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军事思想

更新时间:2023-09-18 02:08: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教学目的:

1.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 3.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

1.军事思想的定义、分类、产生与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2.《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地位和影响。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与发展、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与发展、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5.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 6.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军事思想的分类及基本规律。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丰富的过程。 3.我国四代领导人军事思想内涵与联系。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发展。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

1

并且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与影响。 军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和影响,军事思想和军事领域所揭示的一些事物的普遍规律、原则、概念和范畴, 常常被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 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亊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人们 为了咨自阶级的利益所奉行和椎崇的军事思想,反映出各个阶级对 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不同认识和立场。

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战略战术,有着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这种不同时代的特征往往最能反映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生产力水平),军事思想所反映的这些特征代表着这一时代的特性。

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战争的特征之一,是强制人们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战争中,必须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所以, 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军事原则、概念和范畴被流传下来为后人使用,并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

军事思想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如按阶级来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国家来划分,可分为外国军事思想和我国军事思想。按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亊思想等。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没、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中生活,总是基于一定思想观点去评判战争、军事和军队,进而确定对其采取何种态度和行动。 显然,采用不同阶级的军事思想去分析战争,其所得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待战争,其结果是:要么为侵略战争而战;要么是否定一切战争暴力的和平主义;要么是“强存弱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战争论者。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战争观分析战争,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战争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正确判断战争的性质,坚持以正义的、进步的、革命的战争去反对非正义的、反动的、反革命的战争,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2

(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科学的军事思想揭示了军事领域各种矛盾运动的规律,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战争这个事物、进行军事预测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将导致世界大战的预见,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与结局的论断,就是科学地进行宏 观预测的范例。这种科学预测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指出了革命的道路,坚定了与反动阶级斗争的信心。非科学的军事思想则不能揭示甚至歪曲军事领域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必然导致错误的预测结果。例如,古代战争中,各朝代的帝王将相在战前拜佛抽签,战后烧香纳贡,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鬼神佛士之上,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反动阶级都过高地夸大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怙计了人民的力量,最后只能是 “搬起石头砸行己的脚”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战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人们在从事军事活动时,都需要军事思想作指导。而军事实践的成败,就直接受到军事思想科学与否的影响。用科学的军事思想做指导,军事实践就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能以劣势装备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其根本原因就是有科学的毛泽东思想为正确指导,若用形而上学的军事思想作指导,军事实践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离,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笫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欧洲一些国家的防御失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受到当时盛行的形而上学、保守主义等非科学的军事思想来指导行动的。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为前提

首先,军事思想的发展史证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军事思想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当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新技术成果运用到军事上时,从而带来的是一场军事上的革命。例如,人类冶炼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使战争进人了冷兵器时代, 从而促进了我国先秦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军事思想的繁荣,人类现代大工业和核技术的发展,确立了机械化战争和核战争的理论。而二十一世纪新技术革命风靡全球时,又使军事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突破,进入了高能战争理论的时代。

其次,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一种新的军事思想代替旧的军事思想。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而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将对军事思想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新型地主阶级成为政冶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他们为争夺和扩大统治权进行长期战争。以孙子为代表的先秦军事思想就是这种社会条件的产物。欧洲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列宁主义军事思想是俄国十月

3

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而毛泽东军事思想则是中国几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晶,因此,研究军事思想必须特别注意研究社会关系,尤其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对军事思想发展的影响。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随着战争的产生、战争实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战争实践在认识上的飞跃产生和发展的,是人们对战争这一特殊社会现象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的军事思想,或是自身军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或是从间接的军事实践经验中抽象提炼,或兼而有之。孙武的《孙子兵法》就是其对前人的战争经验和对古战场的调查研究后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大量吸收了古今中外军事实践的有益经验。军事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军事实践又需要新的理论去指导。从而又推动了军事思想的不断发展。军事思想本身也需要经过军事实践来检验,而战争实践具有最高的权威性。通过战争实践对军事思想进行完善和补充这种检验不能靠一两次军事行动,而是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使军事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当然,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通过人们的加工,特别是需要个别 领军人物的总结加工。离幵了这个条件,军事思想也是难于向前发展。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源于战争实践,而战争是对抗双方大展各自军事思想的舞台。在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敌对双方总是竞相抢占军事思想的制高点。以便在军事实践的主观指导上高于对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思想就是在激烈的相互对抗中发展起来的。在我国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反动阶级进行了殊死的阶级大搏斗。在这场大搏斗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始终站在科学的马列主义军事思想的高度上指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而蒋介石等所代表的反动阶级自始至终都采用了落后的军事思想。决战的结果,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取代了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先进和科学的军事思想取得了胜利并得到了新的发展。战争实践的历史说明,在敌对双方激烈的对抗中,谁的军事思想落后,谁就会在军事斗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失敗。因此,在和平时期重视军事思想研究,善于从变化了的情况及时提出新的军事思想,并将其用于指导军队建设、国防建设,是保证在未来战争屮实施正确领导、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尽管各种军事思想都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明显的时代性,揭示了本阶级和当时军事领域的一些特征,但要取得军事活动中最高斗争形式战争的胜利,其行动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其主观指导必须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即其军事思想除揭示本时代、本民族,本阶级军事活动的特殊规律外,还必须揭示军事领域中的一般规律和具有稳定性的普遍性矛盾。这些军事活动

4

中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孙子兵法》所揭示的“知彼知己”;“致人而不致于人”;“以正合,以奇胜”等,至今仍被军事家、商家、教练、战略家等采用。因此,继承前人优秀的军事成果,借鉴和吸取军事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促进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军事思想也正是在这种继承和借鉴中得到了创造和发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军事活动以来,军事就是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辩证规律发展的,由于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着阶级、国家、民族和政治集团的生死存亡,所以人们远在军事辩证法这个概念之前就己经辩证地思考军事问题。孙武在其兵法中就揭示了许多具有一般意义的哲理。军事家为了战争的胜利常常寻求哲学的指导,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战争理论获得了新的表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产生,就得益于黑格尔的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领导国内战争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侵略的斗争中,撰写了大量军事理论著作,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并把辩证哲学推向了—个新的髙潮。

第二节 军事思想发展简史

人类对军事问题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战争规模的扩大及其激烈程度的加剧,以及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的演进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战争开始频繁发生,促使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萌芽的产生。人类进人了奴隶社会后,战争的规模、样式、性质、作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争具有了鲜明的政治目的,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有了专门的军队组织和相应的军事制度,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武王伐纣分兵4万;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兵3.5万进行侵略性远征。与此同时,战争决策已涉及到了战前力量的组织与准备,并有了心理战和间谍战等。正是这些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以及历次战争经验的积累了使得人们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到了理性.从而产生了最早的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战争的频繁发生和改朝换代的加剧,军事方面的许

5

多因素发生了变化,铁制兵器代替了铜制兵器,实行了征兵制和募兵制,由单一兵种发展到了步、车、骑、水 军并进,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更为先进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对战争和军队的认识有了更大的提髙。与此同时,反映军事思想的一大批兵书相继问世,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著作就是被称为东方兵书“鼻祖”的《孙子兵法》。这些杰出的军事著作,基本上概括了冷兵器时代一般战争的战略、战争理论和原则,对战争的本质,起源,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关系等,都有了相当的认识,体现 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对战争的起源已从“自然存在”的认识上升为“免名、争利、仇恨、内乱、饥荒”等社会现象的原因,具有了朴素的唯物思想。对战争的性质有了正义与非正义之 分,提出了战争是镇压暴乱、制止不义行为的有利手段。对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有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的认识,提出了“慎战”的思想。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尉缭子》)。 还提出“以战养战”和“用兵攻战之本,在乎茧民”(《司马法》)的思想在军队建设方面。揭示了“以治为胜”和“以教为先”的思想,重视军队的作战训练,重视选拔“将才”。例如,针对组织军队士兵的训练问题孔子指出:“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士不生教,不可用也”(《司马法》)。针对选拔将帅问题,孙子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诸葛亮则对选拔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善将者,不恃不怙势、宠之不喜、辱之不惧、见利不贪、美色不淫、以身殉国、一意而已。

在作战指挥方面,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以及“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的思想,要求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同时,还提出“致人而不致干人”(《孙子兵法》)的争取主动力避被动的作战思想。

在后勤保障方面,初步建立了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的思想。 例如,孙子提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孙膑提出 “垒无其资,众恐,可败也” 同时,还提出了多备财物的最好办法是 使用敌人的所有财物,丰富和发展了“以战养战”的思想。孙子提出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当吾二十石”。

在古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古代希腊军事思想和古代罗马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例如,古希腊军事统帅埃帕米农达、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迦太基军事统帅汉圮拔等人的军事活动,以及这一时期的军事代表作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远征》等,都反映出古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在他们的军事活动和军事著作中,对战争与政治、外交的关系,对作战谋略、指挥艺术、战略战术,对军队建设等,都有较明确的论述,对军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

二、孙子兵法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或《孙子》,作者为春秋末期孙武;享有“兵经”、“武经”等美誉,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且最著名的兵书,至今仍有诸多方面的现实价值,被人们广泛深入研究。

(一) 作者简介

据史书记载,《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大约为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与孔子同代。他的祖先姓陈,是陈国(河南淮阳)人。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因战乱到齐国避乱,被齐桓公授之以主管手工业的官,后来改名为田完。几代之后成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田完的第五代子孙田书也就是孙武的祖父因为作战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并将乐安封给田书。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是族中某一支派的称号,故田武又称为孙武。孙武的前辈田穰苴著书《司马法》、孙武的后代孙膑著书《孙膑兵法》。齐国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如齐国的开国鼻祖是姜太公、后来的管仲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这些家世、社会环境熏陶对孙武研究兵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孙武因齐国内乱到吴国(今江苏苏州),经伍子胥七次推荐被吴王委任为将。孙武为将以后,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记载,孙武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王夫差当政以后国事紊乱,孙武的事迹不见经传;江苏吴县东门外建有孙武的坟墓,据此推测孙武晚年可能是隐退山林,老死他乡。

(二)《孙子兵法》内容及的影响

《孙子兵法》共13篇,6000余字。13篇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略》、《形》、《势》和《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战役问题。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和《九地》组成,侧重论述战术问题。第三部分由《火攻》和《用间》组成,论述了战争中的两个特殊问题。

《孙子兵法》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它被誉为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

1.中国历代名家无不重视对其研究与应用《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口才代已传播很广,韩非子曾说:“境内皆言兵,藏孙(武)、吴(起)之书者有之”,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三国曹操亲自注解《孙子》,感叹“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宋时期更受重视,《孙子》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出现权威的注释本《十一家注孙子》。明代的茅元仪高度赞扬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对《孙子兵法》评价很高:就中国历史来考究,2000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刘

7

伯承和叶剑英等都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研究。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写给叶剑英的信中说;“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我要的是战略和战役的书,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法》,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一些军事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孙子兵法》一书曾多次再版,有些原则被列人了我军的战斗条令之中;军事科学院及其他军事院校还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同时,《孙子兵法》一直被作为军队院校中高级干部的必修课。

2.《孙子兵法》在国外备受推崇

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被译成20余种语言、约800种版本。首先传播到日本,尔后至法国、欧洲和美洲。

公元735年,日本学者吉备真贝把《孙子兵法》带回日本,引起日本皇室贵族及各界人土对《孙子兵法》的重视和研究。他们把孙武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称《孙子兵法》

为“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日本著名武将武田信玄把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各取最后一个字,缩为“风火山林”绣于他的军旗之上,作为其军队的信条。近代日本海军把《孙子兵法》配发到驱逐舰一级,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在中国居住43年的法国神父阿米奥(中文名叫王若瑟),把《孙子十三篇》翻译成法文,以《中国军事艺术》为书名于1772年出版。该书在欧洲非常畅销,流传很广,影响巨大。据说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作战间隙,手不释卷地阅读《孙子兵法》。德皇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在没落的侨居中, 不禁兴叹:“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

在美国,《孙子兵法》中的有些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被列入《美军作战纲要》之中。“孙子核战略”更是借鉴其“全胜”思想,从低强度冲突理论、非对称作战理论也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影响。与许多国家一样,《孙子兵法》被作为其高等军事学府的必修课。

3.《孙子兵法》在社会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影响

近年来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与应用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它极大地吸引着一些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拜读。《孙子兵法》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宝库。

在哲学界,《孙子兵法》被公认为是一部有价值的军事哲学著作,因为它全书充满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色彩。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首先取决于敌我客观条件(五

8

事七计),同时他也注意到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兵法中对立统一的概念有85对,使用260次之多,而且指出对立双方在某一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正如日本军事理论家小山内宏所称,“是一部有深刻涵义的战争哲学”。

在文学上,《孙子兵法》是难得的佳品。兵法以《计》篇统领全局,层层论证,同时各篇又独立成章、相互照应,从而逐步揭示出战争的基本规律及指导原则。他每提出一个观点,不但讲明其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么办;比如,在提出战略速决这一观点时,不但说明为什么要速战速决,而且还说明怎样才能速战速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令人信服。《孙子》语言极为生动。如说明奇正之变循环无穷时:“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声不过五(宫、商、角、羽、徵),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在,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子》语言极为简练。谈到如何把握虚实夺取主动时“??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只用了138个字。而西方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却用了几个章节的篇幅。

总之在文学上,孙子兵法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准确、简练,修辞方式丰富多彩,文意精辟,是一部难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孙子兵法》也被用于医学。早在战国时期医典《黄帝内经·灵枢》就引用过孙子语,清初名医徐大椿专门写过运用孙子兵法治病的著作《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并在最后总结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孙子兵法》在经济界更被深入研究。本世纪中期,日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兵法经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著《兵法经营全书》,对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进行“庙算”、“料敌”、“任将”、“出奇”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1996年初,我国第一所兵法经营管理学校在京创立。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的论述,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价值,甚至说:“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 必须去读《孙子兵法》”。

总之.《孙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军事学术史上一部出类拔萃的兵书,是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尊崇,并且现在仍享有巨大声誉和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军事理论名著。因此,无论从继承、发扬我国民族历史遗产的角度,还是从学习研究现代军事思想角度,《孙子兵法》都是值得认真钻研和必修的军事教科书。

二、近代军事思想

9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并经过三个世纪的时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实践而逐步形成,并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15和16世纪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军事思想领域出现了近代化的萌芽。主要代表著作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为总结他领导的反对西班牙人侵的战争,于1521年发表的《论军事艺术》专著。在专著中,他提出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致力于战争,真正掌握军事实力,要普及实行义务兵役制。17世纪,英国发生了影响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大英帝国实力倍增,开始在北美、亚洲、非洲进行野蛮的掠夺殖民地的战争,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甚至法国也都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经济上的发展,科学技术上的进步,社会思想的前进,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发展。

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因素迅猛发展,发达的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出了大量新式火器,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风暴造成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促使战争和军队建设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军事思想的近代化过程随之达到髙潮。18世纪末?19 世纪前期,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19世纪中叶,德 国、奥地利等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一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思想变革的成果涌现出来,集中体现在拿破仑战争艺术,以及克劳塞维茨的 《战争沦》和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等著作中。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著名论断,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战争的,战争的本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关系、民众战争的作用与使用原则、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集中兵力和积极防御的思想等。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沦》中,论证了军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规则, 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各种因素,指出全民参加的民族战争具有最可怕的力量。这两部著作均是在总结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标志着欧洲和世界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的基本确立。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军事思想体系,也是在近代 确立的。1848?1849年,无产阶级以特殊身份参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大革命中,无产阶级一方面与资产阶级一道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翻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革命中举行反对资产 阶级的大规模起义。例如,巴黎六月起义、柏林三月起义、维也纳三月和十月起义、德国西南地远五月,以及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上述起义为无产阶级斗争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发表文章和评论。在这些文章和评论中,对人民战争、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略战术和武装起义的思想进行了阐述,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10

的反革命,我们的党史实际是一部武装斗争史。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不得不以极大的精力注重战争、研究军事。毛泽东的军事实践活动,是他一生中最伟大、最光辉和最成功的部分,其军事著作占有大量的篇幅和重要地位。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必须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中国长期革命战争过程中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成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产生和形成

严格地说,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1919年7月,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要进行“无血革命”,不主张大扰乱,以及“炸弹革命”和“有血革命”。但在接受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后,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之后,他给蔡和森写了一封长信,系统地批判了社会改良主义,主张俄国式的暴力革命。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原则中明确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尽管对建军和武装斗争还没有深入讨论,但它表明我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接受了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学说,为以后的斗争指出了正确方向。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革命 “分两步走”的原则,基本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为了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正如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著作中指出的:党的二大就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第一次提出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早在上个世纪就巳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明确地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刚刚一年,就把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同国民党联合,共同反对军阔,打倒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纲领。 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人国民党,用这种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应当努力争取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对国民党内的复杂情况和日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估计不足,为后来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种下了根子。

1924年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其间,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一批工人武装和黄埔军校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军。1924年11月, 周恩来遵照党的决定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负责

16

指导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在周恩来积极努力的工作下,国民革命军的12、3、4、6、8军的政治部主任和党代表都由共产党员扭担任。在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部队中,党组织已普遍发展,团设总支、营设支部、连设小组。

然而,彻底认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还是在蒋介石、汪精卫于1927年春、夏相继发动反革命叛变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毛泽东于1927年 7月4 日在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针对党的负责人的右倾主张, 提出“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的意见,主张“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同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在湘、鄂、赣等省区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27 年8月7 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至1928年6月,党在全国范围内相继领导举行了近百次武装起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为适应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需要,产生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在起义遭受挫折时,毛泽东毅然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余部沿罗霄山脉南下,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 1927年9月29 日,队伍来到了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此时队伍已经疲惫不堪,思想混乱,特别是想家思想严重,天天有逃兵,队伍中打骂士兵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这支刚刚诞生的人民武装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提出了 “支部建在连上”的党指挥枪的原则,成立了士兵委员会。从此,这支人民武装在政治上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保障,开创了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的新篇章。

1927年10月底,毛泽东率领这支队伍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成功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系列行动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夺取全

国政权。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在这期间,朱德提出了红军的行动原则: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到1928年5月,毛泽东总结出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为核心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提高。毛泽东指出:红

17

军的性质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打仗的,红军的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建立红色政权。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制定三大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和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由于当时红军处在初创时期,其主要成分乂是北伐军的雇佣士兵和大量的农民以及解放过来的士兵,因而旧军队的作风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军中大量存在,严重地妨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29年12月28日,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主持召幵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做重要的政治报告,强调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把红军建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开了对群众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这次党代会解决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建立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的无产阶级军队,要保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就一定要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开展军事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为此,要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要改造旧军队的军阀作风,要克服流氓无产者的习气,反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无产阶级铁的纪律。古田会议的召开,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从根本上划淸了无产阶级新军队与其他各阶级的旧式军队的界限,形成了我军的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从此,红四军走上了一条真正的革命发展的道路。

在1927年8月至1930年6月这段时间内,毛泽东经过不懈的努力.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一整套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拫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1930年至1931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于根据地,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1934 年1月,毛泽东提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人民战争的著名论断。在这期间,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然而这些正确的思想,却遭到了当时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否定,使红军丧失了大好的革命形势并被迫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所建立起来的-整套作战原则。

(二)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科学体系

18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浪潮。12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了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总任务,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方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努力下,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观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了指导抗日战争,为了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进一步深人研究了哲学,阅读研究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列主义的军事现论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中战略问题的各个方面,如无产阶级的战争觇和方法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规律及其战略指导问题,特别是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论述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战争的性质和应采取的态度;消除战争的途径和方法;战争中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战争规律的客观条件和辩证法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等,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7年7月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解决杭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问题,毛泽东于]938年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这些著作从战略到战役、战术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全面分 析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批判了 “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预见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阐述人民战争思想,指出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对战争进程的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是一场持久战。毛泽东还指出人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对于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它也是一切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为此,毛泽东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强调作战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尽可能乘敌之隙,执行有利的决战;号召“全党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

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在抗战初期为我军制定的战争指导路线、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是正确的。同时经过战争实践,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使全党全军进一步懂得和掌握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944年,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军队的政治工作》文章,对我党、我军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的政治工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并以马列主义的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性质、方向、任务、地位和方法。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对人民军队的建设

19

和军事战略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惟一的宗旨。它包含自觉遵守纪律和一整套政治工作原则,我军实行主力兵闭与地方兵团、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相结合的真正的人民战争,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至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三)解放战争时期达到全面成熟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等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大规模战役。这样,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但有了战略防御的系统理论,而且有了关于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进入了全面成熟时期。

解放战争是我军和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敌人进行的一场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我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阶段,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并配以攻坚战、阵地战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数以千计的战斗,其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多变是空前的。战争开始时,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敌人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及时指出:决定战争胜败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泽东断言,我们的“小米加步枪”必将战胜蒋介心的飞机加大炮。其原因是: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也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毛泽东号召全党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当蒋介石向我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于1946年7月20日在《以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中指出 “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针”。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又发布了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要求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介石军队武器加强的条件下,我平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火敌人的作战方法。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消灭敌军112万人,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遭到失败的同时,在政治上、经济上也陷人了严重危机。毛泽东针对敌人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企图破坏我解放区的人力、物力的阴谋,及时地审时度势,紧紧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于1947年6 月30日,及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实行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方针,指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并取得了成功,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1947年12 月,在我军战略进攻后,毛泽东又把我军长期与敌人作战的经验,结合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转人战略进攻的具体悄况,在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著

20

冷战结束后,世界总的形势趋于缓和,大战在较长时间内可能避免,但天下并不太平,各种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地区性动荡加剧,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明显增多,其原因,一方面,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世界在向多极化格局转变过程中,各国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日趋复杂,世界霸权和地区霸权主义的存在,使诱发局部战争的因素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竞争焦点,已经由军事领域向以科技、经济、信息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扩展或转移, 由此引犮了各主要国家普遍对军事战略进行大规模调整,即由准备应付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转向主要应付中低强度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以敏锐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对国际坏境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就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江泽民指出,世界并不太平,导致武装冲突和引发战争的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作为现代战争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一些地区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既要着眼于和平时期的长远发展,又要防止和平麻痹“建和平军”、“当和平兵”的思想。1993年9月,江泽民指出:我们当前是处在这样一个总的国际形势之下,世界大战一下子打不起来,有可能争取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但是,世界和平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战争危险产生的根源仍然存在。我们要为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继续做出不懈努力,同时也要应付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针。1991年6月1日,江泽民在观看首都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卫戍部队军事汇报表演时指出:“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我们从来不去主动挑起战争,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致力于保卫和平的,反对一切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真诚地希望世界上有一个和平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但是,这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有人一旦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是不惧怕的,中国人民是不信邪的!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就以正义的、反侵略的人民战争来对付它,坚决把敢于来犯之敌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准确判断和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指导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立足打贏高技术局部战争

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贏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新时期建军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把枳极防御战略同当代军事斗争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提出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精神,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和战略格局所发牛的重大变化,反映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主要作战形式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及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周边的实际情况。

江泽民指出:“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我军的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挑

46

战。海湾战争后,经过几年酝酿,我们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贏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在这个战略方针指导下,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全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等,都要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和统揽下,立足于未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周密规划、全面部署和深入展开。也就是说,全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方针的需要,都要为确保这一战略方针的胜利实现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论科学技术》第83 ?84页)。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提出,确立了我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为我军未来作战提供了基本依据。

首先,坚持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江泽民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事战略的指导中心问题,是要维护国家的领土、海洋权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经济逑设和开放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这是对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军事战略从属于国家总体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体战略,因此,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军事战略的最高原则。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最髙利益 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这在客观上要求执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时,必须在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前提下确立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规模,水平,目标和速度,同时,还必须在充分考虑国家实际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积极加强军队建设和进行必要的军事斗争,努力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创造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

其次,坚持平时遏制战争与争取打赢战争相统一。江泽民指出,做好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也是为了尽可能防止和避免战争的发生,也是确保一旦发生高技术战争我们能够夺取胜利的根本性措施。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执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必须重视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以遏制战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新时期军事战略要求军队把遏制战争爆发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能,并结合政治、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和种种斗争形式,努力遏制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爆发,使国民泾济建设免遭战争的冲击。威慑力是以强大实力做后盾的,军事实力是遏制战争的客观基础,遏制战争必须具有打赢战争的能力,打贏战争是遏制战争的重要前提。因此,关键是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准备,只有平时能够有效地遏制战争,一旦战争爆发,才能够以战制战,嬴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三,坚持灵活正确的战略指导,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鉴于我军长期革命战争实践的丰富经验,以及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特点的科学认识,深知实行灵活正确的战争指导对夺取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因此,江泽民要求全党全军全面贯彻邓小平关于冷静观察、

47

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力求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密切关注国际战略形势 发展变化的各种动向,预测战争可能的发生和发展,正确处理国际间的各种关系,及时对国际上的各种关系到我国安全的事件做出必要的有力反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与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平时期的有利时机,静下心来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以军队为骨干的武装力量建设好,为遏制战争爆发和一但战争爆发创造有利于我军的条件,尽快夺取主动权。

3.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我们以劣胜优、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在新的形势下,江泽民特别强调,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现阶段我们确有困难,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真正的优势还是人民战争,江泽民要求全军树立立足现有装备作战的思想,发扬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研究和演练以劣胜优的战法,增强战胜敌人的信心,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以劣对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地域广阔 、人数众多,特别是我们进行的是保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反侵略战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在政治上为贏得战争胜利获得了巨大优势。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又为我们嬴得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和科技的基础。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为克敌制胜赋予了坚实的力量源泉,同时,要努力创造以劣胜优的条件,在现有物质基础上,加速改进我军的武器装备,大力提高人的素质,科学解决人与武器的结合;注重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战法研究,努力探索以劣胜优的新特点、新方法,结合发挥这些优势,就一定能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江泽民指出: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军最深厚的力量根源。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按照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必须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后备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新形势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特点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提高质量,完善组织体制及相关的政策制度, 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要保持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训练水平,真正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第517页

(二)军队建设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方针是什么,这关系到军队建设的方向性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共产

48

党几十年奋斗业绩和历史经验的新概栝,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1990年12月,江泽民明确提出,军队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第346页)的总要求进行建设。1993年,中央军委颁发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各部队要以江泽民提出的“五句话”总要求为核心和灵魂,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这“五句活”的总要求,思想深刻、 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体现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特别体现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是对毛泽东建军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 “五句话”总要求的基本含义

政治合格,就是解决我军队不变质的问题。政治合格的根本含义就是要坚持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保证我军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确实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神圣使命。要做到政治合格,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接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枪杆子永远听从党的指挥。二是要努力贯彻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全军官兵,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一致。四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军事过硬,就是要解决我军打得贏的问题.军队是国家的武装力量,是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暴力工具,其根本任务就是保卫人民和国家的生命安全、经济利益和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为此,针对新形势的要求,江泽民对军队再三强调,一是必须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指导地位,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的指导规律,务求军事理论建设的优势地位。二是贯彻积极防御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三是以科技为先导,不断改善我军的武器装备,确保我军掌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杀手锏”;就是用科学知识武装全军官兵,不断提高我军官兵的军事素质;五是实行科学的编制体制,走科技质量效能型路。六是以训代战,努力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作战能力;七是牢固树立战斗队的思想。

作风优良,就是要解决我军永葆本色的问题。优良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军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构成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其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干爱兵、拥政爱民 、雷厉风行、英勇顽强等。江泽民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大力加强我军的作风建设,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扬老红军的优良传统,特别要发扬邓小平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纪律严明,就是要解决新时期军队指挥到位的问题。我军一向以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著称。早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为红军制定了严明的纪律,

49

确保了我军的壮大和胜利。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强调指出:必须以加强纪律建设为核心内容,依法从严治军,因为,“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部队容易松懈,坚持从严治军很不容易,但正因为如此,治军就更要严格,丝毫懈怠不得”(《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的4页)。为此,一要严格政治纪律,坚决维护政令军令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的贯彻落实。二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组织观念, 无论客观环境如何变化,都必须按组织原则行事。三要严格遵守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四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

保障有力,就是要解决我军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供得上的问题。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消耗大,技术保障复杂,时效性要求高,对后勤和技术保障的依赖件大。实现保障有力,就是要根据髙技术条件下的作战需要,加强后勤和技术保障建设。主要抓好应急综合保障 能力的提高.后勤建设的改革,建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加强后勤保障技术的训练等,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2.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根本建军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相对和平时期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及时回答和解决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问题,进一步桿卫和发展了军队建设的这一根本原则。

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用极大的精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了这一原则。江泽民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结合新的建军实践,把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到新的理论高度。江泽民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们建军的拫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江泽民特别强调,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升到我们军队水远不变的军魂,江泽民说最根本的是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尤为重要。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军的主要缔造者,为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在三湾改编时提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建军原则,把党的组织建立在基层,从而使党得以切实掌握部队。他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原则、措施和方法,明确规定党不仅要管党员、管政治工作,而且要管军事、管打仗,毛泽东同志还从政治原则高度明确了党同军队的关系,鲜明地提出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理论及其一整套制度,对于消除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把我军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军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特别是维护国家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他从来都是从政治上思考和处理军队问题的。这也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最显著的特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