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6 0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宜宾县泥溪镇小学校

《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前 言

宜宾县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长效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确定了《长效教育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的A级子课题4个,B级子课题13个,C级子课题34个。我校自2009年6月申报,2009年9月正式立项,承担了C级子课题《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鼎立合作,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 “五小” 活动开展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研究以应用实践、研究为重点,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途径;从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新、小论文、小实践五个方面活动开展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在课题内容管理上,我们对课题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证、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师生的实践活动充分验证,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关于《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的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县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举得一些成果,特别是小学科学课和“五小”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科学素养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观念、活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对落后,如:科学课重知识传授,轻科学实验;重科学知识和技能,忽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五小”活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活动单调、封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面不广;教师的指导不到位;为参加比赛而参加活动的情况严重等。导致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有较大差距。《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我们学校的“五小”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创新思维为目标,和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开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五小”活动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 (二)概念的界定

1.理性界定:

“五小”活动包括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实践五个方面,这几个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最易为小学生所接受、所喜欢,最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五小”活动与小学的科学、美术、劳技、语文课联系紧密,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展示出来,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勇实践的好习惯,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操作性界定:

以“五小活动”校本课程为载体,对各个学段的学生进行系列的训练,由易到难,有层次地一个一个地开展,探索有效促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学生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科研目标

本课题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如何在小学各科学习中开展五小活动,寻找到农村小学开展五小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理论基础,探索到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开展科技活动的新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础及保证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制度落实 1.成立“五小”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贺明杰

副组长:贾志忠 吴润梅 林 东 成 员:段正明 杨淑英 秦雪梅

领导组下设五小活动校本课程编辑委员会,由贾志忠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2.泥溪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五小”活动研究,每学年制定 “五小”活动方案,对课题每年给予一千元研究经费。我校也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奖励制度。

3.各位专家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研培中心袁荣忠所长有着丰富的教科研经验,曾先后多次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的课题开展顺利。县教育局的黄局长、邓局长到我校指导工作时也参观了“五小”作品陈列室,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二)科研团队精干务实 1.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生“五小”活动实践的研究》总结的经验为我校的其他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人才条件优越

我校百分之七十是中青年教师,百分之八十的教师是大专学历,百分之三十的教师是本科学历,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浓郁,为该课题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保证。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的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他们曾主持或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贺明杰校长是省级科学骨干教师人,省书画协会会员,宜宾县知名校长,曾主持研究过多项县级课题;贾志忠老师是宜宾县中青年教学骨干,曾获市级优秀教师,参与主持了多个课题研究;杨淑英老师县数学骨干教师,还参与了珠心算课题研究;段正明老师是县科学骨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等;秦雪梅老师是市思想品德骨干教师,也参与了珠心算课题研究,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农村学生科学素养和科技能力的研究。 2.开展“五小”活动的教学模式研究。 3.“五小”活动开展与校本课程的研究。 4.在“五小”活动中评价体系的研究。

5.学生进行“五小”活动的参与、交流、展示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实验从2009年6月申报,9月正式立项至2013年9月前后近四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9—2010.9)。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调查等工作;召开研讨会,设计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课题组分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课

题开题工作。

2.实施阶段:(2010.10—2011.9)。开展课题实践研究,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分析及展示活动,阶段性回顾总结,调整课题研究部分安排,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课题研究成效分析。

3.总结阶段:(2011.10—2013.9)。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工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相关案例、论文,撰写课题研究主报告,整理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编制出版“五小”活动的校本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课题评审,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主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研究力量的成分多样,因此研究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主要包括行动研究、文献法、调查法、对比法、归纳法等。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 “五小”活动开展更规范更科学 1.“五小”活动进课堂,保证活动时间

目前,很多学校难以开展“五小”活动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为了解决这一“瓶颈”,我们把“五小”活动纳入到学校课程计划里,即在每周安排一节“五小”活动课,专题讨论“五小”。 课堂的内容安排是:教师用校本课程介绍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小创新、小论文、小实践等,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经验,半期期末各班举行“五小”成果展。这样1—6年级每学期15节课进行“五小”活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五小”活动的时间问题,丰富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当然,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方法指导、成果展示、激发兴趣,而更多的用于构思、操作、修改等时间主要靠课后完成。

2.编辑校本课程,进行科学操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五小”活动都带有较大的的随意性,完全“跟着感觉走”,学生都是回家自己做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已,为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五小”活动,我校按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新、小论文、小实践以及学生的年级段特点编辑校本课程,各每个年级2本分上下两册。

首先,学校建立了课程编写组织,同时进行了人员分工和进程安排。 领导小组

组 长:贺明杰

组 员:贾志忠 杨淑英 秦雪梅 段正明 顾问小组:袁荣忠 王约才 钟雪峰 黄明清 图片拍摄及整理 一二年级 秦雪梅 三四年级 段正明 五六年级 杨淑英

审稿人员:贾志忠(第一至八册) 贺明杰(第九至十二册) 具体安排

1.做好人员分工,明确整体编排体系 2.完成初稿,交给审阅人员 3.编写组召开会议,提出修改意见 4.上交修订文稿 5.完成定稿,交付印刷 编写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搜集材料(2009年 4月至5月底)

第二步:查阅材料,整理归类,编写教材初稿(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 第三步:整理、核实、修改、整编,确定终稿(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 其次,课题组通过讨论,形成了课程编写流程。

《五小活动》校本课程形成

工作流程

编写 实践 总结反馈 运用 完善修改

再次,课程的架构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r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