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下中国人的面子观_以电影_刮痧_为例

更新时间:2023-07-29 16: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章

MagnificentWriting

礼貌原则下中国人的面子观——以电影《刮痧》为例

于婷婷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文化并受着这千年文化影响着的民族,面子对于每个受着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有些中国人来说面子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不惜以生命作为代价。然而在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面子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所遵守的礼貌原则与维护面子的策略也大不相同。对面子的执着使得很多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感到痛苦,因为他们的很多做法不能够被人们所理解。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中部分情节为例,着重分析在西方礼貌原则与面子观影响下中国人面子观的问题。

[关键词]礼貌原则;面子;面子观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都要遵守的准则。礼貌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遵守礼貌的前提下与他人进行愉快而顺利的交流。在注意礼貌的同时人们更要学会如何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因为无论是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生活的人们还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生活的人们,“面子”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鉴于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不同,本文将从礼貌原则出发,以电影《刮痧》中对白为例,着重分析中国人的面子观问题。

1、礼貌原则

礼貌通常被理解为说话人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常规性的礼貌策略、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等。因此,围绕语言交际,人们也提出了相应的礼貌原则[1]。很多语言学家都对礼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这些研究中最值得后世借鉴的当属莱可夫的礼貌规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以及利奇的礼貌观。

1.1莱可夫的礼貌规则。莱可夫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应遵守三个礼貌规则(politenessrules):

(1)不要强求于人;(2)给对方留有余地;(3)增进互相之间的友情。

莱可夫提出的三条礼貌规则适用于不同的语境:规则一适用于交际双方地位不均等的情况下,为了交流顺利完成,说话者尽量避免不要违背受话者的意愿强求于人;规则二适用于交际为了交流顺利完成,说话者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尽量给受话者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而不至于使受话者感到为难;规则三适用于交际双方地位平等且关系密切的情况下,说话者采取语言策略以增进交际双方的感情。莱可夫的三个礼貌规则只是对有关礼貌的问题在言语使用中的初步探索,之后的学者在莱可夫的研究基础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1.2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及礼貌策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及八十年代,布朗和莱文森提出并修正了自己的礼貌论与面子观,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

1.2.1正面礼貌策略。即让听话者产生好感,或感到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了对方的认同。

1.2.2负面礼貌策略。即说话含糊其辞,给听话人留有选择的余地,或明确表示不希望影响对方行事的自由等。

1.2.3直接性策略。即说话人不采用调节性措施就直接实现某一行为。

1.2.4间接性策略。即在威胁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采取隐含的手段,给对方留有余地;或通过间接性话语,让对方意识到说话人威胁面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

1.2.5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如果某一行为足以威胁对方的面子,说话人可能会放弃实施该行为。

从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策略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礼貌策与莱可夫礼貌原则中不要强求于人在语言使用策略上都是为了给听话者面子使其对说话者产生好感;负面礼貌策略与间接性策略与莱可夫礼貌原则中给对方留有余地使用的语言策略都是在交流时使用给对方留有余地的语言进避免尴尬产生。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策略在莱可夫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又得出新的结论,完善了莱可夫的礼貌原则。

1.3利奇的礼貌观。布朗和莱文森是人类学家,他们提出的礼貌和面子问题是从人类学和哲学角度出发的。然而,这一理论以问世,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兴趣。在对该理论进行了种种成果最为显著[2]。像格莱斯划分合作原则那样,利奇对礼貌原则准则;同情准则。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语言集团中都存在的问题,只是在不同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对礼貌与面子的理解有所不同。文化不同,讲究的礼貌或遵循的礼貌原则可能大相迳庭。利奇以及布朗和莱文森所提出的礼貌原则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但他们所提出的礼貌原则未必就适合用来衡量中国文化中人们的礼貌言语和行为,因为中西方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3]。

2、面子观

礼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要遵守的准则,在现实交往中人们表现的彬彬有礼是为了显示他们友好真诚的交际活动的愿望,或者是维持一种业已存在的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或者当这种关系面临损害时去修补它。交际中的礼貌可以被定义为“一种

[4]

用来显示意识到他人面子的手段。”那么这里的“面子”指的是

不断探询礼貌的语言表现与礼貌等级,及其对语言选择的影响,略是在莱可夫的礼貌观基础上研究出来的。其中正面礼貌策略

应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应该采用征求受话者意见或表示歉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探讨的语言学者当中,

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双方地位相对平等但交际双方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的条件下,也划分为六类:

○一二年第七期

子的行为和礼貌策略。[1]言语的礼貌与否可以直接的影响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是否可以顺利达成,因此为了使交际双方能够顺利的达成各自的愿望,人们使用不同的言语及礼貌策略使说出的话语更加礼貌进而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布朗和莱文森的观点,不同的语境下人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礼貌策略以达成顺利交流的目的。礼貌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什么呢?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

88

作者简介:于婷婷(1986—),女,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

[5]

子,背后教妻”的原型,这句古训充分的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面事人的面前教训他,这不仅是为了让孩子记住不可以再犯同样的错误,更是为了满足孩子惹事对方“面子”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人为了给对方面子不惜当众打孩子,即使错不在孩子也会命令孩子去道歉。“背后教妻”是告诫男人们当妻子犯错时不可以当众指出并训诫,因为丈夫有责任维护自己妻子的“面子”和尊严不受损害,而当众指出妻子的错误会让妻子颜面受损,所以丈夫要在事后两人单独相处时指出妻子的错误并帮助她改正。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人传统的面子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死要面子”和为了“面子”可以牺牲生命等等让西方人不解的现象在中国青年人中也有所改变,进而中国传统的面子观与西方的礼貌原则面子观在全球化的催动下也逐渐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一起顺利的交流。

2.2西方礼貌原则与东方面子观的结合。同利奇在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六条礼貌原则一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顾曰国先生根据汉语言文化特点,也提出了汉语言文化关于礼貌的五大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尊重、谦虚、态度热情和文雅。[8]利奇的六条礼貌准则与顾曰国先生的礼貌原则中贬己尊人准则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二者的使用策略上都是尽量使对方受益,显示出对听话人的尊重进而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尽管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国家的人们对“面子”及礼貌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人们选择的礼貌策略与定下的礼貌原则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礼貌原则与礼貌策略都是为了在交流时表示对交际对方的尊重进而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因此在共同目的下不同文化影响下得出的礼貌原则的结合也并不是难事。

3、结语

不同国家的学者们结合本国文化特点对各自国家礼貌原则与面子观问题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国家的人们间的交流增加,单一的面对一国可行的礼貌原则与面子观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人们所有的交流,如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观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而在中国文化中几乎不存在负面面子,因此他们的面子观就不适合汉文化的中国。如果不同国家的人们只遵守本国的礼貌原则去与他国人交流则很容易造成误解而使交流无法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在如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国际形势下各国学者应该增进交流努力将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与面子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完善,从而适用于中西方两种文化。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融.面子 留面子 丢面子[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

[3]张玉.礼貌原则的中西文化对比[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4]缪昌义.中国人和美国人语言交际中的面子观察探索[J].云南财贸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

[5]车云芳,郑娟.中西面子观差异及维护面子方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

[6]张琪.浅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

[7]张楠楠.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论与礼貌原则[[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8]王静.面子与礼貌的补偿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

华章

MagnificentWriting

“当面教子”是告诫人们当孩子犯错时要当着惹事当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高夫曼将面子定义为一个积极、子观问题:正面的社会价值。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的为自己赢取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自我体现[6]。在社会交际过程中,面子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英国学者布朗和莱文森在高夫曼对面子的定义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了“面子理论”并于1987年修改了这一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和礼貌策略。布朗和莱文森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与其相对应的就是正面礼貌与负面礼貌。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赞许。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行为不受他人强制或干预。

由于布朗和莱文森是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对面子理论进行讨论的,所以他们的面子观在以自我形象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是可行的,但是并不完全适合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在中国,面子是一种公共形象而非自我形象。在中国人眼里,面子是需要对方来给的而非自己去争取,所以在汉语文化中负面面子几乎是不存在的。文化的不同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对面子观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为了能够更顺利的交流,对不同国家人们面子观的理解的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人的面子观问题。

2.1中国人的面子观。中国人类学家胡先晋先生认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

[5]

誉。”“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中国

人历来爱面子、好面子,把面子看做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东西。[6]张琪认为中国人的“面子”包含两种主要意思:第一种是荣誉和声望;第二种是自尊和尊严。这是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以任何代价去维护的东西。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往往讲究“赏脸”、尽量避免丢脸。由于汉文化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文化取向上表现为以群体相互依存为特征。中国人非常注重集体荣誉感,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护社会“和合”的关系至高无上,因此崇尚“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7]即使在不得不批评对方时,也总是先扬后抑,先肯定后指出不足,努力去维护他人的“面子”。这样的面子是需要在交流时交际对方所给的,是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在电影《刮痧》中,男主角许大同是在中国出生并接受教育后移民到美国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即使他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在美国生活很多年,他骨子里仍是一个中国人,受中国传统面子观念的制约。许大同五岁的儿子在他所设计的游戏的庆功宴上与其老板的儿子因游戏起了争执,他认为如果这时他不在老板的面前教训儿子会威胁到老板的面子,因此他强迫儿子道歉,甚至不惜为此当众打了儿子。对于他的做法许大同的父亲即使非常心疼孙子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他也并不认为那样做事错的,但是他提到八个字:“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八个字即说出了老人对孙子当众受训挨打的心疼,也说出了对儿子这样做的无奈。

中国很多古训一直被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所推崇并遵守,如《朱子家训》中写到““兄弟手足,莫犯嫌疑,贤愚不等,兼高扯低。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漫钱得使,漫马得骑,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些古训中的每一句都为传统中国人所遵守,而其中提到的“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就是许大同的父亲所说的“当面教

○一二年第七期

8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