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革命文学社团及代表作家

更新时间:2023-09-19 05:33: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 革命文学社团及代表作家

第一节 章太炎等革命作家

一、“国学大师和革命元勋”章太炎 1、早期生平与思想:

章太炎(1869-1936),原名章炳麟,字枚叔,又名学乘,浙江余杭人。因景仰顾炎武,改名绛,别号

太炎。曾用名和笔名有章燐、章缁、绛叔、西狩、陆沉居士等。自幼受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23岁师从俞樾,学问大增。甲午战争后,参加强学会,赞成维新变法;1897年参与《时务报》编务,1898年到武昌筹办《正学报》,均因不肯盲从而被逐。戊戌政变后,曾避居台湾、日本,1900年返沪。此期思想倾向改良,但已有自己的见解。“章疯子”人生的另一面。 2、中期生平与思想:

1900年7月,在上海张园“中国议会”集会期间,当场割辫退会,与改良派决裂。1901年任职东吴大

学,因大谈反清革命而被追捕,1902年逃亡日本。1903年因“《苏报》案”被捕入狱,1904年冬,在狱中与蔡元培等人组织光复会;出狱后至日本,主编《民报》,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因与南京临时政府政见分歧而另组中华民国联合会,后改为统一党。袁世凯窃国后,章太炎诟袁氏包藏祸心,被幽禁三年。释放后曾入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

此期思想以反满革命为主,其民族主义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使其不随众议、独立思考,个性张扬。

3、后期生平与思想:

晚年渐渐远离政治,侨寓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所,研究并传播传统文化;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学

生运动,主张抗日。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其著作辑为《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遍》。20世纪8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章太炎全集》6卷。 与黄侃并称“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 与孙中山并称为“疯子”!

? 其学问与胆识随处可显。光绪卅年(1904)慈禧70大寿,他撰联云:

? 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心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今日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 著名弟子有:黄侃、汪东、朱希祖、沈兼士、马裕藻、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吴承仕等;朱继海为其

关门弟子。文怀沙也曾宣称是其弟子,但据学者考证,仅幼年听过章太炎讲学而已!

? 盖炳麟中岁后所得,固非清学所能限矣,其影响于近年来学术界亦至巨。 ---梁启超 ? 革命与学术一身而二任 ? 有学问的革命家

?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

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 二、章太炎的文学思想

? 第一、追求文章古奥雅驯,反对行文夸饰虚浮。其《自述学术次第》云:“余少已好文辞,本治小学,

故慕退之造词之则,为文奥衍不驯,非为慕古,亦欲使雅言故训,复用于常文耳。”

? 魏晋之文,大体皆埤(pi)于汉,独持论仿佛晚周,气体虽异,而其守已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

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

?

——《国故论衡·论式》

学涂地垂尽,将汉种灭亡之妖耶?”认为龚文“多喜浮华”、“宗法天台,无过爱其词藻”。

? 章太炎主张“说经尚朴质,而文辞贵优衍。”以此为标准,他指出龚自珍:“自自珍之文贵于世,而文? 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黄遵宪、林纾等人的文章皆持鄙视态度,尤其是严、林二人:“复

辞虽饬,气体比于制举,若将所谓曳行作姿者也。纾视复又弥下,辞无涓选,精采杂污,而更浸润唐人小说之风。”

?

徒论辞气,太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谓土地所生习,婚姻丧纪,旧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夫以俗为缦白,雅乃继起,以施章采,故文质不相畔。世有辞言袭常,而不善故训,不纂文理,不致隆高者。然自有友纪,窈儇(xuan) 侧媚之辞,薄之则必在绳之外矣。是能俗也。(《与人论文书》)

? 第二、提倡作者的文体意识,强调情与法度统一。他强调语言应与所写文体相符,认为吟诗作文应遵守

已有的法度:“修辞之术,上者閎雄,其次隐约,知谀辞之不令,则碑表符命不作;明直言之无忌,则《变雅》、《楚辞》不兴。”(《正名杂议》)

? 对法度与情感的关系,他如是论述:“盖为文而不先绳以法度,恐将画虎不成而反为狗,曾不如守法度

而遇情生时,下笔为文,则庶几矣。大抵古人情浓,故文每见佳,近几年则难及之矣。”(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 三、章太炎的散文

? 章太炎的散文“上规秦汉,下凌魏晋”(许寿裳:《章炳麟传》),情感激越,内容丰富,逻辑严密,

风格刚健,具有鲜明的以经术作政论的特点,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思维。其内蕴可分为两个方面:

? 第一,揭露清廷罪恶,凸显民族主义。建立在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严密考证和对现实剖析的基础之上的民

族主义,既保种御辱,也反帝爱国。

? 架阁有蒋良骐《东华录》,尝窃窥之。见戴名世、吕留良、曾静事,甚不平,因念春秋贱夷狄之旨。(《自

编年谱·1880年》)

? 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为之灌溉。(《答铁铮》) ? 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余,犹在正供之外。?玄烨、弘历,数次南巡,强勒报效,数若恒

沙。(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1907年《讨满洲檄》历数其分主奴、残酷屠杀、滥兴文字狱、吏治腐败、宫廷淫乱、任用奸吏、毁坏礼

乐等14条罪行,并揭露立宪实质:“乃以立宪法改官之令,诱我汉民,阳示仁义,包藏祸心,专任胡人,死相撑拒。“提醒”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te),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 第二,鼓吹革命斗争,纪念牺牲烈士。他早年曾参与维新运动,希望在现有体制内进行改良以挽救颓局。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在《中夏亡国四十二年纪念书》中,他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事实,说明了夷夏之辨的必要性,认定改良主义已无法改变现实,转而提出革命。

? 当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讨满洲檄》(1907)

? 章太炎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和他在当时的社会上所占的地位,很明显是担任了一个思想家、宣传

家的角色。

?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章太炎剖析》

? 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他宣称:“不自由,无宁死!”斥专制皇帝为“载湉小丑”,认为“革命??

实补泻兼备之良药。”

? 《告癸丑以来死义诸君文》、《邹容传》等均为纪念烈士之作。

三、章太炎的散文代表作

? 章太炎的散文代表作是《訄书》。该书博大精深,不仅涉及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学、史学等众多

领域,而且讨论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改造方案。訄,《说文解字》释为:“迫也。”段玉裁注曰:“今俗谓逼人有所为曰訄。”作者在目录后叙中亦云:“逑鞠迫言。”意谓集中所收乃于穷蹙环境中非说不可之言。

? 此书有初版本、重订本两种结集本,分别于1900年和1903年出版。(参阅朱维铮:《章太炎全集·前言》

第三卷)

? 《訄书》初版本内蕴:

? 一方面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与投降媚外,谴责帝国主义的入侵,讥讽儒家空谈“仁恩”,“不究其实”;

一方面主张“改良”现实,寄希望于“客帝”能够“自强”,对孔子仍表尊重。 ? 全书共五十二篇。

? 注:“客帝”,指清帝,具体指光绪皇帝。由于清政权是满族进入关内建立而成的,章太炎认为中华的

主人应该是汉族,故如是称呼。其中已凸显出民族意识。 ? 重订本内蕴:

?

全书增为六十五篇。不仅篇目作了较大调整,保留篇目也作了大量修改。总体看,革命色彩愈浓,对孔子亦持批判态度。除“前录”两篇外,内蕴可分为四个方面:

? 第一、从《原学》到《学隐》13篇,择要论述先秦诸子及近代各种学说。 ? 第二、从《订实知》到《冥契》17篇,用生存竞争学说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的发展。 ? 第三、从《通法》到《消极》25篇,多角度总结历史经验,建构革命胜利后的建设方案。 ? 第四、从《尊史》到《解辫发》8篇,探讨编写史书的原则及宗旨。 四、章太炎的诗歌

? 总体看,其诗歌典雅古奥,喜欢用典,晦涩难懂;也有风格明丽、晓畅易懂之作。 ? 内蕴有二:第一是借诗言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先烈的追怀。 ? 第二是描绘田园风光,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厌恶和信佛欲隐的倾向。 ? 艺术特征有二:第一是善用典故,诗风古奥。 ? 第二是善用比兴手法。

? 滑头最是康熙帝,一条鞭法是钱粮。名为永远不加赋,平余火耗仍无数。名为永远免丁徭,各项当差着

力敲。开科诳骗读书人,更要开捐骗贫民。……兄弟原是汉家种,不杀仇人不算勇。莫听康梁诳尔言,第一仇人在眼前,光绪皇帝名载湉。——《逐满歌》(节选) 五、“鉴湖女侠”秋瑾 ? 一、秋瑾生平

?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别署鉴湖女侠;留日期间改名瑾,易字竞雄,又署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她出身书香门第,性格慷慨不群。1896年奉父命与王廷钧成婚;1903年随夫进京,始接受新思潮。1904年赴日留学,先后参加“共爱会”、“演说练习会”、“三合会”等组织,筹办《白话》杂志。1905年返国,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为浙江主盟人。1906年到上海,筹办《中国女报》。1907年夏,主持大通学堂校务;以此为掩护,联络会党,组织光复军。7月13日被捕,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其诗文结集为《秋瑾集》。

? 秋瑾诗现存约200首,词约40首。依其内容,大致可分为: ? 第一为凸显女权意识的诗词。 ? 第二为感时伤世的诗词。 ? 第三为咏物言志之作。 ? 第四为悼亡怀友之作。

? 现存文13篇,内蕴与诗词相似,代表作有《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稿》。

?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

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海周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冰姿不怕雪霜欺,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梅》 二、秋瑾诗词

?

满江红·小住京华

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词作于1903年秋,反映了进入京城后,接受外来思潮影响,决心与旧家庭决裂的秋瑾胸襟、志向的变

化。

?

对酒

?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 失题

大好时光一刹过,雄心未遂恨如何?投鞭沧海横流断,倚剑重霄对月磨。 函谷无泥累铁马,洛阳有泪泣铜驼。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家国。

注:这是1907年秋瑾即将被捕时,指挥大通学堂师生转移后,在一个同志书底背面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秋瑾诗词及秋瑾之死的影响 ? 社会影响:

? ? ?

第一,浙江巡抚张曾敭转任江苏被拒,只好改派山西巡抚。

第二,山阴县令李钟岳于10月29日自杀。2年后胡道南被认定是告密者遭暗杀! 第三,吴芝瑛、慧珠(大悲庵主)、徐自华等人的安葬义举。

戏曲有古越赢宗季女的《六月霜传奇》、萧山湘灵子的《轩亭冤传奇》、吴梅的《轩亭秋杂剧》、啸庐的《轩亭血传奇》、悲秋散人的《秋海棠传奇》、伤时子的《苍鹰击传奇》、无伪的《猿狐记》、龙禅居士的《碧血碑杂剧》等。

长篇小说《六月霜》(静观子),短篇小说《轩亭复活记》(王钟麒)、《轩亭恨》(哀民)等。

? 文学影响:诗文最多!

?

?

六、“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 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字威丹,留日时改名容。四川巴县(今重庆)人。1902年赴日留学,

1903年5月因《革命军》入狱。1905年4月3日病死狱中。其著作辑为《邹容文集》。 ? 该书内容有二:一是出于爱国激情,猛烈抨击现实。 ? 二是宣传革命思想,充满启蒙意识。

? 艺术上,爱憎分明,情感激越,有强烈抒情色彩;语言犀利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大量使用排比句

和祈使句,以反诘增强表情效果,以妙喻使内蕴通俗易懂。 七、“难酬蹈海亦英雄”:陈天华

?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别字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赴日留学,创作《猛

回首》和《警世钟》;秋季返回长沙,参与组织华兴会。1905年创作《狮子吼》;8月参与发起同盟会;12月8日,为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而投海自杀。其著作辑为《陈天华集》。 ? 《猛回首》和《警世钟》是以说唱体宣传革命的通俗白话作品。《狮子吼》仅存8回,1906年发表于《民

报》,是一部带有浓重理想色彩的政治小说。小说描写狄必攘、孙念祖等人组织革命党,联合会党,留学海外,以欧美国家为榜样进行反清革命的故事。

第二节 南社及其代表诗人

? 南社是活动于1909年至1925年的革命文学组织。它成立于1909年11月,最初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

亚子,活动中心为上海,主要活动时期为辛亥革命前后。

? 南社之命名,或云:“钟仪操南音,不忘本也。”(宁调元:《南社诗序》)或曰:“南之云者,以此

社提倡于东南之谓。”(高旭:《南社启》)辛亥革命后,陈去病认为:“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柳亚子:《新南社成立布告》)

? 南社文学真实记录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代士人由摇旗呐喊到慷慨悲歌的情感波澜与心路历程。

? 南社的主要活动是不定期雅集、编辑出版《南社丛刊》和创编报刊宣传革命。雅集是选择名园或酒家为

场所、社员自愿集资相聚、诗酒交欢为主的活动,名士风气很浓。《南社丛刊》自1910年1月至1923年12月,共出版22集,主要汇集出版社员的诗、词、文。

? 南社是一个组织较为松散的文学团体。辛亥革命前,大抵以品行、文学两优,得社员介绍为入社标准。

1914年修改《南社条例》时,因为反袁的政治背景,增加“本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的内容。最盛时,成员有1100多人,遍布全国各地。

? 南社的文学创作,主要以旧体诗词和古文为主,发表阵地主要是《南社丛刊》。

? 辛亥革命前,南社以文学鼓吹革命,激发国魂,张扬屈己就群、轻抛头颅,以词笔换兜鍪的群体意识与

尚武精神,呼唤“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理想的实现。辛亥革命后,则以文学参与反袁斗争,抒写对复辟丑剧的鄙夷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不满与郁闷。

? 南社成员的诗歌观并不一致。柳亚子等人推崇“唐音”,喜欢辛弃疾、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王夫

之等人的诗歌,反对同光体、常州词派和桐城派。而姚锡钧、闻宥、朱玺等推崇同光体,主张学“宋诗”。1917年8月,有同光体引起的诗论之争导致人身攻击,终使南社分裂。其实质为两派的政治立场对立。

? 其代表诗人有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马君武、黄节等。

一、柳亚子的诗文

?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笔名青兕。

江苏吴江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陈去病、高旭酝酿成立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致力于社务,成为公认的南社领袖。辛亥革命后,多次撰文揭露袁世凯。1923年,在上海与邵力子、叶楚伧等组织新南社。1924年加入国民党,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病逝。其著述分别收入《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集》。

? 柳亚子诗词的主要内蕴:

第一是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浮萍大海情何限,荆棘铜驼恨不平。 同是天涯沦落客,残山剩水又逢卿。

——《赠林力山》

第二是充满对革命成功的期盼、对革命志士的反抗行为的歌颂和对牺牲烈士的怀念。 当年专制犹开网,此日共和竟杀身。早识兴朝葅醢急,不应左袒倡亡秦。 独夫何丧苍生愿,豪杰竟成白骨哀。血溅武昌他日事,鬼雄呵护复仇来。 ——《闻太一恶耗痛极有作》

? 四月十五日

伤心今日是何日?忍死遗民泪眼枯。从此中原虚正朔,遂令骄虏擅皇都。 魂依凤辇排阊阖,血洒龙髯泣鼎湖。二百年来仇未复,普天犹自奉胡雏。 题夏内史集

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寄题西湖岳王冢同慧云作

自坏长城奈汝何!黄龙有约恨蹉跎。无愁天子朝廷小,痛哭遗民涕泪多。 草木不欣胡日月,风云犹壮汉山河。秋坟一例成冤狱,可许长松附女萝? 注:作于1908年,秋瑾移葬西湖岳王冢旁时。

? ?

题张苍水集

吊鉴湖秋女士(选一)

? 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汉山河。盲风晦雨凄其夜,起读先生正气歌。

? 漫说天飞六月雪,珠沉玉碎不须伤。已拼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碧血摧残酬祖国,怒潮呜咽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s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