符);未按设计要求设置15cm的反滤层(与投诉相符);部分排水沟砌筑工艺不规范(先砌墙身后砌底板),造成墙身下面无底板。

三、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淡薄、现场管理混乱,管理人员职责不清;施工机具不配套;质量自检程序没有落实。

2、项目部技术力量薄弱,人员责任心差、质量意识不强,没有建立技术人员技术交底和跟班作业程序;不能及时地发现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地更正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问题。

3、施工单位没有严格地执行监理程序,对监理人员口头提出的质量要求未认真执行。

4、施工单位在施工班组水平审查和技术工人上岗前的培训方面把关不严,造成技术工人技术水平低下,素质不高,砌筑工序及工艺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没有执行跟班作业和施工质量自检工作,施工质量处于放任状态。

5、监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履行监理职责,把好质量关;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心差,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没有认真执行监理的旁站和质量抽查控制,对工序检查验收和工程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质量的检验标准控制不严。

四、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

1、对不合格的浆砌片石护坡、水沟全部进行返工处理,如图1.3所示。具体桩号:k16+421~k16+459右侧二级浆砌护坡(满铺);k16+407~k16+474、k16+486~k16+610、k16+620~k16+750右侧边坡截水沟;k17+100~k17+230、k17+280~k17+350、k17+400~k17+480、k17+890~k18+020左侧边坡截水沟;k17+600~k17+829、k17+960~k18+040、k18+250~k18+350右侧路堤排水沟。

2、项目部新购进三台JW250砂浆拌合机,所有砂浆均集中拌制;每台拌合机配备了计量称重设备,砂浆搅拌现场标示配合比要求;水泥的堆放场所的地面进行了水泥硬化,并作了防潮防雨措施。

3、项目部增加一名副总工及2名技术人员,清退了一个砌石施工班组,新增加两个经验较为丰富的施工班组。

4、在施工前对施工工序及工艺符合要求作了技术交底,施工中要求按质量监理程序报验。

5、项目部对返工部分的水沟、护坡进行了重新砌筑,调查组到现场复查重新砌筑的施工质量。结果表明从砂浆强度、砌筑工艺、砌筑厚度、外观质量等都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如图1.4所示。

图1.3 拆除后状况 图1.4 重新砌筑后现状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1.9 T503旧桥桥面沥青罩面出现病害的质量问题

2005年6月,T503公路的一座大桥旧桥沥青桥面铺装在通车半年后产生沥青路面整体推移、剥落、松散、坑洞(槽)等严重破损的质量事故。

一、工程概况

T503改建工程是贯通东西腹地的主干线,也是连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与粤西次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本工程起于T503大桥西引道,起止桩号为k0+000~k19+050,全长19.05km。旧路原为双向四车道,于1996年建成通车。本次改建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设计,路基宽35m,双向八车道,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其中(特)大桥2座,小桥1座,涵洞19道(圆管涵4道、盖板涵14道、箱涵1道),建安投资约1.6亿元。其中某大桥旧桥桥长612.3m,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跨径布置为38×16m,下部结构为双柱式桥墩,直径1.2m,桩基直径1.5m。

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09,由D009负责设计,B009负责监理,C009负责施工。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2004年11月20日该项目建成通车试运营,通车约半年时间养护人员日常检查时发现大桥旧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产生松散、坑洞(槽)、整体推移、剥离原水泥混凝土铺装层等病害,2005年6月23日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分析原因并责成施工单位进行返工处理,2005年6月27日监督机构在查明原因后下文明确了返工维修的质量控制要求。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在处于弯道且有纵横坡变化的桥面上设计采用在原旧桥水泥混凝土铺装上撒布乳化沥青+土工布后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案欠妥,因在有纵坡的桥面上洒布乳化沥青在未破乳就顺坡流下,此时进行土工布施工就将严重影响旧桥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与土工布之间的黏结性能,使沥青层整体推移。

(2)原设计沥青铺装结构层为4cmAK-16,该类型的混合料空隙率大,容易渗水到沥青内导致结构破坏;另外,4cmAK-16的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与4cm厚的结构层不匹配,也是造成沥青面层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3)旧桥桥面经过多年运营,表面光滑,施工时未对旧桥面铺装进行凿毛处理,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事故)案例分析

致使土工布与旧桥桥面粘结质量较差也是一个因素。

2、管理方面的原因

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措施不健全、质量管理不到位。

四、处理情况及结果

根据检查情况,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对该质量事故提出如下处理措施:

1、全部铲除该桥旧桥沥青桥面铺装。

2、责成设计单位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对原设计进行优化,取消原设计使用土工布,改用热改性沥青+单粒径碎石作为防水粘结层,且对旧桥桥面铺装进行凿毛处理,改原设计AK-16为AC-13C沥青混合料。

3、施工单位铲除原沥青铺装后,对全桥桥面进行铣刨处理,并按新设计要求采用沥青撒布车撒布热改性沥青后,撒布50%5~10mm单粒径碎石后,重新铺筑4cmAC-13C沥青铺装,经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经返工处理,该路段经过四年多通车试运营至竣工验收时(2009年2月12日)未发现明确缺陷,经竣工验收委员会裁定可以通过竣工验收。

1.10 T504沥青路面冒雨施工的质量问题

2003年6月27日T504公路右幅沥青路面发生施工完成通车不足1天即产生多处沥青路面龟裂、松散、剥落等严重破损的质量事故。

一、工程概况

T504公路为一级公路,是省道S362线的一段,该项目起止桩号为k0+500~k11+700,全长11.2km,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大修,桥涵设计荷载:汽-20级,挂-100;计算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31.5m。其中k0+500~k5+211.6和k8+872~k11+700两段进行桥头换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烂板挖补及排水工程,k5+211.6~k8+872段进行路面调坡及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该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A010,D010,B010负责监理,C010负责施工。

二、事情经过及检查情况

1、事情经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u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