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一体化竞赛学生的选拔与训练-文档资料 -

更新时间:2023-11-29 18: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职机电一体化竞赛学生的选拔与训练

一、 选拔学生是基础

万事开头难,学生挑选作为整个训练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挑选的时候应该体现自愿原则,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筛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生的挑选自然也是这个道理,需要教师慧眼识珠。有些教师往往把听话、学习认真的同学当作首选,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片面。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是以两位学生为一组的形式进行,一般是其中一位主要负责软件编程,另一位主要负责硬件安装,最后共同完成软硬件调试。因此,在挑选学生时既要遵循共性原则,也要遵循个性原则。所谓共性原则是指对一组的两位学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1)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好胜”意识;(2)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包括电工基础,电工基本技能,电力拖动,PLC原理等,这些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对竞赛科目训练接受能力的好坏;(3)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赛前高强度的训练以及超长时间的比赛(机电一体化竞赛项目需时4个小时),这将极大考验选手的体能和意志力,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根本无法完成训练和比赛,如果没有稳定的心态也无法正常发挥, 这一点往往在选拔学生时容易被忽视掉。所谓个性原则是指对一组两位学生的要求根据他们所负责的项目不同要有所侧重,对于负责编程的学生,除了要求具备一定的编程技术,缜密

的逻辑思维能力,冷静的头脑,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字阅读理解能力。而对于负责安装的学生,则不但要求胆大心细,身手敏捷,还要有激情,有冲劲。如果负责安装的学生是个“慢性子”,则很难通过训练来提高安装速度。

确切地说,选拔是一个促进与提高的过程。训练期间教师可根据日常表现及考核采取淘汰制,优胜劣汰。起初挑选的人数可以是正式比赛的3至4倍,随后逐轮淘汰,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的劲头将会大大提高。当然,有些技能不错的学生在培训期间会觉得训练过于枯燥,出现严重失误后会产生后怕心理,打退堂鼓,这就少不了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 技能训练是关键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比喻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平时不断努力和积累的结果。只有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才会在竞赛中发挥出较高的水平。 (一)周密计划,事半功倍。

技能训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指导老师应准备详细的训练计划,具体计划中应包括:(1)预设每个阶段要达到的能力目标;(2)根据能力目标确立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由浅入深;(3)根据训练内容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计划进行,方能做到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二)深刻领悟竞赛要求,把竞赛要求作为训练的目标。 竞赛比的是速度,也就是拼时间,看谁更快、更准确,对于

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而言,竞赛比的是时间和准确度,并且有明确的评分细则。辅导教师要认真研究,把握其内涵,同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贯彻这些要求,并且把平时的每次训练当成真正的竞赛现场,认真记录每次的训练完成的时间和准确度,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不断调整训练计划,提高培训效果。 (三)抓住关键,训练基本技能。

学生的成功编程和临场解决问题能力是竞赛的关键。编程时,要使学生明白的编程特点:由开始点逐步进行编程,直到最后动作。调试程序的时候还要反复对各个端口,对传感器检测灵敏度进行精细调试,使设备运动到最佳状态。 1.设置不同命题,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技能竞赛是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发下来,选手首先要读懂任务书中的要求,才能确定任务。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因此,训练学生对任务书所描述的要求进行理解,并能发掘其中隐藏的细节,是技能竞赛能否取得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 如何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作任务书中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平时学生就要多做不同类型的训练题。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与要求的任务书发给学生,各种任务书中,均包括以下的主要内容:给出安装图,按图正确安装,绘画出电路图与气路图,给出组装设备、生产加工其中的具体细节和安全保护要求。通过边安装边学习,重复强化训练,学生专业知识面不断扩大,阅读理解水平不断提高。

2.科学进行设备安装训练。

设备安装是竞赛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看懂设备安装图纸的具体尺寸,然后再选择最佳设备安装方案并实施。整条生产线共有机械手总成、运输皮带总成、电磁阀总成、物料送料盘总成等几大部分。那么选择什么安装方案(步骤)为最佳呢?经过对比,我们得出:首先安装机械手,将机械手转到右极限位,将机械手X、Y方向拉出至极限位,张开手指;然后将运输皮带总成安装,其下料口的中心与机械手张开手指的中心相符。最后安装物料送料总成,同时使机械手指也能与出料口的中心相符。重复检查相关的中心,当它们的中心位置相符后,机械部分安装结束。 为了使设备的调试赢取更多的时间,提高设备的安装效率,对安装步骤合理性、安装技巧、调试技术进行了摸索与研究。通过比对,确定了一整套的安装工作规范。学生在工作规范的指引下,低起点、有梯度、有反馈地反复训练,安装技能和工艺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安装时间由最初的几个小时不断缩短到符合竞赛要求。

3.增加灯光与声响要求,增加编程难度。

此要求也增加编程难度。增加的要求有:当工件运输速度发生改变时,要求灯光发出闪烁作为指示;当工件被打入出料槽时,要求发出声响作指示;当系统紧急停电而机械手在夹持工件时,设置不同的声响灯光要求反应安全程度。当然,灯光与声响是逐步增加。学生要按具体的任务、工作要求编制控制程序。对学生

由简单到复杂进行系统训练,逐步适应不同要求不同状态下的程序要求,通过精细编程和传感器灵敏度的调节,使设备的工作得到实现。

4.换位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竞赛场上能否发挥高水平技能,与学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有相当大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时发现,学生的水平与要求总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团队合作程度不够。两名选手,一个主要承担设备安装,另一个主要承担控制程序的编程,两人工作相互干扰。工作进程常常因为没有理会同伴的需要而有所阻滞。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开展了团队合作的专项训练。强调我们是一支团队,要相互支持与协调才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设备安装的零部件数量多,工作量大,占用时间长。此时,编程的同学编写完程序后,要帮助负责安装的学生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整理气路、电路的工艺。反过来,如果安装的学生已安装完设备,他也应该帮助编程的同学进行其它小程序的编写或电气图、气路图的绘制。相互支持配合,才能提高整体的效率。因此,换位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主攻程序的同学要熟悉设备安装,主攻安装的同学也要进行程序设计的训练。这样,相互间的沟通就畅顺多了。

5.改变评价方式,发掘遗留问题。

自评和他评能使学生尽快找出差距。每次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n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