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题库

更新时间:2023-12-24 19: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教育学与心理学机考复习题库

2013年

一、教育学 (共67题)

1. 《爱弥尔》的作者是( A )。

A.卢梭 B.福禄贝尔 C.乌申斯基 D.马卡连柯 .

2. 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 B) 三门课程中。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

3. 倡导“结构主义”学说的教育家是( A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皮亚杰 D.巴拉诺夫 .

4.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并不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都发生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教育具有( D )。

A.永恒性 B.继承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

5.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家( A )的著作。

A.苏霍姆林斯基 B.皮亚杰 C.巴班斯基 D.巴拉诺夫 .

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及表现形态都各不相同,这说明教育具有( C)。

A.永恒性 B.继承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

7.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林哈德与葛多德》 .

8.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对我国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D )。 A.《论共产主义教育》 B.《教育诗》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学》 .

9. “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C )。

A.根舍因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巴拉诺夫

.1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献是(B )。

第 1 页 共 13 页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教育论》 .

11. 《新教育大纲》一书的作者是( B )。

A.卢梭 B.杨贤江 C.斯宾塞 D.培根 .

12. 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B )。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

13. 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C )。

A.“四艺” B.“五艺” C.“六艺” D.“七艺” .

14. 教育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类,从作用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的( A)。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

15. 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D )。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

16. 欧洲封建社会中教会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B )。

A.六艺 B.七艺 C.七技 D.四学 .

17. 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可变性 .

18.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入学人数的增加,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育起始于( D )。

A.原始DD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

19.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七艺”分为“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A )。

A.文法、音乐、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算术、天文、音乐 D.天文、修辞、辩证法 .

20. 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说明教育具有(D )。

第 2 页 共 13 页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 .

21. 有的学生具有艺术才能,有的学生具有科技活动才能,有的学生具有体育方面的才能,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C )。

A.特殊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

22. 教育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类,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 B)。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

23.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方针是(B )。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24. 在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规格标准各不相同,这通常被称之为( B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的 .

25. ( C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实践 .

26.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D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27.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B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和压迫 .

28. 在中国近代史上,美育曾两次列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次是在( D )。 A.1911年 B.1912年 C.1922年 D.新中国建国初期 .

29. 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在1903年,该学制又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

30. 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在( B )年。

A.1902 B.1903 C.1912 D.1922

第 3 页 共 13 页

.

31.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 A )年。

A.1902 B.1903 C.1912 D.1922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 B )颁布的。

A.1993年 B.1986年 C.1996年 D.1995年 .

33.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案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

34.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A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

35. 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来论述师生关系的我国古代学者是( C )。

A.朱熹 B.韩愈 C.荀子 D.孟子 .

36.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 C )的信条。

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

37. 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杜威 .

38. 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存在的形式可划分为( C )。 A.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

39.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小学阶段是以(A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

4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高中阶段是以( B )为主。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

41. 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 A )。

A.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B.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 C.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D.社会交往能力

.42.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 A)。

第 4 页 共 13 页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

43. 《学记》中所说“学不躐等”是指在教学中要贯彻(C )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

44.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

45. 教学评价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以评价主体为依据可划分为( D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

C.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教学质量评价 D.自评、他评 .

46. 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

47. 某学生考试成绩在全班相对来说并不高,但跟他过去相比却有明显进步,评价时就应予肯定和表扬,这样的评价称为( D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

48. ( B )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卡罗尔首先提出的。 A.合作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纲要信号”教学法 D.启发式教学法 .

49. 班级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D )。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

50. 研究性学习的倡导者是教育家(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

51.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教学法是( C )。

A.快乐教学法 B.“纲要信号教学法” C.“掌握学习”教学法 D.导学式教学法 .

52. 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基础是( A )。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

53.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 )。

第 5 页 共 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mu5.html

Top