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导学案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3-11 12: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匡超人》 主备:田阳、刘晓琴、王宝龙 审核: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介绍《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 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 小说。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 为主要描写对象,

1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以批判 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

(1)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2)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 (3)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

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3、字音辨识

可憎( ) 踌躇( ) 诰命( ) 盘桓( ) 妆奁( ) 衣衾( ) 装殓( ) 丝绦( )孝悌( ) 泥淖( ) 睿智( ) 藩司( ) 茧绸直裰( ) 缮写( ) 二、课堂研讨

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的第4-6段以及第8-9段,思考: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什么?

2、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征?

2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3、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4、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

在谁?

三、巩固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给(gěi)事中 肄(yì)业 掼(guàn)下来 B.藩(pān)司 词讼(sòng) 飕(sōu)的一声

3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C.踌躇(chú) 诰(gào)命 恁(nèn)大年纪 D.补廪(lǐn) 装奁(lián) 摽(piāo)梅之候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后(行进中落在别人后面) B.隐占身体(作潜伏的意思) C.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

D.掼(扔) 县尊(县官) 诰命(封建时代受过封号的妇女) 补了廪(取得廪生的名义,成为资深的生员) 藩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的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国有企业难以遏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键在于所有者缺位,在于经营者缺乏制度化约束。 B.“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两句朴实的话语,是老师送给我们的心灵鸡汤。

C.陈格雷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 得到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冰岛研究人员发现了首个有助抗老年痴呆的基因变异类型,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类型的人进入老年后出现痴呆症状的风险大大减少。这一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B.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坐三个小时以上将导致预期寿命减少两年,就算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

4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也无助于改变这一结果。

C.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吃饭时养成了边吃边用手机上网,然而医生发出警告,这种行为会影响消化,时间长了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紊乱。

D.新疆吐鲁番地区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人腿假肢,经过严谨的科学考证,被证实是距今约2300年左右的人类假肢。它比此前公认的世界最早的人类假肢早了数百年。

5.下面根据情节概括的人物性格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赴京巴结李给谏,考取教习——热衷功名 B.惊闻潘三被抓,怕牵连,拒相见——人情冷暖 C.攀高结贵,匡超人停妻再娶——爱慕虚荣,薄情寡义 D.长安路上遇牛布衣,吹自己贬马纯上——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写匡超人考取功名后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充分暴露出他追求功名的狂热。这也是他人格变化的转折点。

B.匡超人做官以后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重又娶妻,表现了他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卑鄙心理。

C.匡超人不知“先儒”何义,可见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由此可见当时学风不正,社会黑暗,像匡超人这样厚颜无耻之人竟然入太学,真是颠倒黑白。

D.匡超人说,“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虽有吹嘘之嫌,但也说明他擅长文化交流活动。

(二)语段精读

阅读课文“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享了几个月的天福”语段,回答7~8题。

5

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7.选文第一段中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什么性格?

8.小说叙述匡超人有妻又娶妻一事,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含义?

教(学)后记: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