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30 1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加快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方针,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为我省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进入21世纪,香格里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香格里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功能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两个文明”共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建成全国藏区第一强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
一、香格里拉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概述
香格里拉县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唐代属吐蕃神川都督地,元代为宣政院直辖地,明中叶后属云南丽江军民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设中甸厅,辖于云南省。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归属丽江地区行署。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并设州府于中甸县。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香格里拉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腹地,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四川省稻城县、木里县相连,东南、南、西南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和迪庆州维西县、德钦县隔金沙江相望,西、北与四川省得荣县、乡城县为邻
,
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世
界自然遗产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459米,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3.5%,境内雪山耸峙,江河纵横,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全县土地面积11613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土地面积第一大县。全县辖11个乡(镇),61个村民委员会,6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4万人。居住着藏、纳西、汉、傈僳、彝、白、苗、回、普米等25种民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相融的高原山区贫困县。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过五年的努力,香格里拉县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县级生产总
2
值由2005年的92627万元增长至288847万元(2010年完成数,下同),年均增长24.9%;人均GDP由2005年的6100元增长至17252元,年均增长23.1%,是“十五”末的2.83倍。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6.5%、33.5%、26.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5年的25.2:28.0:46.8调整为2010年的10.7:36.7:52.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2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9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5723万元,增长为20988万元,年均增长29.7%,是“十五”末的3.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3.2935万元增长至8.9634万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0607万元增长至17393万元,较“十五”末增长64%,年均增长10.4%;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8890万元增长至81344万元,是“十五”末的2.8倍,年均增长23%。
(二)社会事业成效显著
五年来,科教文卫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30%左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改扩建校舍面积达6.28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5年。五年来全县科技三项经费年投入增加到120.5万元,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5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6%。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7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共卫生建设全面推进。计生服
3
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全县总人口预计达1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54%,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76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2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经过五年的努力,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三农”建设稳步推进
以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特色和优质为重点、集约化和规模化为方向布局农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的1558元增加到3398元,年均增长16.9%,是“十五”末的2.2倍;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3亿元增加至4.6亿元,年均增长7.2%;畜牧业产值达14478万元,年均增长8.9%;粮食产量达到64233吨,年均增长3.6%。
农村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村教育环境明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全部得到了国家补助。农村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启动并实施了新农村新家庭人口健康促进项目。广播电视“ 村村通 ”工程建设已覆盖679个自然村、28280户,改变了农村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现状。继续实施贫困农村家庭安居工程,投入游牧民定居房建设资金1333.7万元,完成2535户安居房建设。加大了农村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四)发展环境极大改善
4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相关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城乡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全面推进,投资环境明显优化。旗帜鲜明抓稳定,按照“确保不出大事,力争小事也不出”的要求,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以“平安寺院、团结寺院、安居寺院”为载体的和谐寺院建设,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宗教有序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五)生态保护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国家森林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力度,强化重点旅游区、流域生态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保护的管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8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有力防治了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到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99%,城镇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医药废弃物)处理率达93%,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循环经济持续推进。进一步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节能工程,突出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4.2%,全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机遇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5
一是旅游资源。香格里拉县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自然环境优美,四季气候并存,有100多个旅游景点,是滇西北高原旅游中心。旅游资源集雪山、峡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风情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圣境。尤其是“香格里拉”品牌打响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显得魅力十足,“风光”无限。
二是生物资源。香格里拉县高山峡谷相间,包含从北回归线温带到北极寒带完整的气候带,生物多样性特色突出,是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的缩影,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菌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植物289科3870种,其中有享誉海内外并大量出口的松茸、羊肚菌,以及冬虫夏草、贝母、熊胆、麝香等830种贵重药材;有哺乳动物26科97种;以杜鹃花为冠的观赏植物1241种。云南八大名花样样皆有,而且也是杜鹃、龙胆、报春、百合、兰花、绿绒蒿等六大高山花卉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香格里拉县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和“世界花园之母”,开发利用前景极好。
三是矿产资源。香格里拉县处于“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地质构造复杂,土壤种类多样性特点突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的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120个矿床矿点。铜、钨、钼、铍探明储量为全省第一,其中铜的已探明资源诸量为300万吨以上,预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开发潜力巨大。
四是水能资源。金沙江从西、南、东三面环绕县境,境内大小河流有244条,其中多年平均流量3.07立方米/秒以上的一级支流有
6
13条,总长545公里,流域面积8065.9平方公里。水能资源丰富,县域内中小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到692万千瓦,可开发理论蕴藏量达209.84万千瓦,具备水电开发的优良条件。
五是土地资源。香格里拉县土地总面积密度地地
1161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12.69
人/平方公里,农业人0.26
公顷,人均牧草
7.07公顷,的
口人均耕地
2.46公顷,人均林地资
源
为
香
格
里
拉
县
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土
发
展
提
供
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民族传统文化特色鲜明 自
公
元
7
世
纪
初
松
赞
干
布
吐
蕃
王
朝时期开始,藏文化就在迪庆一带传承和发展,并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迪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和文学艺术等。香格里拉县不仅有藏、傈僳、纳西等9个世居民族创造的多民族文化,还是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多教派并存共处之地。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
7
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包容文化特点。进一步保持和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对于增强香格里拉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结合香格里拉县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香格里拉县以特色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畜牧业、矿产业稳步发展,花卉、医药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畜牧业、生物资源开发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并且逐步壮大;以红山铜矿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全县冶金工业不断发展;通过加快品种改良、畜医网点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场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建设,提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开发模式的花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4、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随着中国加入WTO,东盟自由贸易区及泛珠江贸易区的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成,青藏铁路的建成及滇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以及“香格里拉”品牌的打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确立。香格里拉县离沿海最近的藏区地位,以及地处滇、川、藏结合部,三江并流及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其地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县的
吸引力,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
8
(二)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把县域经济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对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加入WTO,为香格里拉县进一步扩大开放,走向国际市场带来了便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南向互利合作战略的实施,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建设,青藏铁路的建成及滇藏铁路的建设,为香格里拉县发挥连接我国藏区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出海通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了可能。
国家全面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水能东
资送
源”和
,
和
把电
云外
南送
建”重
成要国能家源“西基
电地
“云
的目标,以铜矿为主的大量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为香格里拉县调整
优
化
生
产
力
布
局
,
实
施
矿
电
结
合,加快矿产资源和水能开发,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难得的机遇。国家已将川、滇、藏生态旅游区列入全国西部“十五”旅游投资规划,有利
于
把
迪
庆
建
成
滇
川
藏
香
格
里
拉
旅游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三江并流”世界自
9
然遗产的确定,进一步提高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为打造
“香格里拉”
精品品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富民兴滇战略的实施,为香格里拉县加快脱贫提供了机遇。
(三)制约因素
总体上看,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还较弱,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瓶颈”问题突出。目前,制约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经济总量小,底子薄
香格里拉县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起点低、底子薄,经济总量小,非公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外向度差,支柱产业单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收支矛盾突出,建设性、生产性投资资金远远不足,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差距大,至今仍是一个山区农业贫困县。
2、基础设施条件差,尤其是交通条件急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近年来香格里拉县交通建设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看,全县的公路等级低,人均路程短,断头路多,密度不高,通行能力差。县乡公路网体系不完善,多数公路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不高,特别是乡村公路大部分晴通雨
10
阻,县境内公路质量与数量发展极不平衡。
3、农业生产条件差,开发难度大
香格里拉县水田少、旱地多,现有灌溉水田4038.71公顷,旱地22379.29公顷,水田仅占旱地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土地垦殖率低,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仅为2.37%,且优质耕地少,中低产田地居多,对农产品生产影响较大。
4、生态脆弱,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香格里拉县由于开发较晚,大型工矿企业较少,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水体、大气、噪音等污染较少,整个自然环境质量优异。但是,由于县域内山高谷深,气候带分布狭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为突出,又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环境的重要性明显,因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香格里拉”世界级精品旅游品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全国藏区经济第一强县两大目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区位三大优势;大力培育文化生态旅
11
游业、矿电产业、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等支柱产业;推进全县经济的跨越式、跳跃式发展,力求实现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旅游业“二次创业”和旅游经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经济、生态建设县和社会事业等六大突破。
(二)发展思路
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创造特色,协调发展。
全面规划。即全面制定香格里拉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城市化发展规划”、“文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社会协调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以规划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重点。即突出并培育文化生态旅游业、矿电业、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等三大产业。
创造特色。即创造藏文化特色、多元文化特色、精品特色、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心特色、区域中心特色。
协调发展。即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协调发展、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协调发展、对内结合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结合香格里拉县自然、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努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事业进步,把香格里拉县建成为滇、川、藏
12
结合部经济文化发达、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全县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好资源与环境;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认真研究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特征,以开发促保护,以开放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尊重各民族的发展愿望,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努力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支撑,加快精品旅游业建设;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大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矿产业及水电产业,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坚持改革与开放的原则。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建立新型激励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完善经济发展保障措施,借助外力促进发展。
——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制定发展与保护规划,在充分发掘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开发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省政府确定的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考评指标,香格里拉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使全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特色经济突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香格里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扶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民族宗教工作成效突出,社会稳定局面得到巩固,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成为全国藏区经济第一强县。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根据上述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2005年到2020年,香格里拉县将按照沿路沿江,点线面结合,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基础,面向未来的发展思路进行生产力布局。形成以214国道、丽迪铁路及金沙江为构架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围绕该生产力布局体系,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大力培育支柱产业
根据香格里拉县环境、资源特点,经济结构和现实生产力水平,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总体趋势,着力培育文化生态旅游业、矿电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认真扶
14
持城市服务及物流业,围绕旅游、文化、松茸、藏药、花卉等独特资源创立精品,着力打造世界级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把特色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到2020年,形成三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支撑力强的支柱产业和骨干财源,以此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面提升文化生态旅游业
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理念,充分利用“香格里拉”品牌,举全县之力培育和发展精品旅游业。建设以香格里拉峡谷群和尼汝景区为主体的世界级国家森林公园,以独克宗镇古城和松赞林寺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旅游区,以虎跳峡、哈巴雪山、碧塔海、白水台为重点的天界神川景区等三大精品旅游区,并以此为突破口,按照“香格里拉——世外桃园、人间天堂”的标准,吸引、支持并配合以云南世搏集团及美国大自然基金会为代表的,实力较强的国内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及组织,加大并优化景区景点建设,全面提升香格里拉县旅游业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实现“以旅游促百业、以百业兴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集和
尼
汝
中高
力山
量旅
,游
打项
造目
世进
界行
一科
流学
的合
精品旅游景区。对香格里拉峡谷群理地评价,按照世界级品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积极争取国家及美国大自
15
然保护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建立
世界一
流的
“香格里
拉
支持,”
国
家
森林公园。搞好规划,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宗教特色和建筑风格,加快
实
施
独
克
宗
镇
古
城
及
松
赞
林
寺
恢复建设,建成藏文化、藏传佛教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精品旅游区。加大虎跳峡、哈巴雪山、碧塔海、白水台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挖掘并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级别,提升品牌形象,构造天界神川精品旅游景区。
——加
大
投
入
,
树
造
“香
格里拉”
世界精品旅游品牌。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方位、多形式的旅游联合宣传促销机制,根格
据里
国拉
内”旅
外游不精同品
的形
目象
标的
市传
场播
加,
以“香树
宣传促销,不断掀起高潮,加快
立旅游优良品牌。一年一策划,不断包装推出新热点、新亮点,通过推
出
香
格
里
拉
冰
雪
旅
游
节
,
建
设”,
“香格里拉万国家庭式乡村酒店
16
加快开发吉迪旅游资源,叫响“香
格里拉何处寻,建塘城外体唱响“香格里拉的思念
30里”,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
”,邀请国
际政界要人及经济界、文体界知名人士到香格里拉度假等,进一步打响“香格里拉”世界精品旅游品牌,带动旅游开发的国际化。
——加大重点景区建设力度,完善“香格里拉”旅游支撑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投资实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旅游经营经验丰富、管理理念先进、投资发展战略明确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建设精品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标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建设香格里拉峡谷群、独克宗镇古城、纳帕海、天界神川、属都湖、松赞林寺、尼汝、千湖山、民族文化保护、214旅游廊道等项目,提高景区景点质量和品位,完善“香格里拉”旅游支撑体系。
——提升旅游业文化含量,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不断挖掘“香格里拉”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利用香格里拉县多元文化、藏文化和“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优势,创建一批“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工艺之乡”和“特色文化之乡”。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民间艺术展演业,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引进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有效开发香格里拉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出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挖掘
17
传统工艺,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发展适销对路的具有浓郁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底蕴的多种层次的旅游商品系列。到2010年,力争使旅游商品收入在全县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把旅游商品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加从格建
建里好
塘拉建
大镇县塘
、到到镇
加各周一
快景边级
旅区各接
游景县待
配点市中
套以的心
设及公和
施从路虎
建香建跳
设力度,提高旅游通达能力。搞好
设,加强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峡镇、尼西乡上桥头村、三坝乡白地村、格咱乡所在地、洛吉乡尼汝村五个二级接待中心。分别以雪山冰川、高原草场、河流峡谷、高原湖泊、原始森林、历史文化旅游为对
象
包
装
推
出
旅
游
产
品
。
发
展
生
态、探险、休闲度假、村寨民俗、民族宗教文化、科普和科学考察等专项旅游,吸引中外游客寻梦游、圆梦游。
——加强行业管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强化资源管理,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服务质量入手,不断加强旅游软件建设,塑造香格里拉县作为旅游大县、
18
强县、优县及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的美好形象。
到2010年,力争有5个景区列入“4A”旅游景区,把香格里拉县建设成为具有中国香格里拉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秀旅游县和辐射整个香格里拉乃至滇、川、藏地区的旅游客源集散中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精品旅游区,使海外旅游者达到6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到3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7亿元人民币。
(二)加快发展矿电产业
充分发挥香格里拉县矿产资源丰富、水电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快发展矿电产业,推进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
矿业。按照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的原则,加快发展矿产业。引进、配合并支持云南铜业集团等实力强,并有能力保证环境治理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发普朗、红山等铜矿,形成年产16万吨铜、2.5吨黄金、70吨白银的生产规模,带动全县矿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资源勘探。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进行独立或合作勘探,摸清矿产资源情况。理顺勘查投资体制,建立“谁勘查、谁开采、谁受益”的机制,加强对具有较大开采价值的格咱矿区的资源勘查。强化可利用资源的找矿评价和勘探工作,为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好资源保障。二是加强技术改造。在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现有神川铜矿、金江安乐铅锌矿、虎跳峡镇办钨矿厂、
19
格咱红山铜矿采选厂、格咱雪鸡坪铜矿采选厂、格咱休瓦促钨钼矿采选厂的传统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加大防污治污力度,减轻并逐步杜绝对环境的破坏。三是整顿市场秩序,取缔效益低、能耗大、污染大的企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创新运作机制和开发思路,处理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有效控制对资源的乱开乱采,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集中建设基地。根据香格里拉县矿产资源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的特点,走矿电结合的发展路子,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格咱矿业基地。改变矿山“多、小、散、乱”的状况,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五是抓紧编制矿业开发利用规划,建设格咱矿业基地。2004年,完成格咱矿业基地详细规划设计、配套工程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2005—2010年,建成综合日处理1000吨的铅锌采选厂,日处理10000吨的铜矿采选厂,年产20000吨的电解铜厂。到2010年,格咱矿业基地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
水电业。抓住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香格里拉水电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资源条件好,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水电,尽快壮大电力产业。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争取省财政性建设资金和其他专项建设资金支持,抓紧抓好东旺河电站、尼汝河电站、金江龙潭电站、岗曲河电站、浪都河电站、汤满河二级电站、良美河电站、新隆河电站、虎跳峡电站的规划、预可研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为电力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参与水电资源开发建设,有效推进电站建设。二是加强城乡电网的改造和建设,确保各地特别
20
是旅游景区景点的供电质量。力争到2010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73.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6.5亿千瓦时,工业总产值11210万元。
(三)积极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根据市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产业化开发的原则,把基地建设、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推进优势和特色生物资源产品向适宜产区集中,以发展深加工和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为方向,培育、支持和依靠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推动规模扩张,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香格里拉县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天然药、花卉、食用菌、青稞、高原优质马铃薯、无公害蔬菜等6类生物资源产品。变小规模、小批量、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为系列化、大批量、大规模、高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壮大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天然药物。主要布局在上江乡、三坝乡、洛吉乡、尼西乡和虎跳峡镇五个乡镇。重点是以木香、桔梗、白术、秦艽、川芎等香格里拉县地道药材为主,培育特色产品和特效药产品,重点抓原料药生产,抓种植和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对野生中药材优势品种资源进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到2010年,规范化原生地种植天然药物面积达到3万亩。
花卉。主要布局在建塘镇。支持并配合云南格桑花卉公司进行改制和整合,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依托云南格桑花卉公司,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郁金香、百合等球根花卉生产。重点抓生产规模,抓产品质量,加快新品种研发,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郁金香及百合种球繁育体系。用工业化的理念建设完整
21
的花卉产业链,高起点、规模化建设一批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集中连片生产、统一加工销售的出口生产基地,形成2—3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花卉企业。到2006年,建设好滇西北球根花卉示范基地,使其尽快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到2010年,花卉基地建设规模达到2万亩。
野生食用菌。做好保护性开发,搞好山林野生菌采集权承包经营,建立以松茸、羊肚菌为重点的人工促繁基地,引进国外加工企业和先进的保鲜及加工技术,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抓系列产品加工,提高野生食用菌的品质、产量和产值。引进加工、贮运及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全国最大的松茸交易市场,利用现代化的营销网络拓展市场空间,将产品引进国内外主要超市,扩大产品销售,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销售批量,使资源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
青稞。主要布局在香格里拉高寒坝区(春青稞种植)和金沙江河谷地区(冬青稞种植)。依托香格里拉·藏秘和青稞酒,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规模较大青稞种植基地。强化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到2010年,全县冬春稞种植面积达到40000亩,总产量达到18800吨,把香格里拉县建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青稞优势产区。
高原优质马铃薯。主要布局在建塘镇、小中甸镇等海拔2800—3400米的高寒坝区。种植品种主要是中甸红、大西洋、合作系列等优质品种。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加工型马铃薯。引进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高
22
原优质马铃薯良种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种薯、商品原料马铃薯、马铃薯食品和淀粉等精深加工业。到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0000亩,总产量45440吨。
无公害蔬菜。主要布局在金沙江河谷地区和高寒坝区。以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根茎类、叶菜类、茄果类蔬菜和珍稀野生菜,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设高寒藏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提高蔬菜产品的安全性和无害化,做到靠“绿色”增加外销量。到2010年,实现蔬菜总产量4万吨的目标。
在
积
极
发
展
生
物
资
源
创
新
产
业
的同时,充分考虑香格里拉县畜牧业的发展基础及环境条件,结合藏族群众及广大农牧民多年形成的,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习惯,继续抓好畜牧业。一是抓好改良改造建设。充分发挥高原草场资源、畜种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按照色
“保、
持择
总优
量发
、展
提”的
高原
质则
量,
、发
突展
出以
特草
食畜为重点的“绿色”草地畜牧业,
突出抓好品种改良、厩舍改造、草场建设、疫病防治和产品加工。二是改进畜禽饲养方草
、
退
牧
还
草
、
草
式。实施退耕还原
生
态
保
护
和
23
“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加大天然草场建设力度,鼓励发展农田青绿饲料种植,推广秸秆过腹还田和青贮氨化等技术,通过圈养、高床养殖等方式,实现规模化、集中化和工厂化养殖,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拦率高、出栏率低的状况。三是扶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重点抓好以格咱、洛
吉
为
主
的
牦
犏
牛
生
产
基
地
,
金
江、上江为主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尼西特色鸡养殖基地,洛吉野猪生产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为发展畜产品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扶持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引进有实
力
的
企
业
,
走
工
业
化
发
展
的
路
子,搞好畜产品加工,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条,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四)认真扶持城市服务及物流业
结合香格里拉县旅游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的特点,在大力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认真扶持城市服务及物流业,促进其区域中心的尽快形成。积极发展饮食、商业、休闲娱乐、金融、保险、邮
24
电通讯、酒店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服务等城市服务产业。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建设各类物资批发市场,200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松茸市场和加工基地。以松茸市场、天然药物市场、畜产品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的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康藏地区物流中心。强化现代交通中心、信息流中心及电子网络建设,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培育凹地经济,促进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向香格里拉县集中,使香格里拉县形成区域交通、信息、物流中心。 二、全面推进城镇化
加快城镇化发展,适度集中过于分散的人口,形成更加合理的人口布局,是香格里拉县加快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客观选择。根据香格里拉县的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交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远景发展目标,香格里拉县城镇体系按一城、三区、七中心集镇进行规划布局。形成布局合理,空间结构完善,职能明确,功能互补,用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体系。
一城,既建塘镇。建塘镇是香格里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迪庆洲的首府所在地,并将成为未来康藏地区的交通枢纽,是香格里拉县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先发展的地区。规划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及文化辐射并带动迪庆州、怒江州部分地区及周边的四川、西藏部分地区的区域中心。将县城分为城北区、城中区、古镇区和城南区四部分,由北向南分组团布置。城中区位于建塘古镇北端至纳曲河之间,规划为州、县行政中心区和商业中心区;城北区位于纳曲河至奶子河以南地区,规划为文教和居住中心区;古镇区主要以保护修缮为主,功能主要是利用古镇发展旅游业和商业;城南区规
25
划为城中区旅游设施用地调整新建完成后的又一个旅游发展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集中建设的原则,近期以开发改造古镇区、重点建设城中区为主,远期以开发建设城北区、整治老镇区为主,实施建成一片,形成一片,保持镇区人口与建设规模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成比例增长。在建设项目的时序安排上,坚持分阶段发展,开发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在近期以居住区开发建设和旅游设施配套建设为主,远期以居住区、生物制品加工区进行开发建设为主。
三区,既小中甸旅游度假区、三坝经济发展区、大峡谷及尼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旅游区。
小中甸旅游度假区。发挥小中甸镇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草场面积大,藏文化及多元文化特色鲜明,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交通便捷的优势,结合小中甸水库的建设,开发建设小中甸高山植物园,高原野生动植物库,以“永久的香格里拉,我们永久的家”为主题,建设占地2000亩的“香格里拉万国家庭式乡村酒店”,将小中甸打造成为高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三坝经济发展区。发挥三坝乡部分地区土地相对平整,开发条件好,地处金沙江边及未来丽迪铁路沿线,是丽迪铁路进入迪庆州第一站的优势,结合虎跳峡电站建设及矿业开发,将电站建设人口搬迁到三坝乡,同时,集中矿业企业及生物资源深加工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服务业,使三坝发展为经济开发区。
大峡谷及尼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旅游区。发挥格咱乡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自然生态与人文
26
生态优良,是连接香格里拉县与四川乡城及稻城两县重要通道的优势,结合建设以香格里拉峡谷群和尼汝高山景区为主体的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思路,将格咱乡政府搬迁到下格咱,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旅游配套服务业,有计划地将部分山区人口迁移到下格咱,适时撤乡设镇,将格咱建设处为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旅游区,使格咱成为香格里拉县北部游客集散地。
七个中心集镇,即其他七个乡镇。这些乡镇依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及整体发展水平选择发展方向。其中,虎跳峡镇传统上是工矿企业较为密集的地区,同时,作为香格里拉县的“门户”和虎跳峡旅游风景区所在地,进一步发展成为南部片区的重要城镇。金江乡具备较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香格里拉县的粮食主产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加强与江对岸丽江的交往与联系,作为南部片区的中心镇。将离县城较近且有手工制木碗、土陶传统的尼西乡发展成为旅游手工艺品的加工、运输基地。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除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今后6年,香格里拉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主要布局在县城,同时兼顾其他小城镇。主要项目为:独克宗古城市政基础工程、县城次干道建设、城规三号路、塘城文化片区、独克宗古城保护与建设、环东路改扩建、污水处理排污管网二期建设项目、龙潭湖综合治理、县城河道治理、小中甸集镇建设示范项目、民族文化文化广场、城规三号路、红旗路和警民路道路的建设,绿地系统建设,城市地热开发。二是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
27
集聚,以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发展。在城市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的指导下,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营造、健全和完善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大做强一批在城镇经济发展中起先导和带动作用的非公有制企业,扩大经济增长面和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增强聚集效应,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加快人口向小城镇转移。三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围绕建设具有浓郁香格里拉特色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与其他藏区不同的包容性、多元性藏文化特色,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特色及区域中心的特色。 到2005年,香格里拉县城镇人口增加到5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0%,其中建塘镇城市人口3.1万人。到2010年,香格里拉县城镇人口增至6.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8%,其中建塘镇城市人口4.5万人。城市道路硬质路面铺装率90%,基础设施配套率90%,道路清扫机械率达到80%,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0%,绿地率35%,城市亮化率80%。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香格里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按照“抓项目、增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搞好建设项目的组织、规划和储备,积极争取并促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项目为支撑,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以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促进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缓解“瓶颈”制约,打牢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
28
交通。加强香格里拉县域内各旅游景点、重点城镇之间的道路系统建设,加大香格里拉县与滇川藏结合部地区的交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改善各乡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交通状况,强化乡镇村庄间的交通联系,形成山坝相通、城乡一体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乡镇间的经济交往,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的需求。在规划期内,以提高公路等级、增强通行能力为目标,实施“一干三环六通道”公路网络建设。重点抓好金江公路、香碧公路、双桥——普朗公路、香乡公路香格里拉段、香宁公路、香稻公路等六条公路建设。创造条件,做好前期工作,争取丽迪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力争在2004—2007年的四年间完成483公里公路改造工程,到2010年,实现乡到村通油化路目标。
通讯。一是加快实施全县村村通讯传输光缆化工程,加强农话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尽快实现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二是加强移动、联通基站建设,到2010年,完成乡镇到村的覆盖,基本做到无盲区,确保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讯畅通;三是抓紧实施政务信息化工程、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县城城域网工程,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计算机普及率,推进信息化进程。
农田水利。多渠道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抓紧实施金沙江农田改造
、
田
间
沟
渠
等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项
目,抓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小中甸水库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29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抓好以中低产改造、水浇地建设为主的土壤改良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水平。争取在水库,解决
2010
年前建成小中甸
61500头
31500人饮和
(只)畜饮水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努力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香格里拉县地处“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又是一个旅游、生物、畜牧、林业、矿业、水电资源富集地区。同时,香格里拉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是香格里拉县获得快速发展的品牌,不仅是科考、探险和旅游度假的理想场所,也可为相关产业提供发展机遇。根据香格里拉县的实际,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需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走“强化管理,保护自然,重点治理,防治污染,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认真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和新办法,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以林养林,以生态建生态。主动适应国家的产业政策,研究、策划一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大项目,以项目争取国家支持,争取社会投入。充分利用香格里拉的广泛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做法,既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加
30
强植树造林的同时,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抓紧实施送电到乡工程,降低农村电价,推进以电代柴、太阳能代柴工程和农村沼气、节柴改灶建设工程。到2010年,农村用电普及率达到90%,太阳能使用率达到50%,80%的农户修建沼气池和节柴灶,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保护性移民,把深山丛林中的人口迁移出来,减少人群对生态的破坏。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到2010年,发展特色经济林15万亩,其中,核桃5万亩,花椒3万亩,人工培育红豆杉3万亩,优质水果基地3万亩,蚕桑基地1万亩。
到2010年,通过采取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的方式,使造林规模达到140万亩,以半山区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搞好25О以上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3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万亩,荒山造林种草20万亩。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67万亩,石漠化治理15万亩,世界银行贷款造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植被覆盖率达到82%。搞好千湖山自然保护区、草原草甸自然景观保护区、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新建和扩建工作,使保护区面积达到县域总面积的10.65%以上。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力度,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解决重点区域水、气、声、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使县城及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生态旅游要求。
31
五、促进社会公共事业进步
转变政府执政方式和管理方式,把政府工作的重心转到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突出县城,兼顾其他,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围绕一城、三区、七中心集镇合理布局并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群众创造便捷、舒适的社会服务,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幼儿教育,到
2010
年,
城区巩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成果,农村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使全县儿童的入园率达到兴免
行费
动”工
计作划,》调,整贯优彻化
60%以上。认落中实、教小育学“三校
真贯彻和实施《云南省基础教育振
布局,抓紧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推进集中办学,重点抓好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果
,
努
力
完
成
“普
九
”任
“普六”成务
。
2005
年,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使较多未继续升
学
的
初
中
和
高
中
毕
业
生
接
受
职
业技术培训,成为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人才。以乡村农技校为基地,
32
对农村劳动力进农民素质。到有
80%以
上
的
行技术培训,提高
年,城乡职前力
2010劳
动
职后教育取得较大发展,力争每年
受
到
不
同
程
度的农业技术培训。
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抓好“两馆一站”建设工程,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探索保护和开发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资源。加快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解决“听得到、看得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研究高原体育发展新途径,使全县竞技体育、民族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全民整体素质。
全面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以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治制度,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抓紧实施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县妇幼保健院、11个乡镇卫生院、农村基层卫生室、黄金旅游景点医疗急救站等一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旅游急救体系建设,2010年全面完成全县范围内的急救网络建设,使急救半径保持在5—10公里,急救反应时间为10—20分钟。
切实加强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科
33
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抓好科技知识的宣传,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以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为突破口,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为优势产品推进工程提供人才保障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奠定基础。建立科技示范户和创办示范企业,提高民族、贫困地区的科技运用能力。加强联合,协同攻关,集中解决绿色食品开发、农畜产品深加工、藏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难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四大支柱专业技术优化升级。引进和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天然药物、食品、保健品开发等方面发展起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较强发展能力的产业群体,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
搞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以县城为重点,兼顾其他,合理布局并抓好城镇水、电、气、路、通讯以及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绿化等关系到群众生活环境和城镇品位的项目建设。积极建设饮食、娱乐、购物等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信息网络的建设,为群众创造现代文明的生活环境。
五、对策措施
一、做好规划,统领发展
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要以
超
前
的
理
念
和
思
路
制
定
好
各
项
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34
以规划为龙头,以规划为基础,促进各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抓紧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城市化发展规划、文化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社会协调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其它各项专项规划,以规划统筹发展思路,引导经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分步实施,妥善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使规划具有超前性、预见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二是确立“富规划,穷建设”的思路。加大规划经费的投入,为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引进高水平的规划编制机构参与香格里拉县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高起点、大手笔做好各项规划,提高规划质量。并认真落实执行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二、做大龙头,带动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对香格里拉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使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经营体系。
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采取多种措施来培育、支持和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衔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的重要作用。坚持“引外龙、扶强龙、
35
兴小龙、育新龙”的方针,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各类龙头企业。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逐步建立以大型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群体。改革传统管理体制,打破区域界限、所有制界限、行业界限,促进多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各行各业,尤其是鼓励产前、产后企业直接和农户签订信贷合同,以贷款补贴和付货款等方式把资本投向农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产品。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品,重点培植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优质畜产品、优质青稞、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农产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形成有规模、有特色、高效益、新品牌的优势产品产业带或产业群。抓好产品的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优势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使大量初级农产品变成中、高级工业品。依托农业兴办工业,着眼工业调整农业,面向市场搞活各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把产业互动力转变为经济竞争力,形成商品批量、加工批量和销售批量,最终实现产品升值、农业增长、财政增收。 三、借助外力,帮助发展
县域经济不是县内经济,更不是封闭经济。香格里拉县要牢固树立县外就是外,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并借助外力推动县域经济
36
发展。
一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全面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拿出最好的项目招商引资,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别人发财换自身发展。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吸引县外资金参与本县经济建设。
二是把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尤其是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加速传统产业改造。鼓励和支持企业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创新产业技术,支持企业引进、开发、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升香格里拉优势产业水平。
三是建立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促进本地发展的机制。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采用“引、聘、借”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型、市场开拓型、组织策划型、技术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引进有丰富市场经验的企业家和能人。 四是充分利用“香格里拉”的品牌优势,抢抓机遇,争取先发效应,不断策划组织开展各种具有国际水平和香格里拉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节、会、展、演、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声势,形成舆论热点,吸引全球注意力,使“香格里拉”这一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使香格里拉县不断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四、多方筹资,保证发展
改革投融资体制,扩大企业和社会投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手段市场化的、高效安全的资本运作支撑体
37
系,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资金,有效解决困扰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适当扩大政府在基础性、公益性、补缺性、保护性项目开发的投入。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香格里拉县的支持,以政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
二是寻求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努力争取各商业银行对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项目,特别是县域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联系与沟通,利用政府信用,推进“政银合作”,使市场前景好、效益明显、对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大的重大项目及时得到支持。
三是成立专业性投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围绕香格里拉县发展的重点和优势,组建县域经济发展专业投资公司,充分发挥资本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搞好监控的前提下,大胆将优质存量资产、特许经营权等一批优质资源交给投资公司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开发、配置,依托优质资源搭建融资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四是改革社会投资体制,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投资机制,不断增加投资,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38
五是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准备,不断推出大项目、好项目,做好扩大投资的具体工作。利用“BOT”或更为创新的方式,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进入,开发、孵化、储备和包装项目,创造投资热点。广泛运用新闻媒介、互联网和发布会,推行项目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特别是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推介,形成投资项目引资的聚集效应。
五、发掘资源,加快发展
香格里拉县具有最令人陶醉的、独的市
特软场
的资主
自源导
然优、
生势社
态。会
优按参
势照与
,“政”的
有府思
多引路
元导,
文、不
化、藏文化、亲合文化、包容文化
断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营造香格里拉软资源的声誉和形象,使香格里拉的神秘与魅力传扬国内外,使的
人家
们园
把和
香精
格神
里乐
拉园
视,
为争
自取
己各
心级
中政
府、各部门、各界人士(特别是县外的藏民)对香格里拉县支持和帮助,以软资源优势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六、创造环境,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造优良的
39
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突出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人与自然最和谐”的美好形象,推动香格里拉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是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有效地采取多种方式保持香格里拉良好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既考虑当前的发展,又不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加环保投入,强化环境管理。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塑造安定和谐的人文环境。香格里拉县具有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在新时期要把这种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同心力,动员更广泛的力量参与香格里拉建设,实现藏区的长治久安。
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观念,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投资软环境当成外向型经济的生命线,本着服务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园丁式”服务。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在制定的对外商投资普遍性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制定
40
正在阅读:
加快香格里拉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04-30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FM收音机设计与实现04-29
“十三五”重点项目-金属铂类抗肿瘤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09-26
团结的小蚂蚁作文400字06-23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公开课整理)10-02
数据库真题及答案06-08
山地车拆卸教程 - 图文03-01
孟子的主要思想05-02
2020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班级管理论文05-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香格里拉
- 县域
- 经济发展
- 加快
- 思考
- 土石方爆破施工合同
- 2013年秋一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
-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 09四级辅导教材答案(部分)
- On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ing their own business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 2013版用于立项光集成和光电集成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
- 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稿两篇
- 小学六年级升学综合测试(23)
- 加油站工作总结
- 绿道及其发展演变 - 图文
- 六年级奥数 比较分数的大小 (6)
- 沙颖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应急预案三化模板 - 图文
- 计算机二级模拟题
- 养生口诀
- 外发生管流程
-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集训-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Word版含解析
-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