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易错题练习(整理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2 1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填空

1.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3.1992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4.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5.教学要旨在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主题教育理论)

6.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7.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答案:C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答案:C

3.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答案(1)

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多元智能理论

答案:(2)

5.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答案:(1)

6.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答案:(1)

7.《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新的教育工作方针,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均衡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E、提高质量。

答案为A

8. 对于《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战略主题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智育为先

B、坚持知识为重

C、坚持全面发展

答案:C

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规划纲要》的亮点()

A、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B、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C、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普及制

D、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答案:C

10. 对《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保障任务不符合的一项是()

A.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B.保障经费投入。

C.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D.推进依法治教。

E.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F.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答案:C

1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于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举行,会议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五项要求。请选出会议地点和提出要求人选正确的一项()

A.北京胡锦涛

B.上海胡锦涛

C.北京温家宝

D.广州温家宝

答案:A

12.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

A.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B.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能力

D.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答案:A

13.()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

A.奥苏贝尔

B.布鲁诺

C.华生

D.斯金纳

答案:A

14. 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答案:B

15、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答案:B

16、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答案:A

17、(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 : 开放教学

B : 复式教学

C : 个别教学

D : 课堂教学

答案:A

18、选择合理的( )是备好课的前提。

A : 教学目标

B : 教学内容

C : 教学者

D : 课程制定者

答案:B

1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答案:B

2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十五大)

21、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教学 B.团队工作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答案:D

22、《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旨达”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D

23.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答案:D

24、我国在哪一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

A 1982年

B 1986年

C 1988年

D 1990年

答案:B

25.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答案:ABCD

26.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的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A.前沿性 B. 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答案:BCD

27、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答案:ACD

判断

1、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P184 ( x )

2,.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 x ) 3.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v )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5、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x )

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v )

7.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 正确 )p48

8.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最主要的来源( v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v )

10.、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 v )11、实行有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有效教学)(x)

12.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训练和一般问题解决的方法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x )

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传授知识。( x )

是领会知识

14.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v )

15.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 v )

16、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是写好教案。 ( x )

(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案交叉备课,加德纳提出)

17、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 (√)

18、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19.传统教学手段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师凭借其自身的身体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教具。 (×)

二是直观辅助教学手段

20.当前,世界各国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通常是从教科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 社会性和教育性21.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问题或整体问题。要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必须交叉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反映了教学手段的协调性。 (×) 这反映了教学手段的整合性22、公开课是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公开课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展示课。(×) 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示范课

23、事实上,相对教科书文本的内容来说,内容结构是其焦点和核心指标之(×)

内容难度是其焦点和核心指标之一

24、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螺旋式上升和直线式

25人们对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和观察分析法( x)

有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26.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x)

2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写好教案。 ( X) [交叉备课,加德纳提出]

28.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X)[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9.开放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X)[课堂教学或班级教学]

30.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X )

31.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合作。(X) [仅帮助、引导]

32、一般地,任何一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v )

33、研究学生主要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征。(v )

34.课堂讲授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X )[布置作业]

35.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X )[为了学生]

36.备学生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X)[主体、差异、发展]

37、知识是条件性课程资源。( x )是素材性课程资源

38、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 x ) [还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39、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x )

40、选择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备好课的前提。 (x ) [教学内容]

41、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v )

42、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x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2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