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创作

更新时间:2023-10-24 08: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白木刻创作历程与心得

【摘 要】通过从对黑白木刻的不了解到欣赏,再到深入了解黑白木刻的发展历史,从而去动手感受领悟黑白木刻的世界,纠正对黑白世界死板而沉寂的观点。分析黑白木刻产生的别样的视觉效果,体现木刻手法的不可替代性。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依据作者的感悟表达不一样的情愫。

【关键词】黑白木刻;历史;领悟;创新;复古

雕版印刷大约起始于唐代。宋朝时期,木刻版画已经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的刻画内容已不仅仅止于佛教,更融入了生活元素。到了元、明时期,更是融入戏剧的精华,线条柔和,内容丰富,工质细腻,这也是木版画的巅峰时代了。这时木版画作为一种插图艺术流行于当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优秀木刻家和作品,并且出现了地域性派别,对当时影响最大的要数徽派版画。清朝的皇家木刻以写实为主,更注重描写民间风土人情,而民间木刻这时更受关注,而清代具有鲜明民间特色的木刻,在逆境中出乎意料的得到发展,体现了民族审美的风采,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现当代时期,照相技术的引进差点使木刻艺术濒临绝境,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拯救了木刻艺术的这场浩劫。雕版印刷早期主要是在普通民众中流行,用以印刷佛经、佛像、历书、字书等日用书籍。[1]也就是说,黑白木刻的产生就相当有实用性,排版印刷,后来,打印机替代了黑白木刻的使用功能,然而,黑白木刻自身所带的一种美学价值被大大提升。

当木刻的制作不再以追求印数以获取其最大的复数性效益为终极目标时,木刻才真正得到解放。[2]黑白木刻相当于一匹千里马,被慧眼识珠的伯乐相中,艺术道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要深入了解黑白木刻的世界,必然要学会欣赏,从不同的作品出发,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集众家之所长,才能全面领悟。 一、黑白木刻——《我的大学同学》创作 1、临摹为主的前习

我真正了解黑白木刻其实没多久,也是在我运用了这种手法之后,才出现了以上对黑白木刻的考究思考。喜欢上黑白木刻是因为它有着强烈的对比,简练而有张力。在黑白木刻版画中,黑与白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明度的表现。[3]一正一负,一强一弱的感官是那样刺激。

钻研的过程是漫长的,起初是临摹,临摹的好处一是可以练刀工,线面是用刀刻出来的,离了木刻刀是达不到对象目的的。[4]二是可以从大师的作品里看成熟的画面效果。第一幅临摹作品完成,看了一地的木屑,很有成就感,用刀大致可以掌握了,但是这毕竟是临摹,如何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还要好好思考。因为我的临摹是人物,老师说最好我的作品跟临摹作品挂钩,这样可以汲取成品的优点,把大家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上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探索的过程说实话是比较痛苦的,就像换血一样,先抽出自己的血,再在自己的作品里输入新鲜血液,有时候很迷茫了,

老师就提点一下,刚开始跌跌撞撞,所以第一幅作品略有瑕疵,毕竟这是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效果不尽如人意没关系,只是觉得一颗大脑可以想无数的构思,一双手可以刻无数幅画,到我满意时,可能也就是脚下堆积了许多木屑而已。

综上所述,我对黑白的熟悉与喜爱,加上老师的支持,所以黑白木刻作为毕业创作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2、名家技法的借鉴

图1 我的大学同学

接下来就是选题问题,当我想创作一些校园题材时,老师建议我将之前的人物作品做一系列——《我的大学同学》。说实话,这个题材定下来,我是比较兴奋的,手下刻画出熟悉的大学同窗的模样,时而动感,时而安静,时而风采焕发,时而轻舞飞扬,作品的主人公就是身边的人,这是我非常期待的。

动手是有些许紧张的,不知从何刻起,也怕失误,人物的肢体语言我该如何表达,衣着我该怎么刻画,头发,眼睛怎么去体现,问题都显现出来了,所以迟迟不敢动刀,老师建议可去借鉴某一大师的语言。而我的临摹作品,具有独特的大西北地域性风格,版画家邹晓萍在衣角的处理上非常利落,通过三角刀与圆口刀的变幻,线

条与块面处理的游刃有余,黑白搭配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于是,这一组创作,我决定结合这一作品,拾取我需要的纹路搭配,并且采用她的这种程序式构架。

我创作的我的大学同学,不一定非得穿着时尚才算当代大学生,我会考虑在动态上体现大学生特有的青春与活力,衣服上的纹路随着她们的姿势而改变,也不会显得累赘不自然了。我所创作的大学生组图虽说描写当代大学生,但也结合西北部古老的衣带特点。我希望可以有一种厚重踏实而又青春奔放的感觉。 3、创作过程的体验

这一流程下来,我的感触也是颇深的,从不明就里到一知半解,从欣赏评价到亲力亲为,我深刻了解到黑白木刻已不仅仅是一门大学艺术课程了,也是一种文化的血脉。现代社会生活浮华与世,人的思想是浮躁的,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没怎么吃过苦的大学生,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总是有时觉得想法很多但是无从下手或者干脆不去想,照搬书本上的临摹,其实这也是我们学习过程的通病。 创新意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淡薄的,现在让我们去跟学前班的小朋友比画画,在技巧上我们会略胜一筹,但是在创造力上实在有些欠缺了。并不能说我们被言传身教的太多而丧失了想象的天性,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在学习中学与思的不平衡性。 所以我所提倡的理念也很鲜明,黑白木刻本身就带有很浓厚的中华之国粹的气息,好几百年过去了,交错于线面之间,穿梭于阴阳

之界,刀味依旧浓厚,黑白依旧融合,在这基础上,不同的艺术家开始了不同的钻研,有些注重黑色大块面,有些注重线条虚实变化,好的作品总是那么古朴又不乏新鲜元素。我想,这就是精华之所在吧。

二、对黑白木刻的展望

谈及黑白木刻发展道路,我认为黑白木刻未来会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日本的小学生在小学期间已经开始学习木刻版画,木刻也像一种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刀法的排列决定了黑白灰的情感融合,孩提时代的感官世界也由此开始自我创作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黑白木刻在中国也会成为一种与素描色彩平行的基础课程。这样,黑白木刻就会有一个广而大的发展,木刻工具除了刻刀会不会再添加别的辅助刻制?木刻在之后是不是就直接展示原版木刻就不需要复制到纸张上?中国会不会产生一个木刻之乡?看似天马行空,却也是我真实的想法。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黑白木刻在历史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刻画不同的文化涵养,在不同的文化涵养中体现不一样的价值观,老祖宗的东西值得传承,更值得古今结合,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几百年前,会发现当时的人类别样的睿智。有些东西是不应该摈弃的,创新而不失质朴,创意而不失复古,既要尊重老一辈的积淀,也要注入年轻的血液,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光辉印记。

【参考文献】

[1]李仲.木版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康宁.刀木之音_黑白木刻艺术语言随想[j].美术,2009(12) [3]吴家跃、邓刚.黑白木刻版画的虚实处理[j].美术大观,2008(4).

[4]沙永汇、徐彦婷.黑_白与灰调系列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表现意义[j].艺术研究,2008(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