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可选案例分析(上)“发现”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10-28 0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可选案例(上)案例分析

——《发现的故事》

1、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

答: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引导学生把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在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问题出现困难一筹莫展时,汪老师提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刚才的扇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除了从圆心角的角度来考虑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扇形面积占了圆面积的多少份呢?”汪老师采取了缩小观察范围,转移学生注意,开拓学生思路,打破定向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唤醒已有知识,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圆心角”移开,去另寻途径,集中于“圆弧与圆周的比”这一关键点上。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在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以突显学习者的自主地位,达到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的能力提高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汪老师的引导及时降低了只是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习者必要的支持,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我认为,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还是应该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

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主要是这样引导的,比如“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当她发现学生的评语很笼统的时候,又分成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这样对大问题逐个分解,化做若干个小问题,细化并引导学生回答。并从从语言表达,故事流畅性和感***彩等方面让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的有效运用。 3、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

汪老师在《幸福拍手歌》的歌声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并顺势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问题问得很贴切,很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还是比较合适的。

4、在汪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呢?如果不是,你认为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答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要认可这种现象,在教学的教学活动过程要有层次性,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地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都要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后都要有所得,无论得到的是高层次还是低层次,都是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者的自信心。为了让每个学

生都调动起来,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让基础较弱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⑴教师合理设计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能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且有机会回答。对于较难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想到了,不要急于让他回答,再给点时间让反应慢的学生也再思考一下;对于简单的问题,多把机会给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使他有自信。 ⑵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分组,各组内应该有好、中、差成员,给各个成员明确分工,学习能力强的为组长,负责指导与辅导,表达能力好的负责发表小组观点,较差的可以负责动手操作或者记录等方面事情,这样,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而不是旁观者。最后实施小组评价,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所做事情对小组成绩的影响。 ⑶采用“兵带兵”的互动学习方式,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评价上进行捆绑评价,就会让所有学生动起来。

总之、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创设情景法,故事引入法,通过游戏引入,复习引入,案例分析引入以及谈话引入等。 5、你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汪老师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比如,对教材的研究比较透彻,在教学策略上使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这一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能够兼顾到学困生,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方面∶⑴建议将小组人数增加到4-6人,由小组长带领探究,各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数据的测量后,进行结果对照,如果计算结果不一致,找出原因,纠正错误,统一答案。⑵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探究的时间要适宜,20分钟的探究时间过多了,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是很有限的。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多样,更准确。⑷课前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内容,可避免上课探究时“卡壳”,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o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