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16 08: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子政务笔记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要

何为电子政务,基于不同的视角,对电子政务形成了多元的认识。

信息技术应用角度;从互联网变革角度;改革政务方式重组政务业务;网络化整体型政府;社会信息化融合。基于不同视角,认识电子政务。P2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与\政务\一样,\电子信息技术\这个概念同样需要进行界定。

并非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活动相结合,都能够称之为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对成熟和普及之后。这是因为,只有在网络技术出现之后,大量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双向交流才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从而使传统的政务开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电子政务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

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务,除了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等;

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几个相关的概念异同

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 办公自动化 电子治理 1、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

所谓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办公自动化设备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得到普及应用,而电子政务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基本上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1)应用定位不同(2)应用主体不同(3)系统用户方面。 2、“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

最易与电子政务在概念上产生混淆的,当属“电子政府”。“电子政府”这个名称直译自英文单词Electronic Government (简称 E-Government),其原意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政府”构想集中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而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的概念,则同时包含了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所以不但其范围更广,而且内容也要比“电子政府”丰富得多。

3、政府上网与电子政务

还有一个极易与电子政务相混淆的概念,那就是\政府上网\。这个词来源于1999年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这项工程的主旨是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开通自己的互联网站,并推出政务公开、领导人电子信箱、电子报税等服务,从而为政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所以人们后来经常用\政府上网\来指代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二者的联系:

电子政务与政府上网都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对外部公众的服务项目,最终都必须通过政府建立的对外服务网站进行,政府网站是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窗口,电子政务离不开政府上网,政府上网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者的区别:

电子政务的含义要比政府上网宽泛得多,除了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外,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信息传递等,也都属于电子政务的范畴。 4、电子政务与电子治理

电子治理的英文表述是E-Governance,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更好的政府治理。电子治理是借助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改变公民与政府发生联系的方式,公民与公民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务强调的是政府服务和管理的信息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传递,而电子治理则侧重在普通公众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对其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政府决策,允许公众直接通过电子化的途径参与到政府的相关活动中去。

电子治理是通过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民主决策机制,或者说是建立在电子化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因此,电子治理有时又被理解成为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的近义词,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四、电子政务的实质(E-Government)

◆公共服务的创新:个性化、自助型、生命周期 ◆业务流程优化与重构

◆电子民主:知情、参与、监督、享用 ◆高效统一的EG平台:整合、无缝、协同 ◆EG的绩效

服务效率、社会成本 包容度、满意度

◆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无处不在的政府 ◆推进电子民主、公民参与决策 ◆缩小数字鸿沟,建设信息网络村

◆数字社区,提供个性化、生命周期的服务 ◆公共服务的创新

电子政务的初衷、归宿、愿望

电子政务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引发的一场政务活动的变革。 1、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

从政府治理结构的角度看,政府的治理结构是由政治决策、行政执行和社会需求形成及实现三个环节构成的。电子政务的范围涉及上述三个部分的所有方面。

2、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

信息化带来了信息处理平台的变革,政府信息的载体由纸质载体转变成数字载体。 信息技术的推动

如果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近两百年来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在此之前的所有世纪人类生产力的总和,那么发韧于二战之后、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规模性信息时代在短短10年间创造的生产力,恐怕将令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不得不为伟大的信息革

命而叹息了。

补充1: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0项战略重点”

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三农、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

2、推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监管 3、建设先进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大众文化、外部交流 4、推进社会信息化;科、教、医、保与社区

5、加快国防和军队信息化步伐;新军事改革、协同 6、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三网融合、宽带、普及 7、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库、服务、管理

8、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突破僵化、自主创新、竞争力 9、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装备与安全保障能力 10、提高国民信息能力;掌握、开发、利用

运用信息技术形成的自动化能力,将提高政府处理业务的效率水平。 网络化为提高政府活动的集约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扩展空间。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一种全新的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结果,它的缘起既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更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最基本和最为普遍的技术手段,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都必然会普遍应用着信息技术,公共行政的领域也不例外。

3、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国家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活动。电子政务包括三种类型:政府部门的内部网络,主要是部门内部的网络化、电子化办公系统;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通信网络,主要是跨部门的实时通信与信息共享;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信息网络,主要是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网站及网上接受公众投诉、领导人电子信箱、网上招标、网上招聘。

五、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见书P9) (一)、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构成技术背景

首先,信息是资源,是能够创造财富的财富。信息能力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当把这种技能提供给弱势人群时,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其次,信息化的运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再次,信息透明是公益的核心竞争力——公信力的基础。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是以核心业务流信息化为主线创新公共服务。许多“金字工程”是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为主线进行开发的。金税工程首先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增值税的交叉稽核。金盾工程瞄准的是公安部的一些核心业务,如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等。金关工程是解决日益繁忙的海关报关问题,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提高通关的效率,等等。其他如金财、金审等无不如此。

二是以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为主线创新公共服务。许多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是以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开始的。

三是门户网站+核心业务创新公共服务。在建设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以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接口。在线办事进步很快,“首都之窗”、“中国上海”、“中国广东”等表现突出,在线办事超过1000项的已有20多个。在通过网络听取社情民意方面,商务部处理群众留言、部长信箱等多达5万多项,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类似这样的系统,成功率比较高。

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已经开始从起步阶段迈入整合阶段。整合包括三

个方面:一是行业垂直系统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横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统与属地部门系统的整合。从而实现各层级政府之间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无缝、条块之间有机结合。 (二)、政府改革运动是电子政务的政府发展背景 政府的发展

布朗森(Brownson)曾对政府的本质、必要性、范围、权力、起源和构成作了生动的描述。政府其实就是反映一种集体生活,但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至高无上的国家或政权。政府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历史事实不仅能够证明某个区域及其公民是否拥有一个神圣的国家或政权,也能够证明事实上的统治者是否合法。至于政府从哪里得到权力进行统治的问题,只要深入理解一下,我们所讲的政府就可以得到答案。 对于政府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理论: 1、政府起源于父权。

2、政府起源于习俗,是一种社会契约。

3、政府起源于那些由公众选定为统治 者的人。 4、政府是自然界自发产生的。

5、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上帝直接的、明确的决定。

6、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上帝的代言人——教皇或者精神社会的公众领袖。 7、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公民,公民就是上帝。 8、政府的权力是上帝通过自然法则确定的。

(三)、社会信息化是电子政务最重要的社会环境背景

六、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 ,如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以及其它公共部门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和各级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

3.电子政务是基于Web技术、数据库技术、全文信息检索技术、GIS技术、RS技术、GPS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标准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等的政务信息管理系统。

4.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七、改革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政府管理的电子化以及自身向政府在线的转换成为可能。由此,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新的服务方式,对公民或者企业的要求做出迅速反应,满足他们更多的期望和提供更多的机会。电子政务或者政府在线可能对不同人有不同意义,但是至少在以下几点是相同的:

● 公众可以通过“政府在线”方便地得到相关信息。而在通常情况下,公众必须亲自到政府办公室,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得到这些信息。

● 政府体系的透明度提高了。 ● 对腐败行为进行监督。

● 公众可以更容易地到政府部门进行投诉。 ● 政府的反应能力将会更加迅速、有效。

“电子政务”和“电子化治理”的概念通常没有严格的区分,但是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是不同的。

电子政务是以技术为前导的行政管理,公众可以从中得到诸如一份土地资料的副本、填写税务单据等方面的政府服务。

而电子化治理主要涉及制定域名等规章法令来管理网络空间。 电子化治理有两个明确的含义:一是电子手段被应用于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之中;二是电子手段被用于简化政府办事程序和改善管理的民主化等各个方面。

葛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把电子政务描述为“通过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等多种技术来转变政府内外关系,以实现服务、选民参与以及管理最优化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一个过程,是政府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必将随着科技的最新发展而发展,随着公民对电子通讯的接受和信任程度的逐渐提高而提高。尽管电子政务包含着大量的政治活动和参与者,但至少以下四个方面是明确的。

分别是: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企业(G2B)、政府对公民(G2C)和政府对雇员(G2E)等。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主干,包括资料共享以及政府成员之间的电子交流,也包括政府内部以及国际上政府之间的交流、国家间的交流以及省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因为政府能够刺激购买能力、鼓励竞争和降低产品消耗,所以G2B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2B模式包括政府把多余的公共物品出售给大众以及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两方面。 G2C模式的出发点是为了方便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交流,这也是电子政务的首要目标。其目的是促进诸如证件执照更新、纳税以及福利申请等事务的处理更加省事省力。G2E模式包括就业机会、工作指导、法律法规、工资结构、休假规定、道德规范、医疗、退休和福利等各方面。

七、电子政务共有三个层面:

●低成本的服务,例如信息和表格;

●事务处理,例如交税、停车罚款、从业许可或者购物电子目录; ●综合性的电子政务服务,包括按个人需要定制的网络门户和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比如搬家,上学和就业。 八、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的很多概念、模式和实践是从电子商务中借用的,因此要了解电子政务,就有必要首先了解电子商务。因特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人们坚信因特网能够像工业革命一样带来一场竞技革命。事实上,它的确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环境。上一次这样重大的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期,铁路也是作为一种商业因素改变了世界,这种改编历时50年之久,而因特网带来的改变要迅速得多。

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之母。简要论两种,一是默汉。绍内(Mohan Sawhney)和杰夫。扎宾(Jeff Zabin)提出的“电子商务梯子”,二是葛特纳公司提出的电子政务模式。 (1)Sawhney和Zabin模式

Sawhney和Zabin提出了“电子商务梯子”模式,描述了电子商务发展四个阶段:1、信息提供阶段2、自动化服务阶段3、服务一体化阶段4、再创造

九、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的区别

十、电子政务的基本业务模型 (1)电子政务的三个行为主体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居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企业的互动;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在信息化的社会中,这三个行为主体在数字世界的映射,构成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这三个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2)电子政务的五个领域

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相互关联的领域:第一个领域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第二个领域是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第三个领域是政府对居民的活动,第四个领域是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第五个领域是居民对政府的活动。 讨论思考:

1、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与应用重点。 2、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3、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

4、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可以给我们哪些主要启示? 5、对国外政府网站试作比较分析。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根据Accenture咨询公司就2000年电子政务在22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所作的调查,可将这22个国家和地区按电子政务发展的成熟程度依次分成四个类型: (1)创新领先的国家:加拿大、新加坡、美国;

(2)积极发展的国家:挪威、澳大利亚、芬兰、荷兰、英国; (3)稳步进展的国家(地区):新西兰、中国香港、法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德国、比利时;

(4)正在打基础的国家:日本、巴西、马来西亚、南非、意大利、墨西哥。

(一)美国的电子政府

1、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2、美国电子政务的组织3、美国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 4、电子化政府的应用领域 5、分析和评价 (二)加拿大的电子政务

到1994年加拿大就有近300个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网站,开始提供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及“一站服务到底”的政府信息及申办服务,政府已经推动的应用项目包括: (1)电子化的公开招标系统;

(2)推行单一的商业注册登记号码;

(3)运用电子资料交换与扩大推动电子商务,进行政府采购、支付和税费的征收; (4)试行以电子布告栏及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政府的电子文件。 (三)英国的电子政务

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英国遵循七条基本原则: (1)多选择性政府(2)注重信任;(3)建立电子化单一窗口;(4)注重效率; (5)实现资源共享;(6)公开信息;(7)保障信息安全。 (四)法国的电子政务

为了加快政府信息化的步伐,法国围绕电子化政府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各种窗口服务,必须进入网络,将政府信息对外开放 ;

(2)为了使农村及偏僻地区使用互联网,国家和地方政府增设一些公共网点,帮助信息产品进入家庭;

(3)增加网上教育内容,鼓励学校等机构更多地应用网络; (4)推动网络政府的国际合作,提供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竞争力。 (五)日本的电子政务

日本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 (1)充分利用行政资源;

(2)适应电子化政府管理的需要; (3)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4)通过在政府内部发展智能型办公室、建设局域网,实现办公现代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国外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1、改善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是普遍目标选择 2、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地结合

3、遵循“长远规划、由易到难、分阶段实施”的建设原则 4、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发展 5、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 ◆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经验 1.政府统一规划,制定技术标准

2.设立专职机构,对政府业务进行分类,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 3.由易到难,分阶段实施

4.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有效保护 5.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电子政务实施的范围和效率 6.提高全体国民的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第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办公自动化(OA)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管理部门电子化阶段(三金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三网一库‘阶段——始于21世纪初期 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

政府上网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等计算机通讯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正式站点,推动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在网上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一)政府上网工程的历程

1、1998年4月,青岛建立政府信息公众网。

2、1998年10月18日,政府上网工程实施方案出台。 3、1998年12月,建设国家口岸专网。

4、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召开。

5、1999年1月23日,湖南省政府上网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6、1999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发起单位57家,标志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 7、1999年5月,政府上网工程首批试点工作开始实施。 8、1999年6月,建设运营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www.gov.cn 9、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 (二)政府上网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中国政府在多媒体上的形象提高工作透明度,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监督,提高公众的参政意识。 2、建设便民窗口,为构建电子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3、信息网络正在成为“第四媒体”。

4、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5、将带来政府办公模式与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6、为我国信息产业将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三)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2、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

◆电子政务的网络模型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型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1、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影响 2、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3、对行政方法的影响

4、对行政组织的影响

二、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特征 1、知识化 6集成化 2、信息化 7敏捷化 3、虚拟化 8科学化 4、数字化 9规范化

5、全球化 10人本化 金字工程建设与管理 ◆“三金工程”的启动 ◆“三网一库”工程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

一、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因此,要树立时代特征的政府管理理念。 民主理念 法治理念 公平理念 科学理念 责任理念 服务理念 效能理念 系统理念 创新理念 安全理念

二、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传统政府管理的挑战 1、对传统行政环境的挑战 2、对行政职能的挑战 3、对行政组织的挑战 4、对传统行政人员的挑战

第五章 政府内部的电子化公务处理

一、政府通用事务处理的电子化——办公自动化 1、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 P108 2、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目标 P109 3、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P110

4、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P111 二、政府通用管理活动的电子化 P112

1、政府决策支持系统 2、专家系统

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4、政府知识管理系统

三、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整体架构 (一)政府信息的分类

2009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试行)》(简称《指引》),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的技术建设方面提出了规范化的参考意见。这个《指引》是首个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技术性文件,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1、利用核心元数据对政府公开信息进行标引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对信息进行规范化加工的手段是“元数据标引”。“元数据(meta-data)”的原意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也就是刻画数据或信息的数据。元数据通常不止一个,具体的个数和内容随其刻画的数据(对象数据)而定。元数据有的直接来源于它的对象数据,有的需要根据对象数据进行设定。“核心元数据”实际上就是对象数据的重要属性。

对信息进行加工就是找出每一条信息的核心元数据。这个加工过程往往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实际上图书情报检索专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就是研究如何科学、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好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加工手段,使得我们不必了解太多的技术细节,就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对信息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工和处理。

经过认真研究,并在国家政务信息交换标准的基础上,《指引》提出了一个针对政府信息的核心元数据方案,这个方案中包含14项核心元数据,其中有6个必选项,即必须给于赋值的元数据,5个可选项和3个条件必选项。

对信息的分类也是由核心元数据来标识的,在方案中,定义了四种政府信息常用的分类方式,即主题分类、体裁分类、服务对象分类和发布机构分类。有了这些分类标识,我们就可以方便地对政府信息进行各种组合,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查询习惯。

而当政府职能或部门设置发生变化时,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对某个核心元数据进行整体替换,就可以改变信息的类别或部门归属,而不需要逐条进行调整。 2、政府信息的分类

信息分类是政府信息加工过程中比较关键的步骤之一,如果类目设置合理、分类科学,将大大提高检索和效率。信息分类就是在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规则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把信息化分为相应的类别。一条信息可以参照多个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侧重的检索要求。

《指引》中提出了四种适合于政府公开信息的分类方法,即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体裁分类和服务对象分类。

主题分类是指依据政府信息的主要内容进行的分类;机构分类是依据政府信息发布单位进行的分类;体裁分类是依据政府信息的公文种类进行的分类(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共13种);服务对象分类是依据政府信息所服务的不同群体进行的分类。

上述四种分类方法,也称之为四个分类面或四个分类维度,共同构成政府公开信息的分类体系。

主题分类反映政府公开信息在内容方面的属性或特征; 体裁分类反映政府公开信息在文种类型上的不同; 机构分类反映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与职能特点;

服务对象分类反映政府公开信息在受众群体上的不同。

3、政府信息的展现形式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应用的背景,一个是如何在网上展示,另一个是如何以纸质的方式展示,同时还要保证两者在基本逻辑上的一致。

政府信息的展示有三种形式:列表式、简要式和细览式。 列表式就是信息的一个纵览,让使用者可以看到很多条政府信息的主要内容,以便进行进一步筛选。

细览式实际上就是信息本身再加上与之相应的核心元数据。 简要式是两者的一个中间格式,它包含了全部可以显示的核心元数据,但不包含信息本身。

简要式的主要用处是纸质目录,同时也可以作为在网站上采用列表式进行显示时的一个补充。

4、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整体架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公开应包含两个主要的步骤:信息加工和信息展示,因此从信息系统构建的角度看,自然应该有两个子系统与之对应。我们把它分别叫做“管理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九章 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一、政府电子公共服务概述

(一)政府电子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改善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的过程,相对来说,电子公共服务更明确地定位为服务过程本身,是电子政务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电子政务价值的体现。

按照不同的标准,电子在公共服务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服务提供过程中信息的传导方向来看,可以分为“单向型服务”和“互动型服务” 2、按电子公共服务涉及的部门来划分,可以分为“单一型服务”和“协同型服务” (二)电子公共服务与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是发展电子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这种创新根据电子公共服务的发展成熟度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技术层面的创新 第二层面:流程层面的创新 第三层面:制度层面的创新 二、我国电子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随着政府信息化范围和程度的不断加深和观念的变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公共服务”开始引起关注。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发

展电子政务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006年6月12日“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提出:“到2010年,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这是有史以来中央第一次在电子公共服务领域提出具体的数字指标,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电子公共服务的紧迫感。 三、我国电子公共服务的困境分析

综合我国目前各级政府的电子公共服务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 “单项型服务”多,“互动型服务”少 “单一型服务”多,“协同型服务”少 “信息共享型协同”多,“流程整合型协同”少

“三多三少”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电子公共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在需求、管理和法律三方面存在困境。 (一)需求困境 (二)管理困境 (三)法律困境

(四)困境背后的制度因素

四、我国政府目前提供的电子公共服务

1、电子采购 7、电信服务 2、电子税务 8、电子审批 3、电子邮政 9、电子支付 4、电子资料库 10、电子监控 5、电子化公文 11、电子咨询

6、电子认证 12、应急管理与服务 五、我国电子公共服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是: 1、 究竟谁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体?

当前的各级政务网站,主管部门不一。有的是信息部门主管,有的是政府办公厅(室)主管。这样会给政府门户网站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带来很大的差别。如何从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利于互动、便于统筹的角度加强领导,是摆在各级电子政务网站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什么是政府门户网站的职能定位?

信息共享、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这三个定位涵盖了目前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三点能不能成为政务网站功能的基本定位。 3、未来政府在线办事的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提升政务网站的网上在线办事能力,需要整合各种在线办事资源,同时应该针对服务对象设计公共服务网上窗口。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如何和政务机构的现有设置进行对接?即提高网络化办事效率,又极大地方便群众? 4、亟待我们进行理性思考的一些问题:

◆怎样通过电子政务网站的互动交流、焕发电子政务的活力?

◆ 十一五末完成“50%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的战略目标如何加快实施? ◆ 电子政务服务中如何更好的解决好“重企业、轻个人”的倾向;

◆信息公开如何突破地方利益保护?又能妥善的保护政务秘密合商业秘密?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有那些?怎样做才能既注重效果又节约资源?

◆公众实际需求与电子政务发展有没有充分互动?怎样才能更好的充分互动? ◆怎样有效的进行电子政务网站管理? 这些问题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思考空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六、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与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本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如英国2001年5月通过的《电子通信法》,确立了数字签名的法律地位;新加坡制定了《信息安全指南》、《电子认证安全指南》,为其电子政务发展在法律上提供了依据;美国目前已形成以《电子政府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立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先后出台了一些与规范电子政务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与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关系可归纳为4类:

(1)计算机法,主要是有关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保密的法律规范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法,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2)互联网法,主要是针对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安全、设施、经营以及主管部门等事项做出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规定》等。

(3)信息法,主要是有关政府信息化的法律和规章,如《北京市政务和公开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等。

(4)政务公开法,主要是对政府有关业务流程和政策制定、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现有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低,规章占大多数,至今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电子政务的纲领性立法以及明确的立法规则,更不用说评价及监督机制。 七、电子政务的法律政策基础

1、国家安全:新兴的概念和印度的理解 2、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协调 3、信息政策回顾

4、美国的电子政务法律 5、制定一项信息政策

6、设计一个具有所需安全性能的系统 7、政府网站和网络的潜在威胁 8、网络犯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