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X - 17case02 - 20120501035833453

更新时间:2024-03-23 2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下《思想品德》教学案

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教学目标:知道文明社会需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在生活中做到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也

要学会尊重别人隐私。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过渡引入:春秋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礼”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段“礼”论透射了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对他人隐私的尊重。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你们尊重他人的隐私了吗? 二、呈现目标:

师:为了清楚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哪些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树立相互尊重的思想,做一个文明的守法

公民。

三、 感悟体验

师:随着文明的发展,公民之间理应对隐私更加相互尊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隐私被侵犯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同学们,下面我们用三张图片对照一下,看看你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侵犯别人的隐私的行为。 (一)不蓄意

1.观看图片

师:设疑导思:三张图片哪几幅是对公民哪些隐私的侵犯?请具体指出来 生:思考回答:略

2.投影总结:私拆他人信件、偷拍他人照片都是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行为。 (投影)尊重他人隐私,首先表现在不去蓄意打听和刺探别人的秘密。 (二)不散布

师:但是当你无意中看到和听到了别人的隐私,你会怎么办?假如你是教材中的“小尾巴”,会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生:思考回答:略

师:如果你不保守秘密,随意散布别人的隐私会给别人的精神上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明确:我国法律对因为宣扬隐私使他人受到伤害的作出了明确规定。 投影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993年6月15日第579次会议讨论通过 , 1993年8月7日法发[1993]15号)

八下《思想品德》教学案

第七条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和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四、思辨探究:

引导过渡:公众人物隐私常被侵犯,就连普通的未成年人隐私也时有被侵犯的现象,请看三位同学的小品表演《争吵》,你认为小品中的主人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

教师明确: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知道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监护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我们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严加约束,减少父母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担心。同时应用婉转的方式告诉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投影呈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解疑设疑:这里的个人当然也包括父母。现代社会是文明法制社会,公民必 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五、提炼升华

那么对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不是什么时候都不受限制呢?

请各小组展开讨论:公安机关为追捕犯罪嫌疑人,对其住所安装窃听器,是否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师:隐私权是相对的,有限制的。尊重他人隐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隐瞒和包庇犯罪,不能涉及危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六、拓展延伸

师:进入21世纪的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加强。在交往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他国的文化差异,也要尊重其他国家人们的隐私。有哪些方面被外国人认为是隐私而不愿让别人知道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比拼一下吧。

学生:(略)

师:综合大家的智慧,一共有八个方面: ◆ 不问收入支出 ◆ 不问年龄大小 ◆ 不问恋爱婚姻 ◆ 不问身体健康 ◆ 不问家庭地址 ◆ 不问个人经历 ◆ 不问信仰政见 ◆ 不问所忙何事

本课总结:每个人都有隐私,或许是一件事,或许是一个人,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隐

私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也只有尊重别人的隐私才能保护自己的隐私,才能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七、课后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调查表,了解身边的人(同学、老师、家长以及朋友等)对他人隐私尊重的情况, 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尊重他人隐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g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