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学案:1.2.4 第3课时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 全面版

更新时间:2023-08-30 08: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

第3课时两平面垂直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思考黑板所在的平面与地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梳理

类型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1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 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G为AD边的中点.

求证:(1)BG⊥平面P AD;

(2)AD⊥PB.

反思与感悟当题目条件中有面面垂直的条件时,往往要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导出线面

2018

垂直的条件,进而得到线线垂直的关系.因此见到面面垂直条件时要找准两平面的交线,有目的地在平面内找交线的垂线.

跟踪训练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PBC.求证:BC⊥AB.

类型二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1,E为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起,使平面ADE⊥平面ABCE,得到几何体D—ABCE.

求证:BE⊥平面ADE.

反思与感悟(1)抓住折叠前后的不变量与变化量,同在半平面内的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而位于两个半平面内的两个元素之间关系改变.

(2)特别要有意识地注意折叠前后不变的垂直性和平行性.

跟踪训练2如图①所示,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C=CD=a,∠B=90°,∠C=135°.沿对角线AC将四边形折成直二面角,如图②所示.

求证:平面ABD⊥平面BCD.

类型三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

2018

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

(2)BE∥平面P AD;

(3)平面BEF⊥平面PCD.

跟踪训练3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平面ABCD,且SA =AB,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SC的中点.求证:

(1)EF⊥CD;

(2)平面SCD⊥平面SCE.

1.给出下列四个说法: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直线a与β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2018

①a⊥β;②a∥β;③a与β相交.

3.若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沿AC折叠成直二面角,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4.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 AC⊥底面ABC,且∠P AC=90°,P A=1,AB=2,则PB=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D=2AB=2a,BD=3a,AC∩BD=E,将其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

求证:(1)AB⊥平面BCD;

(2)平面ACD⊥平面ABD.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化归转化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

2018

答案精析

问题导学

知识点

思考容易发现墙壁与墙壁所在平面的交线与地面垂直,因此只要在黑板上画出一条与这条交线平行的直线,则所画的直线必与地面垂直.

梳理一个平面内交线垂直a?αa⊥l

题型探究

例1证明(1)由题意知△P A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PG⊥AD.

又平面P AD⊥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AD,∴PG⊥平面ABCD,∴PG⊥BG.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

∴△ABD是正三角形,∴BG⊥AD.

又AD∩PG=G,∴BG⊥平面P AD.

(2)由(1)可知BG⊥AD,PG⊥AD,BG∩PG=G,

所以AD⊥平面PBG.又PB?平面PBG,所以AD⊥PB.

跟踪训练1证明如图,在平面P AB内,作AD⊥PB于点D.

∵平面P AB⊥平面PBC,

且平面P AB∩平面PBC=PB,

∴AD⊥平面PBC.

又BC?平面PBC,

∴AD⊥BC.

又∵P A⊥平面ABC,

BC?平面ABC,

∴P A⊥BC.

又∵P A∩AD=A,

∴BC⊥平面P AB.

又AB?平面P AB,∴BC⊥AB.

例2证明在△ADE中,

AE2=AD2+DE2=12+12=2,

在△BCE中,BE2=BC2+CE2=12+12=2,

2018

故在△AEB中,∵AE2+BE2=AB2,

∴BE⊥AE.

又平面ADE⊥平面ABCE,

且平面ADE∩平面ABCE=AE,

BE?平面ABCE,∴BE⊥平面ADE.

跟踪训练2证明∵∠ACD=135°-45°=90°,∴CD⊥AC.由已知得二面角B—AC—D是直二面角,

过B作BO⊥AC,垂足为O,

由AB=BC知,O为AC的中点,

作OE⊥AC交AD于E,

则∠BOE=90°,∴BO⊥OE.

而OE∩AC=O,

∴BO⊥平面ACD.

∵CD?平面ACD,

∴BO⊥CD.

又AC∩BO=O,∴CD⊥平面ABC,

∵AB?平面ABC,

∴AB⊥CD.由已知∠ABC=90°,

∴AB⊥BC.而BC∩CD=C,

∴AB⊥平面BCD.

又∵AB?平面ABD,

∴平面ABD⊥平面BCD.

例3证明(1)因为平面P AD⊥底面ABCD,且P 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 A⊥底面ABCD.

(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所以AB∥DE,且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

又因为BE?平面P AD,

AD?平面P AD,

2018

所以BE ∥平面P AD .

(3)因为AB ⊥AD ,而且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 ⊥CD ,AD ⊥CD .

由(1)知P A ⊥底面ABCD ,所以P A ⊥CD .

又P A ∩AD =A ,所以CD ⊥平面P AD ,

所以CD ⊥PD .

因为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

所以PD ∥EF ,所以CD ⊥EF .

又EF ∩BE =E ,所以CD ⊥平面BEF .

所以平面BEF ⊥平面PCD .

跟踪训练3 证明 (1)连结AC 、AF 、BF .

∵SA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SA ⊥AC .

∴AF 为Rt △SA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AF =12

SC .

又∵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AB .

而由SA ⊥平面ABCD ,得CB ⊥SA .又SA ∩AB =A . ∴CB ⊥平面SAB .

∵SB ?平面SAB ,

∴CB ⊥SB ,

∴BF 为Rt △SB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BF =12

SC . ∴△AFB 为等腰三角形,

∵E 为AB 的中点,∴EF ⊥AB .

又CD ∥AB ,∴EF ⊥CD .

(2)由已知易得Rt △SAE ≌Rt △CBE ,

∴SE =EC ,即△SEC 是等腰三角形,

∴EF ⊥SC .

又∵EF ⊥CD ,且SC ∩CD =C ,

∴EF ⊥平面SCD .

2018

又EF?平面SCE,

∴平面SCD⊥平面SCE.

当堂训练

1.②④ 2.①②③ 3.2 4. 5

5.证明(1)在△ABD中,AB=a,

AD=2a,BD=3a,

∴AB2+BD2=AD2,

∴∠ABD=90°,AB⊥BD.

又∵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AB?平面ABD,

∴AB⊥平面BCD.

(2)折叠前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BD,∴CD⊥BD.由(1)知AB⊥平面BCD,

∴AB⊥CD.

∵AB∩BD=B,∴CD⊥平面ABD.

又CD?平面ACD,

∴平面ACD⊥平面ABD.

20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v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