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

更新时间:2024-06-01 21: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一.单选

1. 磨制石器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2.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3. 从人类物质文化的演进历程看,夏商周时期是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被称作第三个时代的“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形成,历时大约十五个世纪,相当于夏商周三代。 4.四羊尊是商后期著名酒器,装饰器,古代青铜精品.

5.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透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6.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具典型的一种陶器.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有所区别,战国彩陶是在陶胚上绘画花纹后在进行烧制,而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陶胚上再绘画花纹,因而花纹易于脱落. 7.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亦称早期青瓷.

8.几何印纹硬陶,胎骨坚硬,呈紫色或紫黑色,用泥条圈叠法成型,器体外面拍印各种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米字纹,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

9.建筑陶瓷, 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城市与宫廷建筑的需要,在建筑材料中,砖,瓦,瓦当,瓦钉,下水管道等亦大量使用陶制材料,开辟了制陶业的新领域.

10.蒜头瓶和鍪是秦代具有浓郁地方艺术特色的青铜品种.

11.规矩镜,汉代中期,包括西汉至王莽时期,流行.因镜纹布局具有规矩的TLV形装饰而得名.所谓TLV,乃是古代六博(娱乐器乐)的棋格.

12.透光镜,最初见于西汉时期,外形和普通镜一样,并不是真正的透光.当光线照到镜面上,能在对面的墙壁上反射出镜背花纹的影像.

13.河北满成西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14.东汉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15.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铜奔马).

16.秦沿用周\土制原范”铸钱,后创\石雕原范”,一次可铸七八个.汉初用石范, 一次可铸二三十个,后创\铜铸原范”.文帝时又创\铜铸母范”, 一次多达58个.

17.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右衽衣服.身长128厘米,重仅49克. \薄如蝉翼轻若鸿毛”. 18.上林苑堪称秦汉时期园林设计的杰出范例.

19.最早的织布机是腰机,又称踞织机.秦汉之际,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已普遍才用脚踏提综的斜织机,效率比腰机高十倍以上.

20. 南北朝时期黑瓷胎色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黑釉四系盘口壶”当属典型。

21. 南北朝时期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1%以下)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

22.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 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由北魏施釉创新。

23. 南北朝时期三国时四川的丝织业特别是蜀锦生产规模较大,蜀锦品种繁多,富丽辉煌,成为魏,吴争求的高级品。

24. 南北朝时期绞缬应用广泛,一般为缝线缚结法,即扎结防染,其花纹疏大者鹿胎缬和玛瑙缬,细密者有鱼子缬等,亦可用谷粒包扎法,为细小的菱形圈。

25南北朝时期蜡缬,新疆于阗出土的防染印花的蓝印花纹褐,使我们看到了西北地区用毛线织造斜纹织物的水平和蜡防染印花水平的精湛。

26.唐镜的制作非常符合科学原理。铜锡铅的比例约为70:25:5。

27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汴梁城内汴河两岸经济活动的真实情景。

28缬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金代“相缬”继承了该染法,且多为民间所用,一般

1

作单色加工,朴实大方。

29西夏瓷器主要有白、青、酱三种釉色,以白瓷为多,素面为主。器型以碗、盘为大宗,瓶、钵、豆等数量次之。

30元代印刷业技术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出现金属活字—锡制活字的创制和木制活字用于刻书,使得印刷出版的工效大为提高。

31明代景德镇官窑多达58座,所制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高成就,如成化斗彩为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3康熙时单色釉发展很快,并引进国外彩料,创制珐琅彩,为粉彩发展奠定了基础。

34乾隆39年(1774年)刊刻朱琰著述明清官窑瓷器及生产技术的《陶说》,是我国第一部陶瓷器专著。 35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志》一书。这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36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第三篇"治服"中,专门论述了衣着、服饰对于增加人的外观形貌美丑的作用,并介绍了如何根据个人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样式、颜色的服饰,作到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可以说这是一篇高水平的服饰美学的文章.妙肖自然,是李渔园林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多选

1.战国时期铜镜的特点:一薄胎,二卷边,三川子钮,或称弦纹钮,四双层纹. 2.汉代铜镜的特点: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

3.南北朝时期青瓷的装饰也颇有特色,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有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 4. 南北朝时期青瓷的造型有盘口壶,鸡头壶(天鸡壶),莲花尊(仰覆莲花瓷尊),扁壶,瓷罐,杯和盘(五盅盘)。

5. 南北朝时期青瓷的装饰花纹有铺首,朱雀,辟邪,仙佛,莲花,忍冬,联珠纹,网纹,菱形纹,波浪纹等。

6.唐代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营润,光彩照人。

7.唐镜的装饰花纹可分为以下几类: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表号纹。

8.唐镜的图案组织:对称式,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式。

9.宋瓷釉色丰富多彩,有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此外还有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瓷(又称影青)及宋三彩等。

10宋瓷窑系装饰设计种类:印花,刻花,划花,剔花,贴花,镂花,弦纹,春字纹,珍珠地划花。 11宋代丝织品的品种有锦、绮、纱、罗、绉、绸、绢、绫等。

12宋代丝织制造加工的方法:一是经线纬线的加拈,二是碾轧技术的应用

13宋代丝织品表现的纹样种类: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 14宋代的漆器工艺特色可分为金漆(有戗金、描金、滴粉销金等方法)犀皮、螺钿、雕漆(通称剔红)等。 15宋代家具较之唐代在品种上有增添了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曲足盆架、镜台等。

16宋代漆器多制作生活器皿,如奁、盒、碗、盆、盂、勺等 17宋代木构式样有殿堂式、厅堂式、柱梁制作三大类型。

18辽瓷的造型有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矮身横梁式。

19元代制瓷业的显著特点是品种的翻新,生产经营面的扩大以及加工工艺的提高,尤以龙泉窑,钧窑,磁州窑, 为杰出代表。

20元代钧瓷的特点:属胎质粗松,釉光泽差,多棕眼,以月白色为主,很少见有红紫交融的玫瑰紫和玫瑰红釉色。造型多为民间日用品,如碗,盘,炉,钵,瓶,缸等。

21青花瓷器的优点:1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呈色稳定;2青花是釉下彩,纹饰永不脱落;3钴土原料储备丰富,易于采掘;4白地蓝花,明净素雅,又由于用色的深浅浓淡,各有丽质,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22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卵白釉及铜红釉的瓷器可作为元代瓷器的典型代表。

2

23元代陶瓷的造型一般很大,胎质厚重,粗犷有力。常见者有罐、瓶、执壶、盘、碗、 和高足杯等。 24元代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等多种。 25元代匠师创造的釉下青花、蓝釉、釉里红及琉璃器皿等珍品,堪称经典之作。

26元代青花的纹样,在瓶盘两类器物上的装饰最为突出。故宫博物院陶瓷管收藏的元代各式青花瓶盘,多用两种表现手法处理素材:一是按一定程序,用纯图案式花鸟及几何纹样进行处理;另一种是以不规则布局,在瓶盘的主要部位,描绘近乎写实的动植物纹样。

27元代丝绸纹样的构成形式:缠枝花式;多层组合形式;作用骨骼和非作用骨骼的几何纹构成;二方连续的散点排列;单位纹样的综合构成。

28明锦依制作其方法和艺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3类:妆花;本色花;织金银。 29明锦图案花纹可分为: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吉祥器物福寿字等;其他,如樗蒲纹等。

30明代官服,服色规定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并新兴“补子”,洪武廿五年规定官袍前后各缀块方形彩绣,纹样则文“禽”武“兽”,装饰为“补服”,一品用大独科花锦袍,补子为文绣仙鹤,武绣狮子。二品用小独科花锦袍,补子绣锦鸡、狮子。三品用散答花锦袍,补绣孔雀、虎豹。四品小杂花锦袍,补绣云雁、虎豹。五品小杂花锦袍,补绣白鹇、熊罴。六品补绣鹭鸶、彪。七品补绣(溪鸟)(束力鸟)、彪。八品补绣黄鹂、犀牛。九品补绣鹌鹑、海马。 31清代彩瓷向釉上彩方面发展,五彩、粉彩、珐琅彩名扬海外。

32石湾瓷器也很出名,清代有佛像雕塑、三彩、五彩等,但最大宗产品为琉璃瓦脊等建筑用陶和日用器皿。 33明清漆器在宋元的基础上有教大发展,品种繁多,髹饰技法丰富,主要有罩漆、描漆、堆漆 、雕填、螺钿、剔红、戗金银、百宝嵌等。

34明清时期关于陶瓷的著作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器考><说瓷><瓷史>等,关于丝织印染的有<桑蚕萃编>,关于刺绣的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等,关于建筑的有<鲁班经>,关于漆器工艺的有<髹饰录>关于竹刻工艺的有<竹人录>,关于园林制作的有<园冶>.综合性工艺著作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渔的<闲情偶寄>,周甲胄的<装潢志>. 35 三.名解

1.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工艺逐渐衰落时,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另一种文化,他以出现较多的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所以也称\龙山文化”

2.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3.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明了用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物,这种合金呈青灰色,被后人称为青铜器。青铜器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等优点,而且不宜锈蚀,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4.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能浇注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大致做法是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 5.冕服是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书经.稷篇>有\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妆明.” \作会”是指前6种纹样绘于服装上,而\绣以五彩”是指后六种纹样绣于服装上.12种纹样的服饰是西周统治者的礼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沿用.

6.漆是一种抗蚀防腐性能很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而且漆器体胎轻便,光泽美观,可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

7.釉陶是涂有黄绿色并由低温烧制含有铅釉的陶器,又称铅釉陶.

8.砖的种类有长方形砌墙砖,正方形铺地砖,空心砖和小条砖等;瓦有筒瓦和板瓦,各种纹饰和文字的圆瓦当十分流行.这些精心制作的砖瓦,烧制的火候十分讲究,烧成后吸水有声,故后世有秦砖汉瓦之称.

9.记里鼓车的制造汉代末有记载,而首见于《晋书.舆服志》,当为魏晋时期所制。其车外形与指南车相似,上有一木人执槌击鼓,车行一里,则击一槌,可知晓路程远近。

10.唐代的越窑,几乎是专门提供宫廷的用品,由官府督造,这也就是后来历代所设的御器厂或官窑的前身。

3

当时将这种窑所产出的成品,称作秘色。 (青瓷)

11.白瓷是唐代陶瓷中又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与越瓷齐名的邢窑。邢窑洁白如雪,釉白而微闪淡黄或淡青。就其制作工艺来说,先在胎上涂以护胎釉,即化妆土,胎质后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器形设计素雅大方,不施纹饰。

12.花釉是唐瓷中的新品种。它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的基础上再装上另外一种色釉,一般是以蓝白、灰白釉为多,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

13.绞胎瓷器唐代瓷中的新品种,用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相间糅合在一起,胎上出现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理,如行云流水,新颖巧妙。

14.釉下彩瓷器突破了青瓷的单一色彩,釉下绿彩或釉下褐彩作主要装饰,用小点连缀成方形、菱形、六边形和花鸟图案,虽只简单几笔,却意趣盎然,妙笔生花。以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瓷器最负盛名。 15.唐三彩是最负盛名的唐代釉陶器,它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经过800℃的温度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釉色呈黄、绿、白、赭、褐等多种色彩,并互相交错溶合流动,形成绚丽多彩、灿烂多资的艺术品,人们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装饰艺术,充分利用了铅釉易于流动的特点,达到流畅自如的效果。色彩斑斓的釉汁,像彩霞红云般变化莫测。在装饰手法上,吸收了蜡缬技法,在釉彩间呈现出白色花纹,显得清新活泼别具一格。

16.隋唐时的印染业空前发展,印染工艺也有突出成就,而品种有绞缬,夹缬,蜡缬和介质印花等。 绞缬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印染方法,最适于染制简单的点花或条纹,花纹依缚结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艺术风格朴素大方,受到人们的喜爱。

夹缬是一种直接印花法,它是用两块相同的印花板模,将待染的布帛夹紧后,再在镂空处刷色,即可得到左右对称的花纹,也有染二三种色彩的;亦可在镂空处涂防染剂,去板后浸染,将有颜色的作为底版,其上缀以白花,颇私今日贵州的蜡染。

蜡缬即蜡染,是先用蜡液在染胚上绘出图案,然后入染,再煮出蜡,成为色地白花的成品,是一种防染工艺。由于入蜡时色料渗入蜡的裂缝,白花上形成细微的不规则裂纹,绝无相同图像,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表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实为中国艺术创制。

介质印花是以助剂为印染原料,不能直接印染,须根据染料的性能进行浸染。一是碱剂印花,着碱处生丝胶膨胀,印花后水洗,丝胶脱落,显出白色花纹,也可再次入染,利用生熟丝吸色率的不同产生深浅不一的色泽效果;二是用明矾胶浆粉之类的媒染剂印花,可利用酸碱中和印染降地白花。介质印花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大进步。

17.武则天时,又颁赐了一种新的服装,名叫“绣袍”。所谓绣袍,就是根据不同官员的性质,在他们的袍上绣各种不同的纹样,如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再根据禽兽的名称分别官职的大小。

18青花瓷器。所谓青花实际上是指蓝花,文献上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

19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其制作工序大体与青花瓷相同,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釉里红釉下彩瓷的胎和基釉的化学成分与青花瓷的胎、釉成分十分接近或相同,其釉色因铜、钴元素而呈红、蓝色彩。

20卵白釉是一种印花小足瓷器,其中以器内印有“枢府”字样为极品。该种瓷器胎体厚重,釉不透明,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故称卵白,是明初永乐白釉的前身。

21铜红釉的制作是将一定量的含铜物质作着色剂掺入釉中。由于烧制技术难度大,因此产量低,器型少。传世出土的器物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红色不够纯正。直到明初永乐时期,才烧成呈色鲜艳的永乐铜红釉。

22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一种是蓝釉金彩,在烧成的蓝釉器物上,用金粉描绘纹饰,烘考后金彩永不脱落;另一种是蓝釉白花,在通体蓝釉地色上,衬以白色花纹,蓝白相映,对比强烈,色彩分明。 23蓝染工艺,即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方法以木板两片,镂成细孔,用以夹布,而熔蜡灌于镂中,而

4

后乃释板取布投于蓝中,布即受蓝,则煮布以去其蜡,故能成为极细的斑花,灿然可观。其实此种染印方法源自唐代夹缬,只是到了元代将丝绢换成了棉布织料。

24药斑布,即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纹饰显现。由此可见,“药斑布”已同于近代民间流行的“蓝印花布”了。

25明代山东蚕农已有一套成熟的柞蚕方法,柞丝绸驰名中外,至今国外仍称柞丝绸为“山东绸”。 26明代江浙一带出产的标布和紫花布闻名全国,又名“南京土布”。

27明代制瓷技术的最大成就是高质量白釉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中的成分是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比例适当,其釉色纯白如奶,晶莹明亮。它为颜色釉和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颜色釉中突出的是单色釉,比前代更丰富多彩。

28明永乐时创造的红沉鲜润的祭祀红特别名贵,亦称鲜红,属高温铜红釉。清代重视单色釉,种类甚多,如康熙时的猩红,如初凝牛血的郎窑红(红宝石)和掺有绿胎点的豇豆红均为一时名瓷。

29明代釉上彩也很流行,后期彩瓷有斗彩、五彩。始创于成化年间的斗彩(又称逗彩),是在瓷胎上先用青料绘花纹轮廓,加白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绘红、黄、绿、紫等彩料,再入炉焙烧。

30珐琅彩,用景德镇制的瓷胎,再在北京内务府造办处用进口的以化学方法精练配制的珐琅彩料,以油料在瓷胎上作画。由于烧成前后颜色完全一样,便于彩绘,加上彩料厚实凸起,烧成后造型古朴,色彩典雅,富有立体感,深受人们喜爱。

31康熙后期在民窑五彩和珐琅彩基础上创造了粉彩,是在彩绘的某些部分用玻璃白打底,在颜料中加铅粉,部分使用进口彩料,并用油调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绘画制成,色彩柔和淡雅。

32紫砂壶有泡茶色纯、隔夜不馊、用久味永、泥色生辉的特点。陶色有赤褐、淡黄、紫黑等,由紫砂细泥、白泥、绿泥、大红泥等高温烧成。质地本色自然纯朴,以造型取胜,“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塑造精致,浅刻花卉,文字装饰。

33作为建筑材料的琉璃是一种铅釉陶器。明代用高岭土制胎,釉色更丰富,并制成高质量的琉璃面砖。通常用于宫殿寺院建筑。

34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位于柱子承接屋顶的部分,由若干方木与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支撑伸出的屋檐,并将其重量转移到柱子上。唐宋时期的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到明清时演变为以装饰构件为主。

35明末扬州名家周翥所创的百宝嵌以金银、宝石、玉石、珍珠、螺钿、象牙等雕成图案,嵌在硬木漆器上,五光十色,十分耀眼,人称“周制”。 四.简答

1.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制作中对于我们理解艺术设计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是完成了设计.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有天然石为材料,加工设计是人类历史的开始. 2.仰韶文化及其特色?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器物的造型设计从实际使用的要求出发,实用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3.原始纺编织物的种类及其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良渚文化早期还发现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物,丝织物的出现说明我国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养蚕织绢,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织品的国家.竹编器上能看到人字纹,菱形花纹,十字纹等,工艺水平以相当高了.并朝着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方向发展.

4.原始居住设计揭示出中国建筑设计的那些雏形?

原始人的处所,先是以天然洞穴作为安身之处,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后逐步过度到半地穴式的一种泥木房屋,此外,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采用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o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