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试卷及答案合集

更新时间:2024-05-02 10:4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五、实例分析题(10分)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排在全省倒数几位。1995年,新一届县政府领导走马上任,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外生有实行罚款:超生第二胎罚款两千元,第三胎罚款五千元,第四胎以上罚款一万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生育数量。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在所不借。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购买计划外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多“创收”,不管起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鼓励计划外生育。

请从政策质量、政策执行主体、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一案例中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答:导致该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 (1)政策质量:主要是政策设计不合理,特别是村,乡从罚款收入提成,实际是对村,乡干部鼓励计划外生育起到诱导作用。(3分) (2)政策执行主体:执行者的思想觉悟低,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与原政策的根本目标资背道而驰。 (3)政策对象,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政策目标差距较大。(2分) (4)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措施;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2分) 评分细则(文字表述、综合组织等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5-265

答:一、问题的认定、界定或形成,也是问题构建的过程。

问题构建往往需要构建者能运用创造性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邓恩把问题人定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与问题感知,并不断地从元问题到实质问题、正规问题和问题情势进行逐步深入、具体的构建或界定。

二、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七个步骤,现简介如下:

(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对观察到的情况给予初步整理和完整描述,弄清楚有哪些个体和群体与此有关,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对该问题有什么影响。(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弄清楚该问题产生和持续发展的时间;问题的发生有多大的空问范围,已造成多大影响;与哪些因素相关;发展的趋势如何。(3)搜寻事实依据。系统收集该问题的事实材料,从多种途径查阅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核实数据并将它们与已有的事实材料进行比照。(4)列举目的和目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行为者的目的予以概要陈述或目标列举,以便能够对它们进行衡量和检测。帕顿和沙维奇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接受取决于行动者各自的目的和目标,对某些目的或目标我们可能必须进行常识性的陈述,然后随着分析的 进展加以修正,而对其他目的或目标只能进行推断。”(5)明确政策封套。所谓政策封套(Policy Envelope),指的是政策研究者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所受到的各种因素限制,即与该政策问题有关的各种力量给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设定的框框。在进行问题认定时,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须弄清楚有关政策封饔的重要线索,须确定可能影响政策的广度和深度的均衡点。“如果这些政策敏感性变量没有被包括在内,那么将无法弄清楚更高层次的政策;即使弄清了,也无法实施。”(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将匡算的结果用文字叙述或者图表展示出来,指出如果该问题获得解决,各政策相关者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要最后思考一下是否现在就必须针对该问题制定公共政策。

三、问题认定足政策制定过程的初始阶段。

经过问题认定,有些公共问题被纳入了政府机关的政策议程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有些公共问题则被搁置,甚至有些被社会舆论炒得很热的公共问题则被认定为假问题( Pseudo-Problems)。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舆论不时地爆炒一通“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就属于人所共知的假问题。假问题一般是不会被纳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

37.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9-409 答:一、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

1、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2、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

1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2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3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4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9-419 38.案例: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

答: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根据政策终结的性质,政策终结可以区分为完全政策终结和部分政策终结。完全政策终结是政策间联系性的中断,是指在政策问题已经解决和政策目标完全实现时的一种政策终止或废除。部分政策终结是指在政策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和政策目标没有完全实现时,对政策本身、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等方面的变革成更新。部分政策终结是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体现了政策间的继承性与联系性,实质上就是政策接续。 (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

答: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圉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中国完全取消农业税,是因为农业税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种公共政策因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或政策作用已经消失而被废止的过程和行为,就是公共政策的终结。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

A.伊斯顿 B.拉 C.默顿 D.阿尔蒙德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 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 D.规划多重方案 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评估 C.政策方案的改进 D.政策方案的实施 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

A.系统分析 B.德尔菲法 C.时间序列分析 D.投入一产出分析 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 A.功能性政策周期 B.阶段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自发性政策周期 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 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

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

A.系统分析方法 B.现代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类别分析法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D.执行公共政策

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 D.兰德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 A.戴维·伊斯顿 B.戴维·杜鲁门 C.莫斯卡 D.帕累托 E.莱瑟姆 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

A.执政党 B.公民 C.民主党派 D.国家领导人 E.社会团体 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

A.结构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功能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E.反馈子系统 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行政首长签署 E.公布政策 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

A.政策执行者 B.政策评估者 C.政策反对者 D.锐意改革者 E.明智领导者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答:.(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

策。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

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C 2.B 3.A 4.D 5.B 6.B 7.A 8.B 9.A 10.A 11.B 12.B 13.B 14.A 15.C 16.A 17.B 18.B 19.B 20.C 21.C 22.B 23.B 24.C 25.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BE 27.BCE 28.BDE 29.ABCE 30.BCD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7.(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 (2)现行政策制约。

(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

(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 (6)社会稳定所需。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

(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 (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 应吸取的教训:

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全国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 ) A.企业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社会组织 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 )

A.《资本论》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经济与社会》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 ) 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营者的职能》 D.《管理行为》

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托马斯·戴伊 B.戴维·伊斯顿C.詹姆斯·安德森 D.戴维·杜鲁门 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内阁 B.总统 C.国会 D.法院 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 )

A.地方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 ) A.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C.竞争型政策 D.限制性政策 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 )

A.国防政策 B.区域发展政策 C.人口政策 D.社会保障政策 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规划C.政策终结 D.政策倡导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法 C.原因层次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 ) A.客观的社会现实 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

C.团体与组织活动 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琼斯 D.拉斯韦尔 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林德布洛姆 D.贝塔朗菲

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 ) A.变动 B.调整 C.持续 D.终结 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

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 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 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

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

A.民主原则 B.协调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 )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 C.效力控制 D.效应控制

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果 D.政策效益 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 ) A.政策议程 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有( )

A.伊斯顿 B.泰勒C.阿尔蒙德 D.梅奥E.拉斯韦尔 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

A.司法审查 B.司法命令C.推翻先前的判决 D.制订法律 E.立法倡议 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

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 B.政府机构的评估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 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 D.方案调查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

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

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

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近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是( )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 )

A.自由放任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设定理性人为(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政治人 D.管理人(即行政人)

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创始人是( ) A.詹姆斯·布坎南 B.德洛尔C.E·博雷尔 D.尤金·巴达克

5.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 ) A.博弈论 B.统计决策论C.大系统论 D.公共选择理论 6.美国学者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 )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C.机构—制度模型 D.规范最佳模型

7.致力于探讨具体的政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一普适性假设的研究方法,被称作公共政策学习研究的( )

A.博弈论研究方法 B.公共选择方法C.个案研究法 D.定量分析法 8.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一般与典型的关系 D.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从主流上来看,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 ) A.经验主义 B.后现代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理性主义

10.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公共产品 B.公共服务C.公共利益 D.公共需求 11.下列选项中,实行委员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 ) A.中国 B.法国C.英国 D.瑞士

12.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 ) A.前者影响范围更大 B.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C.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 D.前者被列入政策议程 13.系统议程又称( ) A.政府议程 B.公众议程C.实质性议程 D.象征性议程

14.许多国家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实行的听证制度的核心要求是( ) A.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议会的意见

B.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权威法律专家的意见 C.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 D.政府的决策过程必须向公众公开 15.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在论述政策本身合法化时提出了政策合法化的三阶段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阶段内容...的是( )

A.政策抉择本身 B.寻求政治认可和支持C.对该政策进行评估 D.政策法律化 16.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C.选择政策方案 D.确定政策目标 17.由政府高层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之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是(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反馈模型

18.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C.政策效益 D.政策执行力

19.将政策看作是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这种观点属于( ) A.行动理论 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 D.管理理论 20.“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 ) A.循环模型 B.博弈模型C.系统模型 D.综合模型 2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 ..A.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 B.人类有记录的政策评估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

C.政策评估一开始就存在价值判断层面和技术分析层面的分野 D.政策评估的技术分析,是指对政策本身的伦理考量和价值判断 2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C.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D.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23.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认为“价值”是要解决的三大类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分析方法是( ) A.经验方法 B.评价方法C.规范方法 D.系统方法

24.现代定性分析方法中,向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法应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个人判断法C.脚本写作法 D.德尔菲法

25.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主要涉及( )

A.政策的本质特征 B.政策的程序性C.政策的形式 D.政策的实施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为( ) A.公共权力组织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C.群众团体 D.利益集团E.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27.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是( )

A.对象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C.监控子系统 D.咨询子系统E.评估子系统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的职权有( ) A.立法权 B.决定权C.实施权 D.任免权E.监督权 29.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 ) A.政策效率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政策效益 D.社会健康发展E.社会公正 30.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 A.替代 B.合并C.分解 D.评估E.缩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32.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33.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4.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35.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 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借助“外脑”进行决策。1992年10月,南方某地级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第一个“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以聘请经济能人为标准,吸收了一大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名流”为智囊团成员。智囊团成立几年来,不但没有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好的政策建议,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1996年,新的市委书记上任后,将“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改组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当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为该小组的成员。小组成立不到3个月,所提出的“建设大学科技园”、“城市形象设计”、“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政策建议,均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试运用公共政策咨询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该市借助“外脑”进行决策的经验教训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7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 A.商鞅 B.诸葛亮C.李世民 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 A.韦伯 B.马克思C.克劳塞维茨 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 A.政策群 B.政策链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 A.政治系统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C.理性主义模型 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 A.洛克 B.培根C.埃齐奥尼 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

A.司法决策 B.政党政策C.国会立法 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C.二者互不隶属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 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

A.信息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C.决策子系统 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 A.政党 B.法院C.政治领袖 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 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

A.外在创始模型 B.集团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

A.方案的综合性 B.方案的创新性C.方案的独立性 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 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

A.增加规划主体 B.提出解决办法C.实现利益补偿 D.延长规划时间 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

A.互动理论模型 B.琼斯模型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 D.马尔科夫模型 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

A.执行保护 B.经费和人力C.信息 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

18

策进行监控D.政策监控只存在于政策执行阶段 19.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结构分析 B.功能分析C.系统分析 D.过程分析 20.政策控制的根本标准是( )

A.政策目标 B.政策效益C.政策质量 D.政策方案 21.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

A.激进性的 B.渐进性的C.断裂性的 D.突变性的 22.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政策僵化现象来源于( )

A.政策的终结 B.政策的调整C.政策的变动 D.政策的持续 23.不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创造性分析方法的是( ) A.个人判断法 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 D.排队论 24.头脑风暴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 D.辩证分析方法 25.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是( )

A.政策信息咨询 B.政策反馈咨询C.决策咨询 D.民意咨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有( )

A.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B.将战略要素进行区分C.强调战略决策应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提出了价值无涉的观点E.主张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2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

A.经验主义 B.理性主义C.逻辑经验主义 D.后现代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 28.下列关于决策体制的选项中,属于首长制的是( )

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 B.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C.现代美国的总统制 D.原始民主制E.人民代表大会制

29.公共政策目标按其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还是少数人群体,可分为( ) A.元目标 B.公益性目标C.实质性目标 D.特殊性目标E.象征性目标 30.按照发生在政策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把政策控制划分为( ) A.目标控制 B.预先控制C.效力控制 D.同步控制E.反馈控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32.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33.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34.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3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举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7.试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分类、步骤。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为了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意愿,依据《公安部关于开-

19

展启用“二00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安管[2002]85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于2002年8月12日率先启用这种新式机动车号牌。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排车号。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就受到有车族的欢迎,投放头一周就发出了7000多份新车牌。但由于《通知》基本上没有对车牌的编码做出限制,于是象“CHN-001”、“USA-911”、“IBM-001”等被认为颇具“创意”的号码纷纷出炉,这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争议。8月22日,北京2002式机动车号牌突然暂停发放。8月23日,其他三个城市也因“系统技术故障”暂停发放新式车牌。个性化车牌在试行十天后匆匆收场。 请回答:

(1)什么是政策终结?

(2)结合本案例,分析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20

- 21

-

22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 ) A.《史记》B.《战国策》C.《资治通鉴》 D.《论语》 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 A.后现代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实证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 A.网状结构B.塔形结构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 ) A.国家结构B.政党制度C.政府体制 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D.选举制度

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 D.史密斯模型 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 ) A.全民公决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

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 ) A.招聘制度B.奖惩制度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

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 )

A.改进政策制定B.促进经济发展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 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 ) A.过程模型B.循环模型C.互适模型

D.博奕模型

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 A.政策评估B.政策变通C.政策规划 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 A.过程分析B.组织分析C.功能分析 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

D.政策执行

D.理性分析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23

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 )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

A.横向监控B.纵向监控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 )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 )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B.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 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

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 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 ) A.头脑风暴法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

D.个人判断法

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 )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 A.替代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照搬式政策执行

D.观望式政策执行

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

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

A.公共产品B.公共代价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

A.政策制定者B.专业机构C.政策执行者D.专业人员E.政策对象 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

- 24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

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 )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

D.研究方法E.政策主体

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 ) A.类比分析法B.饱和抽样法C.边界估计法

D.类别分析法E.诱导性提问

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

A.决策方案的提出B.法制部门的审查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E.检察部门的监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32.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3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联系实际分析现代公共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37.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 眼看2003年的年终将至,某省滨河县石头乡柳村和谢村农民仍然没有领到去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农民对此十分不满。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拖欠了整整一年。如果说滨河县林业局没有拨下这笔款,责任应该全在林业局。问题是,滨河县林业局局长周某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林业局早已经如数将去年两村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划拨到石头乡政府。那么,在当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即将兑现的时候,这两个村的农民为何还苦苦等候去年的补助钱粮?

原来,退耕还林的农民们拿不到应该得到的钱粮补助,是石头乡政府“越位”所致。2002年初,滨河县给石头乡下达了2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石头乡主要领导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违反县政府有关规定,擅自包租了推土机平田整地,并组织外村农民帮助退耕还林村的农民挖树坑。这笔支出在上级拨付的退耕还林补助钱粮中扣除。石头乡政府“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占用补助给失地农民的钱粮,导致2002年两个退耕还林村217户农民的2049亩退耕还林地补助钱粮无法兑现。

农民王某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是为农民办好事;但乡上没有原原本本地执行国家政策,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25

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回答:

(1)石头乡政府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出现了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 (2)分析原因并说明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偏差。

2007年4月自学考试试题答案公共政策

- 26

- 27

- 28

- 29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 30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隆中对》

B.《博弈与决策》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 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

D.中共中央文件

D.大众化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 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 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

D.执法过程 D.正式议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

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 31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

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

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

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

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 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

D.一系列假设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 ) 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 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 )

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 D.实现政策法律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 ) 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 D.拉斯韦尔 E.马克思·韦伯

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 )

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 D.民营企业 E.政府部门

28.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 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 E.立法否决

29.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 ) A.阶级属性B.社会属性C.道德属性 E.伦理属性

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 )

D.文化属性

D.立法

D.合作关系

- 32

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 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34.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35.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37.试述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 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针

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

浙江省××市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源头,山区面积占到86%。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政策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该市执行的也是以粮食为纲的方针。由于单纯抓粮食生产,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上缓慢增长。1983年,该市森林覆盖率只有64%,水土流失严重。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该市在执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该市的地理环境更适合林业的发展。于是,果断地调整自身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尤其是重视生态经济效益。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业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

经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示范林网络组织成员的城市,被誉为沪杭的“生态后花园”。 阅读以上材料,试分析以下问题:

(1)本案例中哪些情况体现了政策执行再决策? (2)分析本案例中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2008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ABBAB BACDA

-

33

ACACB CABDD CDDDC

二、多选题 26 ABCE 27 ABC 28 ABC 29 AB 30 ABCDE

- 34

- 35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 ) 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 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 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

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5.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 ) 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 D.斯宾诺莎 6.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 ) 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 D.埃齐奥尔 7.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 )

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 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 D.结构性周期 10.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 D.美国

1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 )

-

36

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 D.目标 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 ) ...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 D.内在创始模型 13.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 D.公共政策的监控 14.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为( )

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问题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设计D.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 D.择定政策方案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17.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 )

A.全部通过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 D.过半数通过 18.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19.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 A.交易理论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 D.管理理论 20.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 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21.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2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 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 D.非均衡状态 23.政策效能,即( )

A.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B.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C.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D.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24.在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目标 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5.在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政府决策者的关系是( ) A.合作关系B.隶属关系C.互相独立 D.排斥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 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B.决策科学的形成 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 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 )

A.政策制定系统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 E.政策评估系统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 A.立法机关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 D.执政党E.领袖人物 29.按对象来划分,政策控制包括( )

-

37

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结果控制 D.效力控制E.效应控制 30.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 )

A.匿名原则B.循环往复原则C.控制反馈原则 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E.专家共识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3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33.简述政策问题的形成条件。 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

2003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以下简称“新合医”)就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为每个参合农民补助10元(前提是地方配套资金首先到位),省、市、县级地方财政再补助10元,引导农民个人自愿缴费10元,筹集新型合作医疗费年人均30元。“新合医”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的“套资”冲动,使该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

2003年9月11日,H省G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G县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责任奖惩办法》,要求各乡镇在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同时制定了对县级领导、乡镇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的奖罚措施。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多数乡镇将任务指标分摊到了乡镇干部和卫生院。到9月20日,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H省卫生厅核实,截至9月20日,在G县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万元;截至10月22日,仍有28个乡镇垫资196.834万元,核减垫资后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实际人数应为168615人,比G县政府9月20日上报的人数少98417人。

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补助资金,很多地方对于新合医的申请都非常积极。G县政府曾于7月30日使用大额借贷资金转入该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作为农民个人筹资上报。9月20日,G县政府把一份《关于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省级财政配套经费的请示》上报到H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要求上级财政进行补助。10月中旬,H省卫生厅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G县已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与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存在明显虚报。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属于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 (2)分析本案例中产生这种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

- 38

2009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ACDB ADACD CCADC DDBAB AABDB

二、多选题 26 ABCDE 27 BCDE 28 ACDE 29 ABDE 30 ABCDE

三、简答题

- 39

-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u4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