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9 05: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

制研究

课题名称:云计算环境下区域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关键词:云计算智慧校园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综合实践

研究类型:综合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43622268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背景、价值和现状

(1)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政府和各级教育机构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07年以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对计算型态和网络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战略之一(国发(2010)32号),同时也是基础教育领域中近几年内的关键趋势(地平线报告,201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中即已大力倡导采用云计算技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数字化学习环境正向智慧学习环境变革(黄荣怀等,2012),逐步演变为“智慧校园”的新型态。如何构建智慧校园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

然而,作为新兴事物,智慧校园在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①、智慧校园缺少规范与标准,难以评估建设绩效;且各学校在师资和基础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及新的数字鸿沟;②、各地区普遍缺乏统一有效的推进办法,“顶层设计”缺位导致难以形成区域整体效应。③、各建设单位相互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共享和协作机制,“孤岛效应”仍然存在并呈放大趋势;④、智慧校园的“智慧性”普遍不高⑤、部分学校偏重硬件和网络建设,未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要站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协同发展的高度,从建设标准、策略、机制等方面着手系统地梳理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事宜,深入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和协同机制,完成区域建设的“顶层设计”,化“试点”为“联盟”,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有效降低各校参与智慧学习的难度,推动各中小学践行“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因材施教”。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已有较多研究论证。杨宗凯(2011)、黄荣怀(2012)、祝智庭(2012)均从不同视角指出学习环境正趋向智慧学习环境变革。然而目前智慧校园在全国范围内仍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标准。智慧教学方面,国外如Rasmussen(1998)、Patricio(2007)等已证明个性化教学平台可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国内的个性化学习也开始进入实践阶段,并于2013年于武汉召开了个性化学习专题会议。但从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来看,目前个性化学习主要还是在理念层面,将“智慧校园”同“个性化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案例稀少。在区域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从媒体和政府文件资料来看,苏州市、深圳市、广州市以及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部分区校已开始相关试点工作。

从以上文献的分析可见,智慧校园为基础教育提供了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但目前智慧校园建设中仍存在缺乏顶层制度、标准和策略设计,仅以学校为单位试点,由于各学校各自为政,未能有效协同,产生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为确保“智慧

校园”的建设效果,迫切需要以“区域”为范围,化“试点”为“联盟”,对建设策略和协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3) 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选题契合了当前学习环境发展的热点,有较大的实践价值与研究迫切性。

理论价值:课题着重研究区域各学校协同建设智慧校园的内在动因、机制和路径,有可能形成区域协同建设智慧校园、共享智慧成果的建设模式,可为其它实践单位提供理论参考。

实践价值:

探索了基于协同的“云联盟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有别于目前大多数地区的“点模式”,有助于促进区域内智慧校园建设的均衡和协同发展。同时,将智慧教学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内容并开展实践研究,有可能为各学校践行“信息化环境下的因材施教”提供实践方案参考。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

从推动区域“智慧教学”均衡发展与协作建设的视角出发,结合深圳市“智慧校园”的试点工作,围绕本区域建设智慧校园的实际需求,研究云环境下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标准规范、绩效评估与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够全员参与、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区域“智慧校园联盟”;并研究如何依托“智慧校园云联盟网”,推进智慧教学,探索结合各校特征和各学科特点的智慧教学模式,促进各学校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整体推进区域智慧教学的发展。

(2)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从如下方面开展研究:

1、“智慧校园”的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研究:本课题拟在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定位,分析云环境下提高教和学“智能性”的条件和需求,完成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策略与推进方案设计;并着重突出“校际协同”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完善的“协同机制”。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该“协同机制”在制度上拟主要依托区域统筹、绩效评估、校际交流等措施落实;在支撑环境上主要依托“深圳市智慧校园联盟网云平台”落实。如何让该“协同机制”既具备较好的效果,又有较高的效率操作便捷,这是本研究的主要难点。本课题拟同已有相关研究经验的科研单位合作完成该项研究。

2、“智慧校园联盟”的组织:在形成具体的建设策略与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本课题拟改变目前大多数地市试点学校各自独立开展试点的组织方式,依托本市122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组织“深圳市智慧校园联盟”,开展智慧学习的协同实践和研究。智慧校园联盟也将按照区域、学段等进行细化分类形成“子联盟”;联盟内的学校将共享智慧学习的建设方案和学习资源,分担对应学段内的智慧学习资源的建设任务,并定期相互观摩研究课,达到互通有无共享智慧的目的。

3、“智慧校园云联盟网”的构建:为了有效支持“智慧校园联盟”的运行,本课题拟依托云计算环境,建设“深圳市智慧校园云联盟网”,将所有联盟校的研究进展、资源、课例、成果和教学过程在联盟内进

行共享和研讨,使其集网络备课、资源共建共享、虚拟教研等功能为一体,保障各联盟单位能够顺畅地参与智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该项内容是本课题实施的基础保障,拟同有经验的研发单位合作定制开发完成。

4、区域“智慧教学”的应用效果评估和分析:在机制研究与环境创建等工作的基础上,为了验证协同机制及“智慧校园联盟”的有效性,拟选取重点学校,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教育研究方法,并利用课题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动态数据对比分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检验建设策略和协同机制的有效性,并不断修正相关研究成果。由于参与课题的学校有122所,为期三年,本课题的相关数据分析将按照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研究结果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拟创新点

1、本研究中提出通过构建区域“智慧校园联盟”整体推进本地区“智慧校园”的建设和研究工作,有别于目前大多数地区以学校为单位独立开展试点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案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将有助于发挥校际协同的力量,快速高效地推进区域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智慧学习的推广。

2、本研究拟依托云计算环境开展智慧校园的研究和建设,并具体依托“深圳市智慧校园云联盟网”,展开研究和数据采集工作,形成大数据背景下区域智慧教学的协同推进模式。从现有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在基础教育还鲜有类似的成熟案例参考。

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 研究思路

课题组拟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形成专家团队;各区电教站、教科研单位、学校形成研究团队,共同推进课题的研究。建设策略和协同机制方面,课题组将在对国内已有较成熟经验的地区进行应用调研和对本地区各级学校进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联合专家团队共同制定,并在“智慧校园联盟”中按照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多轮验证和改进,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云联盟网的构建方面,拟结合深圳市教育云的建设展开。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大数据分析、智慧学习和协同机制等多项技术与应用的前沿研究,拟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策略设计和协同机制方面,本研究拟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各级学校问卷调查、到相关地区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提炼本地区可行的“协同机制”模型,并计划通过多轮行动研究,检验建设策略和协同机制的效果,并不断修正。研究过程中将辅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视频分析法等多角度检验实施的效果。

(3) 技术路线

本课题中拟构建的智慧校园联盟的支撑环境“云联盟网”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各联盟学校的数据可互通共享,但也有相对独立的入口与门户,并提供可视化的反馈。智慧教学平台采用跨终端设计,支持Windows、安卓或IOS系统。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效果检验,

拟采用SPSS进行效度和信度校验。

(4) 实施步骤

本项目拟在三年内完成:

第一阶段(2014.9-2014.12):启动阶段,对本地区试点的“智慧校园”学校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研究单位和应用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设计和设备准备。召开专家论证会,形成第一版智慧校园协同建设方案,并着手准备“云联盟网”的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2015.1-2015.3):成立深圳市智慧学习联盟;完成云联盟网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准备好课题的实施环境。

第三阶段(2015.3月-2017.7):三轮行动研究。选取重点示范学校(拟第一轮10所,第二轮30所,第三轮100所;其它联盟校作为观摩校)的骨干学科组成研究团队,实践智慧学习模式;并建立评估模型,检验“智慧课堂”的效果,开展应用实践研究;撰写阶段总结报告,修正方案设计。

第四阶段:(2017.7-2017.9):课题总结阶段。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应用和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总结报告和论文,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准备课题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1) 主要参与者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杨焕亮,中学高级教师,获华南师范大学中文教育学士学位、贵州师范教育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生态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新概念》荣获深圳市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2009年荣获“深圳市优秀校长”称号;2010年,牵头承担的《小学生廉洁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在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德育研究”的实验中,荣获优秀成果奖。

曹晓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系,本硕博连读,2006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工作,教师,深圳大学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教育应用。曾成功主持多个信息化软件产品的研发,拥有软件著作权两项。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已撰写教科研论文20余篇。

彭岩,中学高级教师,长时间从事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工作,2001年,参与深圳市教育城域网规划、建设工作,2002年城域网建成并投入运行,2004年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至2008年参加深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程编写工作,任副主编。2010年,主持编制的《深圳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获2010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标准奖)。

梁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软件设计与应用、数字资源推送。主要在深圳市电化教育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工作,专长为教育信息技术。设计开发的《网上学习体验中心》系统,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现改名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基础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一等奖并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发表《基于虚拟环境的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实现》、《基于游戏的翻转课堂环境构建》等论文数篇;承担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信息技术专项研究课题《区域云环境下体验式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模型研究》。

(2)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研究者所在的深圳市电化教育馆是隶属于市教育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1985年10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与市教育局电化教育仪器站合署办公;2002年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在电教馆。深圳市电化教馆承担全市教育系统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条件装备、技术推广、媒体制作、资源建设、理论研究、课题实验、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等事业管理与研究职能。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市电教馆今后的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服务,建成基于城域网的为全市教育系统服务的信息资源中心。各区设教育信息中心或电教站,负责本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市电教馆现有29个编制,分设办公室、信息中心、应用中心、装备中心和制作中心。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专

业团队,在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能顺利完成课题的各项预期任务。

此外,课题组还将邀请北师大、华南师大、中央电教馆和广东省电教馆等教育信息技术领域专家教授担任课题组顾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专题讲座、咨询建议和参与项目策划设计等形式开展指导。

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n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