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4~2010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3-03-09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4安徽卷)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完成23-24题。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解析:III区域位于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多环境问题,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I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为发达,应为城市化地区;II分布空间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应为农产品主产区。选D正确。

答案:D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解析:II区为城市化地区,经济发达,I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II区迁到I区,选项A正确。

答案:A

(2014江苏卷地理)图15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区域修建水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26.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保护农田

解析:25、图示为我们某绿洲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故答案选A、C。

26、图示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应该退耕还草,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度放牧,在绿洲边缘营造防护栏,保护基本农田,禁止樵采等,故答案选C、D。

答案: 25、AC 26、CD

(2013山东卷)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6分)

解析:本题考查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原因、我国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的利弊,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巴西盛产甘蔗,生产乙醇的原料丰富;由图可知,巴西油田分布较少,石油资源短缺;巴西经济发展较快,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乙醇的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我国大力生产乙醇可以缓解能源紧张,减轻大气污染,但容易引起粮食短缺(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大)。

答案:(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2013江苏卷)《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9~20题。

19.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解析:选AB 本题考查经济发展过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1995~2010年我国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即经济高速发展,这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并且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20.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解析:选CD 本题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各支持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能力指数还较弱,显然我国今后应加强这两个系统的发展,即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

(2013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②④错误。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臵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瀑布对鱼类生长环境的影响、流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且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之间有瀑布,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阻碍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第(2)题,应从维多利亚湖的面积和生物资源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012新课标全国卷)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坐标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南美洲西部,位于热带,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沿海地区受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的影响,气候干燥。第(2)题,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但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因此浅层地下水也是该地区芦笋种植的主要用水来源。第(3)题,本题是开放性设问,判断应该或不应该皆可,但所述理由必须能得出判断;如果判断为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可从芦笋的大规模种植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芦笋出口可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如果判断为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需要结合材料中芦笋生长期耗水量大等信息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2012重庆卷)36.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结合图示纬度位臵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土壤中含水量较我国西北地区大。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温度上升、热量增加,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有利。第(3)题,本题明确要求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两个角度加以阐述,从材料中不难发现俄罗斯在后备耕地资源上的优势以及我国国内对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大。第(4)题,在国外租种土地可以缓解我国人地矛盾,减轻土地利用强度,恢复土地生产力,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答案:(1)①土壤盐渍化;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加剧;④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3)①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

(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耕地利用结构。 (2012重庆卷)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首先从图中找出两个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然后根据两区域的地理特点分析原因。第(2)问,针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区域,从农村、山区和城市进行分析。第(3)问,对武汉的影响主要从对环境和土地方面回答;对防城港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方面回答。

答案:(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2012重庆卷)35.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第(1)问,A处为一断块山,B处位于河流下游,为冲积平原。A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第(2)问,不利影响主要从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各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2012江苏卷)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解析:单位GDP能源消费为能源消费量除以GDP,则根据图中曲线的走向可以判断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费最低,A错误;1990~2010年,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B错误;从图中两曲线的走向可以明显看出其增速不同,C错误;能源消费量的增速整体小于GDP的增速,所以可以判断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D正确。

答案:D

1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解析:能源消费增长会促进GDP增长,A错误;可以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平衡能

源的地区分布,所以地区能源储量的大小无法决定其GDP增长,B错误;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消耗的增加,C正确;我国虽然能源储量很大,但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他原因,我国能源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对外依赖度较高,D错误。

答案:C

(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为④,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沼渣可以作为肥料。

答案:D

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大面积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灰烬,形成大气污染;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答案:A

(2012四川卷)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解析: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国为亚洲的蒙古国,该国气候干旱,降水量小,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地形和气候等。结合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分析,在四城市中,丙城市年降水量较多、靠近河流且位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中,区位优势突出,故其人口

最多。

答案:C

4.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解析:该国为蒙古,由于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所以应该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答案:D

5.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降水稀少且呈条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解析:蒙古为内陆国,河流稀少,多内流河,但其因果关系不成立;该国地形主要为高原;该国位于温带地区,由于地势较高且位于内陆,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结合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该国降水稀少,且大致呈东西走向,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分布是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答案:D

(2012天津卷)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1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2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3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省为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可从山西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旅游业对a城市发展的意义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改善生态环境三方面。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生态城海洋资源丰富,有可利用的水资源、荒地资源,太阳能、风能也比较丰富。第(4)题,读图3可知,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风能资源贫乏。

答案:(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2011新课标全国卷)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3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气候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分析区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河口水坝对河口水质的影响以及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区域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2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M水坝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它建成前后,坝内水域的水受海水影响的程度不同,海水的咸淡有着明显差异。第(3)题,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但回答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该岛国(由经纬度判断为新加坡)的实际情况。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2011北京卷)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水文 土壤 生物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解析:分析森林的生态效益,要结合表格信息,从大气、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角度来进行思考。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1重庆卷)36.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其表现的佛教文化由古印度扩散而来,该文化扩散方式属于______扩散。图中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线(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省石窟文化、旅游资源、气候、工业、交通、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的名称;从古印度到中国的距离较远,佛教文化的扩散属于文化扩散中

的迁移扩散;从图中可以看出,壶口瀑布属于自然景观。第(2)题,图示西部和中部属于黄土高原,其东部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云冈石窟位于秦岭—准河以北,气温年较差大。云冈石窟所在地区岩石坚硬、岩层稳定、地表水侵蚀能力弱使该石窟保存完整。第(3)题,据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干线③是大同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整治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新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1)龙门 迁移 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2011天津卷)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甲省 2003年 5.64 2009年 4.99 2003年 8.35 乙省 2009年 7.26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1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河运发展的条件、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旅游景点的分布及旅游设施的作用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表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第(1)题,可结合甲省(河南)的气候条件,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分析其河运的不利条件;也可根据图中各河道基本平行、互不连通分析其对运输的不利影响。第(2)题,

人口的总数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迁出、迁入)决定,乙省的人口总数多与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第(3)题,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用地,而乙省城市化水平高、山区面积比重大,对其农业发展不利。

答案:(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 ,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2011浙江卷)37.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表 单位:%

年份 2005 2009 煤炭 46.1 60.7 电力 12.3 8.1 油气 11.0 12.3 纺织 10.9 2.2 其他 19.7 16.7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甲地是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借助区域图、剖面图及表格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地质构造及岩石类型的判断以及工业结构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从图及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1中的经纬度位臵可判断该区域主要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主要依靠图1中的图例(如沙漠、沙地、河流、年等降水量线等)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表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图1中的图例(如旱地、水浇农田、草地等)合理表述即可;沙地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应从形成原因入手提出冶理措施,而对旱地主要应进行合理的利用,防止其走向荒漠化。第(2)题,地质构造的判断主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而岩石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不同种类岩石的特点,如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等。第(3)题,乙市的工业结构特点据表合理表述即可,需要注意三点:一是针对工业结构的整体表述;二是2005年和2009年相比,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三是煤炭、电力、油气等属于重工业,而纺织属于轻工业,对其成因的分析应结合图1从乙市的资源条件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向斜构造;沉积岩。

(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 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强。

(2011广东卷)4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

材料2: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该流域采样点的垂直剖面图为切入点,考查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及对图表的分析推理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等高线弯曲状况确定其流向,再根据其最终流经地区的自然状况确定其河流类型。第(2)题,从图中信息直接观察即可解答。第(3)题,从图中给定的经纬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读其气候类型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从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角度入手即可。

答案: (1)自西南流向东北 内流 没有注入海洋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10 江苏卷 )图l0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l7一l8题。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解析: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

第17题,只要弄清楚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

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乳畜业,而决定乳畜业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饲料,农业科技园自身的种植业提供饲料,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销售环节。

答案:17.D 18.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n8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