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辅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6 10:47: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 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锡市辅仁中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5.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7.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电解水时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栄参与反应),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B.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C.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D.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
10.图中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表示()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1.将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19610%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9g B.30.1g C.32.2g D.36.2g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定
C .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
C .水的电解
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14.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1 B.2 C.3 D.4
15.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D.
16.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 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18.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
19.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
化锰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 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2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乙丙丁
时刻
起始80g5g100g5g
t1a55g60g5g
t2b c40g 5g
A.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 70g,c = 80g D.该反应可能是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3.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反应前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量质量)34.3g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A.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D.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 2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27.如图是“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
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和检验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30.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20202020
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根据己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控制产生O2的速度,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G装置可用来测盘生成的CO2体积,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影响。最终若仰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 20.0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烷是一种无色,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下同),收集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如图装置具有多种用途。
①收集气体:如收集氧气时,只要将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a或b)
通入,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也可以代替上图中的D装置,请简述操作方法:事先向集气瓶内装满______________ ,再将氧气从____(填a或b)通入。
②检验气体: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瓶中预先装入______然后将气体从
__________________ (填a或
b)通入。
3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③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
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 (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
3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
(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其原因是_____。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
(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
.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34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这说明了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具有挥发性。35.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36.
()2甲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代号),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他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请你帮她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写其中一个即可)
()3乙同学在实验室想制取2
CO气体,她选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反应的原理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可用______(填代号)装置CO。
收集2
()4装置B和装置C都可以用于制取同种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5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若最后收集的氧气不纯,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选B
点睛: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3.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2g×=9.2g。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分析表中数据,b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c反应后质量增加,在生成物中,生成c的质量=21g-10g=11g,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可能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11g-8g=3g,故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10g-
3g=7g。即:
a+b=c
3g8g11g
。
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故A选项叙述正确;
B、a与b反应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选项叙述正确;
C、b物质在反应物中,与a反应生成c,b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选项叙述正确;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是7g,不是3g,故D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5.D
解析:D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可燃,不助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点燃,不能达到除去CO2中的少量CO的目的;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燃烧只生成水,都有水生成,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都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不能鉴别;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而水不能,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将两种物质鉴别开,选D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煤中还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故选A。7.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二氧化锰、加热2KCl+3O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
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选C
8.A
解析: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其中的一氧化碳点燃,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B 、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C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易溶的硫酸锌及氢气,铜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将铜与硫酸锌溶液分离,然后洗涤除掉铜表面的溶液,干燥后得纯的铜;D 、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掉铜的硫酸亚铁溶液;选A
9.D
解析:D
【解析】A.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
C. 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16,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所以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变小。
D.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氢氧化钠中氢氢元素质量分数1÷40×100%,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2÷18×100%,电解过程中水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小;选D
10.D
解析:D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通过分析C+2CuO 2Cu+CO 2↑可知,A 、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错误;B 、氧化铜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错误;C 、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不断增加,错误;D 、铜元素质量不变,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D 正确。故选D 。
11.C
解析:C
【解析】由Zn+ H 2SO 4 = ZnSO 4 + H 2↑,ZnO+ H 2SO 4 = ZnSO 4 + H 2O 可知,H 2SO 4~~ ZnSO 4, 设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x ,
H 2SO 4~~~~ ZnSO 4
98 161
196g×10% x
98
1610
x
196100g =? x=32.2g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即无论14.6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中锌和氧化锌的质量是多少,都不影响对生成硫酸锌的计算,因为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只要根据稀硫酸计算即可。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表现在图像上应是一横线,故不符合题意;
B、由于高锰酸钾受热生成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锰元素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恒定,锰元素质量分素也就不变了,图像应该是从大于零的某位置开始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发生,二氧化碳逐渐增多直至反应结束,图像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图像题是考查的难点。图像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溶解度、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化学反应过程等。图像题的解题技巧有两个:一是以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为突破口,二是把握好“三点一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关注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变化趋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会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然后过量的盐酸会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氢气生成,当铁反应完之后不再产生氢气,正确;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应该产生相同的氢气,错误;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是质量比是1:8,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停止之后不再增加,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水的质量不是零,错误。故选A。
14.B
解析: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钙原子的数目为2,所以反应后钙原子的数目为2,硫酸钙前的计量系数为2,即m=2,再次验证反应前后氧原子、硫原子的个数可知当m=2时,数目相等,所以m=2。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A.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Cl、12H、10O,反应后戊除外有Cl、
12H、8O,故还有2Cl、2O,而一个戊分子中有Cl、O,故x=2,正确;B.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丙、丁、戊3种物质是氧化物,错误;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正确;D. 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化学方程式为:Cl H4+2O2==Cl O2+2H2O,则无物质戊生成,正确。故选B。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据此分析有关问题。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硝酸银分解之后银元素全部转移到单质银
中,根据单质银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硝酸银的质量
21.6
34
108
100%
170
g
g
=
?,生成氧气的质量
为34g21.6g9.2g 3.2g
--=,所以m=3.2,正确;C、生成的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14
34g100% 2.8
170g
??=,氧元素的质量为
48
34g100% 3.2 6.4
170
g g
??-=,则氮元素
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8 6.4
12
1416
g g
=
::,所以该氮氧化物为NO2,错误;D、根据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可知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错误。故选B。【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解题。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把混合气体点燃,将一氧化碳除去;故选项错误。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反应;故选项正确。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将一氧化碳除去;故选项错误。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不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之一是元素的质量不变。那么在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A正确;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要大,反应速率要快,所以粉末状的图像曲线更为陡峭。B错误;
C、石灰石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是固体物质。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不会为0。C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只与过氧化氢的质量有关,与催化剂无关。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两组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D错误。
故选A。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分解还要产生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最终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C、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氧气的产量,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烧必须要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 、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
C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80g+5g+100g+5g=a+55g+60g+5g ,a=70g ,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 、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c-55g ):(60g-40g )=(55g-5g ):(100g-60g ),c=80g ,a=70g ,不符合题意;
D 、在反应过程中乙、丙的质量比为5:4,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2):6:(17×2)=14:3:17,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故A 的结论不合理;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
量为:34.3g-32.7g=1.6g ,故B 结论合理;
C 、设生成1.6g 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22
22MnO 2H O 2H O O 68
32x
1.6g 6832=x 1.6g
↑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10%=34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4.3g-34g=0.3g ,故C 结论合理;
D 、由化学方程式2H 2O 2
2MnO 2H 2O+O 2↑可知,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6:32=9:8,故D
结论合理;
故选:A 。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知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A 、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两者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化学性质相似,故A 说法正确;
B 、转化①②的反应物都是碳和氧气,而④则是碳和二氧化碳,故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故B 说法正确;
C 、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故C 说法正确;
D 、转化①、②、③可以通过与氧气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这不是唯一途径,如②中碳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 说法错误。
故选:D 。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向一定量CaCO 3中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质量的增加,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少,最终碳酸钙会反应完,故选项A 不正确;
B 、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气体的质量之比,故
正在阅读:
无锡市辅仁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04-26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总复习资料 -11-12
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五)新人教版选修204-18
沪科版机械与人--知识点以及练习题03-16
超长超全的驾驶知识08-20
语文中考复习导学案及答案全套03-29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同音字组词大汇总12-07
- 元旦晚会节目单
- 学案
- 光电显示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 图文
- p2p与供应链结合案例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尔雅2017年西藏的历史和文化期末考试满分答案解析
- 智慧树创新工程实践期末考试答案
-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有趣的纸浮雕广西版
- 设备操作规程汇编
-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 - 图文
- 锚杆支护工知识竞赛题
- 实验五
- 债权法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 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
-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 高考总复习语文选择题百题精炼第一季专题01 识记现代汉语字音(教师版)
- A9785-B中文资料
- 56m连续梁主墩冷却管布置技术交底
- 辅仁
- 无锡市
- 化学试题
- 上册
- 初三
- 期末
- 答案
- 化学
- 中学
- 测试
-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干预方案(修)
- DP000002 TCP_IP协议与子网规划ISSUE1.0
- 2014高考英语考点_语法_词汇复习资料
- 西安新东方2011考研强化班笔记(四)翻译语法部分
- 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必背点睛100句之一
- 高中物理选修3 3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 生活小常识广播稿200字
-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有答
- 成都市砂石开采企业分析报告2018版
- 有关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范本(2020版)
-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 英语(心得)之英语高效课堂必须坚持的五原则
- 2012一建 韩老师的习题班讲义
- 经济数学基础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积分部分)
- 甘肃省张掖市城关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 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单元复习资
- 受限空间作业自查报告
- 2011年淮安市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英语试题
- 现代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教程(杨文显)第三章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