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迅速崛起所引发的社会思考

更新时间:2023-05-26 01: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山寨文化

新视角

‘‘

山寨文化”迅速崛起所引发的社会思考

方法林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山寨文化”的迅速崛起折射出社会人的不同心理、审美取向、消费取向、价值观等。正是基于山寨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图从追溯山寨文化起源着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分析思考“山寨文化”流行的原因、存在的积极意义以及何去何从。

关键词: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草根文化

一、“山寨文化”起源背景

“山寨文化”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高科技、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都有“山寨”发展的痕迹。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走“科教兴国之路”,提倡“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走多种经营之路”,“搞活城乡贸易”,倡导“科技攻关热”,培养“科技能手”、“致富状元”等大政方略。这为“山寨主”的产生和“山寨产品”发展提供了环境。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山寨”名词给以界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现象被讨论,更没有网络这样媒介的传播。

因此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而“山寨文化”则是指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所形成的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引起争议的文化现象。

然而面对这种众说纷纭的现象,体现出人们对待山寨文化的不同态度上,正折射出社会人的不同心理、审美取向、消费取向、价值观等各方面。正是基于山寨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仍存在争议,课题组试图从追溯山寨文化着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现代社会对山寨文化的思考。

53%,了解20%,非常了解7%。从分析的数据来看,山寨文化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已逐步渗入社会的各阶层。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山寨”,也能看到百度显示相关相关网页有39,300,000篇,谷歌显示有34,700,000篇。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即现象的产生及发展都与一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从大众的收入层面分析,从下表不难发现,收入越低的群众越愿意购买山寨产品;相反的,收入较高的群众却不愿意购买山寨产品,这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文化,多适应于那些草根阶层的人群。在和他们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愿意购买山寨产品是因为可以以极低的价钱享受到名牌高档产品的同种功能。我们认为这与他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是有一定关联的。具体如下表:

收入水平矗毒一吴不五意购买无所谓

1000元以下

36“25%39“

1000

3000元29%19%52%

30006000元26%3l%43%

6000元以上

1%50%49%

再次从社会层面来分析,问卷数据反映40%的群众认为山寨文化得以发展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他们中多数对待山寨文化的态度是优劣并存;20%的群众认为山寨文化得以发展是因为满足虚荣心的原因,他们中多数对待山寨文化的态度是批判的继承;24%群众认为山寨文化得以发展是因为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原因,他们中多数对待山寨文化的态度是应予以拒绝;16%群众的认为山寨文化得以发展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中多数对待山寨文化的态度是应大力提倡。

最后从大众对山寨文化的认同度分析,10%被调查者认

二、“山寨文化”流行的原因

为应大力提倡;15%被调查者认为应予以继承;42%被调查者认为优劣并存;33%被调查者认为应批判的继承。

为了分析大众对山寨文化的了解情况,课题组成员走街串巷,从各个层面考虑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82,占问卷总数的91%。调查问卷首先从山寨文化的影响力来看,被调查的人群中不了解的占28%,有些了解

三、“山寨文化”存在的积极意义

山寨”已经从一个名词转化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如何看待“山寨文化”,则引起了各界的争议。然而面对山寨文化是

ti仑研究105

万方数据

山寨文化

新视角

追捧还是封杀,如果我们站在中国,站在当今的中国,站在市场经济发展期的中国,辩证地看待“山寨现象”则会发现它的存在有一些时代积极意义。具体体现在:

1.“山寨现象”搞活了流通。山寨现象来自民间,最能体现出民间的对产品的诉求,所以备受民间草根群体的喜爱,促进了社会的消费,搞活了流通市场。

2.“山寨文化”发展促进了自主就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压力很大,提倡走“山寨”发展之路,自立“门户”自主发展创业不失为解决科技人才就业的良策,政府应该给以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批判的继承和提倡与扶持。

3.“山寨产品”促使社会主流产品的技术革新和竞争。“山寨产品”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甚至其技术的革命性,给一些名牌主流产品企业以压力感,迫使他们进行技术革命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地促使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4.“山寨产品”对产品垄断带有促进职能。模仿、借鉴、改良和创新而生产出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的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名牌主流产品的霸主垄断地位,促使其产品的透明化和销售价格的回落,形成了市场产品的竞争氛围。

5.“山寨文化理念”带来了思维意识的革命。山寨文化理念,带给我们的是调查研究、攻关创新和学习借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尤为重要,可以唤醒沉睡的思维,对一些传统观念是一种挑战。

四、山寨文化何去何从

通过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的综合分析,结合现行社会对山寨文化的不同反响,一方面,我们看到“山寨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这种诞生在市场经济发展期的文化现象,谁也无法真正看透对我国未来社会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到底会起到何种强势的力量。因而,对待它的态度,不能靠立法压抑,而应该辩证分析包容观望。尤其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合理规范、正面引导“山寨现象”,加以倡导借鉴、学习和改良意识和行为,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只有重视“草根文化”的研究,就会更多地了解民情、社情、人情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用“山寨文化”来取代高端科技与主流文化是不可能的。“山寨产品”的横行冲击着目前我国尚未成熟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完善、成熟的市场体制亟待形成,而涉嫌触犯“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的“山寨产品”无疑需要相关的规范。因此在对待“山寨现象”问题上,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剔除一些糟粕,采取包容之心,批判地吸收和接纳。完全赞美一种“山寨文化”。不是对待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而是固步自封和愚昧的表现。完全取缔和否定“山寨文化”,也不是对文

106理论研究

万方数据

化的辩证理解和分析,而是机械主义的主观意识在作怪。对待“山寨文化现象”,就要一分为二,采取包容之心,吸收和接纳其对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的一面,回避和批判其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腐朽愚昧的一面。

其次,“山寨文化”的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心理也决定了其短暂的命运。通过调查分析“山寨文化”多是对精英文化的盗版,如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受众从起初对新颖的表现形式感到惊讶、好奇,到继而关注,然而,随着大众经济收入的提升(从经济收入指标调查分析收入低的人喜欢购山寨产品)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高品位文化的诉求。加之喜新厌旧的心理,挑剔的受众将会对“山寨文化”产生厌烦感、疲倦感。因此,“山寨文化”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长久,否则消亡只是时间长短的事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待“山寨文化”问题上,我们要辩证的看问题,要在深入研究它的理念和时代背景的情况下,肯定它的价值、包容它的存在、规范它的行为和社会道德,让其在发挥民间智慧和创造力,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市场流通和消费方面发挥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积聚民间智慧的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奇平.山寨是个好老师I-J].商界评论,2008,(10).[2]陆新之.山寨精神的Ji.思.1-j7.中国新时代,2008,(08).[3]秦亦夫.山寨机是“清剿”还是“招安”[J].中国经济周

刊,2008,(35).

[4]舒天翼,高飞.解读“山寨文化”流行密码:跨越单纯模仿

探索前行[EB/OL]:新华网,2009一01—13.

[5]朱磊.广告导报:山寨代言是非多[EB/OL]新华网,2009

—04--07.

[6]郑健.“山寨文化”的内忧外患IN].检察日报,2008—12

—26(5).

[7]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1704790.htm?fr

=alaO1.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学校大

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基金项目成果。项目指导老师:方法林;项目负责人:蒋浩云(083物业);参与人:杨汝佳(083财会)、贾万文(083财会)、于婷婷(083酒管)。

作者简介:

方法林,硕士研究生,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投资。

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迅速崛起所引发的社会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方法林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CHINA BUSINESS(JINGJI LILUN YANJIU)2010,""(10)0次

参考文献(7条)

1.姜奇平 山寨是个好老师 2008(10)2.陆新之 山寨精神的反思 2008(8)

3.秦亦夫 山寨机是"清剿"还是"招安" 2008(35)

4.舒天翼.高飞 解读"山寨文化"流行密码:跨越单纯模仿探索前行 20095.朱磊 广告导报:山寨代言是非多 20096.郑健 "山寨文化"的内忧外患 20087.查看详情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秦莉莉.杨盛达.Qin Lili.Yang Shengda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的知识产权考量 -行政与法2010,""(3)

"山寨产品"、 "山寨文化"扎根民间,迅速成长,成为一种代表复制化、模仿化的产业现象,代表平民化、娱乐化的文化现象.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制造者立足模仿,乐于模仿;少有创新,难有创新.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实惠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和低俗恶媚.以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去考量不难解决"山寨"问题.

2.期刊论文 刘斌.罗二芳 "山寨产品"概念界定与政府规制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自2008年以来,"山寨产品"在手机、汽车、数码、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出现和扩张,随之而来的很多诸如产品质量问题、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也暴露出来,"山寨制造"成为一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高危"产业,这对政府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市场角度对"山寨"概念进行界定,分别从竞争创新和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山寨产品产生的原因、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对政府规制提出政策建议.

3.期刊论文 杨璐.张涛 从山寨产品看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新财经(理论版)2010,""(3)

从2008年开始,山寨产品的流行引起了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评论,山寨产品到底是盗版侵权还是模仿创新,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本文从山寨产品产生的原因入手,得出我国中小型企业生产山寨产品的这种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模仿创新的结论,并分析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发展模式.

4.期刊论文 杨涛 工业产权视角下的"山寨产品"刍议——以山寨手机为例 -中国电子商务2010,""(6)

本文以"山寨手机"为例,从工业产权,即专利权和商标权两个视角,分析山寨产品是否违法的现象,并指出了模仿只是学习的手段,加强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振兴民族产业的根本出路.

5.期刊论文 刘政 论山寨产品中商标模仿的适度边界 -中国集体经济2009,""(19)

山寨现象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山寨产品多数是通过借鉴模仿而赋予创意的产品.由于商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在山寨产品的模仿中,商标模仿占的比例极大,这其中不乏违法侵权的模仿.正确界定商标模仿中的合法模仿和侵权模仿,对于规范山寨产品中的商标模仿现象,鼓励合法模仿,打击非法模仿,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6.期刊论文 彭柯 "山寨"兴起的背后所隐藏的法律问题 -法制与社会2009,""(20)

"山寨"产品的出现让"山寨"一词成2008年最流行的词汇,当然山寨流行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社会问题.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出发就山寨产品流行的原因,山寨产品流行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我国对山寨产品的法律规制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对规范山寨产品的建议.

7.期刊论文 李静 "山寨"产品引发关于法律问题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2009,""(5)

伴随着"山寨"市场的繁荣,"山寨"产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得到各领域的关注,以及引发的相关的法律问题,表明"山寨"产品不能迈进法律的禁区.面对"山寨"产品的将来,"山寨"产品何去何从:"山寨的明天"是宽容还是封杀?

8.期刊论文 郑春扬.张承平.ZHENG Chun-yang.ZHANG Cheng-ping 消费者对山寨产品的评价与消费动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3)

山寨盛行已是一种社会现象,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焦点小组访谈,说明我国消费者购买山寨产品的种类,对山寨产品的满意度以及山寨产品消费者本身的特征.

9.期刊论文 郑春扬.张承平.ZHENG Chun-yang.ZHANG Cheng-ping 消费者购买"山寨"产品的影响因素探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3)

近年来,最流行语之一是山寨,山寨制造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状态.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有了山寨版,然后蔓延到其他各个领域中.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消费者购买山寨产品的影响因素,从而给正品生产厂商或市场领先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0.期刊论文 刘霄 山寨现象的实证研究 -东南传播2010,""(1)

本文讨论了山寨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山寨现象的传播状况、知晓程度和山寨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并试图发现和给出相关的结论.

山寨文化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gsq-jjllyj201010049.aspx授权使用:华北科技学院(wfser35),授权号:cc753913-0479-4283-a40a-9e5c00a8ef0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x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