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贤文2

更新时间:2024-05-07 0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修身贤文》观后感二

贺希荣教授从孔子理论中“仁”的角度谈了二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仁”?“仁”字始于《尚书·金滕》的“予仁若考”,《诗经》有“洵美且仁”,《左传》大约有三十个左右的“仁”字,《论语》中的“仁”,一共出现了109次。然而,孔子并没有提供一个“定义”告诉我们什么是“仁”。我们只能从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仁”的论述来理解。

一、爱人。“仁”是对他人的一种亲爱的关切情感,是“仁”的心理本质。《弟子规》有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意思是,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都共同生活在这天地间。因为人们之间的相互关怀,能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就如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描述的理想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一个个未满30岁的女孩们在养老院照料疾病缠身的老人们却毫无怨言,一直陪他们到生命的尽头。当几个月大的小男孩不幸被卷入车底,路过的人们全都来帮助那幼小的生命脱离苦难。这都是属于这个社会的温暖的画面。

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朱熹曾说:尽己之谓忠。意思是,希望自己有所成就也同时让他人有所成就;希望自己通达也同时让他人能够通达。这表达出中积极的“为人”思想,是“仁”的发用之一。

三、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在意义上相当于“循心所欲不逾矩”,实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最高的道德。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第二、“仁”与修身。一、“仁”的本质是爱的感情,只有从仁出发,才能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作为最基本的道德,本质上与亲子之间的爱(仁)是相适应的。“仁”是最高的价值,“孝”也是最根本的道德。“孝”的根据在“仁”。二、仁者爱人。“泛爱众”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摒除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社会差别,而产生一种对于他人的真诚的生命关怀。这一关怀是道德最为原初的力量,是最基本的道德原则。三、“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知”是可以被“仁”涵摄的。也就是说,“仁”其实包括成己与成物两个方面,指的是自我完善基础上的推己及人、与物共成。所以,我们既要追求自我完善,同时也要实现社会和谐。 孔子之“仁”,是孔孟之道的核心。而孔孟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孟之道,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o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