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什么位置

更新时间:2023-08-06 06: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什么位置

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怀源(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中学高级)

杜娟(河南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小学高级)

杜娟:

老师们,我们下面要谈的是课外阅读的问题。很多语文老师都比较关注课外阅读,那么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究竟占什么位置,我有一段话跟老师们一起分享:广泛的阅读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个人体验会逐渐地增加,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运用能力也会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逐渐增加。那么还有对学生情趣的陶冶,对社会的认知,对价值观取向的培养,都是在日积月累的阅读当中形成的。

目前我们任何的阅读课都没有一个现行的教参,老师们需要去思考阅读课究竟要教会孩子们些什么,究竟要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什么样的书籍,怎么样去培养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请两位老师在这个问题上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李怀源:

我们对于阅读的重视还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像国外那样开设阅读课,有专门的阅读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就把阅读从语文课里面分出来,把它精确化了。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意义,然后发展思维。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没有本身的区别,只是时间上可以分课内课外,但阅读的本身并没有内外之分,可能阅读的方式会有不同,阅读的材料会有不一样,但是阅读的本身是一样的。很多老师认为推荐书目就是阅读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现象。阅读是需要指导的,课外阅读也同样需要指导。课外阅读的方式、材料可能要通过推荐书目来实现,但是阅读的成果,或者阅读中的一些困惑我们要在课内来解决,读书讨论会一定要进行。课外阅读它是时间上的不同,但是形式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必须要带领着学生去讨论,否则课外阅读就会大打折扣。

再来谈一谈课外阅读和教科书的关系,其实所谓的课外阅读,大家过去更主要的区分是课内读课文,课内习方法,课外读整本书,课外去应用。我们现阶段已经有了精读和略读,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做一套完整的以整本书为教材的体系。因为整本书语境比较大,情节比较多,人物的塑造比较鲜明,它有一个大的语言背景或者整体的情境,那么在这里边学生学习语言的时候,他阅读的时候思维会更深入,学习语言的时候语言更灵动,更生活化。教科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我觉得是教科书和整本书阅读的关系或者叫读整本书的关系才是,我们要把教科书和整本书建立起关系来。我们在语文课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应该和语文课程有关系,可能这本书值得挖掘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我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一本书再大也不要把它全部铺开,所以说我们需要哪一点,那么这个点就是和教科书的连接点。比如你为一个单元推荐一本书的话就要有这样一种联系,你要在语言学习上,或者是在文章题材的特点上建立一种联系。否则,教科书是一套体系,读整本书是另一套体系,那么即使你读书讨论再深刻、再好,它和教科书没有建立联系的话,那它对语文课程的作用就不是很大。

汪锋:

怀源刚才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有点像教科书的文章可能是一个起头或者起一个示范的作用,然后它会影响你做一个更广的阅读,更大范围的阅读。

在目前我们的教学体制下面,不可能没有教材,问题是你的课堂教学肯定是有限的,它是起一个示范性的作用,然后,这个方法应该拓展到课外去。

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一个阅读室,甚至教育部有一段时间要求各个小学、中学配备图书馆,我们在设立这样的读书室的时候,要考虑哪些问题?我看了很多小学的图书室,基本上使用率很低,问题又在哪里?

还有一个问题,所谓的课外阅读不是说就是课外阅读专著整本书,课外阅读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阅读。尤其是我们现在这个多样化的时代,比如说有各种非文本性的东西,非连续性的读本。当然我们现在课堂教学里面更多的只是纸媒阅读的一种教学,我觉得如果要跟上时代的话,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电子阅读。

杜娟:

就现阶段而言,我们的老师已经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放置在了同样一个高度,这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欣喜的层面,重视了学生阅读量的扩大。那么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其实不一定要推荐一些很固定的书目去限制学生的阅读方向,我们可能要更多的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其实这些功夫还是应该下在课内。

杜娟:

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

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怀源(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中学高级)

杜娟(河南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小学高级)

杜娟:

各位老师,现在我们要谈的这个话题是老师们特别关心的。在相应的课时当中,处理不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说实现不了“三维目标”,老师们总有一种困惑,那就是怎样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实质上要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应该实现的就是长文短教。首先,教师要选取好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点。在备课的时候,拿到一篇文章,要寻找一条线索能够贯穿全文,使得在整个的课堂当中能够高效地完成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来几种方法,为老师起到一个简单易行的效果。

一、如果文章在写作的手法上有篇末点题的特点,就可以采取篇末入手,逆向思维的方式。

二、如果文章的题目是就是整篇文章的题眼,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发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长此以往教会孩子如何抓住课题去理解文章。

三、从过渡段来切入,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引领下快速地掌握课文的写作结构。

四、教会孩子捕捉文眼(可以理解为一篇文章当中的重点的字、词,或者是一句或一段),以点带面。

五、如果一篇文章几个段落的结构方式非常相似,老师们可以有主次之分,抓住重点来精讲、精读。

李怀源:

除了理解语言的意义,我想从语文的另一个角度,就是理解语言本身来谈。一是语言的形式,二是语言的结构。

我认为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就是要把一些文章归类,归类以后,形成一些规律,学生以前边的规律作为基础来学习后边的东西就会简单得多,就会快得多。

汪锋:

大家都说我们怎么提高阅读课的效率,但是事实上这取决于我们怎么样理解效率这个问题。

效率它一定是针对目标来说的。效率的提高,取决于你目标是什么?老师心里要有一盘棋,知道语文课要教什么,这个时候才能谈上效率。你实现了这个目标,也就实现了效率。

不是快就是效率,不是把这东西讲完了就是效率,而是说学生他学到了什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个才是效率。要扣准真正要的,语文课要教的东西,在单位时间内把要教的东西尽快地完成,那才是效率。

杜娟:

我想通过刚才三位老师在一起的交流,可能对一线教师有一点点启发,那也就是说真正要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效率,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正一个想法,是不是我讲得快就等于完成了课堂效率?我想刚才我们三位在一起的交流其实是给了老师们一种解答。老师们注重课堂效率,心中要很清晰,这一堂课我要教给学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通过这一个单元,或者通过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我要教会学生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分散到我们不同的课文题材,我们是如何来把握教学目标来体现一个文本的价值观念?所以我相信今天这个交流对于老师们来说应该有一点点启发、反思,那么这个话题就真正地起到了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汪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怀源(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中学高级)

杜娟(河南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小学高级)

杜娟:

老师们,我们现在谈到这样一个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前质疑的时候提出比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上一轮十年的课改当中就有很多老师常用这种课前质疑的学习方式。当然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用质疑的方式都很好,都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我想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值得探究的。

老师们在使用质疑这种方式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关注质疑这个环节,但是是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反馈了质疑的这个问题,或者说在一堂课结束了,学生们质疑的这些问题有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有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质疑不能只作为一种形式,如果只

是一种形式,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一堂课两堂课,十堂课二十堂课,他就觉得老师不是那么在意我提出的问题价值究竟有多高,只是在于我提出了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教师要真正落实质疑的目标性,他的目的是让孩子针对一个要学习的内容要有一种质疑的能力。通过长此以往的锻炼,孩子会抓住一些重要的点去产生疑问,有了疑问,他才能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增强主动性,才能解决疑问。质疑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去读书,而非讲课的一种形式,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一定要在每堂课上教会学生去抓住重点,学会梳理问题。学会梳理的过程应该有一个从广泛提问到归纳整合,再到梳理头绪最后形成真正值得孩子们去探究的一个过程。

第三,帮助孩子通过抓住课文的几个点去提出问题,以达到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目的。首先,可以在课题当中去寻找问题。其次,可以在课文的关键处或精彩处提出问题。这里的重点就是不要让孩子放弃掉,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关键处多读、多想。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给足学生敢于提问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使得质疑成为一种语文课堂的习惯。教师对于学生提问要有一定的态度,我们要给足学生信息,让学生慢慢地进步,首先是敢于提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学会提问。我想这是我们在质疑的时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下面请两位老师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怀源:

刚才其实杜老师说的,我非常认同的一点就是首先提问是一种习惯,最好能形成学生自己的一种习惯,渐渐发展成他的能力。但是我认为,首先提问时要思考他的本质,就是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让学生去提问。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里的一种思维能力,包括基本的理解、推理、判断,这些都是提问的基础。再一个就是要推理,即自己要给自己提问,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问自己下一步会怎么样,然后作出选择和判断。

其次,要形成提问这样一个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提问是自己向自己提问,不是我向同学提问,也不是我向老师提问。提问一定要是我自己疑惑的地方,一定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才提出来,然后才能解决我学习的困难。

最后,刚才杜老师也说到提问的分类,我觉得在语文里边,这个分类应该也可以这样分:第一类问题,是一些词语理解类型的问题,这是基础性的,常规的。第二类问题,是为什么的问题,这是理解性的问题,这些属于对内容的理解。第三类是语言形式方面的,随着年纪的增长,课文内容的浅显度在那里摆着,文本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我们会慢慢地归到语言形式这方面去。孩子们慢慢有了这个方向以后,他在语文当中的思考可能会更多一点,更深入一点。

汪锋: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有一个说法是:没有愚蠢的问题。就是说他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营造这种文化。就长远来看,一旦我们有这样的氛围,我觉得对大学老师也是有好处,因为这样的学生很坦然,他问问题其实也很坦然。

教师应该把学生爱问问题,爱举手的这些习惯一直延续下去,你就会发现到大学的时候,老师教起来就很轻松,这就有了连贯性,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创新也会很高。

不管是从正面教育还是反面激励,老师们要让学生放下心,其实问问题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要判断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和态度,并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重视,同时要能够抓住,让问题与真正的语文学习、知识运用和能力运用本身去贴近。

我们要想在课堂上真正把问题做到有价值,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方面对老师的素养有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对这个问题做比较细的研究,要重视它。

杜娟:

其实在近几年内,我们在讲到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其他一些小学的教育的时候都提到了一个生命化的教育,即一线的教师们一定要把自己所教学的对象——孩子,看作是一种生命。如果教学有了这样一个升华,那么我想老师们的使命感增强了以后,态度自然会有变化。另外,刚才说到我们学生质疑能力的一种培养,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发现大学的学生都不举手了,小学老师的责任不可推卸。因为孩子从 6 岁走进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到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的确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起到的是一种生命奠基的作用。如果老师们一点一点地去实践,我相信可能十年,现在觉得比较长,不好实现,但是有了我们第一个十年,它就会迎来第二个五年,第二个十年。那么老师们的这个实践最终还会对我们整个的教育体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会引起一种契机。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汪老师在给大学教学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这个伶俐的手也会像在小学一二年级一样举起,这会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希望今天我们这种简短的交流能给我们小学一线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方面有一个启发和引领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