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6 1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 点 方 案

二○○九年十二月

1

目 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1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 1

2.1 专业团队.......................................................................................................... 1 2.2 课程建设.......................................................................................................... 1 2.3 实践基地.......................................................................................................... 2 2.4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 3.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 3 4. 试点规模及培养模式 .............................................................................................. 3 5.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附协议) .............................................................................. 4 6.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 4

6.1 培养目标.......................................................................................................... 4 6.2 专业培养标准.................................................................................................. 5 6.3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1 6.4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见7)................................................................. 15 6.5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15 7.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 18

7.1 培养目标........................................................................................................ 18 7.2 培养标准........................................................................................................ 18 7.3 培养计划........................................................................................................ 24

7.3.1 课程(7学分)................................................................................... 24 7.3.2实习(20周,20学分)..................................................................... 24 7.3.3 毕业设计:(18周,18学分,可结合就业工作分散进行).......... 25 7.4 实施企业........................................................................................................ 26

7.4.1 工程实践条件...................................................................................... 26 7.4.2师资配备............................................................................................... 26

8. 硕士阶段培养方案 ................................................................................................ 26

8.1 培养目标和要求............................................................................................ 26

8.1.1 培养目标.............................................................................................. 26 8.1.2 培养标准.............................................................................................. 27 8.2 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27

8.2.1 学习年限.............................................................................................. 27 8.2.2 培养方式.............................................................................................. 27 8.3 学习要求与课程设置.................................................................................... 27

i

8.3.1 学分要求.............................................................................................. 27 8.3.2 教学要求.............................................................................................. 28 8.3.3 企业顶岗工作时的要求...................................................................... 28 8.3.4 课程设置.............................................................................................. 28 8.4 学位论文........................................................................................................ 29

8.4.1 学位论文要求...................................................................................... 29 8.4.2 学位论文评审...................................................................................... 30

9.政策措施与质量保障 ........................................................................................... 30

9.1 组织管理........................................................................................................ 30 9.2 经费保障........................................................................................................ 31 9.3 毕业标准........................................................................................................ 31 9.4 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措施............................................................................ 31 9.5 教师评聘与考核............................................................................................ 32 9.6 专业课程教师安排计划................................................................................ 32 9.7 质量保障........................................................................................................ 32

9.7.1 校内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33 9.7.2 校内学习阶段监控体系...................................................................... 33 9.7.3 企业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34 9.7.4 企业学习阶段监控措施...................................................................... 34 9.8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35

9.8.1 日常生活.............................................................................................. 35 9.8.2 资助工作和突发事件.......................................................................... 35 9.8.3 党团建设和社团活动.......................................................................... 35 9.8.4 安全与责任.......................................................................................... 35

10. 附件(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复印件) .................................................................. 36 附件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协议书 ...................................................... 36 附件2: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协议书 ...................................................... 36 附件3:武汉东洋樱花电器有限公司协议书 .......................................................... 36 附件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协议书 .......................................................................... 36 附件5: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协议书 .......................................................... 36 附件6: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协议书 .................................................. 36 附件7:柳州微型汽车厂协议书 .............................................................................. 36 附件8:长沙汽车电器厂协议书 .............................................................................. 36 附件9:东风汽车公司商有车发动机厂协议书 ...................................................... 36 附件10: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协议书 ........................................................................ 36

ii

1. 专业基本情况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8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该专业具有强势学科支撑,2001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获准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特种机械装备与物流技术”学科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6年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2.1 专业团队

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40人,由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8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2009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获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2.2 课程建设

建设了测试技术和金属工艺学2门国家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数控技术6门湖北省精品课程;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门校精品课程。

构建了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控制工程

1

基础、测试技术、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数控技术等14门课程组成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2.3 实践基地

现有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基地;有10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1个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1)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该中心是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拥有车、钳、铣、刨、铸、锻、焊、数控技术等金工实习及综合工程训练的设备和系统623台(套),已经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四大实验实训平台”,支持教学计划和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全年接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金工实训和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2)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虚拟设计系统、快速成型机、曙光服务器、三坐标测量机、立式加工中心等大型实验设备,可以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CAD/CAM及数控加工,产品反求工程等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实践。

(3)企校合作基地

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校合作研究基地、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包括建材、汽车、交通,机械等行业的国内著名企业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洋樱花电器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长沙汽车电器厂、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

2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这些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和这些企业的产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产业和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和这些单位和企业协商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可以进一步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2.4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由《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课外机械创新设计活动、“苏州建材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成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有40%的学生参与了课外机械创新设计活动。2006年,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各1项;湖北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2008年,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湖北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

3.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

初步制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派相关教师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潍坊柴油机集团、河南柴油机集团、三江集团万山特种车公司等企业调研和收集资料,同时已经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三江集团万山特种车公司,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友达光电集团公司商谈合作人才培养、聘请兼职教师事宜。正在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筹建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已经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协议见附件。

4. 试点规模及培养模式

试点规模为本科6个自然班(210人左右),工程硕士20人左右,

3

同时开展试点工作。本科学生在机电大类招生的学生中挑选,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工程硕士的学生,在相应本科试点班的学生没有毕业之前,来源于现有的全日制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采用4年制本科,2年制工程硕士。本科阶段实行“3+1”模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1年到企业包括:半年专业实践和生产实习,半年毕业设计。专业实践以集中为主,生产实习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毕业设计分散进行。本科毕业后,大于50%的学生通过保送升入工程硕士。工程硕士阶段实行“1+1”模式,1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工作。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工程案例教学,在企业顶岗工作可结合就业工作进行。

试点班采用独立的班级建制和学籍管理,在大一结束时采取一次滚动淘汰,对于平均学分绩不满80分又在后10%的学生进行一次淘汰,允许普通班的同学在自愿的前提下择优补充。

5.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附协议)

初步选定的联合培养企业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洋樱花电器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长沙汽车电器厂、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6. 本科阶段培养方案

6.1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建材建工和通用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实践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和

4

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并为培养从事机械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的设计型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6.2 专业培养标准

6.2.1掌握机械工程基础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工程方法,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1)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 掌握数学、物理学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3) 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

4)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5) 熟练掌握英语。

(2) 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 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 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中运用的新原理、新技术。

3)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如:AutoCAD或Solidworks)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

4) 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5

5) 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6)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熟悉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的的典型制造工艺的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已运用的新工艺、新方法。

7)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知识。

8) 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 9) 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验证的有关知识。

10) 掌握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能够进行常用传动与控制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选择、调试和维护。

11) 掌握流体传动、电机、电器、拖动控制等原理,具备初步分析、处理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能力。

12) 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13) 熟悉机械、特别是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检测方法。

14) 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15) 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16) 掌握计算机原理和硬件基本知识。

17) 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能进行一般机械工程应用程序的开发。

18) 熟悉CAD、CAM等计算机辅助技术,了解CAE、计算机仿真等计算机辅助技术。

19) 掌握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原理、构成、作用,能够

6

进行数控编程、调试和维护。

(3)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1)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建材建工机械的技术标准。 2) 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6.2.2具备运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机械产品、机械制造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得到系统化训练。

(1) 了解市场、用户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具备初步的机械产品(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建材建工机械产品)和机械制造设备(系统)开发的策划能力。

1) 能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对机械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策划和改进。

2) 能参与机械产品开发的工程解决方案的制定,能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等因素,寻找、选择和评估完成机械产品开发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具备初步的制定机械产品设计的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3) 能参与制定机械产品或机械制造系统开发的实施计划。 (2) 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系统)和建材建工机械设备(系统)的性能、特点和运行规律,具备基本的设备(系统)运行、管理、改进、维护方面的能力。

1) 掌握械制造设备(系统)和建材建工机械设备(系统)运行操作方法,能参与制定操作运行规范,能对设备(系统)运行过程和维护进行常规管理。

2) 能对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如:工艺异

7

常、运转状态异常、常规故障等)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处理意见或解决方案。

3) 能对设备(系统)的操作、工艺改善和性能提升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具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机械产品(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建材建工机械产品、机械制造设备)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产品部件和零件的结构设计。

2) 能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产品的运动、动力参数计算、对零件进行结构强度、刚度的计算、分析和校核。

3) 能根据机械产品运动、动作和性能要求,提出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具备控制设计的初步能力。

4) 能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工装夹具的设计。

5) 能对机械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参与相关评价。

6) 能对机械产品的设计改进提出建议,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7)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6.2.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1) 具有较强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1)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能在项目的实施中自觉地贯彻质量标准,保证工作质量。

2) 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能在项目的实施中自觉执行环保标准,具有使用环保材料、环保技术、节能技术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

8

力。

3) 具有较强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能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养成保证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工作习惯,具有应用人机工程和安全工程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4)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2) 具有初步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能力

1) 能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具有项目预算和机械产品成本核算的初步能力。

2) 能运用生产管理知识,具有制定机械产品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进行项目任务分解、人力和资源调度的初步能力。

4)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参与团队管理、协调团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

(3) 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 能够发现用户或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变更机械产品设计任务书、项目实施计划等方面的建议。

2) 能够发现机械产品质量标准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修改项目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的建议。

3) 能够发现市场价格和项目预算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调整预算、节省开支方面的建议。

4) 能够发现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行政条例、法规等方面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项目变更、项目申报审批等方面的建议。

5) 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

6.2.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

9

力。

(1) 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与机械工程技术方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 (2) 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

1)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2)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3) 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1) 能够跟踪机械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和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6.2.5具备良好道德和较强的责任感。 (1) 具有良好的道德

1)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 较强的责任感

10

1)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体现对社会的责任。

2) 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纪律、职业健康安全、维护企业形象、关注企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对工作、对企业的责任。

3)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能不断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6.3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工程师的技能和工程能力训练。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采用“3+1”的模式,其中在校内课程学习阶段为3年,累计在企业学习和实践1年。采用学分制管理,课内总学分18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32学分(必修100学分,选修32学分),实践环节48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基本必修理论课程,除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第一外国语等工科通识基础课程外,还包括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等课程。

必修实践环节共48周,其中校内实践环节10周,校外实践环节38 周。校外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 4周,生产实习16周,毕业设计 18 周。

6.3.1 理论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基础课 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0/2.5 学校 必修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时/学分 40/2.5 开设单位 学校 备注 11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学时/学分 64/4 192/12 48/3 160/10 40/2.5 48/3 96/6 72/4.5 64/4 80/5 72/4.5 48/3 56/3.5 40/2.5 40/2.5 32/2 32/2 32/2 40/2.5 48/3 48/3 40/2.5 56/3.5 40/2.5 32/2 32/2 32/2 40/2.5 40/2.5 40/2.5 开设单位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企业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备注 必修100 学分 必修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学科基础课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选修 专业课 选修 选修 选修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工程图学 大学物理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金属工艺学 工程材料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测试技术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控制工程基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 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电传动控制 机械制造典型装备与工艺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CAD/CAM工程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工艺过程自动化 12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合计 选修 选修 选修 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产品分析 (有限元,优化设计) 机械系统仿真 机械创新设计I 机械创新设计II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汽车构造 建材装备 电子机械 绿色设计及制造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和环境 中西方文化交流 体育 企业自主选修课程 文献检索 学时/学分 40/2.5 40/2.5 40/2.5 16/1 32/2 40/2.5 40/2.5 40/2.5 40/2.5 32/2 32/2 32/2 48/3 128/4 64/4 16/1 开设单位 学校 学校 学校 企业或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学校 企业或学校 学校 备注 课外 要求选修 32学分 132学分

6.3.2课内外实践环节 (1)课内实践环节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必修 必修 必修 实践课 必修 必修 必修 电工电子实习 数控加工实训 专业实践 1周/1 1周/1 4周/4 5 6 5 学校 学校 企业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学时/学分 4周/4 1.5周/1.5 2.5周/2.5 学期 2 4 5 开设单位 学校 学校 学校 备注 13

必修 选修 选修 选修 综合能力训练 产品工艺设计 制造装备设计 CAD/CAM数控加工实践 8周/8 4周/4 4周/4 4周/4 7 7 7 7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4选2 选修 机械设备传动与控制方案4周/4 设计(产品检测质量控制) 18周/18 48学分 7 8 企业 企业 必修 毕业设计 合计

(2)课外实践环节

学生课外学分10个,可从以下项目中选择。

类型 内容 参加老师科研课题 科研专题调查 发表学术论文 科技活动 撰写科研报告 科技制作 编制CAD、CAI等课件或软件 创新训练项目 企业项目 社会调查 社会实践 社会公益劳动 担任学生会、团委、社团工作 假期企业实践 体育竞赛 文化活动 发表稿件 美育活动(书画、摄影、集邮等) 学分 2-4 1 1-3 1 1-4 2 2-4 2 1 1 1-2 2 1-5 1-2 1-2 考核方式 提交论文或科研报告、成果等(附老师证明) 独立完成工作量10%,计2学分,40%,计4学分 调研计划及报告(3000字以上 公开发表(第一作者3分,第二作者2分,第三作者1分) 3000字以上,并提供老师证明 作品获得国家级奖4分,省部级奖3分,校级奖2分,院级1分 中等复杂程度、可实际应用 国家级4分,校级2分,以结题为依据 企业提供证明 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 参加校、院组织的劳动3次以上,并提供劳动记载或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提供社区证明 校级学生干部2分,院级学生干部1分 两周的企业生产实践,提供实践报告 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2分,校级前六名1分 公开出版物发表1篇1分,2篇以上2学分 获奖证书(校院级1分,省部级以上2分)

14

6.4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见7) 6.5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培养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学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理论、材料科学、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各种机械工程图样表示方法,熟悉机械工程相关标准 能力实现(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体系概论、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和环境、中西方文化交流、文献检索 熟练掌握英语 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大学英语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建材装备、电子机械、机械制造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中运装备设计、专业实践、机械制造典型装备与用的新原理、新技术 工艺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如:CAD/CAM及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分AutoCAD或Solid works)进行机械零、部件析(有限元,优化设计)、机械系统仿真、的设计 CAD/CAM数控加工实践 CAD/CAM及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分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 析(有限元,优化设计)、机械系统仿真、机械创新设计I 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材料性能的改进方法,能够针对零部件性能要求合理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选择材料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熟悉汽车、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金属工艺学、机械制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的典型制造工艺的技术造典型装备与工艺、机械制造工程实训、专内容、方法和特点,了解已运用的新工艺、新业实践、生产实习 方法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和工艺规程设计、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机械制造典型装备与装备设计,生产线和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知识 工艺、产品工艺设计 了解特种加工、表面工程技术的基本技术内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容、方法和特点 熟悉机械制造主要设备的工艺范围、设计原则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与程序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熟悉工艺装备典型装备与工艺 验证的有关知识 掌握常用传动与控制技术,能够进行常用传动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与控制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选择、调试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控技术 维护 掌握流体传动、电机、电器、拖动控制等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单片具备初步分析、处理机电液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机应用系统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能力

15

培养能力 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能力实现(课程名称) 工艺过程自动化 熟悉机械、特别是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及机械精度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测试技术 检测方法 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产品生产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实践、生产实习 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企业管理、专业实践、了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基本工具 生产实习 掌握计算机原理和硬件基本知识 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能进行一般机械工程应用程序的开发 熟悉CAD、CAM,了解CAE、计算机仿真技术 掌握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原理、构成、作用,能够进行数控编程、调试和维护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建材建工机械的技术标准 了解汽车、建材建工机械、通用机械行业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能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对机械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策划和改进 能参与机械产品开发的工程解决方案的制定,能考虑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外形、适应性等因素,寻找、选择和评估完成机械产品开发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具备初步的制定机械产品设计的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 能参与制定机械产品或机械制造系统开发的实施计划 掌握机械制造设备(系统)和建材建工机械设备(系统)运行操作方法,能参与制定操作运行规范,能对设备(系统)运行过程和维护进行常规管理 能对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如:工艺异常、运转状态异常、常规故障等)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处理意见或解决方案 能对设备(系统)的操作、工艺改善和性能提升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具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产品部件和零件的结构设计 能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械产品的运动、动力参数计算、对零件进行结构强度、刚度的计算、分析和校核 能根据机械产品运动、动作和性能要求,提出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具备控制设计的初步能力

1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CAD/CAM及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产品分析(有限元,优化设计)、机械系统仿真 数控技术、CAD/CAM数控加工实践、机械制造工程实训、数控加工实训 专业实践、生产实习、企业自主选修课 专业实践、生产实习、企业自主选修课 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绿色设计及制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实践、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培养能力 能力实现(课程名称) 能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机电传动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工装夹具的设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能对机械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参与相关评价 能对机械产品的设计改进提出建议,并主动从结果反馈中学习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能在项目的实施中自觉地贯彻质量标准,保证工作质量 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能在项目的实施中自觉执行环保标准,具有使用环保材料、环保技术、节能技术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能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养成保证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工作习惯,具有应用人机工程和安全工程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 能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具有项目预算和机械产品成本核算的初步能力 能运用生产管理知识,具有制定机械产品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进行项目任务分解、人力和资源调度的初步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参与团队管理、协调团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 能够发现用户或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变更机械产品设计任务书、项目实施计划等方面的建议 能够发现机械产品质量标准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修改项目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的建议 能够发现市场价格和项目预算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调整预算、节省开支方面的建议 能够发现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政策、行政条例、法规等方面的变化,并能根据变化提出项目变更、项目申报审批等方面的建议 参与评估项目,提出改进建议 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与机械工程技术方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17

测试技术、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活动 机械创新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科技活动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绿色设计及制造、工程和环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工程和环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科技活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文化活动 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科技活动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文献检索、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文献检索、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文献检索、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科技活动 英语、工程图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西方文化交流 工程项目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英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科技活动、文化活动

9.7.1 校内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并且拥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办学基础条件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有利于保证提高学生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自身的优势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制定了合理的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和精品课程建设,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

(3)拥有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师资力量。除现有的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外,还将外聘建材、汽车、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4)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分析等授课方式,避免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现象,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9.7.2 校内学习阶段监控体系

(1)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考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和执行情况。主要考察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中的进行计划(或是教学执行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的总结等等。其中还包括必要的工作制度: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的管理等制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守则、实验室守则、课外活动管理等学生管理制度。

(2)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根

33

据培养要求,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的质量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及时收集各种教学信息(包括统计和测量),由评建办公室和督导办公室组织专家评估,随时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9.7.3 企业学习阶段质量保障

(1)学生校外学习和实习的企业与我校建立了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校企签订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为卓越机械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基地保障。

(2)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安排有实际经验的工程师讲解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计方法及步骤,如: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方法、典型机械装备设计方法和规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规范和方法、典型设备的电控系统等等,保证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和实训的时间和效果。

(3)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共同协商毕业设计题目。学校配备的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配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双导师对毕业设计重要环节把关,包括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总体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答辩等。 9.7.4 企业学习阶段监控措施

(1)制定校外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以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2 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类型、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校企双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共同进行学生的毕业答辩,根据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内容以及答辩情况,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34

9.8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9.8.1 日常生活

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企业的厂纪厂规。在实习期间需按照学校学生手册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杜绝夜不归宿和沉迷网络现象的发生。指导老师要每天检查学生宿舍和学生自习场所。

9.8.2 资助工作和突发事件

学生在实习期间同样享受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班级评议小组要认真开展各类奖项的评选工作,由生活委员认真开展学校的国贷、国助、国奖具体统计和汇总工作。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汇报。班干部要和指导老师密切配合,妥善解决。班级心理委员要在平时开展相关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近期心理状况起伏较大学生情况以便辅导。指导老师也要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心谈心。 9.8.3 党团建设和社团活动

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结合实习基地的情况开展党团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体现我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社团活动要根据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各项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9.8.4 安全与责任

学校与实习企业协商实习期间相关的安全保障事宜,包括医保、意外伤害保险事宜等。企业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实习学生。

35

10. 附件(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复印件) 附件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协议书 附件2: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协议书 附件3:武汉东洋樱花电器有限公司协议书 附件4: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协议书

附件5: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协议书 附件6: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协议书 附件7:柳州微型汽车厂协议书 附件8:长沙汽车电器厂协议书

附件9:东风汽车公司商有车发动机厂协议书 附件10: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协议书

(因企业部分信息不便上网公开,协议略)

36

(1)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1)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 2)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

3)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与机械工程技术方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 (2)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

1)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3)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1)能够跟踪机械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和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7.2.5具备良好道德和较强的责任感。 (1)具有良好的道德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2)较强的责任感

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体现对社会的责任。

23

2)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纪律、职业健康安全、维护企业形象、关注企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对工作、对企业的责任。

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能不断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7.3 培养计划

7.3.1 课程(7学分)

(1)机械制造典型装备与工艺(2学分)

结合企业的实际,选择企业实际应用的典型制造设备和工艺,特别是先进制造设备和新的工艺作为授课内容。

(2)企业自主选修课(4学分)

企业根据自身对机械工程师在知识和工程能力方面的要求自行设置课程,并根据教学规范制订课程大纲,由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授课。

7.3.2实习(20周,20学分)

(1)专业实践(4周,4学分,以集中为主进行)

结合行业背景,到汽车行业、建材行业和通用机械制造行业实习。了解企业从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检测、质控到销售的完整生产过程。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行业标准、行业法规。学生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调研后,提交实习报告。

(2)生产实习16周(以集中和分散进行)

1)专项能力训练(8周,8学分,在以下4项中任选2项) ? 产品工艺设计

企业安排机械工艺师讲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方法,学生完成一个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和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提交相关工艺文

24

件、夹具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 机械装备设计

企业安排机械设计师讲解典型机械装备设计方法和规范,学生完成机械装备的某一个部件的设计工作,提交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 CAD/CAM数控加工实践

企业安排数控工艺师讲解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规范和方法,学生完成某一复杂零件的建模及数控程序编制、调试及加工,提交设计图纸、数控程序和设计说明书。

? 机械设备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

企业安排电气工程师讲解典型设备的电控系统,学生完成某一机电设备电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及控制原理图设计,提交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2)综合能力训练(8周,8学分)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小团队方式进行。选择一个车间、或者一条生产线、或者一台设备、或者一个产品开发过程,完成项目策划、分析、设计、改进等方面的任务。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

7.3.3 毕业设计:(18周,18学分,可结合就业工作分散进行)

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学校配备指导老师。毕业设计内容直接采用生产实际课题。该毕业设计可作为就业岗前培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或工艺需求及可行性报告 (2)方案设计报告及评价 (3)产品详细设计 (4)设计说明书

(5)质量检测与使用说明书

25

7.4 实施企业

初步选择以下企业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洋樱花电器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柳州微型汽车厂、长沙汽车电器厂、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7.4.1 工程实践条件

实习企业将为实习学生提供以下实践条件: (1)实践场地

用于完成课程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所需的教室、工作室和现场。 (2)实践设备

用于学生进行观察、剖析、操作、试验所需的生产设备、试验装置、测量测试设备等。

(3)实践资料

用于学生进行学习、参考、分析的图纸、标准、规范、文件等资料。 (4)实践课题

用于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训练和毕业设计的项目或课题。 7.4.2师资配备

企业为学生在企业的课程配备授课教师,为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按师生比小于1:6的比例配备。

8. 硕士阶段培养方案

8.1 培养目标和要求

8.1.1 培养目标

培养能从事机械产品或机械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设计型工

26

程师。 8.1.2 培养标准

(1)具备从事机械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能应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能胜任制造业某一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或新设备)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3)具备参与机械工程领域的项目和工程管理能力; (4)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职业、社会、环境有高度的责任感。

8.2 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8.2.1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1+1”的模式,其中在校内课程学习阶段为1年,在企业顶岗工作1年。 8.2.2 培养方式

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课程学习阶段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在企业顶岗工作以校外导师指导为主,可结合就业工作进行。

8.3 学习要求与课程设置

8.3.1 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阶段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6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

27

8.3.2 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突出工程案例教学,每门课程不少于2个案例;教学过程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8.3.3 企业顶岗工作时的要求

(1)结合企业的某项具体技术工作的研究,完成学位论文; (2)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企业文化;

(3)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锻炼对项目和工程的管理能力;

(4)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对职业、社会、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5)通过实际顶岗工作,培养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6)定期向学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回校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8.3.4 课程设置

(1)必修课18学分

公共必修课8学分(外国语4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信息检索1学分,知识产权1学分);

数学类课程4学分(矩阵论2学分,应用数理统计2学分,机械中的有限元方法2学分,在其中选修2门);

28

专业必修课6学分(机械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2学分,现代设计方法2学分,机械动力学2学分,现代控制理论2学分,在其中选修3门)

(2)选修课8学分

下列课程每门2学分,在其中选4门:

汽车及其零部件技术发展前沿,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与装备,汽车零部件制造信息化关键技术,汽车电子控制与零部件检测技术,建材装备技术发展前沿,非金属材料典型装备,过程工业装备及其控制,热工设备及其检测技术,数字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磁悬浮技术基础,摩擦学理论与设计

(3)必修实践环节,6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环节,5学分;其中:课程实践(2学分)+综合实践(3学分)。

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

综合实践依托各专业领域的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岗位,主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要求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8.4 学位论文

8.4.1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工程实践,必须有明确的职业

29

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学位论文与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相结合的形式。学位论文要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严禁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行为。 8.4.2 学位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可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9.政策措施与质量保障

9.1 组织管理

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在校学习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由教师带队组织管理。

生产实习分组进行,结合学生实习情况成立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派组长一名,全面协调该小组相关的实习事务,并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整体动态。

毕业设计结合就业工作进行,实行由学校和企业指定的双导师管理。

30

9.2 经费保障

学校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提供学生的实习经费,4年共计6000元。

9.3 毕业标准

采用学分制管理,课内总学分18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32学分(必修100学分,选修32学分),实践环节48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必修实践环节共48周,其中校内实践环节10周,校外实践环节38 周。校外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 4周,生产实习16周,毕业设计 18 周。

毕业标准:学生需完成要求的课内总学分180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以及必修实践环节48周。

9.4 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措施

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增强教师取得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具体措施如下:

9.4.1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优先选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 9.4.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优势,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工作,增强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

9.4.3鼓励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加强校企联系,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

9.4.4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进入企业的博士后流动站。 9.4.5选派教师到学校、学院设置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院工作。

9.4.6在职称评定时,优先评聘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青年教师职称评定时,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必要条件。

31

9.5 教师评聘与考核

9.5.1 教师评聘

(1) 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教学工作。

(2)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

9.5.2 教师考核

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的教师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考核教师。

9.6 专业课程教师安排计划

计划在4年内以下6门专业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主讲。

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装备设计 数控技术 工艺过程自动化 模具设计及制造 课程 性质 必修课 必修课 必修课 选修课 选修课 教师安排计划 已经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已经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已经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已经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已经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 聘请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选修课 9.7 质量保障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卓越的机械工程师,从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分别提出以下几项保障与监控措施。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og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