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11-24 14: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问题学生的成长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 李之龙

摘要:“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其家庭教育的偏离、失当和缺失密切相关。无论是家庭结构还是家庭教育方式抑或家庭教育理念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是目前“问题学生”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关系

“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国对这类学生的描述和指称也有差异。日本是最早使用“问题学生”称号的,在美国称之为“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称之为“双差生”,90年代称之为“学困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称之为“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差于同龄人的学生。他们的外在表现上有4个特点: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极差,任性妄为,经常性违规违纪;二是道德品质差,言语粗俗、说谎、打架骂人,有故意损害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三是普遍学业成绩不佳,厌学情绪严重,常有迟到、旷课、逃学、闹课堂、上课睡觉、看不健康书籍等行为;四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自卑、敌对、偏执、冷漠等心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点在问题学生身上的表现是综合而不是单一的。问题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还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有统计表明,大部分青少年犯曾经是问题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经验表明,问题学生的成长与其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

一、四种家庭结构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

(1)隔代抚养型家庭

此类问题学生家庭构成成残缺状态,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分居,孩子不得不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可是祖父母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有的身体状况欠佳,教育、管理、监护往往力不从心,而且代沟过大过深,祖孙间很难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孩子们喜爱的、迷恋的、玩耍的东西或者游戏祖父母也往往一无所知。孙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祖父母那里往往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功课在祖父母那里也很难得到指导。

学生a,本是个英俊帅气的男孩,却经常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成为家常便饭,学业成绩自然很差。他行为懒散,爱说谎,对集体活动毫无兴趣。通过调查走访,班主任了解到该生经常夜不归宿,有时住同学家,有时和社会青年混在一处,有时半夜从家里溜出到网吧上网或者上街溜达。他的父母离异多年,又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他与80多岁的祖母一起住常青花园某小区,祖母虽然很疼爱郭威,也很关心他的学习,但是自己年事已高,又是个大胖子,走平路都很吃力,上下楼更是费劲,根本没有精力完成监管和教育的责任。有一回,祖母生气,将郭威锁家里,他竟然用小刀把自己的手划伤流血,

此后,祖母对郭威的教育问题虽然忧心忡忡,但也不敢严管了,怕出了事情无法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像这样,把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祖父母,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

学生b是一个14岁的男生,也爱上网,上课常常闹课堂,做些怪异举动引人发笑。行为无规则意识,还多次偷窃同学的财物,有几次参与敲诈。与郭威的祖母不同,李嘉的祖父母对儿子强行把孙子推给自己很不满,他们把照看孙子看成是一种不合理的负担。对于这个经常惹事、行为习惯不良的孙子,他们并不像郭威的祖母那样疼爱有加。他们在平时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抱怨让李嘉感到自己被遗弃,内心一片灰暗。“父亲是货车司机,常常到外地跑运输,十天半月才能在奶奶家见一次面。见面了他往往也没有说什么,匆匆吃完饭就去邻居家打牌了”。他母亲也很少来看他,班主任问“你多久可以见到你妈妈一次?”他说:“要一个月吧。都是在小姨家。??我喜欢去小姨家,那里可以上网”。班主任问:你为什么偷学生钱物,还参与敲诈?他说:“是他们叫我做的,因为我用了他们的钱。”进一步了解知道,他说的“他们”是几个高年级的问题学生和社会青年。“那你有没有想想你将来怎么办?”班主任又问。他歪坐在椅子上,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说:“怎么办?混呗!现在我还小,出去也不能做什么。总得先把初中毕业证混到手啊。等初中毕业了,我就16岁了,可以去学开车。现在出去(弃学)年纪太小,人家也不让学开车”??他的话让课题组老师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酸涩和悲哀。

类似的还有c同学。像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父母亲几乎完全扔掉教育责任。他们不仅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天然的骨肉亲情也近于空白。这样的家庭结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自卑、孤僻、忧郁、冲动等心理问题。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容易网络成瘾。孩子如果在家里找不到情感寄托,很容易到网络上去寻找心理慰藉,或者和不良青年结伙干坏事。

(2)单亲家庭

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担负抚养教育责任的家庭也容易出问题孩子。单亲家庭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比较大。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首先是精力有限。其次,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像双亲家庭那样有比较多的回旋余地。第三,父亲或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理性与感性、严肃性与灵活性等性别差异,双亲家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单亲家庭则无法做到。第四,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亡故、父母一方劳改等都会给孩子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创伤,制约孩子心理发展,诱发某种心理障碍。

学生d,父母亲离异后跟父亲一起生活,母亲再婚后基本和孩子失去联系。父亲对他管教很严,期望值也特别高。青春期的男孩本来比较逆反,加上父子间年龄相差39岁,代沟很深。父母离婚后家庭生活缺少母爱温情,孩子逐渐迷上了上网,不仅常常逃学上网吧,还偷偷借来同学家的笔记本电脑躲在被窝里玩。被父亲逮到后,父子间大闹一

场,父子感情遭受严重伤害,父亲一度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一度以辍学、离家出走相威胁。

学生e,本是外来流动人口。父亲劳改多年,靠母亲在菜场起早贪黑卖菜维持生计。母亲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他和他的妹妹,根本就管不过来。d的自

我管理能力很差,也是经常逃学上网,本来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是急剧下滑,一度失去了升学的希望。

相比健全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较少感到温暖,也缺乏安全感,容易诱发上网成瘾。

(3)重组家庭

对父母亲再婚后形成的重组家庭而言,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是一种困难。继父母与继子女间能否相互接纳需要彼此付出相当的努力。处理不好会导致彼此间失去信任,造成恶性循环使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重组家庭之外的亲生父亲或者母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他(她)不能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家庭的破裂,唆使孩子情感上排斥继母或者继父,则不仅不利于孩子迅速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接纳继母或者继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女生f,父母离异后和再婚的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又是女孩,很多事情上不便于管教。万青的继母生性懦弱,不敢严管。她的亲生母亲却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总怕自己女儿吃亏,还对抛弃自己重组家庭的前夫心怀怨恨,免不了唆使孩子任性刁蛮。万青后来变得逃学上网、打架、言语粗俗刻薄,服饰轻浮另类,成了校

园里有名的“大姐大”、“霸王花”。

(4)大家庭

也称主干家庭。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多,大人多而孩子少,孩子受到的关爱几乎超过核心家庭一倍。有的大家庭中爷爷奶奶把带孙子、孙女作为自己唯一任务,他们退休后就只围着孙子孙女转,容易出现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女),怕他们受丁点儿委屈,只要他们稍微一哭闹,爷爷奶奶就赶紧来哄,事事依顺孙子(女)的现象并不少见。有时孩子犯了错误,爸爸妈妈要责罚,爷爷奶奶也要袒护。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最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自由散漫,目无纪律,还不能经受批评。他们还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人,很容易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如果说单亲家庭在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由于缺少回旋余地容易激化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是其弊病,那么大家庭则由于有过多家庭成员的溺爱和保护导致惩戒性教育失效失灵。

二、三种家庭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

(1)专制型

专制型家庭中家长处于强势地位,孩子在家庭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由父母安排决定,孩子只能无条件服从。有关行为标准的是非对错,也全由父母独裁判决,孩子只能无条件遵守。孩子行为稍有偏差,即有可能受到严厉的处罚,包括言语暴力和各种体罚,而且父母通常缺乏解释的耐心,他们信奉棍棒教育。在教导和关爱两个向度上处于低位,在冀望和管束上则处于高位。在专制型家庭教育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完全被忽视,孩子在家里只是某种物品,地位甚至低于一些家庭养的宠物。专制型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家庭生活中会感到很压抑,缺乏安全感,缺乏情感依靠。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常常不得不说谎,尽管有时谎言被家长识破后招致更严厉的处罚。他们胆怯自卑,跟家长感情淡漠。为了寻求感情寄托,他们容易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友。他们在遭受暴力处罚后,内心压抑,有暴力侵犯他人或虐待动物寻求发泄的倾向。

学生g上网成瘾,常去网吧包夜,各学科成绩差,和他交往的也多是双差生。高野抽烟、喝酒,喜欢骂人、做事冲动,曾谩骂老师,参与打群架,有时欺负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