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 屈婉玲
更新时间:2023-09-03 00: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课后练习题答案
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
(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 (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 (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 (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 (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 (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
7.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
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
(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3)pq,真值为1;
(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
16 设p、q的真值为 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 0 (2)(p r)∧(﹁q∨s)
(0 1)∧(1∨1) 0∧1
0. (3)(
p∧
q∧r) (p∧q
∧﹁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
“
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答:p: 是无理数 1 q: 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 ( q→
p) (5)(p∧r) (p∧q) (6)((p→q) ∧(q→r)) →(p→r) 答: (4)
p q p→q q p q→ p (p→q)→( q→
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最后一列全为1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最后一列至少有一个1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本章自测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 (
p∨(p∨q))∨(
p∨r)
p∨p∨q∨r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返回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p∨q)∧(p∨r)
p∨(q∧r)) p→(q∧r)
(4)(p∧q)∨(p∧q)(p∨(p∧q)) ∧(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pq)(qp) (pq)(qp) (pq)(qp)(qp)(p (pq)(pq)(pq)
m0 m2 m3
∑(0,2,3)
主合取范式:
(p→q)→(qp)
(pq)(qp) (pq)(qp)
(p(qp))(q(qp)) 1(pq) (pq) M1 ∏(1) (2) 主合取范式为: (p→q)qr(pq)qr (pq)qr0 所以该式为矛盾式.
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 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 (3)主合取范式为:
(p(qr))→(pqr) (p(qr))→(pqr)
(p(qr))(pqr) (p(pqr))((qr))(pq
11 1
所以该式为永真式.
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
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
p∧q)
q) (p q)
r))
7.(1):∨∨∨∨ ∧∧ (2):∨∨∨ ∧∧∧
8.(1):1 ∨∨∨,重言式; (2):∨ ∨∨∨∨∨ (3):∧∧∧∧∧∧∧
11.(1):∨∨ ∧∧∧∧ (2):∨∨∨∨∨∨∨ (3):0 ∧∧∧.
12.A ∧∧∧∧ ∨∨
; ;
∨;
0,矛盾式. ; 1;
.
第三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本章自测答案
6.在解本题时,应首先将简单陈述语句符号化,然后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其次就是判断*是否为重言式,若*是重言式,推理就正确,否则推理就不正确,这里不考虑简单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1)、(3)、(6)推理正确,其余的均不正确,下面以(1)、(2)为例,证明(1)推理正确,(2)推理不正确 (1)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作*1)
在本推理中,从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证明时,不考虑这一点,而只考虑*1是否为重言式.
可以用多种方法(如真值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式)证明*1为重言式,特别是,不难看出,当取A为p,B为q时,*1为假言推理定律,即 (p→q)∧p→q q
(2)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作*2)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2不是重言式,比如,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主和取范式法也可以)等 (p→q)∧q→p (┐p∨q) ∧q →p q →p ┐p∨┐q
∨∨
从而可知,*2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注意,虽然这里的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但不考虑内在联系时,*2不是重言式,就认为推理不正确.
9.设p:a是奇数,q:a能被2整除,r:a:是偶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r→q)→(r→┐p) (记为*)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为重言式,下面用等值演算法证明: (p→┐q)∧(r→q)→(r→┐p)
(┐p∨┐q) ∨(q∨┐r)→(┐q∨┐r) (使用了交换律) (p∨q)∨(┐p∧r)∨┐q∨┐r (┐p∨q)∨(┐q∧┐r) ┐p∨(q∨┐q)∧┐r 1
10.设p:a,b两数之积为负数,q:a,b两数种恰有一个负数,r:a,b都是负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r) (┐p∨q) ∧┐p→(┐q∧┐r)
┐p→(┐q∧┐r) (使用了吸收律) p∨(┐q∧┐r) ∨∨∨
由于主析取范式中只含有5个W极小项,故推理不正确.
11.略
14.证明的命题序列可不惟一,下面对每一小题各给出一个证明 ① p→(q→r) 前提引入 ② P 前提引入
③ q→r ①②假言推理 ④ q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假言推理 ⑥ r∨s 前提引入 (2)证明:
① ┐(p∧r) 前提引入 ② ┐q∨┐r ①置换 ③ r 前提引入
④ ┐q ②③析取三段论 ⑤ p→q 前提引入 ⑥ ┐p ④⑤拒取式 (3)证明:
① p→q 前提引入 ② ┐q∨q ①置换 ③ (┐p∨q)∧(┐p∨p) ②置换 ④ ┐p∨(q∧p ③置换 ⑤ p→(p∨q) ④置换
15.(1)证明:
① S 结论否定引入
③ P ①②假言推理 ④ P→(q→r) 前提引入 ⑤ q→r ③④假言推论 ⑥ q 前提引入 ⑦ r ⑤⑥假言推理 (2)证明:
① p 附加前提引入 ② p∨q ①附加 ③ (p∨q)→(r∧s) 前提引入
④ r∧s ②③假言推理 ⑤ s ④化简 ⑥ s∨t ⑤附加 ⑦ (s∨t)→u 前提引入 ⑧ u ⑥⑦拒取式
16.(1)证明:
① p 结论否定引入 ② p→ ┐q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 假言推理 ④ ┐r∨q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析取三段论 ⑥ r∧┐s 前提引入 ⑦ r ⑥化简 ⑧ ┐r∧r ⑤⑦合取 (2)证明:
① ┐(r∨s) 结论否定引入 ② ┐r∨┐s ①置换 ③ ┐r ②化简 ④ ┐s ②化简 ⑤ p→r 前提引入 ⑥ ┐p ③⑤拒取式 ⑦ q→s 前提引入 ⑧ ┐q ④⑦拒取式 ⑨ ┐p∧┐q ⑥⑧合取 ⑩ ┐(p∨q) ⑨置换 口 p∨q 前提引入
⑾①口 ┐(p∨q) ∧(p∨q) ⑩口合取
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q, rq,r s (1)前提:p
结论: p 证明:
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 ②p﹁q 前提引入 ③﹁q ①②假言推理 ④¬rq 前提引入 ⑤¬r ④化简律 ⑥r¬s 前提引入 ⑦r ⑥化简律 ⑧r﹁r ⑤⑦ 合取
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
17.设p:A到过受害者房间,q: A在11点以前离开,r:A犯谋杀罪,s:看门人看见过A。 前提:(p∧┐q) →r , p ,q →s , ┐s 结论:r 证明:
① q→s 前提引入 ② ┐s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拒取式 ④ p 前提引入
⑤ p∧┐q ③④合取
⑥(p∧┐q)→r 前提引入 ⑦ r ⑤⑥假言推理
18.(1)设 p:今天是星期六,q:我们要到颐和园玩,s:颐和园游人太多。 前提:p→(p∨r) , s→┐q , p , s 结论:r 证明:
① s→┐q 前提引入 ② s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假言推理
⑤ p→(q∨r) 前提引入 ⑥ q∨r ④⑤假言推理 ⑦r ③⑥析取三段论
(2)设p:小王是理科学生,q:小王数学成绩好,r:小王是文科学生。 前提:p→q ,┐r→p ,┐q 结论:r 证明:
① p→q 前提引入 ② ┐q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拒取式 ④ ┐r→p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拒取式
返回
第四章 (一阶)谓词逻辑基本概念
本章自测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2=(x+)(x).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2=(x+)(x).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xF(x),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xG(x),在(a)(b)中均为真命题。
4.(1)┐x(F(x)∧ ┐G(x)) x( F (x) →G (x) ),其中,F(x):x是有理数,G(x) :x能表示成分数; (2)┐x( F (x) →G (x) ) x(F(x)∧ ┐G(x)),其中,F (x):x在北京卖菜,G (x) :x是外地人; (3)x( F (x) →G (x) ),其中,F (x):x是乌鸦,G (x) :x是黑色的; (4)xF(x)∧ G(x)),其中,F (x):x是人,G (x) :x天天锻炼身体。 因为本题中没有指明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5.(1)xy (F(x) ∧ G( y ) → H(x,y)),其中,F(x):x是火车,G(y) :y是轮船,H(x,y):x比y快; (2)xy (F(x) ∧ G( y ) → H(x,y)),其中,F(x):x是火车,G(y) :y是汽车, H(x,y):x比y快;
(3)┐x(F(x)∧y(G (y) → H (x,y))) x(F(x) → y(G(y) ∧ ┐H(x,y))),其中,F(x):x是汽车,G (y) :y是火车,H(x,y):x比y快; (4)┐x(F(x)→y(G(y) → H(x,y))) xy(F(x)∧G(y)∧┐H(x,y))),其中,F(x):x是汽车,G(y) :y是火车,H(x,y):x比y慢。 6.各命题符号化形式如下: (1)xy (x .y = 0); (2)xy (x .y = 0); (3)xy (y =x+1)
(4)xy(x .y = y.x) (5)xy(x .y =x+ y) (6)xy (x + y <0 )
9.(1)对任意数的实数x和y,若x <y,则x ≠ y; (2)对任意数的实数x和y,若x–y = 0,则x<y; (3)对任意数的实数x和y,若x<y,则x–y≠0; (4)对任意数的实数x和y,若x–y <0,则x=y. 其中,(1)(3)真值为1(2)与(4)真值为0.
11.(1)、(4)为永真式,(2)、(6)为永假式,(3)、(5)为可满足式。 这里仅对(3)、(4)、(5)给出证明。
(3)取解释I 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F(x,y):x ≤ y,在下,xy F(x,y)为真,而xy F(x,y)也为真(只需取x =0即可),于是(3)中公式为真,取解释 为:个体域仍为自然数集合N,而F(x,y):x = y。此时,xyF(x,y)为真(取y为x即可),可是xyF(x,y)为假,于是(3)中公式在 下为假,这说明(3)中公式为可满足式。
(4)设I为任意一个解释,若在I下,蕴涵式前件xy F(x,y)为假,则
xyF(x,y)→yxF(x,y)为真,若前件xyF(x,y)为真,必存在I的个体域D1中的个体常项0,使yF(0,y)为真,并且对于任意
y∈,F(0,y)为真,由于有0∈,F(0,y)为真,所以xF(x,y)为真,又其中y是任意个体变项,所以 yxF(x,y )为真,由于I的任意性,所以(4)中公式为永真式(其实,次永真式可用第五章的构造证明法证明之)。
(5)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F(x,y):x = y在下,(5)中公式为真,而将F(x,y)改为F(x,y):x < y,(5)中公式就为假了,所以它为可满足式。
xxx
xx
10. 给定解释I如下:
(a) 个体域D=N(N为自然数集合). (b) D中特定元素=2. (c) D上函数=x+y,(x,y)=xy. (d) D上谓词(x,y):x=y.
说明下列各式在I下的含义,并讨论其真值. (1) xF(g(x,a),x)
(2) xy(F(f(x,a),y)→F(f(y,a),x)
答:(1) 对于任意自然数x, 都有2x=x, 真值0.
(2) 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x,y,使得如果x+2=y, 那么y+2=x. 真值0. 11. 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
(1) (3) yF(x,y).
解:(1)因为 p (q p) p ( q p) 1 为永真式; 所以 为永真式;
(3)取解释I个体域为全体实数 F(x,y):x+y=5
所以,前件为任意实数x存在实数y使x+y=5,前件真; 后件为存在实数x对任意实数y都有x+y=5,后件假,] 此时为假命题
再取解释I个体域为自然数N, F(x,y)::x+y=5
所以,前件为任意自然数x存在自然数y使x+y=5,前件假。此时为假命题。
此公式为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13.(1)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F(x):x为奇数,G(x):x为偶数,在 下, x(F(x)∨G(x))为真命题。 取解释为:个体域为整数集合Z,F(x):x为正整数,G(x):x为为负整数,在 下, x(F(x)∨G(x))为假命题。 (2)与(3)可类似解答。
14.提示:对每个公式分别找个成真的解释,一个成假的解释。
返回
第五章 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本章自测答案
2.(1) (F(a)∧ F(b)∧ F (c)) ∧ (G (a )∨G (b)∨G (c)) (2) (F(a)∧ F(b)∧ F (c)) ∨ (G (a)∧G (b)∧G (c)) (3) (F(a)∧ F(b)∧ F (c)) → (G (a)∧G (b)∧G (c))
(4) (F(a ,y) ∨ F(b,y)∨ F (c,y)) → (G (a)∨G (b)∨G (c))
5.提示:先消去量词,后求真值,注意,本题3个小题消去量词时,量词的辖域均不能缩小,经过演算真值分别为:1,0,1 . (1) 的演算如下: xyF(x,y)
x (F(x,3)∨F(x,4))
(F(3,3)∨F(3,4))∧(F(4,3)∨F(4 ,4)) 1∧1 1
6.乙说得对,甲错了。本题中,全称量词 的指导变元为x ,辖域为(F (x)→G(x,y)),其中F(x )与G(x,y)中的x都是约束变元,因而不能将量词的辖域缩小。
7.演算的第一步,应用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算值式时丢掉了否定联结词“ ┐”。演算的第二步,在原错的基础上又用错了等值式,即 (F(x)∧(G(y)→ H(x,y))) ≠(F(x) ∧G(y)→H (x,y))
12.公式的前束范式不唯一,下面每题各给出一个答案。 (1) xy (F(x)→ G(z,y)); (2) xt (x,y) → G(x,t,z)); (3) 4 ((F(,y) →G(,y))∧(G(,y) →F(4,y))); (4) ((F()→G(,)) → (H () → L(,))); (5) (F(,)→(F() → ┐G (,))).
13.(1)xy(F(x) ∧G(y) ∧H(x ,y)),其中,F(x):x是汽车,G(y):y是火车,H(x,y):x比y跑的快; (2)xy(F(x) ∧G(y)→H(x ,y)),其中,F(x):x是火车,G(y):y是汽车,H(x,y):x比y跑的快; (3)xy(F(x) ∧G(y) ∧┐H(x ,y)),其中,F(x):x是火车,G(y):y是汽车,H(x,y):x比y跑的快; (4)xy(F(x) ∧G(y) → ┐H(x ,y)),其中,F(x):x是飞机,G(y):y是汽车,H(x,y):x比y慢; 14.(1)对F(x) → xG(x)不能使用EI规则,它不是前束范式,首先化成前束范式。 F(x) → xG(x) <=> x(F(y)→G(x))
因为量词辖域(F(y)→G(x))中,除x外还有自由出现的y,所以不能使用EI规则。
(2)对 x F(x) → y G(y)也应先化成前束范式才能消去量词,其前束范式为 x y(F(x) →G(y)),要消去量词,既要使用UI规则,又要使用EI规则。
(3)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EG规则为 A(c)/∴x(x)
其中c为特定的个体常项,这里A(y) = F(y) →G(y)不满足要求。 (4)这里,使F(a)为真的a不一定使G(a)为真,同样地使G(b)为真的b不一定使F(b)为真,如,F(x):x为奇数,G(x):x为偶数,显然F(3)∧G(4)为真,但不存在使F(x)∧G(x)为真的个体。
(5)这里c为个体常项,不能对F(c)→G(c)引入全称量词。 15.(1)证明:①xF(x) 前提引入 ②xF(x)→ y((F(y)∨G(y)) →R(y)) 前提引入 ③y((F(y)∨G(y)) →R(y) ①②假言推理 ④F(c) ①EI ⑤(F(c)∨G(c))→R(c) ③UI
xx
⑥F(c)∨G(c) ④附加
⑦R(c) ⑤⑥假言推理 ⑧xR(x) ⑦EG (2)证明①xF(x) 前提引入 ②x((F(x)→G(a)∧R(x))) 前提引入 ③F(c) ①EI ④F(c)→G(a)∧R(a) ②UI
⑤G(a)∧R(c) ③④假言推理 ⑥R(c) ⑤化简 ⑦F(c)∧R(c) ③⑥合取 ⑧x(F(x)∧R(x)) ⑦EG (3)证明:①┐xF(x) 前提引入 ②x┐F(x) ①置换 ③┐F(c) ②UI ④x(F(x)∨G(x)) 前提引入 ⑤F(c)∨G(c) ④UI
⑥F(c) ③⑤析取三段论 ⑦xF(x) ⑥EG (4)证明①x(F(x)∨G(x)) 前提引入 ②F(y)∨G(y) ①UI ③x(┐G(x)∨┐R(x)) 前提引入 ④┐G(y)┐R(y) ③UI ⑤x R(x) 前提引入 ⑥R(y) ⑤UI
⑦┐G(y) ④⑥析取三段论 ⑧F(y) ②⑦析取三段论 ⑨xF(x) ⑧UG
17.本题不能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20.(1)与(2)均可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22.(1)设F(x):x为偶数,G(x):x能被2整除。 前提:x(F(x)→G(x)),F(6) 结论:G(6)
(2)设F(x):x是大学生,G(x):x是勤奋的,a:王晓山。 前提:x(F(x)→G(x)),┐G(a) 结论:┐F(a)
23.(1)设F(x):x是有理数,G(x):x是实数,H(x):x是整数。 前提:x( F(x)→G(x)), x(F(x)∧H(x)) 结论:x(G(x)∧H(x))
证明提示:先消存在量词。
(2)设F(x):x是有理数,G(x):x是无理数,H(x):x是实数,I(x):x是虚数。 前提:x((F(x)∨G(x)) →H(x)), x( I(x)→┐H(x)) 结论:x(I(x)→(┐F(x)∧┐G(x)))
证明①x(I(x)→(┐H(x)) 前提引入 ②I(y)→H(y) ①UI ③x((F(x)∨G(x))→H(x)) 前提引入 ④(F(y)∨G(y))→H(y) ③UI ⑤┐H(y)→(┐F(y)∧┐G(y)) ④置换
⑥I(y)→(┐F(y)∧┐G(y)) ②⑤假言三段论 ⑦x(I(x)→(┐F(x)∧┐G(x)) ⑧UG
24.设F(x):x喜欢步行,G(x):x喜欢骑自行车,H(x):x喜欢乘汽车。 前提:x(┐F(x)→┐G(x)), x(G(x)∨H(x)), x┐H(x) 结论:x┐F(x)
证明①x┐H(x) 前提引入 ②┐H(c) ①UI ③x(G(x)∨H(x)) 前提引入 ④G(c)∨H(c) ③UI
⑤G(c) ②④析取三段论 ⑥x(F(x) →G(x)) 前提引入 ⑦F(c)→┐G(c) ⑥UI
⑧┐F(c) ⑤⑦拒取式 ⑨x┐F(x) ⑧UG
25.设F(x):x是科学工作者,G(x):x是刻苦钻研的,H(x):x是聪明的,I(x):x在事业中获得成功。 前提:x(F(x)→G(x)),x(G(x)∧H(x)→I(x)),a:王大海,F(a),H(a) 结论:I(a)
证明①F(a) 前提引入 ②x(F(x)→G(x)) 前提引入 ③F(a)→G(a) ②UI
⑤H(a) 前提引入 ⑥x(G(x)∧H(x)→I(x)) 前提引入 ⑦G(a)∧H(a)→I(a) ⑥UI
⑧G(a)∧H(a) ④⑤合取 ⑨I(a) ⑦⑧假言推理
返回
第六章 集合代数
本章自测答案
4.(1) ③ (2) ④ (3) ⑤ (4) ⑦ (5) ⑧ 6.只有(2)为真,其余为假。
6.设a,b,c各不相同,判断下述等式中哪个等式为真: (1){{a,b},c, } ={{a,b},c} 假 (2){a ,b,a}={a,b} 真 (3){{a},{b}}={{a,b}} 假 (4){ ,{ },a,b}={{ ,{ }},a,b} 假 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1){a,b,c} P(A)={ ,{a},{b},{c},{a,b},{a,c},{b,c},{a,b,c}} (2){1,{2,3}} P(A)={ , {1}, {{2,3}}, {1,{2,3}} } (3){ } P(A)={ , { } } (4){ ,{ }} P(A)={ , {1}, {{2,3}}, {1,{2,3}} } 14.化简下列集合表达式: (1)(A B) B )-(A B) (2)((A B C)-(B C)) A 解:
(1)(A B) B )-(A B)=(A B) B ) ~(A B)
=(A B) ~(A B)) B= B= (2)((A B C)-(B C)) A=((A B C) ~(B C)) A =(A ~(B C)) ((B C ) ~(B C)) A =(A ~(B C)) A=(A ~(B C)) A=A
18.某班有25个学生,其中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打篮球和排球,5人会打这三种球。已知6个会打网球的人都会打篮球或排球。求不会打球的人数。 解: 阿A={会打篮球的人},B={会打排球的人},C={会打网球的人} |A|=14, |B|=12, |A B|=6,|A C|=5,| A B C|=2, |C|=6,CA B 如图所示。
25-(5+4+2+3)-5-1=25-14-5-1=5 不会打球的人共5人
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人会
21.设集合A={{1,2},{2,3},{1,3},{ }},计算下列表达式: (1) A (2) A (3) A (4) A 解:
(1) A={1,2} {2,3} {1,3} { }={1,2,3, }
(2) A={1,2} {2,3} {1,3} { }=
(3) A=1 2 3 =
(4) A= 27、设A,B,C是任意集合,证明 (1)(A-B)-C=A- B C (2)(A-B)-C=(A-C)-(B-C)
证明
(1) (A-B)-C=(A ~B) ~C= A ( ~B ~C)= A ~(B C) =A- B C (2) (A-C)-(B-C)=(A ~C) ~(B ~C)= (A ~C) (~B C)
=(A ~C ~B) (A ~C C)= (A ~C ~B) = A ~(B C) =A- B C 由(1)得证。
9.(1) {4};(2) {1,3,5,6};(3) {2,3,4,5,6};(4) {, { 1 }};(5) {{ 4 },{1,4}}. 11.(1); (2) {1,4,5}.
22.(2)、(3)、(4)、(8)、(10)为真,其余为假。
24.(1)为真,其余为假,因为
(P-Q) = P (P-Q)∩Q = P∩Q
= P∩Q (2)(3)(4)的反例:P ={1} ,Q ={2}
26.(A–B)∪(B–A) = (A∩B)∪(B∩A)
=(A∪B)∩(B∪B)∩(A∪A)∩(B∪A) =(A∪B)∩E∩(A∩B)=(A∪B)-(A∩B)
27.(1)(A-B)-C = A∩B∩C =A∩(B∪C) = A-(B∪C) (2)(A-C)-(B-C)A∩C∩(B∩C)
=A∩C∩(B∪C) = (A∩C∩B)∪(A∩C∩C) =A∩∩C=(A–B)- C
(3)(A–B-C=A∩B∩C =A∩C∩B=(A–C)–B 28.(1)A∩(B∪A) = (A∩B)∪(A∩A) =(A∩B)∪ =A∩B=B∩A
(2)((A∪B)∩A) = (A∪B)∪A =(A∩B)∪A = A
29.由第26题有(A-B)∪(B-A)=(A∪B)–(A∩B),故(A-B)∪(B-A)A∪B。假若x∈A∩B,那么x∈A∪B,因此x(A∪B)-(A∩B),与(A-B)∪(B-A) = (A∪B)-(A∩B) = A∪B矛盾.
30.AB x(x∈A→x∈B) x(xB→xA) x(x∈B→x∈A) BA AB A∪AA∪B EA∪B
而A∪BE,因此AB A∪B=E反之,
A∪B = E A∩(A∪B)= A A∩B = A AB 综合上述,AB A∪B = E AB A-B = A-BB
反之A-BB (A-B)∪BB A∪BB A∪B = B AB 综合上述AB A-BB
31.任取x ,x∈A {x} A=>{x}∈P(A)=>{x}∈P(B)=>{x}B x∈B
32.先证CA∧CB CA∩B,任取x,x∈C x∈C∧x∈C x∈A∧x∈B x∈A∪B,从而得到CA∪B.再证CA∩B CA∧CB,这可以由CA∩BA,CA∩BB得到。 33.PQ P-Q= P-QP,反之,P-QP P∩(P-Q)P∩P P-Q= PQ 34.令X=,则有∪Y =,即Y = .
35.AB A∪AB∪A EB∪A因为E为全集,B∪AE综合上述B∪A=E. 36.由A∩CB∩C,A-CB-C,利用A∪CB∪D有: (A∩C)∪(A-C) (B∩C)∪(B-C)
(A∩C)∪(A∩C)(B∩C)∪(B∩C)
(A∩(C∪C)(B∩(C∪C) A∩EB∩E AB 37.恒等变形法
B=B∩(B∪A)=B∩(AB)=B∩(AC) =(B∩A)∪(B∩C)=(A∩C)∪(B∩C) =(A∪B)∩C=(A∪C)∩C=C
39.任取x,有x∈P(A) x A x B x∈P(B),因此P(A)P(B). 40.(1)任取x有
x∈P(A)∩P(B) x∈P(A)∧x∈P(B) xA∧xB xA∩B x∈P(A∩B) (2)任取x有
x∈P(A)∪P(B) x∈P(A)∨x∈P(B) xA∧xB xA∪B x∈P(A∪B)
注意与(1)的推理不同,上面的推理中有一步是“ ”符号,而不是“ ”符号。 (3)反例如下:A = {1},B = {2},则 P(A)∪P(B)= {,{1},{2}} P(A∪B)={,{1},{2},{1,2}}
返回
第七章 二元关系
本章自测答案
3.(1) 任取< x,y >,有
<x,y>∈(A ∩ B)×(C ∩ D) <=>x∈A ∩ B ∧ y ∈C ∩ D x ∈A∧x ∈ B∧y ∈C∧y ∈ D (x ∈A∧y ∈C )∧(x∈B∧y∈D)
<x,y>∈A×C∧< x,y >∈B×D <x,y>∈(A×C)∩(B×D)
(2)都为假,反例如下:
A ={1}, B ={1,2}, C ={2}, D ={3} 4.(1)为假,反例如下:A ={1}, B =,C = {2}; (2)为真,证明如下:任取<x,y>有
<x,y>∈A×(B∩C)×(C∩D) x∈A∩B∧y∈B∧y∈C (x∈A∧y∈B)∧(x∈A∧y∈C)
<x,y>∈A×B∧<x,y>∈A×C <x,y>∈(A×B)∩(A×C) (3)为真,令A = 即可; (4)为假,反例如下: A = 7.={<2,2>,<3,3 >,<4,4>} ={<2 . 3>,<2,4>,<3,2>,<3,4>,<4,2>,<4,3>} ∪ LA={<2,2>,<2,3>,<2,4>,<3,3>,<3,4>,<4,4>} DA={<2,2>,<2,4>,<3,3>,<4,4>}
9.(1){<1,2>,<1,4>,<1,6>,<2,1>,<2,2>,<2,4> <2,6>,<4,1>,<4,2>,<4,4>, <4,6> <6,1>, <6,2>,<6,4> <6,6>} (2){<1,2>,<2,1>};
(3){<1,1>,<2,1>,<4,1>,<6,1>,<2,2>,<4,2>,<4,4>,<6,6>} (4){<1,2>,<2,2>,<4,2>,<6,2>} 12.(略)
13.A∩B = {<1,2>,<2,4>,<3,3>,<1,3>,<4,2>}, A ∩ B ={<2,4>} domA = {1,2,3},domB = {1,2,4},dom(A ∪ B) = {1,2,3,4}
ranA = {2,3,4},ranB = {2,3,4},ran(A ∪ B) = {4},fld(A - B) = {1,2,3}
14.RR = {<0,2>,<0,3>,<1,3>}
R= {<1,0>,<2,0>,<3,0>,<2,1>,<3,1>,<3,2>} R{0,1} = {<0,1>,<0,2>,<0,3>,<1,2>,<1,3>} R[{1,2}] = {2,3}
16.设A={a,b,c,d},R1R2为A上的关系,其中
R=,R1a,d,b,c,b,d,c ,b2
23
求122112。 解: R1 R2={<a,d>,<a,c>,<a,d>} R2 R1={<c,d>}
2
R1=R1 R1={<a,a>,<a,b>,<a,d>} 2
R2=R2 R2={<b,b>,<c,c>,<c,d>} 32
R2=R2 R2={<b,c>,<c,b>,<b,d>}
a,a,a,b,b,d
R R,R R,R,R
18.(1)F(G∪H) = FG∪FH 任取<x,y> ,有
<x,y>∈F (G∪H) t(<x,t>∈F∧<t,y>∈G∪H) t(<x,t>∈F∧(<t,y>∈G∨<t,y>∈H))
t((<x,t>∈F∧<t,y>∈G)∨(<x,t>∈F∧<t,y>∈H)) t(<x,t>∈F∧<t,y>∈G)∨t(<x,t>∈F∧<t,y>∈H)) <x,t>∈FG∨<x,t>∈FH <x,y>∈FG∪FH (2)和(4)类似可证 19.(2)任取y,有
y∈R[T∪W] x(x∈T∪W∧<x,y>∈R) x((x∈T∨x∈W)∧<x,y>∈R
x((x∈A∧<x,y>∈R)∨(x∈W∧<x,y>∈R)) x(x∈T∧<x,y>∈R)∨x(x∈W∧<x,y>∈R) y∈R[T]∨y∈R[W] y∈R[T]∩R[W] (3)任取<x,y>,有
<x,y>∈F(A∩B) x∈A∩B∈F x∈A∧x∈B∧<x,y>∈F
(x∈A∧<x,y>∈F)(x∈B∧<x,y>∈F) <x,y>∈FA∧<x,y>∈FB <x,y>∈FA∩F B 20.(1)任取<x,y>,有
<x,y>∈(∪) <=><y,x>∈∪ <x,y>∈∨<y,x>∈ <x,y>∈∨<x,y>∈ <x,y>∈∪ (2)和(1)类似可证.
21.只有对称性,因为1+1≠10,<1,1>R,R不是自反的,又由于<5,5>∈R,因此R不是反自反的,根据xRy x+y = 10=>yRx ,可知R是对称的,又由于<1,9>,<9,1>都是属于R,因此R不是反对称的, <1,9>,<9,1>都属于R,如果R是传递的,必有<1,1>属于R.但这是不成立的,因此R也不是传递的. 22.(1)关系图如图7.15所示; (P148) (2)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26.(1)R={<3,3>,<3,1>,<3,5>}, = {<3,3>,<3,1>,<3,5>}
(2)r(R)={<1,1>,<1,5>,<2,2>,<2,5>,<3,3>,<3,1>,<4,4>,<4,5>,<5,5>,<6,6>} s(R)={<1,5>,<5,1>,<2,5>,<5,2>,<3,3>,<3,1>,<1,3>,<4,5>,<5,4>} T(R)={<1,5>,<2,5>,<3,3>,<3,1>,<3,5>,<4,5>}
31.(1)R = {<2,3>,<3,2>,<2,4>,<4,2>,<3,4>,<4,3>}∪;(2)R; (3)R. 32.(1)不是等价关系,因为<1,1> R,R不是自反的;
(2)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不是传递的,1R3,3R2但是没有1R2; (3)不是等价关系,因为<2,2> R,R不是自反的; (4)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不是传递的。 (5)是等价关系。
33.关系图如图7.17说示 (P151)
[a] = [b] ={a,b},[c] = [d] = {c,d}
36.设
A={1,2,3,4}
,在A A上定义二元关系
R, <u,v>,<x,y>A A ,〈u,v> R <x,y>u + y = x + v.
(1) 证明R 是A A上的等价关系. (2)确定由R 引起的对A A的划分. (1)证明:∵<u,v>R<x,y> u+y=x-y
∴<u,v>R<x,y>
u-v=x-y
<u,v>A A
∵u-v=u-v ∴<u,v>R<u,v> ∴R是自反的
任意的<u,v>,<x,y>∈A×A
如果<u,v>R<x,y> ,那么u-v=x-y ∴x-y=u-v ∴<x,y>R<u,v> ∴R是对称的
任意的<u,v>,<x,y>,<a,b>∈A×A 若<u,v>R<x,y>,<x,y>R<a,b> 则u-v=x-y,x-y=a-b
∴u-v=a-b ∴<u,v>R<a,b> ∴R是传递的
∴R是A×A上的等价关系
(2) ∏={{<1,1>,<2,2>,<3,3>,<4,4>}, {<2,1>,<3,2>,<4,3>}, {<3,1>,<4,2>}, {<4,1>}, {<1,2>,<2,3>,<3,4>}, {<1,3>,<2,4>}, {<1,4>} }
38.现取x,有x∈A <x,x>∈R <x,x>∈R∧<x,x>∈R <x,x>∈R∧<x,x>∈ <x,x>∈R∩R
任取<x,y>,有<x,y>∈ R∩ <x,y>∈R∧<x,y>∈ <y,x>∈ ∧<y,x>∈R <y,x>∈R∩R 任取<x,y>,<y,z>,有
<x,y>∈R∩ ∧<y,z>∈R∩
<x,y>∈R∧<x,y>∈ ∧<y,z>∈R∧<y,z>∈ (<x,y>∈R∧<y,z>∈R)∧(<x,y>∈ ∧<y,z>∈ <x,z>∈R∧<x,z>∈R <x,z>∈R∩R
41.设A={1,2,3,4},R为A A上的二元关系, 〈a,b〉,〈c,d〉 A A , 〈a,b〉R〈c,d〉
a + b = c + d
(1) 证明R为等价关系. (2) 求
R导出的划分
. (1)证明:<a,b〉 A A
a+b=a+b
∴<a,b>R<a,b> ∴R是自反的
任意的<a,b>,<c,d>∈A×A 设<a,b>R<c,d>,则a+b=c+d ∴c+d=a+b ∴<c,d>R<a,b> ∴R是对称的
任意的<a,b>,<c,d>,<x,y>∈A×A 若<a,b>R<c,d>,<c,d>R<x,y> 则a+b=c+d,c+d=x+y
∴a+b=x+y ∴<a,b>R<x,y> ∴R是传递的
∴R是 A×A上的等价关系
(2)∏={{<1,1>}, {<1,2>,<2,1>}, {<1,3>,<2,2>,<3,1>}, {<1,4>,<4,1>,<2,3>,<3,2>}, {<2,4>,<4,2>,<3,3>}, {<3,4>,<4,3>}, {<4,4>}}
42.x,x∈A <x,x>∈R <x,x>∈R∧<x,x>∈R <x,x>∈T,T是自反的。 x,y∈A,<x,y>∈T <x,y>∈R∧<y,x>∈R
<y,x>∈R∧<x,y>∈R <y,x>∈T,T是对称的。 x,y,z∈A,<x,y>∈T∧<y,z>∈T
<x,y>∈R∧<y,x>∈R∧<y,z>∈R∧<z,y>∈R <x,y>∈R∧<y,z>∈R∧<z,y>∈R∧<y,x>∈R <x,z>∈R∧<z,x>∈R <x,z>∈T T是传递的。
43.哈斯图如下图所示.
44.(a)偏序集<A,R>,A={1,2,3,4,5},R={<1,3>,<1,5>,<2,4>,<2,5>,<3,5>,<4,5>}∪ (b)偏序集<A,R>,A={a,b,c,d,e,f},R={<a,b>,<c,d>,<e,f>}∪
(c)偏序集<A,R>,A={1,2,3,4,5}, R={<1,2>,<1,4>,<1,5>,<1,3>,<2,4>,<2,5>,<3,4>,<3,5>,<4,5>}∪
45.(a)A={a,b,c,d,e,f,g}, ={<a,b>,<a,c>,<a,d>,<a,e>,<a,f>,<a,g>,<b,d>, <b,e>,<c,f>,<c,g>}∪ (b)A = {a,b,c,d,e,f,g},R口 = {<a,b>,<a,c>,<a,d>,<a,e>,<a,f>,<d,f>,<e,f>}∪ 46.哈斯图如图7.19所示 (P153)
(1)极大元e,f;极小元a,f;没有最大与最小元。
(2)极大元a,b,d,e;极小元a,b,c,e;没有最大与最小元。
第十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设无向图G有10条边,3度与4度顶点各2个,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问G至少有多少个顶点?在最少顶点的情况下,写出度数列、 (G)、 解:由握手定理图G的度数之和为:2 10
(G)。
20
3度与4度顶点各2个,这4个顶点的度数之和为14度。 其余顶点的度数共有6度。
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欲使G的顶点最少,其余顶点的度数应都取2, 所以,G至少有7个顶点, 出度数列为3,3,4,4,2,2,2, (G)
4, (G) 2.
7、设有向图D的度数列为2,3,2,3,出度列为1,2,1,1,求D的入度列,并求 (D), (D),
(D), (D), (D), (D).
解:D的度数列为2,3,2,3,出度列为1,2,1,1,D的入度列为1,1,1,2.
(D) 3, (D) 2, (D) 2, (D) 1, (D) 2, (D) 1
8、设无向图中有6条边,3度与5度顶点各1个,其余顶点都是2度点,问该图有多少个顶点?
解:由握手定理图G的度数之和为:2 6
12
设2度点x个,则3 1 5 1 2x 12,x 2,该图有4个顶点.
14、下面给出的两个正整数数列中哪个是可图化的?对可图化的数列,试给出3种非同构的无向图,其中至少有两个时简单图。
(1) 2,2,3,3,4,4,5 (2) 2,2,2,2,3,3,4,4 解:(1) 2+2+3+3+4+4+5=23 是奇数,不可图化; (2) 2+2+2+2+3+3+4+4=16, 是偶数,可图化;
18、设有3个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G1、G2、G3,证明它们至少有两个是同构的。
证明: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的顶点的最大度数为3,度数之和为8,因而度数列为2,2,2,2;3,2,2,1;3,3,1,1。但3,3,1,1对应的图不是简单图。所以从同构的观点看,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只有两个:
所以,G1、G2、G3至少有两个是同构的。
20、已知n阶无向简单图G有m条边,试求G的补图G的边数m 。
解:m
n(n 1)
m
2
21、无向图G如下图
(1)求G的全部点割集与边割集,指出其中的割点和桥; (2) 求G的点连通度k(G)与边连通度
(G)。
c
解:点割集: {a,b},(d)
边割集{e2,e3},{e3,e4},{e1,e2},{e1,e4}{e1,e3},{e2,e4},{e5}
k(G)= (G)=1
23、求G的点连通度k(G)、边连通度
(G)与最小度数 (G)。
解:k(G)
2、 (G) 3 、 (G) 4
28、设n阶无向简单图为3-正则图,且边数m与n满足2n-3=m问这样的无向图有几种非同构的情况?
解:
3n 2m
得
n=6,m=9.
2n 3 m
31、设图G和它的部图G的边数分别为
m和m,试确定G的阶数。
解:m m
n(n 1)m)
2
得
n
1 8(m 2
45、有向图D如图
(1)求v2到v5长度为1,2,3,4的通路数;
(2)求v5到v5长度为1,2,3,4的回路数; (3)求D中长度为4的通路数; (4)求D中长度小于或等于4的回路数; (5)写出D的可达矩阵。
v4
v3
解:有向图D的邻接矩阵为:
00001 0010 20
20 10100
1
00002
0202A 2 0
0001 ,A010 A320 10100 01
002
20
01010 00
20 002200 2
0000 00004 215
40400
01
52522
A4 0
0004 A A2 A3 A4 2215 40400
1
0 42
522
4040 25254
(1)v2到v5长度为1,2,3,4的通路数为0,2,0,0; (2)v5到v5长度为1,2,3,4的回路数为0,0,4,0; (3)D中长度为4的通路数为32; (4)D中长度小于或等于4的回路数10;
1
1111
11111
(4)出D的可达矩阵P 11111 11111
11111
第十六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0
0
0 0
4
1、画出所有5阶和7阶非同构的无向树
.
2、一棵无向树T有5片树叶,3个2度分支点,其余的分支点都是3度顶点,问T有几个顶点? 解:设3度分支点
x个,则
5 1 3 2 3x 2 (5 3 x 1),解得x 3
T有11个顶点
3、无向树T有8个树叶,2个3度分支点,其余的分支点都是4度顶点,问T有几个4度分支点?根据T的度数列,请至少画出4棵非同构的无向树。 解:设4度分支点
x个,则
8 1 2 3 4x 2 (8 2 x 1),解得x 2
度数列
111111113344
4、棵无向树T有ni (i=2,3, ,k)个i度分支点,其余顶点都是树叶,问T应该有几片树叶? 解:设树叶
x片,则
ni i x 1 2 (ni x 1),解得x (i 2)ni 2
n 1
评论:2,3,4题都是用了两个结论,一是握手定理,二是m5、n(n≥3)阶无向树T的最大度解:2,n-1
6、若n(n≥3)阶无向树T的最大度解:n-1
至少为几?最多为几?
=2,问T中最长的路径长度为几?
7、证明:n(n≥2) 阶无向树不是欧拉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是欧拉图。 8、证明:n(n≥2) 阶无向树不是哈密顿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是哈密顿图。 9、证明:任何无向树T都是二部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存在技术长度的圈,是二部图。 10、什么样的无向树T既是欧拉图,又是哈密顿图? 解:一阶无向树
14、设e为无向连通图G中的一条边, e在G的任何生成树中,问e应有什么性质?
解:e是桥
15、设e为无向连通图G中的一条边, e不在G的任何生成树中, 问e应有什么性质?
解:e是环
23、已知n阶m条的无向图 G是k(k≥2)棵树组成的森林,证明:m = n-k.;
证明:数学归纳法。k=1时, m = n-1,结论成立; 设k=t-1(t-1
1)时,结论成立,当k=t时, 无向图 G是t棵树组成的森林,任取两棵树,每棵树任取一个顶点,这两个顶点连线。则所得新图有t-1棵树,
所以m = n-(k-1).
所以原图中m = n-k 得证。
24、在图16.6所示2图中,实边所示的生成子图T是该图的生成树.
(1)指出T的弦,及每条弦对应的基本回路和对应T的基本回路系统.
(2) 指出T的所有树枝, 及每条树枝对应的基本割集和对应T的基本割集系统.
(a) (b) 图16.16 解:(a)T的弦:c,d,g,h
T的基本回路系统: S={{a,c,b},{a,b,f,d},{e,a,b,h},{e,a,b,f,g}} T的所有树枝: e,a,b,f
T的基本割集系统: S={{e,g,h},{a,c,d,g,h},{b,c,d,g,h},{f,d,g}} (b)有关问题仿照给出
25、求图16.17所示带权图中的最小生成树.
(a) (b)
图16.17
解:
注:答案不唯一。
37、画一棵权为3,4,5,6,7,8,9的最优2叉树,并计算出它的权.
38.下面给出的各符号串集合哪些是前缀码? A1={0,10,110,1111} 是前缀码 A2={1,01,001,000} 是前缀码 A3={1,11,101,001,0011} 不是前缀码 A4={b,c,aa,ac,aba,abb,abc} 是前缀码 A5={ b,c,a,aa,ac,abc,abb,aba} 不是前缀码 41.设7个字母在通信中出现的频率如下: a: 35% b: 20% c: 15% d: 10% e: 10% f: 5% g: 5%
用Huffman算法求传输它们的前缀码.要求画出最优树,指出每个字母对应的编码.并指出传输10n(n≥2)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多少个二进制数字. 解:
a:01 b:10 c:000 d:110 e:001 f:1111 g:1110 W(T)=5*4+5*4+10*3+10*3+15*3+20*2+35*2=255
传输10n(n≥2)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255*10n-2个二进制数字
正在阅读: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 屈婉玲09-03
福瑞佳公司简介03-18
中央电大财务报表分析上机考试06-08
CX3CR1缺失成体小鼠海马新生神经元树突复杂性降低及成熟延迟09-30
教育论文题目拟定的写作步骤和技巧03-08
蓝精灵舞蹈社团教案09-07
IPD流程操作细则09-01
曾经的老秋千作文500字07-07
(完整版)军事地形学基础知识04-1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离散
- 最全
- 答案
- 数学
- 最新
- 屈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