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17 21: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流行病学复习试题

A1型题

1.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 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病人

E.病原携带者 2.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3.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

E.以上都不是

5.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6.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7.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B.研究非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

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以上都不是

8.流行病学研究中大量采用的是 A.实验室方法 B.临床诊治方法

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D.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E.统计学方法

9.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人群现场是流行病学主要的实验室

B.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叫数理流行病学研究 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D.流行病学研究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 E.病例对照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 11.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12.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现象 B.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

C.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D.它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病因 E.它被某些学者看作是一门方法学 14.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人群特征

B.概率论与统计学观点 C.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D.对比的观点

E.以诊断疾病为主的观点

15.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人们可能得出结论

A.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不准确 C.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准确 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 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 16.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群,某病患病率的 增加下列正确的是 A.该病的病程缩短 B.该病的死亡率增加

C. 以该病的发病率与病程的乘积增加 D.该病的病程肯定增加 E.该病的发病率肯定增加

17.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没有采取对照组

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 D.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不正确,因为用流行率而未用发病率

18.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80/10而同年龄女性为90/105,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危险性大的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因为未在性别之间作率的比较 D.不正确,因为未设立对照 E.不正确,因为未随机分组 19.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20.死亡率是指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 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 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 21.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D.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22. 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E.以上都不是

23.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状况 B.疾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 E.疾病在国际、国家和城乡的分布 24.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变异

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 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 E.爆发、传染性、致病力 25.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

A.期初的人口数 B.期末的人口数

C.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被2除 D.健康人口数

E.患病人口数 26.流行指的是

A.发病率低但持续时间长 B.发病率高达1%

C.季节性出现的传染病

D.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

E.每10万人发生的病例数 27.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28.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

A.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出生率、病死率 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D.死亡率、缓解率、流行率 E.患病率、生存率、感染率

29.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 A.散发、爆发、流行 B.散发、流行、大流行 C.流行、续发、爆发 D.爆发、继发、流行 E.续发、继发、散发 30.某病的发病率是指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B.任何疾病的发病构成 C.某种原因导致某病的发病率 D.某种感染引起的病例数

E.每10万人口中所有疾病的发生率

31.罹患率是指

A.一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B.观察期间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C.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32.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粗死亡率为

A.300/10万 B.60/1000 C.10/1000 D.100/1000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33.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死亡专率为

A.300/10万 B.60/10万 C.10/1000

D.100/1000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34.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A. 6% B. 2% C.20% D.17%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35.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

男性死亡专率为

A.50/10万 B.100/600 C.100/120 D.25%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36.一种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A.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B.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降低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37.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患病率的增加不一定表示发病率的增加

B.患病率的调查对于病程短的疾病没有多大用途

C.患病率的用途没有发病翠大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E.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得出的频率 38.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 B.病死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C.发病率是队列研究的常用指标 D.患病率等于罹患率 E.患病率又称流行率

39.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 A.时点患病率 B.发病率 C.带入率 D.流行率 E.续发率

40.关于率的表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B.发病率增高,则患病率一定会增加

C.罹患率和患病率的分子都是新旧病例数 D.病死率为100%,则死亡率也为100% E.罹患率与发病率是完全不一样的 41.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流行 B.爆发 C.周期性 D.季节性

E.长期变异 42.某县卫生局对本年度疾病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希望提出各种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排列顺位,需要计算下列哪个指标最为恰当

A.死亡人数

B.发病人数 C.死亡构成比 D.病死人数 E.病死率

43.下列哪项是病因的最确切含义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 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44.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 机体抵抗力下降

B.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存在 C. 人群中营养状况普遍不良 D.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致病因素、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45.在病因研究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A,生物因素 B.环境因素 C.物理阻岽

D. 精神因素 E.化学因素

46.验证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 现患研究 C.动物实验

D.抽样调查 E.社区干预实验

47.在判断因果联系时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联系的合理性

B.联系的强度巳联系的一致性 D.时间/顷序,先“因”后“果” E.联系的剂量反应关系

48.宿主状态是遗传因素与下列哪种因素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A.生物因素 B.物理因素 C.环境因素 D.化学因素

E.精神因素

49.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B.随着暴露剂量增加(或降低)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或降低) C.疾病的患病率高

D.疾病的发病率降低

E.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 50.下列哪项表达是不恰当的

A.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实验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 B.流行病学主要从群体水平探讨病因

C.临床医学主要从个体水平探讨病因

D.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E.临床医学验证病因最可靠 51.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不存在因果联系 B.联系的强度越大,存在困果联系的可能性越大 C.联系的一致性好,说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D.先因后果是判断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

E.联系的合理性好,表明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大 52.在病因模式中,流行病学轮状模型的图形含义是 A.“轮子”表示机体; “轮轴”表示环境 B.“轮子”表示遗传因子; “轮轴”表示病原物 C.“轮子”表示环境; “轮轴”表示机体 D.“轮子”表示传染源; “轮轴”表示传播途径

E.“轮子”表示易感者; “轮轴”表示传染源

53.从所研究疾病的所有患者中均能发现该致病的生物;该生物能从这些患者分离出来,并能培养纯种;用此纯种接种至易感动物或人时,必能使该病重复出现,这段表述称为 A.Koch条件 B.流行病学三角 C. 病因的轮状模型 D.疾病的多因性 E.病因网

54.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群的状态不完全相同,但有3个条件是必需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发病,这3个条件的正确组合是 A.传染源、传染过程、病原物 B. 病原物、宿主、环境

C.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化学因素 D.家族史、生活史、接触史 E.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55.在导致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某因素可引发该病,即当该病存在时该因素必需存在,但该因素也并非总是单独引发该病,另需其他因素参与才能致病,这种因素称为

A.必要病因 B.充分病因 C.完全病因 D.非完全病因 E.局部病因

56.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 A.求同法 D.排除法

C.求异法

D.讨论法 E.共变法

57.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的三角是指

A.必要病因、充分病因、辅助病因 D.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C.病因、宿主、环境

D.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E.传染过程、流行过程、发病过程

58.流行病学关于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式的主要缺陷是 A.强调宿主、环境、病原物等量齐观 B.强调病原物的作用 C.强调环境的作用 D.强调宿主的作用

E.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

59.关于因果联系的推断原则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时间顺序是一个必要条件

B.若不存在特异性,则肯定无因果联系

C. 相对危险度越大,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D.重复出现类似结果的次数越多,越有意义

E. 具有剂量反应关系时,可加强病因推断的说服力 60.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A.个案调查 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爆发调查 E.回顾性调查

61.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

62.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一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一户,抽到的户,对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多级抽样

63.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先分层再整群抽样

64.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属于理论性研究 A.观察法 B.临床试验法 C. 病例询问法

D.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E.干预试验法

65.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B.使用更少的样本以便节省人力和物力 C.调查时根据人力和物力来确定样本量 D.调查时应用适合的样本量

E.根据研究者的意愿来确定样本量 66.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 A.死亡构成比 B.某病的患病率 C. 某病的发病率 D.某病的二代发病率 E.某病的死亡率 67.真正的普查是指

A.对某个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 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 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 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

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 88.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爆发的特点是 A.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 B.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 C.有一个流行高峰

D.全部病例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 E.流行曲线一般不留拖尾现象 69.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现患研究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 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70.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含义,除外 A.从群体的角度研究该病和健康状况 B.研究各种疾病,不限于传染病 C.主要研究临床个体的诊断与治疗 D.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

E.研究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对策与策略

7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现患研究通常设立对照组 B.研究变量最好使用主观指标 C.普查可以验证病因假设

D.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供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E.抽样调查要进行随机分组 72.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用途不包括 A.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B.可以提出病因假设 C.评价干预实验的效果 D.应用于疾病监测 E.评价现场实验的效果 73.下列哪个不是抽样调查的优点 A.调查费用相对较少 B.出结果速度快 C.结果正确性高

D.覆盖面大

E.不适宜于少见病的研究 74.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生态学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队列研究 D.个例调查

E.病历报告

7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态学研究的类型包括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 B.生态学研究可用于评价干预试验的 效果 C.描述性研究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个例调查又叫病家调查 E.描述性研究属观察法 76.普查的目的不包括

A.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 B.了解疾病的分布

C.了解健康状况的分布

D. 非常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的研究 E.研究人体身体指标的正常标准 77.抽样调查的优点不包括 A.费用少 B.速度快

C.覆盖面大

D.特别适用于个体间变异程度大的材料 E.正确性高

78.随机抽样方法不包括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 随意抽样

79.有关调查表设计的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措词要准确;通俗易懂 B.措词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

C.有关的项目一项不能少,无关的项目一项也不列 D.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 E.项目排列先易后难 80.个例调查的内容不包括 A.核实诊断

B.追查传染来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 C.采取可行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D.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E.查明密切接触者,确定疫源地的范围 81.在设计调查表时,下列哪项是不妥的 A.必要时先做中型调查 B.每个项目都要明确具体

C.必要的项目一项也不少,不必要的项目一条也不要 D.要考虑到将来数据处理的方法

E.调查项目的确定取决于调查目的 82.在普查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普查是对某人群的全部人员所做的调查 B.普查可以早期发现病人

C. 普查特别适合于调查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普查可帮助群众普及卫生知识 E.普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83.下列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A.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 B.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C. 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 D.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E.抽样调查比普查覆盖面大 84.关于现患调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A.现患调查是一种观察法 B.现患调查可分为普查和抽查

C.现患调查又称为横断面调查

D.现患调查是一种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E.现患调查进行时疾病与研究变量可以同时存在 85.下列哪项不是爆发终止的条件 A.污染源已被消除 B. 传递环节中断

C.暴露者已明显减少或已没有

D.接触者已进行预防接种

E.易感者已明显减少或已没有

86.关于暴露时间的推算,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恰当的 A. 根据潜伏期可以推算暴露时间

B. 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 C.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 D.可从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

E.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从最后一个病例的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暴露时间

87.如果某项检验指标高滴度与疾病有联系时,将诊断标准降低一个稀释度则很可能会导致 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增加 B.特异度减小而灵敏度增加 C. 灵敏度减小而特异度增加 D.灵敏度、特异度都减少

E.灵敏度增加,特异度则根据周围情况增加或减少

88.在A、B两组人群中进行筛选,假定筛选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已知的,A人群患病率为10%,B人群为1%,则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真阳性的比例低于B人群 D.A人群中特异度低于B人群

C.A人群中可靠性高于B人群

D.A人群阳性结果者中假阳性者所占比例低于B人群

E.A人群中灵敏度高于B人群

89.对某一疾病进行筛检时,经筛检验出的病例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这些病例的生存期可能较长。为此,用这类病例来研究疾病的存活期时可能引起 A.病程长短偏倚 B. 领先时间偏倚 C.信息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不是

90.某一特定的筛检试验,当用于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时,以下哪一叙述是正确的 A.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升高 B.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降低 C.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D.阴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降低

E.以上都不是

91.某一特定的筛检试验,当用于患病率较低的人群时,以下哪一叙述是正确的 A.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升高 B.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降低 C.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D.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降低 E.以上都不对

92.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93.直接影响诊断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A.发病率 8.患病率 C. 死亡率 D.生存率 E.罹患率

94.直接影响诊断试验阴性预测值的是 A.发病率 B. 患病率 C.死亡率 D. 生存率

E. 罹患率

95.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A.串联使用 B. 并联使用

C. 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 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96.筛检的定义是

A. 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患者、可疑患者或有缺陷的人

B. 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诊断试验确诊患者的过程 C.在某个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的过程 D.对某个人群的全部人员进行调查

E.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患者的过程 97.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评价某种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指标主要包括特异度和灵敏度 B.误诊率又称为假阴性率

C.正确诊断指数=真实性+可靠性-1

D.灵敏度是指实际有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E.灵敏度是指实际无病而按该诊断标准被判为无病的百分比 98.特异度是指

A.实际有病按诊断标准判为无病的百分比 B.实际有病按诊断标准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C. 实际无病按诊断标准被正确判为无病的百分比 D.实际无病按诊断标准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E. 阳性结果中真正无病的人所占百分比

99.在诊断试验中,并联试验是指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

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阴性即诊断为阴性 100.在诊断试验中,串联试验是指

A.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有一个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D.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有阴性时才诊断为阴性 101.下列哪项不是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符合率

D.相对危险度 E.漏诊率

102.下列表达哪项是错误的

A.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B.诊断试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多次对相同人群进行调查,结果的恒定性

C.并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D.串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E.误诊率又称为假阳性率

103.关于筛检试验,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筛检不是诊断试验

B.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患者和可疑病人区别开来 C.筛检试验要求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可靠有效 D. 筛检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诊患者

E.所筛检的疾病的自然史应该是清楚的

104.在未明病因疾病的病因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作用是

A. 确定病因 B.病因推断

C.提供病因线索 D.验证病因 E.病因干预

105.下列哪项不是普查的缺陷 A.对象难免漏查 B.工作量大不易细致

C.不适用于罕见病的调查

D;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普及医学知识 E.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106.下述哪个是病例对照研究

A.根据既往死亡或发病情况,对将来疾病的发生作出估计

B.根据所积累的有关某病与某因素的关系的假设,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进行的既往研究作分析

C. 为了解病例和对照中欲研究因素的相对频率,获得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病史及其他信息

D.在已戒烟的男性和尚在吸烟的对照中,研究癌症的相对危险度 E.研究不同层次人群中某病的流行率

107.在设计配比研究时,确定配比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比条件

B. 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比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调研的项目均应列为配比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比条件 E.以上均不对

10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A.从医院的其他患者中选对照 B.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 C.从患者的亲属中选对照 D.从患者的同事中选对照 E.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

109.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 A.未患某病的人

B.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

D.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 E.未患某病,与病例组具有同质的人 110.混杂因子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 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子 D.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 E.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

111.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

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病的患者,对照组应选择未患某病的人 B.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病的人 C. 病例和对照均未确定患某病 D.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病的人

E.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 1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 选择偏倚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不是

113.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分析性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实验

B.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包括数学模型和普查

C. 分析性研究属于观察法,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从“因”求“果”的研究 E.队列研究是一种从“果”推“因”的研究

114.在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中,下列哪项是暴露的最确切含义 A.暴露是指一个发病因素

B.暴露是指多个危险因素

C. 暴露是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 D. 暴露是指接触了危险困素 E.暴露是指感染了病原体 115.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最好选择 A.死亡病例 B.旧病例 C.可疑病例 D. 新发病例

E.有待确诊的病例

116.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C.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

D.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117.在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 A. 1:1 B. 1:2 C. 1:4 D. 1:6

E. 1:8

1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统计效率,控制混淆因素的作用 B.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量 C.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一致的研究因素 D.便于研究对象回忆暴露因素

E.便于选择对照组

1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比值比(OR)的含义是指 A.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 B.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差 C.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 D.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E.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120.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 A.匹配 B. 标准化

C.多元回归分析

D. 分层分析

E.遵守随机化原则

12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 A. 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 B.暴露是该病的原因 C.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 D.该病与暴露存在联系

E.该疾病与暴露无关

122,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一所医院选择病例,则下述哪一项特点是错误的 A.较易进行 B.节省经费

C.可减少选择性偏倚

C. 其结果推论到全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 E.对全部病例的代表性较差

123.下述哪条是错误的

A. 队列研究中,相对危险度二暴露组发病率树照组发病率 B. 病例对照研究中,相对危险度=病例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 C.病例对照研究中,可用比值比估计相对危险度

D.特异危险度二暴露组死亡(发病)率 - 非暴露组死亡(发病)率

E.病例对照研究中,成组资料与配比资料的效应测量值的计算公式不同

124.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全部目标人群中选择病例,则下述哪项特点是不正确的

A.较难进行

B.要求该人群有完善的疾病登记 C.选择性偏倚较小

0.其结论推及该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

E.花费较大

125.下列哪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征 A.花费较少

B.可由结果近似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可从无病者选对照

E.对既往暴露的评估可能发生偏倚 126.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队列研究的结果可直接判定因果联系 B.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只能提出一些病因线索 C.队列研究的预期发病率的大小,影响样本量 D.病例对照研究的人群暴露率主要影响所需样本量

E.从特殊职业的人群研究得到的结果,能外推到其他人群和较大的人群 127.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A.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 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D.要求的把握度

E.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大小

128.在检验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联系时,不列哪种观察法最有效力

A.现患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报告

D.前瞻性队列研究

E.抽样调查

129.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的根本区别是 A.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B.是否设立对照组 C.是否进行显著性检验 D.是否在现场人群中进行 E.是否检验病因假设

130.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最明显的优点是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设立对照组

131.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控制混淆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132.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意义,选用 A.绝对危险度 B.相对危险度 C. 特异度

D.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D. 人群归因危险度

133. 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 列人员组成 A.患该病的人 B.未患该病的人 C.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E.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134.在进行队列研究时,队列必须 A.相同的出生年代 B.经过相同的观察期限 C.居住在共同地区

D.暴露于同种疾病 E.共同的疾病史

135. 可由下述哪项指标对患某病的危险进行测量

A.发病率乘以该病平均病程

B.发病率 C. 患病率

D. 发病率除以患病率

E.患病率乘以该病的平均病程

136.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测量可借助于 A.潜伏期 D.传染期 C.相对危险度 D.整个人群的发病率 E.以上都不是

137.衡量病因危害强度的指标 A.相关系数r B. 卡方值 C. P D.RR

E.平均数

138.相对危险度(RR)

A.不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

B.在估计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时比特异危险度更有用 C. 在调查特定疾病的病因时比归因危险度更有用

D.无效假设值为零 E.以上都不是

139.选择一个能恰当概括地描述前瞻性队列研究基本特征的最佳答案

A.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B.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存在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加以分组,并能发现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

C.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 D.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对照,并测量暴露

E.调查者必须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140.在队列研究中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只能计算比值比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不能计算发病率

41.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A. 研究观察的方向

B. 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 C. 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 D. 是否设立对照组

E.是否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142.在队列研究中,累积发病率是指

A.某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B.某动态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C. 某动态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

D. 某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现患病例数与时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E.某动态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数之比 143.在队列研究中,发病密度是指

A.在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现患(新旧)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提供的人时数总和之比 B.在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提供的总观察时间数之比 C.在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的总人数之比 D.在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E. 在某动态人群中,某期间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该人群提供的人时数总和之比 144.在队列研究中,率差是指

A. 病例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B.病例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的暴露率之差 C. 暴露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的暴露率之差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同种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145.下列哪个下早回顾,阻队型延家的特点 A.比前瞻性队列研究节省人力和物力 D.研究开始时所研究的疾病已发生 C.需要随访的时间比前瞻性队列研究短 D.研究观察的方向是前瞻性的

E.验证病因假设的能力不及病例对照研究 146.下述哪条是错误的

A.在队列研究中,相对危险度=暴露组发病率照/对组发病率 B.归因危险度二暴露组发病(死亡)率 - 非暴露组发病(死亡)率 C. 在队列研究中不可能存在混杂偏倚 D.队列研究可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E.一般认为队列研究具有较强的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 147.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

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C.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 D.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 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148. 下述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 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多用于稀有疾患

D.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患

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149.关于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一种从因到果的研究方法

D. 研究对象包括暴露和非暴露两组

C. 暴露组有时可按暴露剂量不同分成若干亚组

B.适于研究一病多因的情形

E.暴露组和对照组应有可比性

150.做队列研究时,下列哪项不应作为队选择的条件 A.应选择暴露情况容易查明者 B.便于随访 C.稳定

D. 年龄较大

E.暴露者比例较高

151.关于在队列研究开始时队列的确切概念是

A. 泛指具有共同特征的或暴露于某事物及因素的一组人群 B.一组具有年龄相同的男性患者 C.一组具有性别相同的病人 D.一组相同年代出生的死亡者

E. 一组同时期出生的发病人群 152.在流行病学中,危险因子是指 A.社区中的环境因素 B.社区中的物理因素

C.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D.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制度

E.泛指能引起疾病结局的那个被研究的因素 153.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基本特征

A.属于观察法 B. 设立对照组

C. 人为控制研究因素

D.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 由“因”及“果”

154.队列研究的最主要的用途是 A.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规律 B.检验病因假设

C.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D.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早期发现病人

155.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划分主要是根据 A.疾病发生的过程

B.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是在过去的还是在即时的 C.疾病发生的规律

D.研究对象进入队列的时间长短 E.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后被随访的方式 156.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选择不包括 A.有组织的患病群体 D.特殊暴露人群 C. 职业人群 D.一般人群

E.有组织的团体人群

157.在队列研究中,结局的确切概念是指

A.统计检验结果

B.暴露属性的分组结果

C. 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 D.观察期限的终止时间

E.研究队列中存在的混杂结果

158.在队列研究中,有关研究因素的确定哪项是不妥的 A.每个研究因素要有明确的定义 B.研究因素的确定取决于研究目的 C. 每个研究因素在测定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D.最好选择多个研究因素 E,研究因素最好可定量化测量

159.在队列研究实施前事先要周密考虑一些问题,但不包括 A. 是否有明确的假设供检验,检验的因素是否找准 B. 所研究疾病的率是否不很低

C.是否明确规定了暴露因素并能获得暴露资料 D.是否明确规定了结局变量

E.是否准确计算出了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 16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队列研究样本大小的因素 A.总体人群的数量多少

B.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D.显著性水平 E.把握度

161.在队列研究中,人时数的时间单位最常用的是 A.小时 B. 日 C. 周 D. 年 E. 月

162.用寿命表计算人年数时,规定当年内进入的个人被折算成 A.1个人

B.0.5个人 C.0.25个人 D.2个人 E. 0.33个人

163.在队列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偏性是 A.信息偏性 B.测量偏性· C. 失访偏性 D.选择偏性

E.混杂偏性

164.在队列研究中,观察的终止时间的确定,一般是依据 A.暴露时间

B.临床诊断时间

C. 病人人院的时间

D.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疾病结局的一般潜隐期 E.队列人群中第一例病人有临床症状的时间

165.研究某种药物对某病的治疗效果时,试验对象应该是 A.严重型病人

B. 男、女人数必须相等 C. 患病人群中有代表性的样本 D.对照组为非患某病的人组成 E.非典型症状的病人

166.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为患病的患者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与病人同时人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E.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

167.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 A.统一检测标准

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结果观察 C.盲法

D.只使用客观指标

E.随机抽样

168.临床上的“双盲”研究是指

A.研究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 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谁接受疫苗和谁接受安慰剂 C. 观察者与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D.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E.以上都不是

169.在临床试验中,要得到正确的结论,下列诸因素中哪一个最重要 A.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人数相等 B.100%试验对象都要随访

C.认真、合理地随机分配试验对象

D.在所研究的人群中,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 E.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相同

170.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因为是临床试验,故不需要对照组 B.试验组、对照组均只选典型患者

C. 试验组、对照组都应选择有代表性者,并且两组是均衡可比的 D.试验组应选择较轻的患者

E.对照组应选择较重的患者

17l. 某广告说用某药治疗了100例某病患者,其中95例痊愈,治愈率达95%,请问此治愈率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是 A.所治病例数过少 B.缺少对照组

C. 治愈率太高

D.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E.没有关于偏倚控制的说明

172.临床试验设计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要差别是 A.对病例诊断要求不一样

B.实验组给予某处理因素,而对照组没有

B. 对照组给予处理因素,而实验组没有 D.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结果的方法不一样 F. 两者观察所需时间不一样

173.在某保健晶的广告宣传中,经常引用“用户来信”、 “亲身经验”来说明其功效,此种宣传存在的关键问题是 A.没有临床试验设计 B.没有统一的疗效考核指标 C.没有疾病轻重的区别 D.没有可信的对照组 E.没有治疗的时间

174.一项研究旨在测量服用某药所致轻微症状的频率

A.未接受任何医药的对照个体对于解释该资料是必要的 B.接受安慰剂的对照个体对于解释该资料是必要的 C.设立对照组易于使调查者误人歧途

D.设立对照组的可取性取决于预期反应的种类

E.设立对照组的可取性取决于参试对象的年龄

175.在一项疫苗试验冲,对随机选择的1000名2岁儿童接种疫苗并追踪观察10年,其中80%从未患病,对于该疫苗的效果哪个结论正确 A.疫苗非常好,因为有高的免疫率

B.由于没有对不接种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所以得不出什么结论 C.疫苗并非特别有效,因为免疫率低 D.未作统计学检验而得不出结论 E.患病率为100%-80%=20%

176.下列哪项阐述了随机临床试验的主要优点 A.避免了观察者偏倚

B.可证实本身是合乎道德的

C. 排除了参加者对不同治疗组群的自我选择 D.登记了有代表性的病人

E.导出了可适用于其他病人的结

177.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时,确定样本大小的原则是 A.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B.经济效益

C.提高精确性,从而增加观察人数

D.降低把握度,以减少观察人数

E.在实验结束时,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所需最少人数 178.临床试验与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组与对照组大小相等 B.研究是前瞻性的

C.研究者是否控制研究因素

D.研究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 E.设立对照

179.有人用某药治疗1000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结果有970名72小时内症状消失,因此对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优先选取该药的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不是率的比较 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D.不正确,因为没有采取对照组 E.不正确,因为队列效应在起作用 180. 在临床试验中,哪种盲法试验最常应用 A.单盲法 B.双盲法 C.三盲法

D.四盲法

E. 单盲法加三盲法

181.在临床试验中,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的目的是 A.减少样本含量

B.减少受试对象的主观偏性 C.不会受到道德的限制

D.有利于降低对照组的治愈率 E.有利于增加实验组的治愈率 182.在进行药物疗效分析研究时

A. 病诊断不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B. 只要求对照组有统一的标准 C.只要求试验组有统一的标准 D.诊断标准过宽易混入假阴性 E.诊断标准过宽易混入假阳性 183.在进行临床试验时

A.一般不需要设立对照组

B.试验组与对照组都包含不同时期的患者

C.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都有代表性,且两组是均衡可比的 D.试验组要有代表性,而对照组可以不需要

E.试验组可以任意选择,但对照组的选择必须有代表性 184.在临床试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临床患者

B.必须遵循设立对照组、可比性、重复和随机化等原则 C.必须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人数相等 D.必须选择亚临床症状的患者

E.要求选择易感人群作为试验对象

185.在临床要初步比较两种处理时,下列哪种最为适用 A.历史性对照试验 B. 随机对照试验 C. 交叉试验

D.序贯试验

E.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186.关于配对设计,不正确的说法是

A.研究对象依据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

B.配比设计能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部构成差异 C.组间比较设计较配比设计效率高

D.配比设计时,统计方法可用t检验或配对X2检验

E.在配比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子之间除被研究的处理因素之外,在其他方面基本相似 187.下列哪一条不是随机抽样的目的 A.保证所抽样本能够代表总体

B.使研究对象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C. 排除主观意愿因素对分组的影响 D.使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数 E.使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188.下列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为了正确衡量处理因素的效应 B.可减少或防止偏倚的发生 C. 防止病人自愈对结果的影响 D.可减少实验所需的样本量 E.是临床试验的比较基础

189.关于序贯试验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可以不必预先估计样本大小

B.比一般的临床试验需要更多的样本 C.常用于病程短、见效快的疾病 D.可节约材料

E.连续分析资料,一旦结果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即可停止试验 190.下列哪项不是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点 A.安慰剂选择不当,会出现医德问题 B.研究结果的对比性好

C. 盲法观察分析,结论可信

D.研究对象有一定诊断标准,可保证试验的重复性 E.在这种试验的基础上,统计学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191.下列哪项不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缺点

A.该试验在人力和物力等方面花费较大 B.对象的代表性有时也有一定局限性 C.使用随机分配和盲法分析,结论可信 D.随诊时间较长时,易出现病人流失 E.安慰剂应用不当,会出现道德问题 192.下列哪项表达是不正确的

A. 费用可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评价 B.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C.在费用-效益分析中,费用和效益都可用货币单位衡量 D.在费用-效果分析中,费用和效果都可用货币单位衡量 E.在费用-效果分析中,效果不易用货币单位来衡量

193.流行病学实验的确切概念是

A.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 B.将人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 C. 将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效果 D.在实验室进行的个体实验

E.对某人群全部给予控制措施的实验 194.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非观察法

B.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组 C.研究对象必须随机分组 D.必须有干预措施

E. 观察方向是由“果”及“因”

195.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 A.普查与抽样研究 B.临床试验 C.社区试验 D.干预试验 E.预防性试验

196.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缺点 A.设计复杂

B.实施复杂

C.对象选择条件过严,因缺乏代表性,影响实验结果的推论 D.可通过随机分组,提高两组可比性 E.可能有医德方面的限制

197.在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对象选择中,下列哪项是不妥的 A. 被研究者应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B.选择预期发病部较高的人群

C.要注意实验对研究对象的安全性 D.要选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

E.应该选择健康人作为对象

19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A.事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数值差异 C.显著性水平 D.随机分组 E.把握度

199.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生存率、治愈率 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C. 保护率、效果指数

D.病死率、罹患率、相对危险度 E.效果指数、抗体几何平均高度 200.下列哪项不是预防效果考核的指标

A.效果指数

D.保护率 C.抗体转化率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E. 灵敏度

201.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最合适的含义是 A.对疫情出现后的措施 B.对疫情存在时的措施 C.针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

D.指疫情未出现时,针对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实体或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人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E.针对传播途经的措施

202.为什么要对有传染性的传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因为 A.临床症状严重,有死亡危险 B.“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必须隔离 C.便于及时组织抢救治疗

C. 可减少或消除对易感人群有受传染的威胁 E.以上都不是 203.EPI是指 A. 流行病学 B.流行

C.被动免疫 D.预防接种 E.扩大免疫计划

204.儿童基础免疫初种工作要求在1岁半以内完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是 A.卡介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 B.卡介苗、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 C.百日咳菌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类毒素 D.白喉、破伤风类毒素、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卡介苗

205. 目前我国计划免疫的正确含义是

A.对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麻疹等六种生物制品的接种

B.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C.对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D.经常性的常规免疫加上流行时的应急免疫

E.以上均不是

206.WHO提出扩大免疫计划,要求在1990年前为全世界儿童进行 A.百日咳、白喉、结核、麻疹、流脑的预防接种 B.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脑的预防接种

C.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麻疹的预防接种 D.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流脑、结核、麻疹的预防接种 E.脊髓灰质炎、乙脑、流脑、麻疹的预防接种

207.在下列疾病流行期间,不能进行该疾病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是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体菌苗 B.麻疹疫苗

C. 伤寒、副伤寒菌苗 D.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E.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208.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 病死率 C.死亡率 D.保护率 E.特异危险度

209.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转化率 E.特异危险度

210.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的对照常用 A.自身对照 B.邻居对照

C.亲友对照

D.未接种的健康人为对照 E.该病病例为对照

211.下列哪一项不是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A.过敏性休克

B.接种部位24小时内炎症反应 C.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D.无菌性脓疡 E.血清病

212.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是 A.发热 B.晕厥 C.腹泻

D.接种部位炎症反应 E.接种部位附近淋巴结肿大

213.对麻疹的易感密切接触者进行被动免疫 时,应在接触后 A.3天后进行 B.3天内进行 巳5天后进行

D.5天内进行 E.10天内进行

214.我国卫生部1989年颁发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

C.治疗疾病

D.康复

E.创建爱婴医院

287.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是 A.初级卫生保健 B.领导关心 C.政府支持 D.社会资助 E.群众参与

288.下列哪一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A.合理布局 B.社会参与

C.预防为主

D.适宜技术与综合利用

E.全科医师培训

289.哪一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的特点

A.工作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上 D.对象是居民群体

C. 重视综合性致病因素及其对人群生命的影响 D.重视综合性致病因素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E.工作重点放在疾病的预防上

290.疾病的自然史是指

A.在进行积极预防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B.在进行积极治疗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C.在不给任何干预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D.在给予积极干预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E.疾病的临床经过

291.关于疾病的三级预防,错误的说法是

A.根据疾病发展全过程的规律,提出的预防疾病的策略思想 B.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主动积极的预防

C.根据疾病的自然史,提出的预防疾病的策略思想 D.预防疾病的三道防线

E.指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采取预防措施 292.消除或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是 A.第二级预防 B.三早预防 C.康复预防 D.病因预防 E.对症治疗

293.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级预防措施 A.自我保健 D.健康教育 C.定期体检 D.环境保护

E.全民健身运动

294.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二级预防的措施 A.定期健康检查 D.早发现 C.早诊断

D.早治疗

E.防止“三废”污染

295.下列哪项不是第三级预防措施 A.防止病残 B.防止成慢性者 C.防止复发转移 D.社会康复

E. 职业康复

296.下列哪一项不是自我保健的作用 A.有助于提高健康意识 B.有助于加强医患关系 C.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D.有助于传染病的消灭 E.有助于节省经费开支

297.目前控制AIDS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A.健康教育

B.预防接种 C.积极治疗

D.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 E.戒毒

298. 以下哪一种病不属于国际监测的传染病 A. 疟疾 B.流感 C. 结核

D.脊髓灰质炎

E.回归热

299.以下哪一种病是我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的国际监测传染病 A.疟疾 B.流感 C.回归热 D.登革热 E.病毒性肝炎

300.疾病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有关疾病资料的收集机构

B.及时监测某一或某些疾病的分布动态,调查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C.资料的集中和分析 D.印刷和分发资料 E.查明疾病的发病率

301.慢性病三级预防措施是

A. 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 B. 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心理治疗 C.普查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 D.普查发现、早治疗、对症防治 E.普查发现、对症防治、心理治疗 302.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三级指的是 A.地、市、县 B. 市、县、乡 C. 县、乡、村 D.县、区、乡

E.区、乡、村

303.对大多数慢性病可实施第二级预防,这是指 A. 防止疾病恶化的措施 B.针对致病因素的措施 C.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D.促进康复的措施

E.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

304.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机会,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称为 A.社会康复

B.职业康复 C.心理康复 D.功能性康复 E.调整性康复

305.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 病原体有机会侵入到易感者机体

C.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经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D.必须有易感人群的存在 E. 传染源向外界排出病原体 306. 传染源是指

A.机体内有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B. 机体内有病原体的人

C. 机体内有病原体的动物

D.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的人和动物

E.机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307.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临床症状出现前的这一段时间称为 A. 传染期 B.潜伏期 C. 前驱期 D.隔离期 E.发病前期 308.传染期是指

A.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患者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C.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的时期 D.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的时期 E.从临床症状消失到停止排出病原体为止

309.传染病的潜伏期错误的应用是

A.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患者的隔离期限 B.根据潜伏期可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C.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判断疾病的流行面貌 D.根据潜伏期可判断受感染的时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借助潜伏期可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310.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 B.临床症状 C.恢复期 D.传染期

E.病情轻重程度

311.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意义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携带病原体的型群或毒力 B.排出病原体数量的多少 C. 携带病原体时间的长短

D.病原携带者的职业及个人卫生习惯

E.有无间歇排出病原体的现象 312. 传播途径是指

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B.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的过程

C.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D.传播机制包括三个阶段,病原体从宿主排出,污染外界环境与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者

E.以上都不是

313.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能到达的范围

B.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C. 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D.传染源和易感者聚集的地区

E.预防接种措施没有真正实施的地区 314. 下列疾病除哪个外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出血热 C.森林脑炎 D.脊髓灰质炎

E.狂犬病

315.下列疾病除哪个外,都有慢性或健康病原携带者 A.甲型肝炎

B. 伤寒

C. 白喉

D.细菌性痢疾 E.乙型肝炎

316.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人畜共患疾病 A.钩端螺旋体病 B.结核病 C.阿米巴痢疾 D.伤寒 E.鼠伤寒

317.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与供水范围一致

C.除哺乳婴儿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时,病例终年不断,发病呈地方性特点,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则可突然暴发或流行,发病曲线呈单峰型

E.对污染水源采取措施后流行即可终息 318.慢性病原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 A.排菌数量的多少 B.排菌持续时间的长短 C.病原携带者的活动范围

D.病原携带者是否能及时被诊断出来

E.病原携带者的职业,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当地,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 319.下列疾病除经水平传播外哪一个还能经垂直传播 A.麻疹

B.腥红热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病毒性甲型肝炎 E.病毒性乙型肝炎

320.疫源地范围的大小取决于

A.传染源数量的多少及其活动范围的大小

B. 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周围人群的免疫状况 C. 传染源的数量,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预防措施的效果 D.传播途径的特点,对人群采取的预防措施 E.以上都不是

321. 鼠类可作为下列哪个疾病的传染源 A.钩端螺旋体病 B.流行性斑疹伤寒

B. 炭疽病 D.黄热病 E.痢疾

322.下述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潜伏期短,一般在半小时至24小时内 B.所有患者均有相同的症状或症状基本相似

C.病人有同一进食史,无进食史者不发病

D.停止食用该食物并改善卫生状况后发病很快停止 E.严格追查可具有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染的可能性 323.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因素之一是 A.免疫水平的高低 B.接触程度的大小 C.身体体质的强弱 D.潜伏期的长短

E.医师诊断水平的差异

324.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

B.易感人口的累积增多 C.病原体变异 D.发病率下降

E.以上都不是

325.决定对传染病接触者检疫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传染期

E.病情轻重程度

326.传染是指

A.病原体从宿主体内排出 B.病原体侵入新的宿主

C.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D.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繁殖 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发育生长 327.临床症状期是指

A.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的时间 B.患者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C.具有传染性的时期

D.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特征的时期

E.以上都不是

328.关于临床症状期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的理由中,其中错误的是 A.此时病原体的毒力最强 B.此时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多 C.此时病原体排出量多 D.此时病原体排出途径多 E.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多

329.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中,下述的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 B.发病有季节性 C.发病有周期性 D.发病有地方性

E.发病有职业性

330.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垂直传播 A.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胎儿

B.病原体由母亲传给其3岁的儿子 C.经胎盘传播 D.上行性传播 E.分娩引起的感染

331.关于引起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 预防接种

332.下列关于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人口的死亡 B.计划免疫

C. 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D. 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 免疫人口增加 33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是 A.疫点

B.疫区 C.疫源地 D.传染源 E.易感者

334.构成疫源地的条件是 A.存在传染源

B.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 C.存在易感人群

D.存在传染源,病原体能够继续传播,存在易感人群 E.存在传染源和易感人群 33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A.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B.气候因素和地理因素 C.心理因素 D.地理因素 E.地质环境因素

33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空气传播的主要因素 A.人口密度 B.居住条件 C.人群易感性

D.气象条件

E. 人群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337.继天花被消灭后,第二个将要消灭的疾病是

A.结核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 D.风疹 E,破伤风

338.下列哪项不是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病例一般呈散发 B.发病有一定的周期性 C.无明显季节性高峰

D.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发病较多

E.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此类传播 339.下列哪项不是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A.病例一般呈散发 B.有一定的地区性 C.常有季节性升高 D.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E.发病年龄有差异,新迁入疫区者常易发病,老疫区病例多集中于儿童 340.传播机制是指

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B.病原体自宿主机体内排出 C.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 D.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 E.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 34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不包括 A.横断面调查

B.在实验性研究中使用血清学方法 C.重复横断面调查

D.单个病人血清学检查 E.专题调查

342.在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中,血清标本的收集、运送与保存的不妥方法是 A.严格无菌操作且严防溶血 C.最好在运送前分离血清

D.长期保存应置于—20℃低温条件下

E.所有长期保存的标本,最好加入防腐剂和抗凝剂 343.血清流行病学的用途不包括

A.开展临床单个病例的实验室检查 B.研究疾病的分布特征 C.探索病因及流行因素

D.开展疾病状态的群体诊断

E.评价预防接种效果,开展疾病监测

344.关于流感病毒抗原完全变异的原因的学说,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病毒本身自然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的结果

B.老的人类流感病毒在人间消失后,转入某种动物中保存下来,在一定条件下又引起人间的流行

C.动物流感病毒株发生变异适应于人类

D.人的流感病毒株与动物病毒株的杂交,形成了抗原重组的新亚型 E. 三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重组

345.关于人群对流感的易感性问题,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流感有抵抗力,因而很少发病 B.儿童患流感后病情较成人严重 C. 流感病后免疫持续时间仅2年

D.流感各型和各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E.在抗感染过程中,局部抗体比血清抗体更为重要 346.流感的传染源中,作用最大的是 A.重症病人 B.轻症病人

C.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D.健康病原携带者

E.病后病原携带者

347.人患流感后能产生抗体主要是 A.核酸抗体

B.血凝素抗体和核酸抗体

C.神经氨酸酶抗体和血凝素抗体 D.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核酸抗体 E. 核酸抗体和核蛋白抗体

348.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常町导致流感流行,能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变异是 A.抗原漂流

B.抗原H发生小变异 C.抗原N发生小变异

D.大组变异,抗原H和N均发生大变异 E.核心抗原的变异

349.流感流行的周期性主要取决于 A.病毒变异的程度及传播途径 B.人群免疫水平的高低

C.病人的多少

D.病毒变异的程度和人群免疫水平 E.易感者数量的增多 350.预防流感的主导措施是

A.加强对流感疫情和病毒变异的监测 B.应用与流行型相同的减毒活疫苗 C应用灭活疫苗 D,应用化学药物预防 E.对病人做到“三早”

351.预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重点措施是 A.对病人实行“三早”

B.病人应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从发病之日算起不得少于7天 C.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D.流行期间减少集会和其他集体活动,提倡戴口罩

E.做好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

352.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三间分布特点,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冬春季发病较多

B.发病以婴幼儿为主,病死率亦高

C. 流脑流行往往以城市为中心向外扩散

D.无论城市或山区,流行均有周期性,3~5年一次小流行,8~10年一次大流行 E.有效的防疫措施可以打破其周期性 35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典型病人

B.早期轻型、非典型病人 C.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D.病后病原携带者 E.健康病原携带者

354.麻疹的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 潜伏期病人 B. 前驱期瞒人 C. 出疹期病人 D. 轻型病人

E.隐性感染者

355.决定麻疹的流行面貌主要取决于 A.人口居住密度

D.人群交往频度 C.人群易感性 D. 传染源的多少

E.人群的卫生生活习惯

356.麻疹的隔离期为 A,出疹前5天 B.出疹后5天 C.出疹前后各5天 D.潜伏期末加前驱期

E.整个发热期

357.关于麻疹预防措施的叙述,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采用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为主导综合性措施 B.疫苗接种后10天就能产生抗体,发挥保护作用。

C.麻疹流行时,可在流行初的短时间内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 D.对患者进行“三早”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E.病人住过的房屋要充分通风,衣被玩具,用具要洗晒。 358.为了预防麻疹发生,进行人工自动免疫最佳时期在 A.接触麻疹病人后5天 B.生后8-12月 C.半岁以内

D. 3岁 E.5岁以上

359.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