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1 12: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t肿娃往开来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来北京大学侯仁之(一)校园本部的地理位置和发展过程今天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包括了原燕京大学的校园本部,即今西校门内一直到未名湖的周围地区,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淑春园,又包括了淑春园咀北的镜春园和朗润园。(图1:北京大学校园略图)围1北京大学校园略图实际上,这三处旧日园林,都是从清代前期的自怡园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可是,自怡园一名早已失传。要说明它的来历,就必须追溯到清朝前期在西郊地区的园林建设。(图2:北京大学主校园航空遥感影像图)有清一代在北京城的发展上最大的成就,不在城内,而在城外,也就是从海淀地堡壅堕竖查璺!皇垫望墨塑堕塑鱼Cros,-Strait。C0m口0,ofUniversity’Conference区开始的园林建设,其中最初营建的就是“三山五园”中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田2北京大学主校固航空遥感影像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首先在海淀镇西北的低地上,利用万泉河下游明代清华园的遗址,兴建了皇家御苑的畅春园之后,叉立即下令就近在其下游,也就是它的东北一侧,为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明珠兴建了一座别墅园,叫做“自怡园”。(图3-1:畅春园与自怡园略图)该园的设计和建造,出自著名画家兼造园叠山艺术家叶洮,这也是他造园艺术的代表作。(详见刊物《圆明园》第四集曹汛的“自怡园”一文,拙作“未名湖溯源”一文有择要,见《晚晴集》第一篇。)园中以水景取胜的水源,来自畅春园,当是经由明代勺园故址,流注园中。(图3—2:畅春园与自怡园图)圈3-I畅春园与自怡园略图不幸的是这座一代名园,仅仅2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来经历了37年,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竞因明珠之子揆叙获罪而被“籍没”,自怡园之名不再见于记载。当时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兴建的圆明三园,相继经营,前后历时60余年。到了乾隆中期,三园相继建成之后,自怡园的故址才从新见于记载,这就是日后闻名的春熙院和淑春园。(图4;畅春园与淑春园位置图)图3-2畅春园与自怡园图图4畅春园与淑春园位置图到了乾隆晚期,淑春园归权臣和坤居住。留下了湖中的一只残存的石舫一直到今天,这就是未名湖中小岛东侧的石船。(图5:淑春园石舫,今未名湖石船)豳5淑春园石舫,今未名湖石船3堡竺里壁墨璺塑焦望墨塑丛塑鱼{打D¨一Strait’Campu}otUnivJrsiry’Conference实际上从现在未名湖周围地区的燕园(也就是历史上的淑春园)一直向北,经过镜春园,直到朗润园,南北连成一片,这就是原来名盛~时的自怡园的所在。(二)自怡园旧址上,诸园相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现在试从这一地区的各园,在发展变化中的主要特点上,自南面北,分别加以说明如下,作为今后进一步规划建设的参考。(1)淑春园从名称上经历了一些变化之后,终于在1920年为燕京大学所购得,并立即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建设,终于利用早年自怡园中最南部分的一大湖泊及其迤西地区,建成了一座设备齐全,并以“湖光塔影”见称的大学校园,号称“燕园”。(图6:燕园湖光塔影;图7:燕京大学校园本部核心区略图)图6燕同湖光塔影这个湖泊原本无名,因以“未名湖”而见称于世。新中国建国之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北大从北京城内迁来燕园。大学校园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不断扩建,而燕园的整体建筑。都被保留下来,并于1990年2月23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刻石立碑于未名湖上游的北岸,与湖南岸悬崖之上的临湖轩遥遥相望。(“临湖轩”命名来自校友谢婉莹(冰心)教授。湖本无名,钱穆教授因即命名日“未名湖”。详见拙作《燕园史话》,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页39。)碑文中首先列举了校园中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楼阁馆舍和水塔等建筑物之外,还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手法,结合原有山形水系,注重空问围合及轴线4着重说明了整体建筑布局的特点如下:(图8: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区保护碑)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采对应关系,格局完整,区划分明,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工艺精致,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传统形武与现代功能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创作,具有很高的环境艺术价值。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燕园的建筑,才又进一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1年7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发表。在这里还应该补充说明的是,燕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乃是出于耶鲁大学毕业的美国建筑师HenryKillamMurphy。他深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他最初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全部实现,但是其最大的特点已经突出地显示出来。这里根据我个人的感受,提出一点看法,作为燕园规划设计的补充说明。(图9:YenchingUniversityMap)燕园校门开向正西,设计的当时,正好对准遥遥在望的正西方玉泉山上的宝塔。可是现在已为高楼所遮挡。重要的是西校门内,有一条设计上的中轴线,向东一直越过校园中心的园林区,直到未名湖的东岸。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校门内中轴线的起点上,开凿了一个南北狭长的池塘,中间有三孔石桥跨越其上。(图10:西校门内桥下方塘)一进校门来到桥上,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宋朝哲学家朱熹如下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这最后一句话“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看作高等学府里深入进行学术研究中在精神生活上的形象写照。i关于在自怡园故址以内的最南部分,也就是现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原燕京大学所在的燕园就暂且讲到这里。(2)镜春园和朗润园在燕京大学建校之后,圉7燕京大学校圊本部核心区略图图8原燕京大学未名湖医保护碑”5

北京大学枝固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来图17-I北墙内一级抽水口图17-2校内二级抽水口图17-3抽水时情况最后必须提到:2001年8月16日的《北京日报》已有整治万泉河的专题报道,全部工程于2001年底完成,仍然供水不足。2003年3月初,北京市的领导在北大考察时又决定把包括西门外花卉市场的土地划归北大,并且将周围的绿化带与北大共享。这就为我们恢复从篓兜桥引水提供了可能性,可以在畅春新园公园内自西向东开渠引水,将治理后的万泉河分流东下,近似自然地穿过公园的绿地,下流过恩佑寺、恩慕寺两座寺门,重经篓兜桥原有遗址,从桥下引水流注北大校园。联想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开工,将有北来之水汇聚在昆明湖附近低洼之地,则万泉河上源重有清流汇出,可殷切期待今后将有款款清流,流注校园,燕园河湖水系将重放光彩。讲到这里,本应该就此结束了,但是又不能不提到还有个应该附带说明的问题,那就是在燕京大学建校之初,也已经把篓兜桥入水口以南和紧傍西墙以内的明代米万钟勺园故址,收入校园之内,但是已无任何地面标志可以为证,详见拙作《晚晴集》中第二篇“记米万钟《勺园修契图》”一文,此不多赘。只是在1952年北大迁来燕园之后,才终于在明代勺园遗址上建成了以“勺园”命名的现代建筑楼群。按明代勺园占地面积虽然很小,不过百亩。而水上风光格外宜人。园主人米万钟自己在题作“海淀勺园”一首小诗就曾写道:绕堤尽是苍烟护,傍合都将碧水环。可是现在勺园的楼群之外,除去校园西侧门内的一个小湖和沿湖西岸新建的亭廊之外,再也不见引人入胜的水上风光了。以此为例,也就进一步说明,在今日的校园规划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充分利用旧日有名的山形水系,是何等重要的一个问题了。在这里,仅就个人所见,力求说明前后三百多年间所保存下来的白怡园的山水遗迹,而充分地加以利用,是多么重要的一个问题了。(2001年12月4日在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上发言.2002年3月15日修改定稿,2003年7月30日再次修改最后定稿。)12北京大学校园本部在规划建设上的继往开来

作者:作者单位:

侯仁之北京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包瑞清.BAO Rui-qing 集约下的城市景观[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6,32(20)

2. 朱青生 朱桥:联接北大清华校园——消除重复设置浪费、区域性整合校园文化的设想[会议论文]-20013. 夏铸九 校园重访:反省台大80年代的校园规划[会议论文]-20014. 沈国尧 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价值[会议论文]-20085. 吴良镛 学园建设与文化内涵[会议论文]-2001

6. 白瑾.黄怡欣 近二十年来台湾大学校园规划之回顾[会议论文]-20017. 贺洁 博雅堂的那些事儿[期刊论文]-出版参考2009(31)8. 关肇邺 关于大学校园的断想[会议论文]-2001

9. 朱四倍 公共话语下的北大校园拆迁方案[期刊论文]-观察与思考2006(5)

10. 向科.Xiang ke 大学校园集约化发展适应性设计策略与方法[期刊论文]-南方建筑2009(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403620.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