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经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30 1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

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

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总的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经济现代化的程度: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

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自然经济比重逐渐减少,经济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的历史阶段;

(4)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状况:文盲半文盲人口减少,科技教育文化逐步走向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的生活水平:贫困人口逐渐减少,全体人民逐渐走向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经济文化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

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 段。

所有权

生产资料所有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权利关系或法律上的反映,(狭义的所有权(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关系

(1)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

(2)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与核心;生产资料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3)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而存在。国家出现后,才有关系法权化

(4)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但所有权对所有制有积极的反作用,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有制的重要作用。

所有制结构

是指各种类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组合状况及他们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

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

主体地位体现:

(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今后,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还可能会减少一些,但这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应该怎么做?

为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 (1)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主要体现在,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的比重可以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 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国有经济必须从过于宽泛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和一般性行业中有选择地退出.国有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益.

所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

(1)所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2)所有制形式是指自身的具体形式.公有制的自身具体形式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3)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一定所有制经济采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两种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实现形式

What:

公有财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鲜明特点: (1) 具有多样性,交错性,渗透性 (2) 体现社会化生产

的一般要求

多样性: (1) 国家所有,国家直接经营 (2)股份经营以及企业拥有独立产权 (3)承包经营

还有企业所有,租赁经营,全民所有,集体经营,合作经营,联合经营

按劳分配

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

分配制度。

(1)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是个人劳动收入分配的惟一尺度

(2)收入分配的对象不是全部社会产品,而是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国民收入中用做个 人消费的部分

(3)取得收入的劳动必须是为社会所提供的劳动。

(4)作为劳动收入分配标准的劳动量必须是社会平均性质的劳动

按劳分配与马克思

1.按劳分配中的“劳动”存在的社会形式不同 2.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表现形式不同 3.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不同

4.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的脱节程度不同 5.按劳分配的标准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f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