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3-08-12 06:29: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语言,是指作家通过小说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它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作家的叙述语言,指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一般指全文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句式、地方色彩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主要是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体现在高考中往往就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分题型复习便于掌握答题角度,但实际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常见设问方式】
(1)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中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第三步,规范答题:手法+内容+效果
即能够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品味语言艺术
【常见设问方式】
(1)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2)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解答小说语言艺术的答题“6角度”
1.词语锤炼方面
经过千锤百炼的词语,其艺术效果是凝练、细腻、形象、逼真,能够形象地表现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动词的作用,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等,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喝”这个词说明他经过了艰苦的思想斗争,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一个转变立场、抛弃幻想、要手刃仇人、同以前的统治者彻底决裂的反抗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2.句式方面
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与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修辞方面
辨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表达效果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含蓄隽永、平实质朴、准确精当、强调强化、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诙谐幽默、辛辣犀利等。
4.语言特色方面
可从语言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等角度思考,如果是小说中人物语言还要注意考虑与其身份地位、文化程度、性格心理相符。
5.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如幽默、辛辣、平实、华丽、豪放、婉约、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
6.语体色彩方面
(1)口语:朴实、风趣、形象、生动、有地方色彩。
(2)书面语:庄重、典雅、含蓄深沉。
分析写作技巧
对小说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答题模式:
小说表达技巧性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遵从如下思路:
①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②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③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修辞手法
37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A.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C.重要的审美作用,使人产生美感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A.排比句结构整齐匀称,音律铿锵,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C.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
A.可以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者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感染读者
C.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深思和共鸣
比拟:生动形象
A.运用比拟,能托物言志
B.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
C.增强讽刺幽默,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D.把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E.使叙述生动形象
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设问:吸引读者
A.引人注意,发人思考,强调观点,加深印象
B.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C.波澜起伏,避免呆滞
D.提掣全篇,带动全文
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⑧.反问:加强语气
A.加强语气以利论辩
B.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
C.引起思考以求共鸣
表达方式
描写
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1.描写类型及作用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3)细节描写: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
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记叙\叙事
(1)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1.烘托、衬托和对比:“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两者的表现手段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
38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具体人。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3.对比;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4.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细节为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首先抓住别里科夫衣着、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面”上的刻画。“恋爱事件”作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是“点”。点面结合使别里科夫的形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5.抑扬:抑扬有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两种方式,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拓展、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就是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形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欲擒故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夫人眼中的宝玉)是“抑”;(黛玉眼中的宝玉)就是“扬”,这更能表现宝玉的形象,同时也为《红楼梦》以后情节的拓展(宝黛爱情)作了铺垫,也体现着《红楼梦》揭露封建制度腐朽性的主题。
6.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7.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8.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深化文章的主题。
9.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小说常用开头结尾
⑴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阅读第四页《蓑衣》回答: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7分)依据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阅读第四页《安娜之死》回答:15.请探究作品结尾“蜡烛”的意蕴。(6分)
39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
阅读第六页《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回答: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阅读第十五页《最后的黄豆》回答:(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二十八页《六指猴》回答:19.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第三十四页《琴声何来》回答: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分)
(2)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分)
阅读第三十五页《第9车厢》回答: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40
正在阅读:
小说语言,技巧,学生版08-12
高考数学备考资料:高中数学最全的思维导图 记住这些还怕拿不到03-08
2018最新法院国家赔偿不认可,被害人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申请书word版本(4页)09-14
基于LCL滤波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 图文06-26
中国各省省会及简介 朝代歌谣05-29
小区雨排水设计中对新型材料管道和检查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中英03-08
安全生产月知识竞答部分复习试题09-18
线性规划练习题12-03
- 奶牛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 外包工程发包流程
- 管理信息系统(路晓丽版)课后题答案(1-12章全)
-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
- 企业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
- 《史记》拓展阅读设计
- 入口广场铺装施工方案
- 附录B塔式起重机安装验收记录表
- 云南省昆明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附件
- 民俗学视野下的中国百年歌谣研究
- 巩固练2020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阶段复习 第一单元仿真模拟训练
- 量化研究学习书单
- 给尾注编号加方括号超级简单方法
- 第1课《放大镜》
- 定价的步骤及新产品定价策略(1)
-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 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综述
- An Investigation of Tightly Coupled Time Synchronous Speech Language Interfaces Using a Uni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单元测试题(Units6-7)
- 学生版
- 语言
- 技巧
- 小说
- “爱鸟护鸟观鸟 共享自然之美”“爱鸟周”活动倡议书
- 关于苏轼的材料_朗月清辉_新浪博客
- 数学分析选讲课程教学标准
- 国际经济法期末复习案例题答案
- 最新 广东 音乐教案花城版第八册(2013版)
- 吸烟、饮酒与健康
- 2013北京中考英语单选及完形填空
- 精馏操作基本知识
- 设备安环部门职工工作总结
- 应用化工技术电池厂实习报告
- 最全的word应用技巧让你成为word高手
- 勇者大冒险百慕大三角多少级可以玩
- 过去分词作宾补
- 减轻分娩恐惧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 大学物理静电场练习题带答案
- 梦幻西游手游科举答题答案有哪些 科举答题答案大全
- 文物201501--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_11DHAM13_发掘简报_刘俊喜_古顺芳_张海蛟_吕晓晶
- 最新杭州自助游全攻略
- 保洁员岗前培训书
- 造型基础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