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与说课(讲义简缩版)

更新时间:2024-07-12 00: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备课、上课与说课

备课、上课是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何为备课?如何备课?如何上好一节课?这些都是每一位教师每时每刻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备课

所谓备课,指的是教师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与学科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以下将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为《课标》)的要求和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并确定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并进而展开教学设计,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在通常的情况下,备课包括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标》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则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基于本次交流的目标,这里仅关注个人备课.

(一)备课的主要原则 1.宏观与微观原则

宏观与微观原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遵循“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原则.

所谓“由大到小”指的是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则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1

2.感性与理性原则

备课的过程中应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由于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二)备课的基本流程 1.研读《课标》

《课标》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认真研读《课标》是课标课程背景下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真正达成教材研读的目的.亦即,只有认真研读《课标》,才能真正明确教材的地位,明确教材与前后知识的因果联系,明确教材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明确教学过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也才能正确地对教材作出“个性化”解读.

研读《课标》,无疑必须是全面的.从“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每一部分都需要精心研读,认真领悟.基于备课这一层面,则“课程的设计思路”中的“高中数学课程框架”、“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这三个部分的精心研读是必需的.

应该指出,研读《课标》并不仅限于学期之初.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每次的《课标》研读都将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此外,还必须注意到,从备课的角度解读课标,《课标》在如下三个方面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

①课程目标

《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设计具体的课程.

②课程内容

《课标》要求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

2

③课程要求

《课标》不仅结合知识点,明确了具体的结果性目标,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以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之所以值得备课时特别重视,是因为这三个基本特征在理论上确定了教学的测量目标,这是检验学习效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换言之,基于备课的《课标》研读,不仅应以“如何教”为视角,还应以“怎么考”为视角.如此,《课标》所蕴涵的本质内容才有可能被真正地挖掘出来.

2.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备课过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环节.

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包括“泛读”与“精读”两种.这两种研读都是必须的,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则为形成方案的基础.

一般地,泛读的目的在于了解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基本结构,包括: ①知识的导入方式; ②知识的展开方式; ③例题的类型与数量; ④练习的类型与数量; ⑤习题的类型与数量.

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展开的,其目的在于:

①明确教材的地位,亦即教材与前后知识的因果联系,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

②明确教学过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③明确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

④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出“个性化”解读,为实施具有个人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在研读教材时,如下两个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①适当拓宽研读面

从教材精读的目的可以看出,教材研读不能只局限于本课时的教材内

3

容,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本身.为达成教材精读的目的,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研读至少还应该包括课标的研读和《教师用书》的研读.

基于教材研读这一层面,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重新研读课标中“课程的设计思路”中的“高中数学课程框架”、“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这三个部分是必需的.

《教师用书》是教材编者研读课标所得的集中体现.因而,将《教师用书》纳入研读范围是必要的.必须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是“研读”《教师用书》,目的在于取其“深刻”而舍其“肤浅”,为自己的教材研读提供借鉴.切忌全盘照搬《教师用书》所提供的做法.否则,“个性化”解读必将成为空话,“个性化”教学也只能是一个理想.

有一些教师喜欢使用现成的教案集,这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这种教案集,应采用研读和学习的态度,从中了解别人是如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何优缺点?是否适合任教班级的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帮助自己提高教材研读的质量,而不是照搬照抄.

此外,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等也是必须了解的. 以选修2-2《导数概念》为例,在阅读完《课标》、教参等资料后,还要上网查找有关第二次数学危机的有关资料,了解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导数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视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价值.

3.确定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课标课程的背景下,教学目标应该而且必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个维度.确定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后两个维度:

①“过程与方法”的确定应该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方法的运用与拓展为着眼点,挖掘具有一般价值的过程性知识与方法,进而将其确定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予以重点关注的内容.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应该从数学知识的背景、应用,以及数学方法的普适性为依托,着眼于数学美、数学价值的挖掘,使之成为学生爱数学的情感生长点.

4

4.拟定学法

在研读教材,初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之后,拟定学法分析成了决定教案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方式的教学在课标背景下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一般地,学法的拟定是以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点,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的.

①学习习惯分析

《课标》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着其学习行为.

在进行学习习惯分析时,一般应该关注的是在已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否有主动探究的习惯?是否有动手实践的习惯?是否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②学习能力分析

《课标》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支撑.

在进行学习能力分析时,一般应该关注的是已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得出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恰当评价.

在分别进行学习习惯分析与学习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学法时应该接着关注的是:基于教材的学习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必须选择何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此外,还应该明确的是:

①学法分析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基础的.因而,有效的学法分析有赖于平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关注.

②学法分析是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因而,有效的学法分析是求大同而存小异.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而且应该在选择、组织学习活动的形式时加以综合考虑.

通常,学法拟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5

域留空作为多媒体投影屏幕陈放区.另外,板书设计应明确划分区域,并注明区域的作用(举例说明).

(11)课后反思

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写好课后反思,可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①教学时感到成功的地方; ②教学的不足之处; ③学生的独到见解;

④实际教学时与备课不相符的地方及处理理由.

当然,课后反思必须在课后完成.倘若在上课之前就将该栏目填好,则必将贻笑大方!

三、上课

在充分备课,并以教案的形式体现教学设计之后,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学设计尽可能完美的再现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是上课所必须承载和完成的任务

在一般意义上,上课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将教学设计付诸执行的过程,备课的意图要在上课中贯彻实施,同时根据上课中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调整.在一定的程度上,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可以认为是通过上课而“一锤定音”的.

上好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

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以后工作时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其任教的那一门课;也可能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他的课.希望每个同学将来当数学教师时都能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45分钟的上课时间学生能轻松愉快有收获地度过,下课时学生仍意犹未尽.学生每天要做作业时的第一个科目就是数学,喜欢学数学、钻研数学,喜欢与数学教师交流、谈心,这样的数学教师是有人格魅力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积累,同时掌握上课的技巧、与学生交流的手段.

11

除此之外,如下的几个问题也是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关联的. 1.仪容仪表

教师要衣着大方、整洁,精神饱满地面对学生.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若你带着笑脸进入班级,学生会倍感亲切、心扉敞开、思维活跃,有利于接受新信息的输入;若你由于某种原因拉长着脸,或忧心忡忡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学生也会感到压抑,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

2.语言表达能力

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几十倍.”教学是“讲的艺术”,课堂是讲解的场所,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教学行为.教师发音吐字要正确、清晰、准确,字正腔圆、清晰悦耳.普通话语音正确是教学语言规范的基本条件之一.不能使用地方口音.作为师范生,现在就必须进行语音、语言的训练,有意识矫正,经常练习,就会养成正常发音的习惯(例如正弦的读音,4和10等).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借助板书或不同的关联词句来明确某些词或字.

教师的音亮要响亮,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没必要.新教师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音量较小,还有的同学平时讲话时会呑句子,一名话的后半段声音越说越小,最后就不知所云,这些都需要平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训练自己把话说完整,音量放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即可改正.

语速过快是每个新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耳朵有一定的承受力,超载就听不清.中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的特点,而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强于抽象思维,数学课上学生要不断地将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速度不能太快.因此每位新教师初来学校时我们都会强调该名教师在上课时要不停地告诫自己放慢再放慢.当然语速也不能太慢,若落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必然感到乏味.

要控制上课的节奏,每个字音长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长短不一的停顿,这种不一就是节奏.善于调节语言快慢,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时控制声音的高低升降,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可以有效地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促进学生思考.

12

读题时,可配合板书对题目中的重要条件有意识地放慢速度或加重语调,从而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

此外,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教师同样一句话,配合眼神、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身体姿势,就会进一步使学生心领神会,顿然醒悟.反之,教师生硬地站在讲台上,眼光呆滞,双手下垂,一字不差、用同一声调讲讲稿子,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应当注意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接受和掌握抽象的数学语言,但不能代替抽象的数学语言,否则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授课方式,也不管要给学生传达什么知识,都要认识正确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克服自己随意性的语言,加强自我训练,不断思考教学语言的创新,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语言准确、严密、简洁、精练、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有魅力的语言风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板书

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平时要训练板书作图的能力,数学教师作图时若能徒手画出一个标准的圆,会让学生倍感钦佩,当然,如果达不到这个效果,则必须用到教具.要注重彩色粉笔的运用,在需要强调和学生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识,会让学生记忆深刻,有助于学生思维.

良好的板书也有助于学生规范解题.若数学教师在板书时不注重细节,随意省略,那么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此时若再强调往往效果差强人意.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相对传统板书,有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更为偏爱.但过分依赖多媒体.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领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多媒体的使用应该与板书灵活配合,做到适时、适当和适量.

4.与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必然伴随

13

着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调、节奏、语气的变化,均可有效地表达教师的情感、情绪,影响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间的心理联系,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信息交流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观察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情况和练习时掌握的情况.优秀的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丰富的经验,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和动作中,发现学生是否注意、是否明白、是否理解、是否有疑问.根据存在的种种现象、问题和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讲解的内容,控制讲解速度,改变讲解的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不管你是不是班主任,都要想法与学生交朋友,数学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课外还需多接触学生,关怀学生,用心灵了解学生,不给学生偏见、成见(不要因为该生数学成绩差,就出言讥讽),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安排适宜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有的学生比较害羞,可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成绩差的学生要鼓励其积极性,发现他们能完成的题时可以给他们发挥的机会),不至于在教学中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至于由于我们的失误,而出现尴尬,严重的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力求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艰巨的,需要每位同学从现在开始不断修炼教学硬功,正视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

四、说课

说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一种教研形式,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设.近年来,教师招聘、教学竞赛、职称评定、名优教师评选中都将说课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项目.因而,说课已经成为每位教师和师范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一)说课的概念

所谓说课,一般是指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层次分明、条例清晰地向专家或同行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展示进行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然后由专家和同行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评说和讨论,研究并确定该节课

14

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最后再由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一种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整个说课过程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和学生的把握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应该注意到,撰写好说课稿是说课的前提和保障.由于撰写说课稿与撰写教案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相同的,故这里不再赘述.但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主要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说课稿则主要是解决“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因而,为撰写说课稿而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包括“为什么要这样”的思考,亦即为自己的思考所得寻求依据.

正是有着上述的差异,说课稿的结构与教案的结构也不同,在多数情况下,说课稿的结构如下:

课 题 ×××××× 开场白 ×××××× 说教材 ×××××× 说学法 ×××××× 说教法 ×××××× 说教辅 ×××××× 说流程 ×××××× 说板书 ×××××× (二)说课的内容

上述关于说课稿结构的表述事实上已经表明,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地位、目标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途径,练习的形式;如何启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时间怎样安排、分割,布置哪些作业等.说课的容量一般为一节课,时间为15分钟(或10分钟).

1.开场白

“开场白”一般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问好;交代说课课题;简述说课流程.务须做到“简明扼要,主题突出”.

2.说教材

说教材通常包括“说内容”,“说目标”和“说重、难点”三个部分.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po.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备课、上课与说课(讲义简缩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