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中介入指导方法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4-06-06 1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区域活动中介入指导方法的探索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限制,想象、创造水平较低,因此他们经常会放弃尝试玩一些挑战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事物、活动,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害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常常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等等。他们在活动中还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来表达、而且小班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于中、大班和成人比较短,因此更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指导战术,去寻找、发现教育指导的契机。以下总结的就是一些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指导方法:

1、因势利导法,在游戏的情景中加以引导

因势利导法就是顺着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常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 案例:

木珠变成饭了

在主题背景“娃娃家”中,有一天早上,老师突然听到有争执:只见两个孩子为了争抢木珠吵了起来。见老师走近,陆韫浩对我说:“老师,我想为妈妈做一串项链,可是珠子被费逸涵拿走了。” 经过了解,原来木珠全被费逸涵小朋友拿在娃娃家中当饭烧了。只见费逸涵嘟着小嘴,我见状没有批评她,而是轻声地问:“为什么你要用木珠当饭呢?一定有原因的对吗?” 费逸涵见我这么一问,就来劲地说:“因为饭是一粒一粒的,木珠也是一粒一粒的,很像饭的,所以我就当饭了。”我听了,装作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啊,你可真聪明,老师还没想到呢。” 费逸涵见我表扬她可高兴了,又重新有了自信,继续回到娃娃家认真地做起了饭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在娃娃家中投放了一些颗粒壮的物品,改进了以往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这个活动中,我巧妙地因势利导,肯定了孩子的做法,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并初步增强了孩子使用替代物的意识。

上述案例中孩子用木珠当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锅子里的饭要用实物来代替的,说明他们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游戏,喜欢模仿成人、喜欢接近真实。教师应该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善于运用这一特点进行引导。如案例中的孩子虽然盲目地拿了串项链的木珠做饭,造成了材料的紊乱,但是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他能动脑筋利

用替代物的想法,使孩子更有自信。其次可以设法调整材料,使区域环境游戏化、情景化,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因势利导。 2、语言启发法,帮助幼儿排除障碍

语言启发法就是教师运用鼓励、设疑、反问等口吻启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久性很差,有时是因为在活动中遇到认知障碍,心理上受挫而放弃活动,而且常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活动或对活动失去兴趣,有时则因为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或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时,也容易失去活动兴趣,从而放弃活动。 案例:

指挥交通没有红绿灯

在主题背景“小汽车”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幼儿扮演“交通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马路上怎么没有红绿灯?”(其实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开展过有关红绿灯的活动,老师提供过材料,估计有的孩子已经忘记了。)被这个驾驶员一问,可难住了“交通警”,眼看这位交通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只见他嘟起小嘴,想要放弃游戏。于是,教师走近他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警共同想办法,先为他鼓气:“男子汉,怎么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呢,我们一起来想想解决的方法,想想,哪里会有红绿灯呢?快去我们的教室找找吧!可能会找到哦。”并进一步提示在教室的什么地方,听了老师的话,他很快就找到了我们以前用过的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适时介入解决了交警没有红绿灯而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问题,用积木代替红绿灯不但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过程,让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而且还能点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小班幼儿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到其他的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一句看似简单的启发及时帮助幼儿点明了探索的方向,及时解决了技能上的障碍,使活地帮助幼儿解决了难题,使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

3、榜样影响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同伴的示范作用

榜样影响法是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的方法。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爱模仿是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阿姨,特别是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举止。他们

经常会为了模仿同伴而放弃自己的行为,这种模仿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也成为小班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案例:

小动物的叫声

一个孩子在区域活动开始后不知该去哪里玩,于是就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小朋友来找他玩他都不愿意。这时,老师发现了,就故意在他的旁边选了“小动物的叫声”这一内容说:“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新游戏——猜猜谁在叫。”老师先“哞—哞—”叫起来,“是牛”,班里几个嘴快的小孩喊起来。老师又示范了一个声音。这次,他也兴奋地大声叫了起来:“是小鸭子”,于是老师乘他正感兴趣的机会,让他按老师的做法,去学动物的声音,让其他的孩子猜。他果真对这个游戏感兴趣了。找了一个同伴互相猜了起来。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初期的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是没有目的性、在选择入区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对区域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榜样法就是适合于这样还未进入活动状态的幼儿。但是在组织过程中,避免对幼儿过多的干预,把握和控制活动中的幼儿自主程度和幼儿自主的空间。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根据需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同等材料的操作活动,即平行游戏,以行动代替说教,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样本,促进幼儿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此外,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认知特征的同时,更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他们同中求异,培养幼儿初步创造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s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