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儿科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更新时间:2024-06-06 15: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样学好中医内科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总论

一、中医内科学定义和范围 1.定义 :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 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所以叫“大内科”。

2.范围 :包括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 二:中医内科学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医内科学的起源—— 《黄帝内经》 2.辨证论治的确立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3.中医内科学的成长 (1)晋

王叔和 《脉经》十卷,

葛洪《肘后方》 (2)隋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是中医病理专著。 (3)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是两部大型的临床医学全书, (4)宋

《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是国家颁行的大型方书,其中内科部分占很大比例。 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5)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河间六书》。 张从正,——“攻下派”,《儒门事亲》。 李东垣,——“补土派”,《脾胃论》。 朱丹溪,——“滋阴派”,《局方发挥》。 4.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明代

薛己《内科摘要》首先用内科命名医书。 王纶.《明医杂著》 王肯堂《证治准绳》 张介宾《景岳全书》 秦景明《证因脉治》 李中梓《医宗必读》

清代: 中医内科学的巨大成就是温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 王孟英《霍乱论》 以内科为主体的书籍诸如 吴 谦《医宗金鉴》 张 璐《张氏医通》 沈金鳌《沈氏尊生书》 李国粹《证治汇补》

王清任《医林改错》 近代及建国以来

唐宗海《血证论》 秦伯末《谦斋医学讲稿》 蒲辅周《蒲辅周医案》 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 三: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四、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一)辨证原则

1.全面分析病情:四诊、分析、整体观念 2.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二)治疗原则

1.调节整体平衡 2.审证求机论治 3.明辨标本缓急

4.把握动态变化 分段进行治疗 5.顺应异法方宜 6.据证因势利导 7.先期治疗未病

五、中医内科疾病的辩证论治需要掌握的重要环节

四诊、识病、辨性、定位、求因、明本、立法、选方、遣药、临床观察验证。 各论

本教材共51个病证即:

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肺胀、肺痈、肺癌、 饮证 胸痹、心悸、厥证、自汗盗汗、湿阻、

呃逆、呕吐、噎膈、胃痛、泄泻、痢疾、腹痛、便秘 胁痛、黄疸、积聚、鼓胀、血证、 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 腰痛、消渴、痹证、痿证、瘿病、疟疾

不寐、郁证、眩晕、头痛、中风、耳鸣耳聋、癫狂、痫证、痴呆、 颤证、痉证、内伤发热、虚劳

中医内科学习方法

(一)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学习 1、总论:了解熟悉

2、 各论:内科学的核心内容,熟悉掌握 1).概述部分重点掌握病证定义。

2)病因病机是临床辨证和确立治则关键。 3).辨证论治是学习内科的基本目的和着眼点 (二).古今参考资料学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古籍 :(1)浏览 (2)选读 (3)详读 2、期刊杂志:了解研究进展,动态变化。 (三)、理论联系实践

1、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知识(中基、中药、中诊、方剂)。

2、早临床、多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辨证施治意识与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