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2

更新时间:2023-09-09 2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彭埠第一小学课程改革专题

简 报

第22期 040924

交流课程改革心得 报道实践探索举措

语文教研组教师教学随感专刊

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真谛

五堡校区六年级 高慧芬 学语文究竟是为什么?什么是语文?怎样学语文?很多同学在学习了几年的语文之后,还不能明白学习语文的真谛是什么。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注重书本当中知识的介绍,很多时候只是用肢解的方法将课文分解成很多个零散的部件,很多时候用机械的方法教学生理解、记忆文章的内容。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觉得学习语文真没意思,学习语文真没用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认识语文,走进语文。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就是交际工具。我们人生活在社会中,语言成为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以作文为例,我们要学写很多的应用文,请假条、通知、借条、收条、书信、新闻报道等等,为什么要学写?都是由于人际交往的需要。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就是个性的抒发。我认为,语文是最不求唯一答案的学科。昨天,我们五堡校区开展了一次?小手拉大手,同学交通法?的安全知识竞赛,我班有两位学生主持这次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对竞赛选手的评语就是?答对了,加十分?和?答错了,扣十分?。回到教室后,我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如果你作为主持人,你将怎样评价竞赛选手呢??学生在一阵思索过后,一系列个性化的表示肯定和否定的语言就出来了:?你准备得很充分?、?回答正确,掌声鼓励?、?六年级同学,恭喜你们,又答对了?、?真为你高兴?、 ?又有十分的进帐了?、?真遗憾?、?只差一点点?、?真可惜?、?你太紧张了吧?……在学生

1

发言之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件事上有什么收获,学生都有所悟。当然,除了表达的个性抒发外,还有理解的个性抒发。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就是情感的流露。我们六年级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词句所蕴含的感情。有道是?言为心声?,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总隐含着?说话?者的态度。理解文章要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写作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就是生活的镜子。语文所反映的都是生活,谁仔细地观察了生活、细致地品味了生活,他就永远不用为理解文章发愁,也不用为没有写作的材料而发愁。前几天,我们班有两位男同学在争抢一张椅子的时候,把椅子打到了一位女同学的头上。班主任老师及时处理了这件事情。当时,我们班刚好要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我要求他们三人各自以这件事为素材写作文。结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得相当的真切感人,均超出了以前的写作水平。语文反映生活,老师就应该在上课时把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尽力建立起来。上课时用生活实例启发学生,询问学生学习时的真实感受,让他们觉得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别让他们觉得学习语文就像悬浮在真空里一样。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学语文要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美。?语文?,分解开来看就是语言文字。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中国汉字的演变使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成为瑰宝,《诗经》、《离骚》、唐诗、宋词……成为历代人吟诵的国粹。其实,有哪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不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艺术的享受呢?

学语文是为了生活。语文就是生活。边生活着边学语文。这就是我对自己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的回答。

课堂中的小?插曲?

七一校区 杨 青

在快要学完《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我照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平时总爱钻?牛角尖?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有点不真实呐。?我听他这样一说,知道?麻烦?

2

又来了,但我不动声色地说道:?哦,说来听听。?他说:?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这样写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可是前面的课文中却说‘水声震耳欲聋;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能听得到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吗??他一说完,立刻就有学生在下面说:?就是啊,这么吵能听得到吗??是啊,我也觉得刚才这位学生分析得挺有道理的。可是,如果赞同他的意见就会使学生认为文章是虚构的,对英雄的壮举也会产生怀疑,那么我之前在课堂上所花的精力与时间也就全都付渚流水了。我想我自己也不能很好地回答,不如就交给学生吧。于是,我说道:?从他的分析当中老师可以看出他读课文时非常仔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但是我们中国革命史上的确有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英勇篇章,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那么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战士们就一定听不到团长和政委的号召声了呢?请同学们再仔细思考一下。?

没过多久,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团长和政委并不是站在后面指挥战士们前进。从课文插图中来看,在中间的这位高举手枪的和后面在挥手的人可能就是团长和政委,他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带头奋不顾身地冲锋向前,其他战士就在他俩的旁边,肯定能听到他们的号召。?听了这位同学的解释,我发现好多学生马上在点头了。我心头一喜,立刻说道:?是呀,在战斗中,我们的团长和政委冲在最前面,带领着战士们冲破火网,勇往直前,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这位学生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刚才的问题,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革命战士的英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尝试建立新的教学常规

彭埠校区 杨青儿

*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懂不敢说不懂……………………怕同学小看,缺乏勇气; 懂了不敢说懂………………………怀疑自己,缺乏自信;

3

不会争着说…………………………这是主动、参与精神的缺失; 不敢对老师的意见说不……………盲目学习,缺乏主见。 让学生敢说四句话: 〃?老师,我还不懂?。 〃?老师,我懂了?。 〃?老师,让我来说?。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修正自己的想法。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心?,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要经常讲,经常提醒小朋友注意听别人讲话。老师首先要细心听学生讲话,为学生做个榜样。同时,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到了高年级,还要能听出?话中话?来。总之,听,是一种本领,也要训练。

外出听课回来……

彭埠校区 杨晓燕 有外出听课的机会!哇!当然很开心。听到真正的好课,心里就很激动,回到学校,遇上有同样的课文,我就迫不及待地找出听课笔记,给自己班的学生也依样画葫芦地上一遍。但完全地照搬照抄,效果却不好。往往人家一堂课的内容,我这儿用两节课还上不完。而且学生总显得?出不来?。我最初的感悟是:唉!我们的学生素质太差了!这样的想法多了,对学生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但后来仔细想想,特级教师之所以?特?,就在于能够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选择最佳策略进行教学。实际上,完美的不一定合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的一点小小心得是:必须要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个性出发,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创造性教学。

首先要研究教材。作为老师要把握教材的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小学语言里有许多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的课文:记叙文、说明文、诗

4

歌等。不同的体裁就不能用统一的教法,更不能一味地套用某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前两年的语文教学很盛行?以读为本?,于是,有些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是?一读到底?,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又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有不少教师给自己所有的课都套上了?合作、探究?的模式,造成了课堂里?为读而读,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倾向。实际上,某种教学方法虽好,却不一定适用所有的教材。比方说,诗歌、散文等抒情色彩较浓的,可以?以读为主?,而说明文类的文章就不能?一读了之?,童话类的课文在内容上也无需深入探究。

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验小学的学生与普通的学生素质确实是不一样的,城市的小学生与农村的学生,更是有很大差别。教不同的课就要不一样的对待。对不同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

当然,老师的个性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教师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应该符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法。我们学校以前的沈琳老师,她很擅长于简笔画。她上课,常会随着课文学习,现场在黑板上以寥寥数笔,勾画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让学生兴致大增,并且心生佩服之感。再比如濮家小学的唐益红老师,她的声音和语言非常有感染力,饱含了老师的感情,她在执教《两个鸟蛋》时,自己的语言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44鸟妈妈失去孩子的痛苦,意识到:要从每个小朋友做起,保护好小鸟。那堂课也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片赞赏。这些老师就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独特的教学风采,从而优化了课堂的教学。而如果我们不擅长这些,却硬要模仿,岂不是东施效颦,反倒弄巧成拙吗?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但不能照搬照抄,进行?教案剧?的表演。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对他的学生说:?像我者死,学我者生?。因此,我们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从实际出发,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今天,像?反思?、?研究?、?探讨?这些词都是使用率很高,也极富现实意义的词。教学教研中,犯一些错误了,赶紧请这些词语来充当治病的医生。反思自己,研究案例,探讨问题,相信,我们的成长更明显!

5

有的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有的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有的说:“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有的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再说老翁年老眼花,能滴油不沾,他的本领简直是到了巧能生精的地步。”

学生独到的见解,让我感触很深。现在的学生,已经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当中我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我觉得对学生来说是收益最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教材有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并且能够大胆的表达出来。我认为,学生的看法,只要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们的回答,都应给予肯定。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导引下,变化最大的、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当然,我们教师应该继续朝着新课程的方向去探索、实践〃〃〃〃〃〃

该用哪个词

七一校区三年级 沈冬英

我们知道二年级学生现在通过课文学习的积累,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通过日常生活的交往,以及其他渠道的积累,掌握的词汇逐渐增多,如雨水汇成了小河。那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运用词汇,在关键时刻怎样适时启发、调拨。

11

古诗的教学,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理解重点词句的条件下,联系文中插图,老师再适当地给予连接词,学生才能大概明白诗句意思。记得我在教古诗《草》一课时,教第一句,?离离原上草?时,我先从?原上草?入手。

师:这儿的?原?指什么地方? 生:草原。 生:草地。 生:原野。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下插图,你认为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

同学们经过三个词语的对比,再仔细观察插图,大家都一致同意这儿用原野比较恰当。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探究,最终得出了最合适的解释。

接着,我让同学们说说?原上草?什么意思呢? 生:原野上长着草。 生:原野上生长着草。 生:原野上满地是草。

虽然同学们都能说出大致意思,但都不是很确切。我该如何告诉他们更确切的词汇呢?

师:你们看插图,发现原野上的草------(这时我故意拖长音) 生:满地都是。

师:你觉得用上这词说明----- 生:小草很多。

师:但好像感觉不出------ 生:它们在茂盛地生长?

这时,同学们都把眼光投向了我,看来,他们确实没有更好的词汇了。于是,我说,那我们把?长着和满地?加一下如何,?长满,长满----?同学们恍然大悟,异常开心地叫着,他们又为自己学到了新的知识而欢呼。

最后,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学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后,那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写诗的意图呢?我说道:野火只能烧掉野草的茎、叶,第二年,它的根又会生长起来,这说明小草具有----(这时拉长了声音,诱导学生说出答

12

案)?生命力。?坐在第一位的平时不怎样发言的倪佳伟同学脱口而出,我马上表扬了他。这已经说明,同学们通过一堂课的研究学习,已经感悟到诗意了。我马上追问:那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力呢?同学们众说纷纭。

生:坚强的生命力。 生:强大的生命力。 生 强壮的生命力。------

我想,如果这时是考试,那他们的答案,有的可以得一半分数,有的甚至满分。但是,在这儿有更确切运用的词汇,而且他们更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取更多的正确的知识。于是,我告诉他们,野草烧了又长,,长了又被烧,它们在任何环境很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而我们都赞扬野草具有一种(我在黑板上刚写了? ?,下面的同学就说:?顽强,顽强。?无需我再说了。

看来,同学们脑中积累的词汇还真不少,只不过还不会得心应手地表达、运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书面运用方面都能得到快速地进步。

实践——学习最重要的途径

彭埠校区 华清月 两个月的暑假中,期间阅读了一些有关课改的书籍,但总觉得不能很好地了解其所讲的内容,像隔着一层纱似的,有点模糊。但在今天参加了三年级的第一次教育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讨论、评课等丰富的形式,与课改有了切身的接触后,这层神秘的面纱被掀开了,我清晰地接触到了课改。

看来,书上的东西很重要,亲身实践、亲临其境也许更加重要。书本上看过的知识要靠时常温习、刻意记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亲身经历过后获得的知识,却会像镌刻一样深深地印在心坎上,想忘也不容易。

要做好课改,实践很重要。

回想起上个学年,学校创设了很多的机会,用各种方式让我们与课改进行亲密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因为课的冲突,有时因为一些学校里的工作,而错过了学习、成长的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代社会,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但都比不上亲身经历的让人记忆深刻。我

13

想,利用好每一次实践的机会,就是为自己搭建好了最好的成长平台。

激活创新精神进行探究学习,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七一校区二年级 翁吉英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措施。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口语交际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恰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探索学习有助于口语交际的长足发展。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动手制作,五彩缤纷。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后,趁着孩子们情趣正浓,我又让孩子们成立几个 小小旅游公司,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客人。孩子提议动手画宣传海报。每 当云雾弥漫群峰,黄山便成了?云海?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惊人的想像力,用自己 的巧手描绘出无数奇巧的怪石:像天狗望月,像狮子抢球,像仙女弹琴,像嫦娥 奔月,像雄鹰翱……孩子们结合画好的宣传海报进行讲解,可以表演石头奇特的 样子。在动手制作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可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 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交流信息,唇枪舌剑。

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探索学 习创设的情境。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班上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利用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条新闻。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询问等方式采集每天要闻,并经过处理,选择重要的讲给别人听。也要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整体发展。一年级语文园地中都有提供拓展实践活动的训练内容。这些内容往往反映生活的多个侧面体现了,以种种方式

14

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提高自己交往能力。在课改实验中,我有目的地组织各项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和谐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交往。

如:组织学生展开?我们身边的垃圾,从哪里来的?讨论后,让学生深入生活投身社会实践,走进村委会,在村委会及家长们的帮助下,展开调查活动,并设计了一个个?未来垃圾场?的富有创意方案和构思。学生们在?未来垃圾场?的新闻发布会上各抒已见,互相补充,在舌枪唇剑的竞争中各自把自己的方案设计得更完善。

生活无处不课堂,交往活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作为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个个富有创造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他们就会完全解除束缚。语言变得更绚丽,更真诚,交往更自然。从而交往行为达到一种较为真实完美的境界。 (三)课程开发,活跃思维。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正如?标准?中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四)创意改编 丰富想象。

学习了《四季》一课以后,我了解到,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大部分内容理解了。此时,我提议学生当一回小诗人创编诗歌。先分小组讲,然后小组评出一人到讲台上讲,看哪组讲的最好:语言既通顺,又有感情,而且表情丰富自然。此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做着简单的动作,像舞台上演员;有的同学边听边在帮别人修改,俨然像个导演。我听了,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缪鹏宇同学是这样编的:笋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莲蓬圆圆,他对小鱼说:?我是夏天。?落叶飞舞,他对蝴蝶说:?我是秋天。?腊梅笑红了脸,她对冰雪说:?我就是冬天。? 学生的想象力令我惊叹!

15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从在课堂中训练,到在活动中促进,再到社会实践中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精心培养到勤加训练再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庞大工程。如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作为试验区首批实验教师,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探究,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乃至日后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学生?怎样学习?

彭埠校区 庞丽美 全世界的教育在争论这样一 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有专家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为教师,当我们向学生提出?学习什么?的要求时,是不是可以指导他们?怎样学习??

许多老师、家长反映,现在的小学生不知道学习,不会学习,他们的学习全靠老师、家长的监督。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学习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中显得日益重要。

我执教二年级语文,本学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把学习指导重点放在两个方面:

一、

预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较少布臵专门的预习作业,到了二年级我觉得可以培养预习习惯了,但是必须给以一些具体的指导。如果老师仅仅说?预习课文?,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或者索性臵之不理。根据教材特点,我列了四个预习要求,帮学生贴在书上,让他们有章可循:

16

预习要求和步骤:

1) 读课文,要努力读正确。对于大树叶上的字不够熟练的,在课文里注好拼音。

2)认读生字,给生字查字典,在?我会认?一栏里写好页码。有生字卡片的读读背面的词语,没有的可以口头给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上线,加上问号。

4)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按要求试一试。如果能找到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请准备好。 二、

阅读:

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的积累,所以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希望他们养成真正的阅读习惯。如果仅仅说?看课外书?,可能也将化成泡影,因为基本难以反馈,所以设计了阅读积累表,要求学生不定期积累,一周至少完成两次。

阅 读 积 累 表

月 日 书名:《 》 页码:从 页到 页 我收集的好词: 我收集的好句: 我认识的新字: *我想到了: 评价:我自己: ⊙我喜欢阅读 ⊙我很认真 ⊙我还需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有这个需要,教师也便于检查,而且能及时的交流、展示。

17

教师语言须有?三味?

兴隆校区一年级 高红娟

教学是一门创造的艺术,但这种艺术创作的成果,不是被人称颂的巨幅画卷,不是流芳百世的伟大乐章,也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著,而是传递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人的体魄与智慧、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种种?重复?的现象,教师重复教科书和专家权威的结论,学生重复教师的话语和别人的发言。这种思维的惰性无疑会压抑教师的创造,窒息学生的灵感。 鉴如此,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课堂话语充满“三种味道”。

一是文学味。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多少文学素养、没有“书卷味”的语文老师能够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如果一堂课上只听到语文老师在絮絮叨叨地提问,在对所谓的知识点作“匠气十足”的诠释,那样的语文课肯定无法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无法唤起他们对文学的激情。记得我曾经听过一堂课,任教老师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他是这样说的:“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不能感受邱少云的光辉形象,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从理解邱少云的内心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纹丝不动”这个词的理解,他又说了这样一番话:“‘纹丝不动’这个词,我们在邱少云潜伏时读到过它;在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感受过它,在邱少云牺牲后想象过它??”在评价学生写的碑文时,他说:“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情感。精美的语言是精美的思想和情感的结晶??”等等。这些优美的文学话语让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明媚的文学之光,无疑就会激起他们对语言文学由衷的热爱。

二是生活味。语文课堂话语要有文学性,但又不能一味地“冒酸气”。语文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无论是解读作品还是评点习作,都要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追求幽默、明快、含蓄的话语风格。

三是孩子味。小学生、中学生毕竟都是成长中的“孩子”。语文课堂话语要适合学生的口味,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一颗童心或年轻的心,去感受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孩子们喜爱的话语方式,而不能仅仅站在成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不能把一些成人味十足的结论向学

18

生作一厢情愿的推销。

新课程需要?新?教师

七一校区 戚红梅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我也有兴参与了新课程的教学。可以看到在新课程下,我们使用的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从“童心”、“童趣”出发,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学生的变化。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提倡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很多时候会听到老师这样的话:“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正是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已不能用原来的教育模式教学生了,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正因如此,教师更应比学生有创新的意识。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就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会有层出不穷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出击”,多方位、多角度“摄取”、“筛选”、“加工”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拓展其广度,开掘其深度;与时俱进,将外面的“精彩”纳入自己的视野,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还要成为一条与时俱进、奔流不息的河。很多学生在获取新信息、接受新东西、感知新事物、运用新技能等方面可能大大优于教师,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创设“畅所

19

欲言、自由讨论”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争鸣,使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得以展现,才干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一种教学相长的境界。

教师已不再是一种职业而应是一种专业,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要求教师已不再是一种职业而应是一种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可能。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从传统的“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角色转化。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不再充当教材大纲的“忠实的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深刻理解新课程的教育价值,灵活运用教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