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通史(必修与选修跨册综合)

更新时间:2024-03-06 2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历史的开端——先秦时代

阶段特征:

时间断限从距今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特征主要表现为奠定中华文明的初步

基础:政治方面,表现为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影响深远。经济方面表现为原始农业的出现。农业在各经济部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文化方面表现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 (1)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形成)、商(奴隶制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

(2)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 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手中权力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一、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一)经济(必修2 P2)

1、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 (2)特点:

①地域差别明显,最早在_____和_____形成规模,北方以________为主,南方以_________为主,并相互交融。

②以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耕作方式:_________

(4)、生产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2、手工业

(1)丝织技术 (必修2 P16):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遥远的_____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了养蚕缫丝了。

(2)陶器的发明 (必修2 P17):陶器的发展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3、原始商业: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原始商业 (必修2 P21)

(二)文化

1、文字的起源:(必修3 P32)

早在____________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画艺术的源头 (必修3 P36):人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找到绘画艺术的源头。 3、戏剧:大傩之舞 (必修3 P47):举行傩仪时往往载歌载舞,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_______,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一)经济

1、农业

(1)、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必修2 P3) 提示:奴隶社会什么是重要农具?铜农具的使用广泛吗?有铁农具吗? (2)、土地所有制:_______(必修2 P7)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2、手工业:

(1)青铜铸造业 (必修2 P15)

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丝织业 (必修2 P16)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3)组织形式:官营手工业 (必修2 P18-19)

①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____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②特点

A由_____统一管理

B职业_____,世代为官府劳作 C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密

D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

3、商业: (必修2 P21)

(1)_______朝时期,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

(2)周朝实行“_______”的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二)政治

1、分封制 (必修1 P3、P4)

(1)含义:又称______________ ,是在保证____________强大的条件下,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2)分封的类型:同姓亲族的分封和异姓诸侯的分封(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③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必修1 P4、P5)

(1) 目的:P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P3: 宗法是周人把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嫡长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继承者,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 。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的

5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4)大宗、小宗的关系: 大宗与小宗是_____的;不仅是_______关系,也是________关系. (5)作用:课本P4第4段

思考:★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西周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如何理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三)文化

1、天文学 (必修3 P24)

殷商时期的_______________中已有关于日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我国对彗星和哈雷彗的记录分别比欧洲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中国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 2、文字 (必修3 P32)

(1)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文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周晚期,形成的金文的标准字体——_________________

3、出现诗歌(必修3 P40)

《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____________大约500多年诗歌,共305篇.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三、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为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为封建社会确立时期。公元前475

年,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一)经济 1、农业

(1)铁农具的使用 (必修2 P3)

☆必记:______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 (2)牛耕: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动力是使用畜力)

(总结:牛耕:开始于春秋,推广于西汉中期,定型于唐代)

(3)水利(必修2 P13):芍陂、都江堰(成都平原)、郑国渠 注意这些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黄河流域

(4)自耕农经济产生(必修2 P5)

①出现时间:出现于

②产生原因: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进步,以及_________的出现 ③特点:(三大特点)

A以 为单位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小 B农业和 相结合(男耕女织) ; C除 ______ 外,自给自足 ( P5最后一段) (提示:可利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词进行记忆) ④评价:( P5-P6)

A优点:没有战乱、天灾、苛政干扰情况下,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B缺点:

a落后性: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 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b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_________主要承担者,苛政面前容易破产;抵御天灾能力低 c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补充) d封闭性: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线索提示: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什么时候?

(5)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必修2 P7-8):

①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根本原因),大量私田被开垦

7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b、主张变法革新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________________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E、兵家:孙膑重视战争规律、造势、人的作用

注意:孙子的《孙子兵法》:被尊崇为《____________》

3、文学:

(1)《诗经》:地位、三部分内容、代表作

①《诗经》的体例分三部分:__、__、__,(注意具体分别代表什么?),

②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共305篇。

③代表作:《_____》、《_____》等 (2)楚辞:

①定义:___时期___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特点是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②代表作:_____(我国最长一首抒情诗,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4、文字:出现混乱局面(必修3 P32)

5、绘画: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代表作为《人物龙凤图》(必修3 P36)

6、科技:(必修3 P24)

(1)天文: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2)数学:春秋时期的九九乘法口诀与度量衡、春秋战国时期的筹算计算法(在元代出现珠算法)

★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个人著书立说面为风气。适应各种 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

13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提供了政治前提。

3、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的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展见解,从而形面“百家争鸣”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5、私学的兴起的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百家争鸣,儒家成蔚然大宗。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5、冲击与融合:魏晋隋唐时期:三教合一趋势加强,儒学在吸收佛道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 6、创新:宋明理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7、批判继承: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儒学再度活跃

8、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中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前强调吸取儒家思想的精华,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本单元包括秦(前221一前207) 、西汉(前202一公元8年)、新(8-25年)、东汉(25-220年) 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220 年。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王赢政顺应统一趋势的历史潮流,实施了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过分的役使百姓和残暴的统治,使社会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二世而亡。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西汉。通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进入强盛时期。后期,在外戚和宦官干政,政局混乱的形势下,王莽夺权建立新。短命的新朝,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汉皇族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政局黑暗,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最后引发了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被农民起义瓦解了。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大一统局面的时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维持了四百多年的统一局面。

政治上:①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到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郡县制度不断发展;

②封建制度的问题:外戚和宦官问题、豪强地主问题;

③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 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 生

产力发展,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4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④外贸开始,并呈现出以陆路为主的特点:丝绸之路。

文化上:①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

②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③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入中国

④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汉代中期,发明了_____,牛耕才得以广泛推广;

(注意必修二P3 的“汉代耕作画像石”)

2、水利:西汉时期的漕渠、白渠;大规模治理黄河;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必修2 P5) 3、土地制度:(必修2 P9)东汉时期起,豪强地主力量壮大,他们通常采取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

4、西汉时形成四大经济区:____、山西、_____和龙门石碣以北。

(二)手工业

1、金属冶炼业:汉代开始用__________做燃料(必修2 P16)

2、丝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___________”的称号(必修2 P16) 3、制瓷业: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________瓷 (必修2 P17)

(三)商业

1、重农抑商:(必修2 P24)

如汉高祖、汉武帝时的抑商措施。结果是私营工商业受到深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2、对外交流: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 (必修2 P23第一段)

二、秦朝的统治

(一)、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

大帝国。

★(补充)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①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秦为经济较彻底的变法,国富兵强,实力最雄厚(物质基础) ③战国时经济继承发展,民族、地域间联系加强(社会基础)

④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主观因素) 线索提示:中国古代还有几次的完成全国的统一?

15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必修1 P7—8)

(1)政治上: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表现)

②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A、中央:________制(含义?) B、地方:废_____,置_____ ③制定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员的制度 ④秦法

(2)经济上:①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补充)(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拆除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修建驰道和直道(补充)

(3)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4)思想上:①书同文(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3、作用:(必修1 P8—P9)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注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由战国时期法家提出) ... (2)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发展国家统一和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和中华民族起重要作用。

(三)秦的灭亡(补充):

原因为秦施行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农民起义领袖的领袖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l)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①含义:此问题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权是就地方分权而言的。君主专制主义指的是君主个人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独裁的决策方式。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即为皇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 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在此方式下,封建君主对国家权力高度垄断,行使从决策权到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等一切大事的权力。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是统一的封建王朝,还是割据一方的封建君主都始终奉行君主专制主义。直到辛亥革命后,清帝被迫退位,君主专制主义制度才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政治制度及组织形式。指的是全国各种军、政、财

16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大权都归属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官员完全由中央任免,地方官员完全服从和执行中央政府的各项命令,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没有丝毫独立性。

②君主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君主专制主义其性质是皇帝个人的权利凌驾于一切人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而且没有监督与制约的机制;中央集权的性质是国家大权归属中央政府掌握。

③运行模式: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体系。 ④主要特点:α.皇权至高无上;

b. 皇权垄断。以皇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为主要特征;

c.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d. 人治色彩浓厚。

(2))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长期存在的原因 :

①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形成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α、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非常脆弱,经不起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的冲击,要维持生产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依赖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秩序的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体适应了这一要求,这是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历代统治者无不坚持农本思想的根源所在。

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地主有着极强的割据性。割据局面一旦出现,必然引起大的社会动乱,严重威胁到封建政权基础的稳固。因而,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

c. 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②历史根源:华夏族共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是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从“君权神授”,“天子以四海为家”、“家天下”到春秋战国的“大一统”,都为其形成提供了社会文化的来源。 ③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是促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因素。

a. 中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水患的需要。

b. 抗拒自然灾害,救济灾荒的需要。需要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协调、组织。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两对基本矛盾:

α .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 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4) 职能和作用

职能 : 一方面起着压迫、剥削、镇压人民的职能,另一方面起着管理的职能。 A. 积极作用:①政治方面:有利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

②经济方面: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

传播。 ③有利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④军事方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B. 消极作用:①政治方面:

a. 易产生暴政。

b.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可言,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束缚和压制了中华民族的聪明

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

c. 形成长期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扭曲了人格和灵魂,极易

出现政治腐败的局面。

②经济方面:皇权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③思想文化方面: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

严厉,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7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的______,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B、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C、铜钱发行量越来越大(补充了解)

D、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P22) ③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必修2 P24)

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三、文化 1、繁荣的原因

(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2)对中国各民族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兼容并收 (3)对历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表现:

(1)思想:“三教合一” (必修3 P16)

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2)科技 (必修3 P24----28)

①天文学: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__________________,用它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世界首次。

僧一行主持实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火药的发明: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做___________ 唐末火药已用于_____________ (3)艺术

①书法艺术 (必修3 P34) 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草书,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楷书, __________________也日趋成熟。 ②绘画艺术 (必修3 P37)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带当风”)

28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4)文学:

①唐诗的繁荣 (必修3 P41---42) A唐前期:繁荣、开放和多元的文化;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代表人物李白:风格:_____风格;人物个性:放荡不羁,_____;反映的时代风貌:体现了盛唐_____、_____的时代精神。 B唐中后期:战争离乱之苦的倾诉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a诗歌内容变换原因:社会弊端日益暴露、安史之乱 b代表人物:

杜甫:风格:____风格;人物性格:浑厚深沉、____;反映的时代风貌:___ 白居易:风格:现实主义,人物性格:在对_____的批判中寄托_________ ②唐代传奇 (必修3 P44) A、出现的原因:

a唐朝城市的发展造就了_____的繁荣,出现了适合普通民众口味的文学形成。 b此时出现一种讲唱得方式称为“____”,其讲唱的内容被称为“____”,对传奇产生重要影响。

B、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的通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影响:标志着中国小说_______,对后来宋元的话本产生重要影响。

★对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

隋朝统治短暂,历经一治一乱(指开皇之治和隋炀帝暴政),二世而亡。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①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②隋朝在借鉴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和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凿的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④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接受,促进唐朝前期的繁荣。

★秦隋的相似之处

①都是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

②都开创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③都有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 ( 万里长城和大运河 ) 。

29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④都同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或瓦解。 ⑤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⑥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被迫实行宽松政策,出现繁荣局面。

★隋唐的历史影响

隋朝的历史影响:

①它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

②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内的强盛,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④隋朝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唐朝的历史地位:

①唐朝在近三百年里,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②唐后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奠定了基础。

③唐朝的一些统治者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壮大、发展。 ④从当时的世界范围看,唐朝是最先进、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以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 隋唐时期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变化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繁荣的同时,社会各个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政治上:中央官制由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更为成熟完善,为后世历代所沿用。选官制度由科举制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这些变化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兵役制度由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农民不再需要服兵役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2) 经济上:“庸”制的出现使农民可以不服劳役,保证了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3)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变得比较开明和开放。东北边疆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疆域变得空前辽阔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4)文化上: 佛教变得中国化。社会风气由于受少数民族和外国生活习俗的影响,变得多姿多彩、比较开放。

第五单元 民族政权的并立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阶段特征: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唐灭亡后的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与其并存的先后有南方和山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建立辽。960后北宋建立,相继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并立。女真兴起后,灭辽和攻北宋,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建国后,势力渐强,开始统一活动,建立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

这一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 政治:(1)民族政权并立,并逐步走向统一。

30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2)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元朝重新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完善,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管辖。 经济:(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2)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文化:(1)古代科技发展出现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科技著作等成就突出。 (2)理学产生和发展。

(3)宋词和元曲成就突出,市民文学出现(新特点)。

一、政治:(由分裂走向统一)

(一)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必修1 P11)

1、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1)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后

(2)状况: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____________,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2、五代十国的分裂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原因:吸取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 2、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措施: (必修1 P12—13) (1)收精兵 ①“怀酒释兵权”—— 和平方式夺大将兵权

②将实力最强大的禁军分别划为互不统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合称“三衙”统领, 但发兵之权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削实权 ①中央:相权一分为三:枢密院分割了军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___________,宰相仅有_________权。

②地方:A、政府规定所有州郡直属________。 B、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_________

C、派__________出任州郡长官,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

(3)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中央设___________将各路财赋运往中央。(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4、影响 (必修1 P13)

(1)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的分裂局面。

(2)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后患。

(3)到宋代以后,中央在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宋王安石变法 (选修1 P34---41)

★改革史内容之“王安石变法” (选修1 P34---41)

☆一.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①.北宋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兼并,从根本上反映了北宋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引起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大地主往往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是北宋财政收入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三冗”出现是导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③.与西夏和辽战事的失败而担负的岁币也是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影响:(熟记此表) 措施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 _____法 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 还,加收20%-30%的利息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 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_____法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理 役钱。 财措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_______ 施______法 地。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_______ ______法 的多少和肥瘠收税 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 ______法 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 军______法 生产、维持治安,战时编入事措军队。 作用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所增加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制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军费开支。

32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_____法 禁军固定辖区,有固定将领加强了军事训练,提高了宋军训练。 的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教育措施

改革____制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 务策;设明法科;改革“恩有用人才 荫”的选官制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 整顿____ 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才的地方 可不经科举直接授官。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的认识:

(1)变法的局限性 ①变法针对的是社会的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所以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②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可是一旦执行不善,变法过程中就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就会引起民间的不满,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 (2)新法的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④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4)王安石变法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 (5)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注意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 ①变法的不足:

A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B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②变法的进步意义:

A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3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四)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实行一省制: (必修1 P14)

只设__________省。中书省的长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2、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

影响深远:①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加强,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③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二、经济: 1、农业:

(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土地兼并更为激烈。 (必修2 P8)

(2)自宋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主要是_____________(必修2 P9)

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必修2 P13)

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更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

(重点强调: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什么朝代?——________________) 经济重心南移也带来文化重心南移。如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3、手工业:

(1)金属冶炼业 (必修2 P16) ①北宋时,用________冶铁已相当普遍

②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__________冶铁,明朝流传开来。

(2)纺织业 (必修2 P16)

①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②元代__________推广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她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手摇一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③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布日益流行,到_________时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4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3)陶瓷业 (必修2 P17)

①宋代,____________成为“瓷都”,并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②元代,烧成著名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4、商业 (必修2 P21)

①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②货币

A、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必修2 P21) B、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

③城市的发展:(北宋时打破城市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必修2 P22) 发展 时间 地点 特点 典型 ④“陶瓷之路” (必修2 P23) A、含义:沟通东西洋的海上航路

B、兴盛原因:a、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商业萧条。 b、经济重心南移 c、造船、航海技术提高

C、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重农抑商思想有某种松动 (必修2 P24)

表现: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

有时间控制 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坊市制。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规模不大 唐长安 周至唐代的市 宋代至明清的市 打破时间的限制 分散于城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繁荣景色 宋汴京(开封) 三、文化:

(一)特点: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二)科学技术: 1、天文学 (必修3 P24)

(1)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___________,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_____

35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多年

(2)郭守敬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界推崇。

(3)郭守敬编制的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农学 (必修3 P26)

元代王祯的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

3、活字印刷术 (必修3 P27)

(1)发明:北宋时期,平民__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开始为泥活字,此后又出现_____活字,至13世纪出现________活字

(2)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___________,以后又从西域传到__________

4、火药 (必修3 P28)

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的火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4世纪,火药经____________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震动。

5、指南针 (必修3 P28)

北宋时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思想:宋明理学 (必修3 P16—18)

1、含义: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代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①认为“____”是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 ③存天理,灭人欲

历史地位:____________时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 陆九渊(南宋):

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通过“_______________”以求理的方法,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36

高三历史班复习指引

王阳明(明):

③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3)两者异同

①同:两者的思想实质都以儒学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②异: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张唯心主义思想。 小结: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相同点 不对理的认识不同 同点 把握理的方法不同 (4)影响:

消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思想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理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 心即是理(主观唯心主义) 发明本心;致良知 (四)、文学:宋词与元散曲 话本 (1)宋词 (必修3 P42)

①含义:又称_______,便于_________,并可__________。 ②繁荣原因:

A、宋代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队伍壮大。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在大量的歌词。

B、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2)元散曲 (必修3 P43)

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r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