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等奖 - 重庆理工大学 - 李美双 -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偏离及对策研究 修改

更新时间:2023-09-24 08:21: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偏离及对策研究

李美双

重庆理工大学, 400050

当今时代,恰逢社会转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之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当代女大学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的日益成熟,逐渐接触爱情,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爱情价值观。在这些观念中,她们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比如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注重精神生活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女大学生在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影响下恋爱价值观产生了偏离。女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偏离,对其本人、家庭、社会

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偏离现状

女大学生有的只顾享乐,忽略了爱情的责任;有的因好奇心驱使,盲目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同居、堕胎。这些对爱情应有之义的偏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恋爱动机上:动机多样,倾向“物质至上”

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急于寻求异性知己,试图以“爱情”来安慰自己 ,寻求寄托;有的以追求名誉、荣耀等表面的光彩,来满足自尊需要的心里表现;有的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追寻浪漫的生活。这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出发点的恋爱动机。

随着社会就业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爱情已不像过去那样纯洁。“向钱看”已经成为部分女大学生的爱情追求。不少人公开表露自己是以金钱的数字作为择偶标准的,将爱情打上资本化的烙印,让人心生寒冷;不少学生将自己的幸福和将来寄托在了寻找“另一半”的身上,不愿自我奋斗;有的甚至为了让自己将来生活好或满足虚荣心,不惜傍大款,做二奶,用自己的身体和青春去换取物质享受。 (二)恋爱观念上:传统道德淡化,思想日益开放

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虽然对当代女大学生有一定得影响,但随着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国外一些“性开放”、“试婚”等观念逐渐影响到当代女大学生,使她们经常处于理智与情感的漩涡之中,在理智上觉得应该保持贞操,忠于伴侣,遵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公共场所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现象大众已是司空见惯;有人甚至展开所谓的多角恋爱;因单相思、一厢情愿而酿造的伤害自己或对方的事件也是屡见于报端。总体表明,

当代青年对婚恋的责任与忠诚逐渐淡化。 (三)恋爱目的上:重视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当下有些女大学生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执着于享受“刹那”和“曾经拥有”,不在意对“永恒”和“天长地久”的追求,认为即使无法“永恒”、无果而终也心安理得,不觉遗憾。她们只是把恋爱当成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而不是为了寻找自己在未来人生路上的伴侣。[1]这种追求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局的思想,也体现了她们对爱情并不想负起应有的责任。 二、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形成的归因分析

当代女大学生在恋爱价值观上出现偏差,必然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将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当代女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以及地位变革的时代,她们既受到传统男权规范的束缚,同时女性自我意识又有所萌发。在这种矛盾之下,不少女大学生无法正确看待爱情,思想发生偏离,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1.受中国古代男权统治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没有主体意识,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对方身上,过分依赖于对方。在中国传统的男权主义文化的统治下,几千年来的中国女性恪守“三从四德”的规训,缺乏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甘愿成为男性的附庸,或不可避免地“物化”,难逃“花瓶”的命运。现代不少女大学生仍然怀着这种依附思想,拿爱情做一生幸福的“赌注”。

2.受西方文化影响,过分强调自我意识,不顾对方感受。受西方“激进女权主义”思想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较以往有很大的增强,但部分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她们过度强调女性受害面与受歧视面,并且将传统道德悉数予以反对。凡事均以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宽容忍让,不会为对方着想。[2]现代社会不断泛滥的“闪婚闪离”、非婚生子女、单亲家庭现象,均与女性自我意识的矫枉过正有关。 (二)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女大学生所反映出的社会适应问题也各不相同。当代女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能为其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如果教育不得法,很容易出一些心理偏差:

1.父母过分溺爱,容易使女大学生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在恋爱过程中,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对方考虑。

2.家长不愿意约束孩子,使得女大学生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恋爱过程中也不会尊重对方、体贴对方。

3.当代女大学生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在恋爱过程中则体现为不能长期与伴侣相处,缺乏宽容、忍让的态度。

4.在家里,父母代劳孩子的许多本应自理的工作,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共同生活时就很可能因如何分担家务劳动之类的生活琐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成为分手的导火索。 (三)学校教育的不足

1. 教育渠道单一

许多高校将思想品德课作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主渠道及最有效形式之一,但从实效看,没有根据男女性别差异对女大学生进行指导,思想政治课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起到真正的实效作用,这种状况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2. 管理方式粗放

女大学生心理敏感,情感内敛,恋爱中的各种问题往往不能积极解决。面对大学生恋爱,学校只是一味反对、批评和谴责,出现问题则粗暴简单的做严肃批评、处理,不重视事前的正确引导和问题预防,更不用说结合性别特点,对女大学生进行恋爱价值观教育。

3.管理手段弱化

高校在对待学生的恋爱问题上,原来是“极力反对”或是“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对学生不文明恋爱行为的惩罚比较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行为,但随着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学校的管理规定也屡遭质疑,诸如对女大学生恋爱过分亲昵行为乃至恋爱中越轨行为等的处理规定,法律没有相关依据,特别是女大学生在外租房的禁令取消之后,高校的许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软弱无力,如对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异性等问题,学校若放任不管,似乎没尽到教育管理的责任,管的过细又违背法律精神,以至部分学校的老师包括专了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这使得一些女大学生更加有恃无恐,行为上更加放纵,学校管理手段的软弱,无疑为学生恋爱观的偏离起了的助长作用。 (四)社会环境因素的推波助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给女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文艺作品中描写男女情感的比较多,影视作品更是以爱为主题,经常伴随性爱出现互联网的色情网站更是无所顾忌,媒体宣扬的越来越多有关性的报道、广告,尤其是那些淫秽书刊,以及网络信息中不健康内容的泛滥对女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对策

当代女大学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她们大都渴望拥有爱情。然而由于受到自身不能正确看待爱情、家庭教育的异化、高校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不足、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了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优化家庭教育、加强高校教育和管理、改善社会环境对于帮助女大学生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正确处理爱情问题,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负起的责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恋爱观的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帮助当代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要使她们领悟马克思主义恋爱价值观的真谛,并以此指导其爱情生活。

首先,要做到文明恋爱。含蓄、文明的恋爱方式是良好修养的表现,也是对恋人的尊重和热爱。恋人出入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不文明的恋爱方式有损彼此感情,更有损于当代女大学生的美好形象。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恋爱中,过分亲昵的粗野方式,超越阶段的非礼行为,都是缺乏道德情操的表现。只有使理性与爱的情感真正融合一体时,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爱情乐曲。”

其次,要学会互敬互爱。恩格斯曾说爱情要以“互爱为前提。”[3]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指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地位平等,不能将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更不能过于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要做到既能尊重对方的人格,也能保持自己的人格,自尊自爱、互尊互爱。

最后,要勇于担当责任。爱情的本质在于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这种担当不仅靠语言来表达,更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来表现。无论对方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都能不离不弃,才是真爱的表现。因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子“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对方缔造幸福。” (二)加强家庭教育

尽管女大学生进入校园后逐渐脱离了对家庭的依赖,但是家庭仍是她们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对她们恋爱价值观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引导女大学生正确恋爱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1. 培养正确看待爱情,化解婚恋矛盾的能力

家长要培养女大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爱情,懂得真正的爱意味着什么,清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具备健康的恋爱价值观。要培养她们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能够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为恋人负

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2.培养对爱情的责任感

爱情不仅意味着两个人相爱,它最终还要发展组织家庭、生育后代,于是就产生对所爱者、对下一代、对家庭成员的责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进入婚恋期,责任意识却在她们身上正在淡化。女大学生恋爱中“不求天长地久,只求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就是责任意识淡薄的体现。因此,当代女大学生家庭成长教育中,就应学会如何担负起整个家的责任和担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家除了是避风港、情感的归宿,更是责任的体现” ,要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健康、蓬勃地向前延续。[4] (三)优化学校教育内容

首先,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恋爱价值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当代女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其次,开展性安全教育。当代女大学生思想日益开放,但普遍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也没有获取性安全知识的渠道。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性教育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性安全教育能有效预防性疾病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开展正确避孕教育,教会女大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减少许多因怀孕、流产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情发生,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最后,学校要帮助在校女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她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同时,要教育恋爱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恋人是彼此间以志同道合、真诚相待、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促进和扶持的。 (四)改善社会环境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6]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净化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技术、新媒介的飞速发展,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在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介上引导女大学生恋爱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当薄弱。面对西方不良思想的渗透,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有效回击,牢牢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大力加强网络传媒,用马克思主义恋爱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清除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和网中丑恶现象,净化网络空气,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

另一方面,要加强媒体正面引导。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也呈现出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状态。目前,女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不良杂志,而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甚至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我们要利用媒体这一文化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恋爱价值观,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对当代女性恋爱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四、结语

青年时代是成就一生事业的起点,生命的历程从这里开始起飞。所以,当代女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恋爱价值观,端正恋爱动机,明确爱的责任,才能使爱的情感得到培养,爱的品质得到塑造,爱的境界得到升华,在人生之路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2]方小年,胡平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第1期。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5]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china.com.cn/17da/2007-10/24/content_9119449.htm。

[7] 尚英姿. 《大学生异性交往的人格特征》,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2年第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t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