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6 23: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

此章内容属于新课切入和引导部分,不安排习题。

第二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填空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 ,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语言中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和 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 ,而且也是思维的 。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 半球控制语言活动, 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5.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

6.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 ,没有 。

7.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 ,言语是个别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 。

8.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 交际。

9. 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信息论的角度可以将其理解为 和 的过程。

10.文字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 工具,旗语是建立 在 基础之上的 工具。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

4.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找到一匹马,只能找到一匹具体的具有某种色彩、某种体态等等特征的马。( )

5.绘画和音乐都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都可以算是代表语言的符号。( ) 6.现代社会,随着沟通方式的日益增多,语言的重要性也在日渐削弱。( ) 7.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纯自然现象。( ) 8.没有语言,人类照样可以思维,就像聋哑人那样。( )

三、分析题: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哪些是语言学中所说的“语言”,哪些是语言学中所说的“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替?

1.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2.你这个人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4.两个人熟了,自然也就有了共同语言。

5.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你老哥就言语一声。 6.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四、问答题

1.每个人都有说话的自由,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ó(活)”,这是为什么?

2.人类语言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会的?为什么?

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 4.人们平常常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这是不是说,语言具有阶级性?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语言;2.结构规则;3.交际工具、工具;4.左、右;5.说话(语言);6.全民性、阶级性;7.一般的、具体的;8.口语(口头);9.编码、解码;10.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语言和文字、辅助性

二、辨析正误

1.×;2.×;3.√;4.√;5.×;6.×;7.×;8.× 三、分析题 1.这里的“语言”实际上是语言学中的言语,是指写出来的话或运用语言的结果。 2.这里的“说话”实际上是指语言学中的言语,是运用语言的具体动作行为。 3.这里的“话”实际上是指语言学中的语言,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言。

4.这里的“语言”既非语言学中的语言也非语言学中的言语,它是指交际双方具有共同的观点、看法或认识,实际上是观点、看法或认识的代名词。 5.这里的“言语”是语言学中的言语,意思是“告诉”,是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 6.这里的“语言”实际上是语言学中的言语,即符合工人身份和文化水平的话语。 四、问答题

1.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但语言是有规则的,在具体说话过程中运用什么材料说和怎么样组织材料来说却是不自由的。每个人生来就已经处于一张已经编织好了的“语言网”之中,他在说话时要受到已有语言系统的制约,不是想怎么说就能怎么说,其所说出来的话必须要符合整个社会的交际习惯,这样才能为社会所接受、认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得我们所说的话符合语言系统中的既定规则,不能够随意创新,要在既定规则的支配和指导下组织语句进行交际,也只有如此

我们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把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的传递出去,并且让受话人加以理解和接受。

2.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人类的语言能力表现为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们在人类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无论是抽象的思维能力还是灵活的发音能力,后天的学习只能使它们获得更好、更纯熟的发展,但如果一个人生来就不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单靠后天的学习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当然,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但在具体社会中运用这种语言能力去学会什么样的一种具体的语言则是后天的事情,这确实与人类后天的学习密不可分,受到后天语言学习环境的直接影响。

3.任何一种语言中包含的句子的数量虽然是无限的,但其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的数量却都是有限的。无限的句子实际上都是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按不同方式不断组合所生成的结果。人类掌握语言并不是掌握语言中的所有句子,而是掌握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只要掌握了有限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人类按照已经学会的组合或聚合手段来组织词汇材料在符合结构规则的前提之下就能够随时随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句子,就能够满足交际表达中的实际需要。掌握语言的关键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具体的句子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限的语言“建筑材料”与语言的结构规则,既然语言中无论是材料还是结构规则都是有限的,那它也就为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掌握它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当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结构规则也就意味着人类掌握了这种语言。 4.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同一社会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相同。正因如此,尽管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也许很少交流,但相互之间所说的话基本也能听懂,地主阶级说“天要下雨了”与农民阶级说“天要下雨了”在意思上并无什么差别。尽管语言没有阶级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某些阶级、阶层会人为的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为其附上阶级色彩,用其来表达具有阶级性的思想,因此有阶级性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使用语言的人。说“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里所谓的“语言”指的都是说话人的语言风格和看待某些问题的基本观点与认识,而并不是语言学中“语言”这个概念本身。

第三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

1.任何符号,都是由 和 两个方面构成的。

2.语言符号是 和 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

3.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

4.语言符号具有 和 的特点。 5.语言的底层是一套 ,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 ,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 ,第二级是 ,第三级是由词组成的句子。

6.语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分别是 关系和 关系。

7.符号可以分为三类,即: 符号, 符号和触觉符号。例如,语言是一种 符号,盲文是一种 符号,旗语则是一种 符号。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这说明人和动物都有本质上相对的语言。( ) 2.从语言本身结构上看,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实质上都不过是同一种符号。( ) 3.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

4.语言具有任意性,因此我们如果愿意,把“袜子”说成“鞋子”也可以。( ) 5.同别的符号相比,语言符号具有灵活运转的特点。( )

6.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等其他方式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

7.“失去生命”这一意义,汉语用“sǐ”表示,英语用“die”表示,那是因为不同民族对同一意义有不同理解的缘故。( ) 8.人类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人类具有说话的生理特征,这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 三、名词解释

1.符号 2.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3.能指与所指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四、问答题

1.秦朝的赵高曾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为“马”。这是什么原因?

2.符号与征候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从前,有一个学生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听了你们的讨论,我知道了人们怎样测定各星辰之间的距离,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星辰的名称的呢?”请你替该天文学家回答这一问题。 4.人类语言与所谓动物的“语言”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5.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那么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界声音的各种拟声词也具有任意性吗?

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能指)、意义(所指);2.声音(音)、意义(义)、物质形式(形式);3.约定俗成(规定);4.任意性、线条性(线性);5.音位、序列、语素、词;6.组合、聚合;7.听觉、视觉、听觉、触觉、视觉 二、辨析正误

1.×;2.×;3.√;4.×;5.√;6.×;7.×;8.× 三、名词解释

1.符号:在认识活动中,人们常常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这个代表乙事物的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即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他种事物的标记。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灯,红灯是语言中“禁止通行”的符号,绿灯是“可以通行”的符号,黄灯是“准备停车或慢行”的符号。

2.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聚合关系由符号之间分类而成。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就是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编结而成。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3.能指与所指: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那个成分。所指是指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内容。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是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无理据的,不可论证的,是有使用这种语言符号的社会所约定俗成的,这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四、问答题

1.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但是不可把任意性误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以为谁都可以随心所欲,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语言符号也是如此。“鹿”和“马”这两个符号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各有所指。任何个人包括赵高这样的高官也是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所指,所以人们仍然称马为“马”、称鹿为“鹿”,并没有改为称鹿为“马”,称马为“鹿”。

2.符号与征候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例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人家。这里的“炊烟”就是征候,由它可以推知有人家存在,可见“炊烟”与“人家”之间的联系是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炊烟”本身就是“人家”的特征之一。而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通过符号的形式并不必然能够推知该形式所代表的实际内容,符号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其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例如,汉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

3.这些星辰的名称就是它们的符号。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是符号所具有的任意性特点。星辰的名字正是天文学家们给的,是约定俗成的,天文学家自然就知道星辰的名称。

4.人类语言的单位是明晰的,动物“语言”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分析不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装。人类语言在音义结合上具有任意性,而动物“语言”即使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也至多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非常僵硬,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动物“语言”则不能分解成独立单位,谈不上

有结构,更不用说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动物“语言”则是封闭的,其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受特定刺激的限定,其交际方式和所表的意义通常能够一一列举。人类语言具有传授性,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动物“语言”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带来的。人类语言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而动物“语言”只是最当时当地情景的反应,只能传递当时当地的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

5.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拟声词,这些词是由模拟自然界的声音而创造的,如汉语中的“乒乓”、“叮铃铃”、“轰隆”、“哗哗”、“哐当”等。这些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不完全是任意性的,但也不完全是非任意性的。不同语言或方言对同样的事物所模拟出的声音可以不同。例如“布谷鸟”的叫声,汉语的拟声是bù gū,英语的拟声则是cuckoo;同样是汽车喇叭声,有的汉语方言叫didi,有的方言叫dudu,还有的地方叫benrbenr,各不相同。另外,拟声词在所有语言中的数量都非常有限。所以,总的来说,拟声词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其所表现出的任意性也是非常强的。

第四章 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 属性和 属性,前者又包括 属性和 属性。 2. 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是以 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 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4.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 、 和 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又分别包括 , 和 , 、 和 。 5.音素可以分 和 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 。

6.汉语音节可以分为 、 和 三部分,其中 又可以分成 、 和韵尾。

7.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 和 决定的。例如“p”就是 、 、 、 音。

8.音位可以分为 和非音质音位两类。常见的非音质音位主要包括 、 和 。

9.元音的音质是由 、 以及 三个方面决定的。 10.汉语普通话里的轻声现象,主要与语言四要素中的 有关。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国际音标中有些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 ) 2.非音质音位同样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 3.[g]和[k]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能够区别意义。( ) 4.语音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生理属性。( )

5.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主要是由语音四要素中的音质的不同决定的。( ) 6.[a]、[A]、[ɑ]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个音位的三个自由变体。( ) 7.元音[i]和[u]的发音差别主要是舌位前后不同。( )

8.一个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的总和,音位之间的对立通常表现为若干对发音特征的对立。( )

9.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都有前、央、后、高、中、低、圆唇与不圆唇之分。( ) 10.语音就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各种声音形式。( ) 三、名词解释

1.音位与音位变体 2.区别特征 3.语音四要素 4.音节 5.语流音变 6.四呼

7.复辅音 8.清辅音与浊辅音 四、分析题

1.指出下列各音素的发音特征。

[y]、[k’]、[f]、[ts]、[m]、[?]

2.根据所描述的发音特征,指出其是哪一音素。

1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

2舌面前、清、擦音 ○

3双唇、清、不送气、塞音 ○

4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

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

6舌尖前、浊、边音 ○

3.请把下列汉语音节中的音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下面A、B、C三项中(没有的一项,在下划线中填“无”)。

1上海 ○2首都 ○3考试 ○4前线 ○

1 、 ;○2 、 ;○3 、 ;○4 、 A.韵尾:○

5 、 ;○6 、 ;○7 、 ;○8 、 B.声母:○

9 、 ;○10 、 ;○11 、 ;○12 、 C.韵腹:○

五、问答题

1.确定一组音素是不是同—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应遵守哪几个原则? 2.声音大,音高就高吗?为什么? 3.语音与其他声音又什么不同? 4.音位与音素相比,区别何在?

5.什么叫脱落?请举例对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加以说明。 6.应该如何认识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

7.语音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该属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8.元音与辅音在发音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社会、物理、生理;2.音素;3.拉丁、方括号;4.动力系统、发音体、共鸣腔、肺、喉头、声带、口腔、鼻腔、咽腔;5.元音、辅音、受到阻碍;6.声母、韵母、声调、韵头、韵腹;7.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清、送气、塞;8.音质音位、时位、调位、重位;9.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嘴唇圆展;10.音强(音重) 二、辨析正误

1.×;2.√;3.×;4.×;5.×;6.×;7.×;8.√;9.×;10.× 三、名词解释

1.音位与音位变体:音位是指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可以看成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我们称其为音位变体。 2.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体,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就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之间的区别。每个音位都包含若干个区别特征,因此音位也可以看成是一束区别特征的集合。 3.语音四要素:语音四要素是指从语音物理属性角度分析来看语音最为重要的四个物理特征表现,即:音高、音重、音长以及音质。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音重又称音强,就是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振动时间的长短。音质就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形式,更具体地说,音质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腔的形状,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4.音节:音节是由音位组成的语流中最小的发音单位,同时也是人们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5.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一般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具体表现形式。 6.四呼:四呼是汉语音节中韵母的一种分类方式。汉语韵母中凡是以i为韵腹或韵头的叫齐齿呼韵母,凡是以u为韵腹或韵头的合口呼韵母,凡是以ü为韵腹或韵头的叫撮口呼韵母,凡没有韵头或以a、o、?为韵腹的叫开口呼韵母。开、齐、合、撮四呼是汉语音位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7.复辅音:复辅音是音节内部处在同一个紧张增强阶段或减弱阶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组合。例如英语sky中的/sk/就是由两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汉语则没有复辅音形式。

8.清辅音与浊辅音:辅音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出现颤动,参与发音,可以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两类。当辅音发音时,若声带颤动参与发音,则该辅音为浊辅音;若声带不颤动不参与发音,则该辅音为清辅音。

四、分析题

1. [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k’]:舌面后、清、送气、塞音

[f]:唇齿、清、擦音 [ts]:舌尖前、清、不送气、塞擦音 [m]:双唇、浊、鼻音 [?]:舌面后、浊、鼻音 1e;○2x;○3b;○4ch;○5o;○6l 2. ○

1ng、i;○2u、无;○3o、无;○4n、n; 3. A.韵尾:○

5sh、h;○6sh、d;○7k、sh;○8q、x; B.声母:○

9a、a;○10o、u;○11a、i;○12a、a C.韵腹:○

五、问答题

1这几1.确定一组音素是同—个音位的各个条件交体,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这几个音素是互个音素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即不处于对立关系中;○

3这几个音素在发音上是相似的,彼此之间的补分布的,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将这几个音素处理为一个音位不影响整个语音系统的内部平发音差别不太大;○衡,符合系统性要求。

2.音高的概念容易和音强相混,音高是声音的高低,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前者取

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与发音体的粗细、长短等质地有关,而跟发音人用力的大小无关;后者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振幅,振幅的大小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以及呼出气流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一个人的声音大,只能说明其音强强,但并不见得音高很高;同理,一个人的声音低也不一定嗓门就小,而只能说明其音强较弱。

3.语音专指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通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主要表现在: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且必须具有意义和交际的功能。所以,如果不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就不是语音,如风声、雨声、狗吠、马嘶等;人类发出的不表达任何意义的声音也不是语音,如打喷嚏、打呼噜等。这些都只是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语音。

1两者划分的角度不同:音位着眼于语4.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音的社会属性,即辨别意义的功能;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从音质的角度

2两者划分的范围不同:音位以某种语言或方言为范围,音素以人类的来划分;○

语言为范围。 5.在语流中,弱化的音往往会进一步小时,或为了发音的方便而有意省去某些音,这就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如汉语中“豆腐[t?u fu]”读成“[t?u f]”,[u]在轻声音节中脱落了;“东西(dōng xi)”读成“dōng x”,元音[i]脱落了。不仅汉语如此,英语中也同样存在音素脱落的情况,如“I am a student.[ ai ?m]”经常会读成“[aim]”,元音[?]脱落。

6.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具体的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存在。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都只是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平等关系。而选择哪一个变体作为该音位的代表则往往根据是否常用、符号是否简便来确定。一般说来,使用频

率较高、印刷简便的变体则是该音位的书写代表。例如,在汉语普通话里,/a/音位就包括[a]、[A]、[ɑ]三个成员。在平时运用中通常就选用最常用、印刷方便的[a]来代表/a/,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即为了把它跟/i/、/o/、/e/等音位区分开来,而在具体音节中出现的,则或者是[a],或者是[A],或者是[ɑ]。

7.语音的本质属性是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语音的表义功能由社会所赋予,是社会的交际需要使人发出的声音成为语义的载体,又是社会习惯使特定的音同特定的意义结合在了一起,比如汉语普通话用ai表示“爱”、“碍”等意义,英语却用近似的音表示“我(I)”等意义。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言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不同的社会会选择不同的语音,比如汉语中有的语音,像j、q、x三个辅音,英语中就没有;而英语中的tr、th等音,汉语中也没有。语音的地域性同语音的民族性有相似之处,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语音的这种地域特征同样由社会所决定。

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8.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u,因而气流经过

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都是先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

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的各部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

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发音器官显得特别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出来的气流较弱。发辅音的紧张。○

时候,由于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

第五章 语法

一、填空

1. 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习惯,其包括 和 两部分。

2.英语的book由单数变为复数books,所采取的语法手段是 。

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

4.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 语素和 语素合称为 构词语素,把词尾语素则称为 语素。

5.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具体作用把语素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以及词尾语素三类,例如英语happinesses中,es属于 语素,ness属于 语素,happy则属于 语素。 6.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是 ,“怕得要命”是 , “火速准备”是 ,“大家加油”是 ,“积极、热情”是 。 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语法范畴是 。 8.“白布、白描、白说”三个语言单位中,属于词的一个是 。

决定的。具体来说,即:

第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语言不可能有突变。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才逐渐形成、丰富和完善起来的。要在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对它人为地实行突变,既不可能,也不允许。之所以不可能,是由于语言作为一套全社会所约定的符号系统,既不由某一个人的意志来左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立起来;之所以不允许,是因为倘若如此,人们的交际就会出现障碍甚至中断,整个社会就会解体。

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它又是一种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特殊的社会现象。这一特点也肯定了它没有必要发生突变。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也就不存在为哪个特点阶级服务的问题。因此,社会革命可以依靠保暴力手段在极短的时间甚至只是一夜之间砸碎旧的国家机器,语言却不必也随之毁灭自己的原来面貌,去重建一个全新的形式。语言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中,都是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的工具。过去如此,今后还一如既往。它的这一特殊性质,是我们理解语言没有必要发生突变的关键。

3.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某一种语言当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像我国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均来自汉语;而英语和德语均来自共同的日耳曼语。但汉语、英语、日语之间则既非方言,也非亲属语言,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历史同源关系。辨认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不决定于被比较的两者自身差别的大小,而决定于社会条件。例如,看这两种交际工具的使用者是否属于同一民族,这两种交际工具之上是否还有一个共同标准语存在于各地区人民之间。北方汉语的普通话和广州话之间的差别很大,北京人多半听不懂广州话,而广州话和江西话之间、江西话和福建话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彼此间很难同化,所以有的人就认为这是几种不同的语言。这当然不对。因为北方人、广州人、江西人、福建人等都是同一民族——汉族,并且有普通话和书面语作为各地区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相反,不学荷兰语的德国人和不学德语的荷兰人能大体听到对方的话,如果按二者自身差异的大小为标准,荷兰语和德语最多应为同一语言的两个方言,但它们却被公认为两种独立的语言。原因在于荷兰人和德国人早已分化为两个独立的民族,而且在这两者之上也不存在一个共同的标准语。同理,俄罗斯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其间的差异远不如北京话和广州话的差别大,然而它们是公认的三种亲属语言。

4.基础方言,即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那种方言。以哪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各民族的共同语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都相同。像汉民族的共同语为什么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是由于政治、文化上的原因。近千年来,北方方言的代表地点北京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政治中心,是辽、金、元、明、清的都城;而西安、开封、洛阳等几朝古都也都处于北方方言区里,因此,几百年来,北方方言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施政工具,被称为“官话”。另外,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人话本、元曲、明清的白话小说等,都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创作而成,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再者,北方方

言的使用区域和人数也在所有的地域方言中占绝对优势。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北方方言成为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而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为伦敦方言则取决于伦敦在经济上的显赫地位。英国的产业革命以伦敦为中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大批劳动力。来自各方言区的人们彼此交际多有不便,因此纷纷效仿伦敦方言,一时间伦敦方言声势浩大,进而成为英吉利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通常以整个基础方言的词汇、语法为主要来源,但语音系统则只以基础方言区的某一地点的语音为依据,如意大利的共同语就是以多斯岗的首府——佛罗伦萨的语音为标准。

5.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下列因素是促使地域方言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在共同点上因此不断减少,而语言表达之间的不同点则日渐增多。由此,久而久之,不同地区的人在说话时相互间就会产生交际理解上的困难,难以交流,不同的地域方言就此形成。第二,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因生产、贸易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利,故此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而导致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状态,这种不完全分化的社会状态也会促使地域方言的产生。第三,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而使一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另外,语言自其产生起,其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就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这些发展演变总是开始于某一地区内的人群,然后再向四方扩散,这也是导致地域方言产生的重要原因。

6.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的发展。这是引起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纵观任何一种语言的历史,我们都会发现,语言从古到今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语义,尤其是词汇的丰富,在各种语言中都比较显著。这是为什么?其基本前提和外部原因应归结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每前进一步,就必然带来一些新的事物、现象、认识和行为,要代表和反映这些新事物、新观点,就要创造一些新的词语,久而久之,语言的词汇就丰富起来了。另外,语言的发展还可以表现为:一些原来统一或比较统一的语言后来分化了,或分化为地域方言,或分化为几种不同的语言;与之相反,有些本来并不统一的语言或方言却走向了统一。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语言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了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举例来说,汉语在浊音清化以前并没有卷舌辅音,到了15世纪以后,卷舌辅音的演变才最后完成。再比方,汉语在古代时期有一套入声韵尾,而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这一套入声韵尾不见了。类似现象,我们很难说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另外,在同样的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下,不同的语言也会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变化。语言是成系统的,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彼此对立、彼此联系、彼此制约,其中一个要素起了变化,就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同时,由于各个语言原本在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构造上就不尽

相同,因此,其相互影响的结果——语言发展的方向也就各不相同。

据此,要考查引起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一定要顾及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整体的发展和变化,它直接源于社会的历史发展。一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和特殊的发展方向,它与社会没有直接联系,而应从语言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上寻求答案。

7.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尽管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两者并不相同。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同一地域内一般只有一种地域方言,但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社会方言。其次,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即在词汇方面有些特殊词汇,语音、语法即使有特点也不是主要的。最后,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语言。

8.所谓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说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组成。在这三部分中,变化最快的是词汇。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要稳定得多,尤其是语法。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密切,因而反映也最灵敏。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是最先在词汇中得到反映。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新词按照这种规则构成,旧词的消亡也不会对它产生影响,在语言中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发展是和缓慢的。而语音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它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即使在词汇这一部分内部,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词汇的发展较语音、语法要快,大多数是就其中的一般词汇而言。基本词汇也是比较稳固的,即基本词汇的发展较之一般词汇要缓慢得多。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域内也可能不一致。在甲地区变的,未必在乙地区变;或者在甲地区这么变,在乙地区却又那样变。这正是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填空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

2.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 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 。 3. 和 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的形式。

4.语言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现 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在融合过程中,有 融合和 融合两种情况。

5.在几个民族的融合过程中,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由 决定的。

6.“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 。

7.词语的借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往返借用的现象,其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 和 这两种语言之间。

8.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 和 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例如英语的coffee、sofa,汉语就译成了 、 。

9.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互相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 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10.世界上现存最有活力的洋泾浜是广泛使用于 的Tok Pisin。它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定型,有自己的文字、文学、报纸和广播。

11.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可以被孩子们作为 来学习使用。

12.语言融合需要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 的局面。

13.意译词里有一种 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还把它的 也转植过来。 二、辨析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意译词是意义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其属于借词的一种类型。( )

2.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的语言,在语言的融合过程中也一定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

3.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的必经阶段,所以双语现象必然会导致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最终统一为一种语言。( )

4.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会发展为克里奥耳语。( ) 5.语言融合,如果通俗一点来理解,就是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 6.语言中,共同语和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

7.汉语的“马力”一词属于仿译词,其源于英语中的“horse power”。( ) 8.汉语的“香槟”一词属于意译词,其意义来源于英语。( ) 9.洋泾浜和皮钦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指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 10.英语中借词所占的比重相当大,约占其词语总数的一般,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地道的混合语。( ) 三、名词解释

1.借词 2.仿译词 3.双语现象 4.洋泾浜 5.混合语 6.语言融合 7.意译词 8.音译加意译词

四、问答题

1.“洋泾浜”作为一种语言接触的产物是如何得名的?它有什么特点? 2.语法成分也能够借用吗?请举例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从借词的层次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相互交往的历史? 4.克里奥耳语是如何产生的?其与洋泾浜语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借词与意译词是一回事吗?如若不是,区别何在? 6.不同语言之间的融合通常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7.语言的自愿融合与被迫融合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8.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语言融合过程中的双语现象?

第八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借词;2.柴门霍夫、世界语;3.洋泾浜(皮钦语)、混合语(克里奥耳语);4.双语、自愿、被迫;5.社会历史条件;6.仿造;7.汉语、日语;8.语音、语法、咖啡、沙发;9.语言;10.新几内亚;11.母语;12.杂居;13.仿译、内部构成形式(内部构造方式) 二、辨析正误

1.×;2.×;3.×;4.√;5.×;6.×;7.√;8.×;9.×;10.× 三、名词解释

1.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是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均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2.仿译词: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来逐一翻译原词中的构成语素,不仅把原词的意义,而且也把原词内部语素之间的构造方式均移植过来。例如,汉语的“黑板”就借自于英语的“blackboard”,属于仿译词,在借用过程中,“黑”和“板”既表明了原词的意义,且也反映了原词中语素之间的构造关系。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是指在语言融合过程中,被融合的那个言语社团的成员一般会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是民族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其也是语言融合过程中最重要、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移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4.洋泾浜:洋泾浜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学名叫皮钦语。它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在彼此接触中相互妥协、混杂而成的一种临时性的交际工具,其只在一定场合使用,并未成为全体社会中固定的主要的交际工具。

5.混合语:混合语是指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习得、使用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混合而成的一种新语言。混合语通常是由洋泾浜进一步发展而来,是洋泾浜在一定条件下被作为主要交际工具并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的演变产物。 6.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语言融合是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